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16|回复: 4

[2017年冬训] 2017年冬训队长总结——胡嘉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2 23: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7年冬训队长总结
胡嘉舜职务总结


一、前言
    其实从挺早的时候开始,我已经在想队长要怎么做了。但是尽管考虑过较长一段时间,但事实上没有冬训经历的短板始终制约着我作为队长发挥的作用,从技术能力和队伍组织两方面来说都是如此。因为对自己能力不足有较客观的认识,同时接受星志的安慰性的影响,我从一开始对这次冬训的希望就是:至少不要出事。另外,基于个人性格、经历,我给自己的要求是尽量给更多的人机会,不让一个人留下遗憾。
    这次冬训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算是达到了基本要求。至于队员各方面的技术掌握能力以及对于协会的认识、对暑期登山的向往是否有所增益,就留待下个学期在活动中去观察、留给时间去检验了。不过,我认为,15名新队员(以及更多憾未成行者)从各方面来说还是基本令我满意的,我也相信他们不会让我失望。
    以下对我这次队长工作做一总结。


二、筹备
(一)动员会——11.26-27翔安-本部
1、确定目标群体:动员会针对的主要对象是潜在的新队员群体。首先要确定我想带的队员,是对协会有一定认识、参加过一定活动的会员,还是百团加入协会、完全没有任何协会经验、对冬训概念基本上全部来自动员会的新人。
我想今年要给新人机会,那不如从选人开始,所以我把新人纳入了队员范围。不过出乎我预料的是最终冬训队队员新人之多。虽然完全百团后才了解、参加协会的人不到一半,但对协会和冬训有清晰认识者仅约总数1/5,有一点了解者不到1/5,二者相加1/3。
    这样队伍是不好带的,许多你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对新人来说需要解释。你以为冬训是精钢淬火精益求精,但其实是新手上路开始磨合。没有前期的熟悉过程,主要靠老队员的引导让他们了解协会、了解冬训。但是我这方面做的不够,虽然我从一开始就想给新人机会,却在过程中不自觉的忽略新人的新。
2、确定时间:原本百团时间约在11月12-13日,但后来因各种原因社联推迟了本部百团,而翔安时间未变。翔安社联应该说在很多事情上比本部社联让人感觉更“给力”。为了给百团后加入者机会,不得不将动员会时间推迟至11月26-27日,26本部百团,翔安开动员会,27本部开动员。部长会临时决定会员大会与动员会一起开。要尽早确定开会人数,走社联流程借教室,否则就是去体育部盖章自己跑,劳心劳力。
3、制定选拔标准:应该尽早公布,留给大家充足的时间去看。选拔标准的制定是前期最重要的事之一。这是一份正式的材料,告诉潜在的队员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具体选拔是如何进行的。
    前三部分——总则、选拔程序、选拔标准说明,基本不会有改动,重要的体现当年特点的是其余部分。近三年基本的选拔模式都包括预选与集训两部分,选拔标准后面的部分就是对具体预选和集训两步选拔规则的阐述。
这里是我和其他几位老队员争执较多的,因为最终选出什么样的人虽然很大程度上会取决于我们老队员的主观想法,但也是无法脱离这份标准的。出于对公平公正理念以及协会形象的考虑,标准应尽量量化、客观,但出于协会利益考虑,主观空间是必要的。
    我觉得冬训体验性更强,不需要像暑期登山那样非常严格的筛选,所以在标准制定中更多强调“态度”。技术能力在选拔中所占份额是不高的,更多是看你对冬训的态度、对协会的态度。当然了技术、体能等等是基础,占比也很大,只是相对其重要性来说份额显得低。
    今年选拔标准在实际选拔操作中起的作用不大,因为报名人数并未过选拔标准限制人数。预选事实上只提供了一个大家见面聊一聊的机会,并没有真的想刷掉谁;集训原本很可能也会和预选一样,但最终还是起了一点作用。
4、编定报名材料:申请书表格和家长意见书。同样尽早完成,但申请书按照惯例仅在动员会现场发放,我想这是为了限制报名人数、让报名者从这一刻起心底接受冬训需要付出,以及要求报名者至少要通过动员会对冬训有所了解、不盲目报名。
    申请书和家长意见书我认为可以根据当年需要进行调整,但如无必要也可不改,省心省力。
5、现场流程:首先是会员大会,星志向大家介绍协会历史、组织架构、在任部长理事等,随后引出冬训,由我介绍冬训具体情况。介绍ppt我基本使用的是星志去年的,改了一点。情况介绍完,翔安由志婷、马月,本部由王睿、翔宇分享冬训感受。随后就是答疑,以及发放报名表。用时思明和翔安差不多都是2小时。
    思明、翔安今年现场共发出去了近60张报名表,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人不了解冬训先领个表看看的心态。最终回收不到一半,实际参加面试者20人。发表的时候我确实是很担心的,回收情况反而令我高兴。因为虽然这是明显不利于优选的情况,但与我不使一个人遗憾的愿望相符。此外选拔标准委实难以量化,越是人多要刷人,主观因素介入就会越多。
    私下里来找我咨询的陌生人,在礼貌性地鼓励他们的同时我也会强调时间、精力等投入巨大,提醒他们好好考虑,为自己负责,事实上是希望不那么坚定的人会主动退出。但是对于我了解的或者表现出相当程度热情的人,我会义无反顾地支持其报名。这也是一种主观的偏心罢,难以免俗。
(二)团委备案——集训期间(尽早)
1、准备备案材料:材料包括冬训策划书(依据社联大型活动策划模板,封面有指导老师签字和挂靠单位盖章,里面包含了安全保障方案、安全负责人名字【这个我理解就是队长】、联系方式)、队员信息表(提供基本信息,没规定说要哪些)、体检单(预选后提醒大家尽快完成)、保险单(督促财务购买)、家长同意书(有家长签字,手写、传真、拍照打印等等都可以)、安全承诺书(所有人一人一份签字)。
2、提交备案材料:把以上材料一次准备好,提交给自钦楼一楼社联晚上值班的就可以了。去年是直接找的团委廖老师,因为需要他帮忙,今年有去年经验所以就没找老师直接给社联值班同学了。不过社联内部真的存在问题,在冬训队于大峰训练的时候联系胡爽问有没有备案,但是我当时把材料交过去以后并没有人对我交的材料提出过疑问,反映出社联内部不知道是权责不明还是沟通不畅的问题。
    最好早点完成备案,这样集训期间有需要借教室或者和学校活动冲突时才好和部分学院的辅导员等老师沟通,很多老师只要团委备案了就认可,没备案就不认可。遇到问题了多方沟通会很令人头疼(比如今年人大投票和一次训练冲突,不同院请假政策大相径庭),所以如果能早完成就早完成吧,不过也不用太赶,毕竟保险单、体检单等材料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准备好的。
(三)冬训计划——集训开始前/出发前
1、集训计划:包括集训整体日程安排、技术训练计划、老队员技术训练计划、体训计划、集训日志、职务安排以及期间一些特殊情况的安排,例如四六级考试当天的训练安排。
    计划制定上就可以看出我确实接受了星志建议,充分发挥其他人作用。前三项基本是晓银、星志拟定、讨论确定的,体训计划是由思明校区体训负责人吴镇宇制定的,我仅仅是参与讨论并做修改。其他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是我做的。
    集训计划同样宜早,队员对集训期间的时间安排甚至会比对正式出发以后的更感兴趣,因为这期间会存在很多冲突,大家需要提前了解以尽量减小矛盾。我一直拖到集训开始还有时候修改计划,想来也很讨厌。
2、冬训计划:正式出发以后的计划,包括大致日程的和具体的日内训练安排。大致日程参考去年的,并留出一天机动时间即可。具体训练的则基本是由星志确定的,在行程中直接告知我并由我通知给大家。
    出发以后的大致计划尽早确定并与老队员沟通清楚,因为老队员需要这方面的信息配合训练、提出建议等等。不能沟通清楚就会存在误解,容易造成犯错误。
(四)前期职务——早确定
1、财务:李纳还是很让人放心的,大三,1年会龄,有时候犯傻但是该干的事不含糊。前期财务要收一部分钱,用于火车强抢票、拉练、买保险等方面。除此以外,我让李纳订了住宿。
    火车票应该算是我的失误拖累了团体购票,在胜权提出这个想法之后我应该尽快操作,找体育部给团体购票介绍信盖章,然后让李纳尽早去火车站办理,这样也许大家就不用分散且无座了。但是当李纳拿着迟来的介绍信去火车站时团体购票已经结束了。下次提前十天做这事应该就没问题。
    保险早点买了备案才能早。
    从成都到双桥沟到四姑娘山镇再回到成都的住宿全部都是李纳订的,虽然都是订的去年的地方,但是确实保证了大家有住的地方。沟里人真多,但是住的地方不多,订完了也许就没有了。
2、外联:早早地给图图安排了外联职务,因为觉得需要尽早开始谈赞助方面的事,素芳也挺早就跟进,后来在正式确定职务的时候又增加了遥华。但最终还是感觉外联赞助上出了挺大的岔子,太晚做好的高山靴没穿到,在沟里还是自己花了钱租装备,该给赞助商的回报还得做,感觉很冤。
    还是要尽早开始,要盯紧点,虽然早早确定了配合外联部的队员但是似乎并没有早早开始的样子…或者就只是勇川太拖沓了…


三、预选与集训
(一)面试——12.2星期五晚上19:00-21:00
1、确定受试者:除去部分只想集训不冬训的人,其余18人6人一组分3组,每组半小时,在除去临时没来的,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
2、确定面试者:三人一组,两边同时分别进行。我、星志、雪瑛一组,晓银、祺望、翔宇一组,鹏飞、亚楠在门口帮忙维护秩序。
3、确定面试内容:出了AB两份协会知识答卷,由简及深,随便挑一份答。除此以外的聊天内容基本上就是选拔标准中设计的几方面。可参考附件。
4、面试作用:因为实际报名人数并未超过限制人数,所以面试不准备刷人,只是作为大家相互见面认识的机会,和大家聊聊天,互相了解一下。凡是自己没有退出的,都通过了预选。
(二)集训——12.3-1.1
1、队伍建设:我对队伍的控制力不是很强,经常是某些人训练完了就没有事了就先走了,零零散散,一起吃饭的机会都少了。此外,训练过程中我也不是很喜欢管大家,但有时候管一管又是必不可少的。团队建设那天玩的游戏也许早了点,大家还没有很熟悉,也就谈不上无条件的信任吧。
    不太管的结果就是效率低,还是需要有一个强力的人物将队伍各方面把控的牢靠一些。
李余算是临时加入队伍的一员,当时就他的问题老队员也进行了一番“温馨和谐”地讨论。
2、职务安排:在第一次讲座结束的时候安排了职务,刚好第二天是第一次拉练,就需要各职务开始发挥作用。职务安排首先根据的是大家的意愿,其次是队伍需要我进行调剂。基本上都是有什么意愿干什么活了。不过后来进行过多次个别的微调,有些人会有兼职。但是一开始的安排基本还是按照一人一岗来的。
    我觉得没必要非得安排多个职务,如果有需要兼职那就兼职,如果没有必要就不要加职务了。如果别人需要帮忙而你闲着那肯定是要伸出援手的,与职务无关。
3、文化建设:可以说,李余作为文化建设确实发挥了作用,很多时候我因为性格短板没说到的话没做到的事都是他做了。活跃气氛、引导队员想法、组织讨论,这些是一支队伍必不可少的。
    这方面不足的地方在于集训期间一直没有组织过对于训练活动和自身的反思,而只是一直随便的跟着计划走。事实上应该固定时间开总结会,总结一段时间内的问题,而不是盲目前行。
4、纪律:纪律不严,从我批起。作为队长三番两次睡过迟到,虽然同样受罚,可是总没有改进,因此经常觉得无颜批评大家。
    不能把世界想的太理想,纪律是务必强调的,绝不能放松。可能大家都觉得我没有刷人的意思因此也就不自觉的没有了压力,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最终刷掉一人,也是借此给剩下的人做一提醒。


四、正式冬训
(一)从厦门到成都——1.14-15
1、火车生活:火车上丢东西对协会来说不是第一次了,总没有好的办法,即使这次责任到人依然给丢了,个人也伤心,又还能说什么呢?只能是尽量杜绝,多加提醒,认真检查,提前做好下车准备,避免临时手忙脚乱。
    由于座位问题,难免大家无法聚在一起,这时其实也是对队友情的考验,不论聚首的时间长短,相互热爱总会相聚,任何的尴尬都只是感情还不够深。
2、成都:给没有任务的人放了一下午假,当晚就觉得还是草率了。其实要做的事还很多,比如调冰爪,当天晚上还是有不少人搞到24点。不过也不是很后悔,毕竟大家玩得很开心,对第二天影响也不大。
(二)双桥沟——1.16-18
1、进沟:包车是星志进山的时候联系的,要跟对方强调我们每人有一个登山包,接我们的越野车要有行李架。价格都是每人150元,19个人要了三个车。因为成都有限号问题,所以天还没亮就出发了,为了在7:00之前出城。
    走得相当早,大部分人应该都挺困,强调路上不要睡觉,以避免更容易出现高反症状。
    路程大约5-6小时,司机中途停车吃了一次早饭。
    进沟时的登记买门票等手续很好办,可能会要身份证,也可能从简省略。
2、沟内:入住书记家,3个4人间1个8人间,房间不错,饮食也不错,住宿条件就是宾馆的条件,据说书记家还有有地暖的房。
    进沟进行了一次适应性行走,当天下午大家出去随便走了走。
    训练是两组交换,一天攀冰,一天冰坡行走、上升下降,早出晚归和其他人形成鲜明对比。两天训练都在撵鱼坝进行。
    训练还是要安全第一啊,欢快点没关系,不能冒进。此外需要平衡新老队员训练量,还是要鼓励新队员多上,但是也不能让老队员仅仅旁观。
    第三天训练结束当晚即前往日隆镇住宿,离开时最后一辆车把装备全落在书记家了,不得不花钱让人送了一趟。这种事原本可以避免,但大家都想当然觉得总有人做了,结果谁都没做。
(三)日隆镇(四姑娘山镇)——1.18/22
1、进山准备:上山露营前最后一次住房子,还是宾馆式的,卢老六家经营的不错,似乎全镇都知道六哥家。
    当晚各职务分别组织准备,分配物资,各营各自统筹。
    其实我考虑是不是可以露营期间的后勤完全由各营自己准备,后勤队长可以提供一份参考计划,并且规定限额。这样给各营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也能减轻后勤的负担。协会传统的后勤正如经常被人批评的——垃圾食品,统一准备似乎只有这些东西可以满足各种要求,那不如让各营各自准备,后勤对露营期间的食品物资准备只做“顾问”。
2、进山:景区对我们有所刁难,要求我们必须有三个向导才卖我们门票,最后星志联系六哥解决了这个问题,六哥又签了两个人的名字信息,工作人员也是当地人不好再强求,也就混过去了。
    之后就是徒步了,9:00出发,16:00最早的一拨到达,漫长的一天,是对人精神和身体的双重考验。今年没有下雪,沿路风沙很大。按自己的节奏走,不迷路,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一段路饮水也不太足,大家都没喝1.5L的瓶装水,如果喝了就不会不够了。中间点的保护站5元灌一瓶水。也是大家对饮水控制不够合理,750ml的一瓶水如果不给别人分足够我走完那一天。
3、出山回成都:住六哥家的店,接受六哥的安排会好一些。原本我联系了送我们进沟的康叔,但星志提醒我由六哥安排会好些。你给别人钱赚别人自然给你提供帮助。
(四)四姑娘山——1.19-22
1、大峰:第一天到达,顶着风沙赶在夕阳消失前搭帐篷、取水、接人,入夜后很快溪流便会结冰。无数次模拟终于走入了实景,一切都会和你作对,不让你安稳的搭好帐篷休息。烧水是一件最普通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
    在山上,要带好队伍,首先要管好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高海拔不止让人头晕恶心,情绪同样会趋于冲动,在平原能够隐藏的情绪会被海拔一把揭开露于人前。
    第二天是常规训练,各营结组赴训练地,两营修路,两营滑坠制动与救援。中午回营,下午交换。
    第三天凌晨冲顶大峰,早上下撤,给新队员参加的机会。
    大峰本营露营区无植被覆盖,自然环境差,多沙土,且时有大风,需防范。晚上要烧好夜里喝的水和第二天的水,早上是无法烧水的,因为溪水完全结冰,破冰、融冰取水耗时甚久。在本营看守的大叔接济了我们不少水,没烧的、烧好的都有。和当地人相处也是我们外出中重要的一环,往往我们会需要这些人提供的帮助,庙公、守门人其实只需要我们的一点善意。
2、二峰:第三天撤营前往二峰,向导黄叔带我们在一处溪流扎营,未前往无水源的二峰本营。
第四天凌晨冲顶二峰,给更多人参加的机会。当天下撤,回日隆镇,修整。


五、尾声
(一)重返成都——1.23-自定
装备托运:最后一件集体事务,标志冬训主体部分正式结束。只有先干完此事才能各玩各的。
(二)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
把自己东西都收拾好再走,收拾好东西再玩,否则总是在别人那里找到自己的东西,自己的东西总是莫名其妙的消失。


六、结语
    我没有100%的投入到冬训中去,总是在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有时又有一股没道理的勇气,去做一些傻事。以前我不适合做一个决策者,要我说现在我仍然不适合。但是一次冬训总会教会你一些什么。如果再来一次我想我会当的好些,但也只是好些,有些问题可以改进,有些却不是发现了就能立刻规避改进的。再说我也不可能再当一次冬训队长了,机会只有一次。希望我的经历能做一借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17-2-13 20: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做得挺多的了,当我知道你打地铺打到了女生宿舍的目的是为了叫婷婷吃药,我就更给你点赞了
发表于 2017-2-13 21: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了队长,觉悟上升一个层次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2-13 23: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Saylikes 发表于 2017-2-13 20:53
你做得挺多的了,当我知道你打地铺打到了女生宿舍的目的是为了叫婷婷吃药,我就更给你点赞了

做我相信大家都能做到,关键是以队长的立场考虑问题的能力还不够,眼光还不够
 楼主| 发表于 2017-2-13 23: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Being 发表于 2017-2-13 21:05
当了队长,觉悟上升一个层次
还有无数层得上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17633号-1|小黑屋|手机版|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GMT+8, 2024-6-10 00:43 , Processed in 0.17496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