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廖子瑶 于 2024-6-28 18:01 编辑
前言: 四天连轴转处理完八个系列案件,被老板和师姐们一顿输出后,周五喜提摸鱼日,来写点儿游记。(言外之意:刚从工作切换过来-处于克制抒情状态-部分行文犀利-慎入) 由于溯溪路上缺少差异化景观和标志性建筑;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接触时间又过于碎片化,难以地点/时间为线索串联叙述。故本文仅总结一些本人的野生出行经验,再从残存的记忆里摘取印象深刻的事件与人物写写。 一、经验总结: (一)行走: ① 观察避开绿色、黑色深色苔藓处--防滑; ② 寻找摩擦力大的石头处为着力点借力点,脚最好卡在好几层参差不齐处; ③ 寻找树木藤蔓为着力点时记得想好预案--它断了(或者抓上藤蔓用上力了才发现它居然这么长)后手脚该往哪抓/摆; ④ 增加身体和岩石的接触面积和接触点(跪着爬/手脚并用); ⑤ 适时采取重心下移措施(蹲着挪); ⑥ 提速踩小石头过河忌慌张身体乱摆,可双手水平打直增加身体平衡性--减少跌倒概率; ⑦ 遇到垂直矗立的高、圆石头不要恋战,记得绕路。 (二)带刺的藤蔓:忌垂直踩(会订进鞋子),可用背包或衣物大面积快速侧/背过身拂过。 (三)防虫:可提前制造动静防其近身。 二、印象深刻的人物与事件 ① 下切下山与义气哥: 整个溯溪途中印象最深(自我评估风险最大)的事件---穿越丛林下切下山。下切的山坡上树木、荆棘、藤蔓重生:视线和行动都受阻、没有成形道路、很多树叶虚掩实则一脚踏空的地方--行进难度大;虫蛇出现概率高;天色渐黑。 军心不稳(也许只是我一个人不稳)之际,前面开道的一位义气哥却叫我们放慢速度分散走?------哦,原来是“人和人保持间隔三米,并记住前后的人,因为这样便于给后方的人指路,有掉队的也好立马发现,可以加速全员整体出丛林的速度。”我们跟着领队的队员们率先穿出林子到达土路后,这位哥还自己单独停下等还在穿越丛林的同学,大家都欠这位哥一个赞!为睿智、担当和团队意识。 ② 衣物(装备)与魄力哥: 路上遇见了一个嗓门巨大、灵活蹿并指点江山的魄力哥,根据我的观察和摸鱼间隙检索协会各类信息的结果对应,应为协会的某位理事/部长。在我刚坐下时就巨大声对我说“诶你这,穿的上衣不对,裤子也不对,鞋子袜子都不对”。 得,我就是浑身上下都不对呗。但是比起速干衣溯溪鞋,这些衣物打湿后覆盖皮肤表层,在炎热的天气下不是更能起到降温防中暑的作用吗?我当时看这个人浑身装备齐全、材质讲究,心里还有点小疑惑呢:此人如此重视穿搭,难道装备整得好就是他上位领导者的秘诀吗?-------不过据我后半段的观察,魄力哥貌似体能、统筹能力本身就很不错的样子呢。是吧,看来衣物装备啥的仅是实力派的锦上添花呢!(握手) 前后还遇到了一些新老朋友,一如既往冲在前面的李登海,坚守收尾岗位的“摆渡人”小孩哥,时不时拉我一把的墨镜男,帮我代付款买冰可乐的洒脱姐,一路给我说手被剌破了时不时冲我一笑的翔安美甲妹妹,还有几个05年的大一大二小朋友(想当年我们99年人的本科就是家里蹲寝室封上网课。羡慕死了),一边和他们说要好好珍惜,一边感慨自己说的话真实充满了一股“妈味和班味”。。。我真的是,下次休要再用这种语气说话给自己这种心理暗示了,我也还青春呢,也要珍惜当下。 好了,感觉写着写着我又要收不住了,感谢xuma,给我平静乏味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涟漪,虽然每次活动结束回归社畜生活总有一种割裂感不舍感,但是多愁善感的情绪,是再全能的人都会产生的吧,所以我们都不必苛责自己不去产生它们,只需尽己所能,先把它们打包封存好,等做完手头的对于改变未来事物发展进程有实际作用的事,再把情绪的包裹拆开静静感受或者像这样慢慢分享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