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5|回复: 15

[2025贡巴峰] 2025年贡巴峰登山队队伍总结+个人总结——李欣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5 11: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队伍总结

2025.7.20于秋师川菜馆

熊皓晨:
       ①瞒报身体状况。我们是本着相信大家的这个原则来的,就是你觉得你舒服,我们就认为你舒服;你觉得你不舒服,我们就认为你不舒服。如果瞒报身体状况,我们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代价去照顾大家。老队员们(尤其是队医和队长)对我们队员的状态一定要有精准的评估,不要因为个人感情(他想上就让他上),对队伍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②行程安排过于紧凑。我们尽量在BC进行休整了,但这个休整对大家适应高反的效果有限。其实更应该的是在进山爬山之前,在高原进行一个适应性徒步,徒步后再休息。这个主要是因为前期在商量行程的时候比较主观,我会按照我的时间安排来定,我希望攀登周期短一点。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时间(反正我是没有这个时间),像北大、人大一样花那么多的时间。北大是7月4号从学校出发,7月19号结束攀登;人大跟我们爬同一座山,但他们多了两天的适应时间,这是他们登顶率高的一个原因。当然,登顶率高也要建立在一些前提上,比如天气好。确实是我们比较倒霉,最坏的天气被我们遇上了。适应性路线的选择,我们宁可要多花时间去把线路或者把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用时间来换登顶率,其实对大家来说是比较值得的。但是可惜我们在前期安排的时候,只留了一天在BC适应,如果多一天,我们可以选择在康定住一晚上,第二天去康定附近徒步。
       ③过于依赖教练。我是非常依赖阿亮的判断,尤其在贡巴峰的线路上。因为我知道他经常来贡巴峰,而且他确实在线路选择、认路上比较靠谱,但是没想到这次带错路了。大家心里也清楚,如果不是带错路的话,我们的登顶率会相对高一些,很多同学都有能力登顶。虽然我们在那边也没有走动,但是一是天气寒冷,二是时间浪费,导致我们后面时间不够,而且大家坐在那里消耗自己的精力和体能、很难受。但是我们也不能只怪教练,因为我们是给大家发了轨迹的,如果大家都看了轨迹(或者按理说是我和攀登队长应该看轨迹),其实在第一时间我们就可以跟教练沟通了,我们没有看轨迹、没有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导致我们浪费将近两个小时。
李欣馨:
       ①后勤卖多了。
       ②对BC和C1的营地设施了解不全,导致多带很多装备。
陈淑丽:
       ①作为队医,对队员身体状况评判不准确。我之前也做过队长,到现在为止,我还是觉得很难评估大家状态,倾向于相信大家自己说的,而且希望大家能尽量走得更高,所以没有提早让部分队员下撤。
       ②攀登周期短。如果在子梅村或者本营多呆两天,会好很多。
高于乔:
       ①适应性训练不够。
       ②不适应冲顶节奏。自己不适应凌晨十二点半起床;起床后没有照顾好自己,好好吃东西;等教练探路的时候没有及时穿好羽绒服。
唐林岚:
       ①自己两次着凉。从BC上C1的路上、下了冰雹后,帽子湿了没有换,又吹了风,后面就有点低烧了,吃过药后有好一点;冲顶路上、静态等待的时候,没有及时加羽绒服,下山后发了高烧。在山上最好不要着凉、吹风,及时更换湿衣服、添衣服。
       ②后勤买多了。
蒋怡灵:
        建议备点氧气罐、药物在子梅村民宿里。欣馨晚上下撤到村子后,血氧特别低,加上子梅村晚上交通不方便,保障工作不足。目前队员都是硬抗,如果有更严重的队员,哪怕是及时下撤,得不到必要的保障,还是会很危险。
娜布琴:
       ①出发前准备工作没有做好。从个人角度,我没有保护好自己,从出发前一直到BC的第一天,都在感冒;小学期在校期间,大家都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去爬山,很多人都在偷偷熬夜,但其实出发前两周熬夜,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也心软,没有多说什么。技术装备、攀登装备方面,队长们和教练的沟通不是那么顺畅,导致我们多带很多装备,像帐篷,我们想着自己背,没有想到有球形帐能用。后勤方面,大家反复说的后勤买多了,而且其实那天熊博都已经说了要在上面做饭,但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带了很多东西,每天早上起来大家冲自己的燕麦,但其实有很多稀饭和炒菜都浪费了;我觉得不用带过多个人后勤,公共后勤已经很足够了。
       ②攀登过程中工作没有做好。说得直白一点,后勤队长没有承担好自己的责任,像后期,后勤队长和装备队长真的是光杆司令了。
       ③队员对自己和队友的身体状况认知不明确。在BC的时候,薪凯的状态不是很好,他一直很担心自己能不能上去,当时我应该要跟队医反映一下的,但是我当时没有想到这一点,只想着让他出帐篷、多呼吸、多适应,结果他在去c1的路上中途崩了,导致收尾的同学特别辛苦,这对队伍来说也是非常大的代价,所以大家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冲顶的时候,有说到千千身体状况不舒服,如果还有谁身体状况不舒服的,赶紧一起下撤;当时还没有上冰爪、在碎石坡那边,我心里很清楚,林岚的状态不好、不应该让她上,但我还是心软,想着让她再多上一点;但是等到多上一点、结组的时候我们那组结组得非常痛苦,所以大家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估,我知道大家冲顶的意愿很强,但是在高原的时候,你要留点体力准备下撤,而不是一直只想着去冲顶、不考虑你冲完顶之后的体力状况。
       ④其实我们9:50左右到那个平台之后,教练问冲不冲,他说其实是可以带我和显鹏冲的,因为一个小时是可以干上去的,但是我觉得这样上去也没啥意义,还要撂两个人在下面,我还想等下一队的同学上来,然后就说再等等吧。
敖思音:
       走错的岔路口的蓝色绳子我看见了,我觉得有时候走在路上、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大家可以集合一下,包括今天走错路、在那个岔路口的时候我也打电话问章意了,他说是对的,我觉得我们当时就应该一起讨论一下,然后再确认一下、再一起走。
章意:
        ①关于怎么缓解高反。上次到海拔4400m的时候我吐了,这次我也吐了。我感觉主要是两点,一是多喝水,二是在帐篷比较缺氧,要多出来走动,一定不能在那坐着,氧气充足的地方多活动是没有问题的。
       ②多锻炼。平时体能储备要好,否则高反状态下对自己的体能评估可能不太准确。
王薪凯:
       ①高反不要硬抗,否则会付出极大代价,我感觉我现在肺部受损挺严重的。
       ②多学习如何预防高山疾病。能够让自己免受伤害。
翟千千:
       对自己的身体要有正确的评估。虽然说冲顶是很重要的,我之前也很想冲,但是这次没冲顶,我觉得也还好,接受这件事就好了,而且机会很多,大家不用一定要怎么样。
林永康:
       攀登周期太短,适应性不足。
李显鹏:
       整个过程都挺好的,大家都安全地出门、安全地回来。至于登不登顶,我觉得重点是过程的体验,虽然最后没有登顶,但如果就两三个人登顶,我觉得也不算成功的,我觉得大部分人登顶,在上面拍拍照,才是成功的。
刘仁川:
       ①大家很多是第一次上高原后爬雪山,可能经验不足,你不需要对自己身体有很强的判断,你只要把自己最真实的身体情况告诉队医、告诉教练就足够了,不要隐瞒,身体安全是大于登顶的。
       ②前期准备少了,教练也请得少了,导致我们的容错率很低,一旦有人要下撤,我们只能牺牲队员登顶的机会。包括技术装备的准备,攀登的安排和适应周期的安排也是欠考虑的。
陈老师:
       ①本营管理应列出具体的名单,不能等到做饭的时候再临时叫同学,因为在高山上每个人做每个人的事情,像攀登队长、后勤队长、队医,每个人的工作都是交叉的。你把人员分配好,比如今天一天谁做饭、谁洗碗、谁打扫卫生,如果你的时间被其他事情占用,那你找一个人代替你,你后面再帮他做他的事情来偿还。
       ②经验不足,但是不要紧,热情要保持。
吴智锋:
       ①药物管理。我前期报了预防高反的药(五片乙酰脞胺),我觉得过多了,我之前爬大玛雅的时候只吃了一片半。药发到队员个人身上的太多了,最好还是交给队医保管,需要的时候找队医领用,这样队医对队员的身体情况也会更加清楚。
       ②对讲机数量少。
个人总结

       我应该永远忘不了在BC的最后一晚。眼看第二天就要上C1了,突然低烧+低血氧。教练下了最后通牒,明早血氧上不了70,就不用上C1了。睡之前,我还是报着希望,和大家一起收东西,一次又一次地查看血氧仪示数。一晚上几乎没睡,左手手指夹着血氧仪,右手机械地划着手机屏幕,小某书上的各种偏方在眼前闪过:深呼吸法、穴位按摩…...我像个溺水者抓住每一根稻草。
       夜越深,血氧越低,我盯着那跳动的数字,感觉它就像我逐渐流失的希望,我甚至开始查“持续低血氧会怎么样”;几次走出帐篷透气,远处的雪山在月光下泛着幽蓝的光,这绝美的景象本该让人心醉,却让我鼻尖发酸——它们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我做了几个深呼吸,血氧仪的数字短暂地跳到了69,又很快回落,63……61……我机械地重复着腹式呼吸,胸口因为过度换气而隐隐作痛。
       最后一次出帐篷,天微微亮了。我看到了星星如钻,缀在雪山的轮廓之上;雪山正披着星辉,静谧而庄严。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这座山不会因为我的执念而降低高度,我的身体也不会因为我的不甘而突然适应。我转身回到帐篷,摘下了血氧仪,睡了。
       下撤的路上,每走一步都像是在与梦想告别。但我知道,山永远在那里,而生命只有一次。
发表于 2025-9-5 15: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心里你是强大的,不仅是体能上的强大,更是心理和意志上的强大,你是最棒最强的欣馨宝。山永远在那里,它记住了你的坚毅和你的理智。下次再来,不是“重来”,而是“重逢”,我们会一起再次出发的!

点评

亲亲铃兰宝  发表于 2025-9-8 16:51
发表于 2025-9-5 15: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馨宝

点评

千千宝hughug  发表于 2025-9-8 16: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5 15: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总结看哭了

点评

哈哈哈哈宝宝别哭我们都好好的  发表于 2025-9-8 16:51
发表于 2025-9-5 16: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太好了,下次一定可以的,做足准备,充分适应

点评

还有下次嘛  发表于 2025-9-8 16:52
😭  发表于 2025-9-8 16:52
发表于 2025-9-5 20: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事情确实是人力无法改变的,亦或者是当时做不到的。尽人事,听天命

点评

嗯嗯这次缺一点缘分  发表于 2025-9-8 16:52
发表于 2025-9-7 17: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BC下撤我是有经验的,这都是体验的一部分,未来机会多的是。

点评

嗯嗯!放下一点点执念  发表于 2025-9-8 16:53
发表于 2025-9-8 10: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

点评

收到salute  发表于 2025-9-8 16: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17633号-1|小黑屋|手机版|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GMT+8, 2025-9-17 07:54 , Processed in 0.12376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