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37|回复: 5

[2014年冬训] 2014冬训技术总结——张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19 21: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hy? 于 2014-2-19 22:14 编辑

logo

logo
2014冬训技术总结
一、心理
    无论是冰坡行走还是攀冰,在冰雪上首先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便是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开始去信任自己脚上的冰爪,一脚踩下去比你想象中要牢固,虽然有时候看起来冰爪只有一点点进入冰中,但已足够支撑一个人的重量。这一点非常重要,事实证明如果害怕就只能止步不前,即使走了也是打哆嗦(法式下坡很多人就是这样不敢下去,或者跑下去)。一旦害怕就会犹豫,而在冰上需要果断。

二、冰坡行走(参考资料http://www.go8611.com/show.asp?id=93
1、法式上坡握镐姿势:自我估计危险系数不大时镐尖朝前,坡较陡时镐尖在后,呈滑坠制动姿势。
2、之字形转向(“时钟三点、九点式”):
    上升时冰爪仍要求直立齿平稳的刺入冰面,身体重心垂直置于冰爪上,内侧脚朝向前进方向,外侧脚外撇,两脚成八字形,角度趋近90度。身体转向时,首先支撑腿交换,然后变换角度,即外侧脚一般向变换的方向稍做转动,另一只脚跟上,支撑脚转换,此时转动身体至前进方向,完成后,双脚仍成八字形。但时刻要记住在任何时候,支撑脚都必须使用全齿技术着冰,控制好重心,每次只移动一支脚。在此过程中,大冰镐处于身前与双脚三点呈稳定三角形姿势。

冰坡行走,时钟三点九点式

冰坡行走,时钟三点九点式
2.jpg
3、坡度分类:
  
缓坡(gentle)
  
坡度小于30度
中等坡度(moderate)
坡度在30-45度之间
陡坡(steep)
坡度在45-60度之间
非常陡峭(extremely  steep)
坡度在60-80度之间
直壁(vertical)
坡度在80-90度之间
仰角(overhanging)
90度以上
4、全齿技术、前齿技术、混合式技术的综合比较:
  

技术种类
  

受力部位
适用坡度
适用冰况
全齿技术
  

(法式)
正常行走
大腿受力
0-15度
硬雪、软冰
八字步
15-30度
三、九点式
大、小腿平均受力
30-60度
前齿技术(德式)
小腿受力
60度以上
硬冰、直壁
混合式技术
大、小腿轮流受力
30-60度
任何冰况
    一般上坡时坡度大于60度采用德式上坡,个人觉得混合式技术比较好用,出脚要灵活果断,如果在出脚时才纠结这只脚用德式或法式,会踩不稳。
5、法式下坡:
    刚开始法式下坡遇到陡一点的坡就不敢下或者飞奔下来,时间久一点不再那么害怕,找到要领就好很多了。主要是重心下降,用力踩下去后就要信任冰爪,眼睛看前方的路,注意避免一直盯着冰爪看。后期凯哥教我们学会找平台(近似即可),找到后踩平台小步跳跃着下坡,有人尝试后效果不错。

1、两镐两步,个人下意识的做法(攀岩时也是如此),但比较容易疲劳,小臂易酸,常常攀了一半就觉得好累。协会教的是一镐两步(攀冰时完全忘记),回来后看视频才发现有很多优点(感觉攀岩也适用,好遗憾没尝试一下),最明显的便是效率高,整个过程保持等腰三角形稳定状态(两脚+一镐),呈S形上升。
2、打镐时避免在脸的上方,那样碎冰易砸在脸上,要稍微超出身体。
3、脚踢冰时踢别人的坑感觉更不稳,还不如自己重新踢(攀冰时尽量避免直接挂进别人砸好的坑里,这样就没有练习的效果)。
4、尽量一脚踢稳,事实证明,踢了一脚又晃几下验证是否牢固的做法只能导致重新再踢。
5、技术手册上说尽量找凹的地方踢,个人感觉找平坦的直壁效果更好,因为凹槽内部不太看得清,不太容易踢进去。(避免踢在凸 出的鼓包上)

四、上升下降
1、下降时尤其在负重时,一只手握住制动端,另一只手放在八字环前面的绳上(注意不可放在八字环和身体之间的绳上)
2、下降时利用身体的重量下降,而不是自己用手往上送绳。下降时注意往后看后面的路,遇到陡坡时腿要用力打直支撑(类似冰壁有保护时的下降),否则绳子会松,人就被甩到旁边摔倒。(制动端要时刻握紧)

五、滑坠制动(参考资料http://www.8264.com/viewnews-37602-page-1.html内含视频)
1、砸镐时保持三点支撑(膝盖两点+镐尖),镐尾可适当翘起避免其触冰,同时也有利于镐尖入冰。砸镐时把头脸转向镐头的另一方,防避铲头伤及头,脸。
2、头朝上面朝上时,教练教授的为起身同时插镐并迅速转换脚的姿势,实际训练个人感觉效果不佳,主要就是躺在雪上插镐不方便,基本插不进去。参考视频里的做法为起身、翻身,在翻身的同时把镐尖压入雪中。(视频很不错,每种姿势都有示范)

六、结组
和之前讲的有一些变化:
1、头尾两人在绳端约一臂处打一个单8,绕过安全带上的连接环编8,再一个双渔(到此处均和之前一样),绕好绳后斜套在身上,将较长一边的绳成两股(形成一个绳环1)绕过套在身上的绳,再用较长一边的绳打一个活索(形成绳环2),将绳环1穿过绳环2,接着将绳环1放到主锁里,同时活索翻过来压住绳环1。
附图(绳结还是图解比较好,上面解释的大概没人看得懂吧,以后摄影可以拍一些):

结组

结组
2、之前结组会打抓结,今年教练指出抓结较费时间故省去,绳子太长就直接绕起来打一个活索扣在主锁上。
3、结组过裂缝前后始终保持绳子与裂缝垂直,后面的人配合前面的行走。
4、在前一个人到达安全地带后可以将大冰镐插入雪中,路绳在冰镐上缠绕一圈,然后慢慢收绳,给后面人员打保护。

七、个人一些问题
1、对于一些绳结的作用不清楚,要多看技术手册,技术方面的东西理解了原理可以加深记忆。
2、攀冰时,挥小镐找不到手册上的震颤的感觉,基本凭感觉。之后凯哥有在下面教挥小镐,可惜错过了。在攀冰之前应该找时间好好练习挥小镐的,比如冰坡行走需要的时间较少,多下来的时间可以练习挥小镐。
3、在冬训过程中见识了各种高山帐篷,有一般的五人帐、全靠褡扣连接帐杆的五人帐、还有矮小的双人帐...基本多搭搭就会了。
4、在用gas时太冷要记得捂一下(本来以为火正常就那么大,结果彪一捂火瞬间就大了)
5、装包的重要性在东灵山无尽的上坡时就显现出来了,请原谅我基本忘记上坡时重心提高这一点(3L水被放在了包底),结果就是落在最后累成狗。
BY张楠

logo

logo

2014冬训技术总结——张楠.docx

358.43 KB, 下载次数: 9

厦大登协,2014,技术总结,登山,冬训

发表于 2014-2-19 23: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认真细致的总结!看得出下了很多功夫,赞一个!!
发表于 2014-2-19 23: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默默点赞。。。用心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13: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米从丛 发表于 2014-2-19 23:10
如此认真细致的总结!看得出下了很多功夫,赞一个!!

谢谢慧姐夸奖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13: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苏铃峰@xuma 发表于 2014-2-19 23:18
默默点赞。。。用心了~~

嗯哪谢谢~(为啥是默默点赞。。。)
发表于 2014-2-21 13: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why? 发表于 2014-2-20 13:55
嗯哪谢谢~(为啥是默默点赞。。。)

因为慧姐夸过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17633号-1|小黑屋|手机版|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GMT+8, 2025-7-17 18:49 , Processed in 0.10779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