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vyuqing 于 2014-5-5 08:08 编辑
那一晚,我们看到了北斗七星 ——记2014年五一雪山岩登山行 厦门大学登山协会 于静姝 五一=睡懒觉+看电影+吃零食? 旅行=堵高速 +看游人+拍剪刀手游客照? 登山=买门票+人挤人+坐缆车下山? 是,我原以为今年五一我又会以累死这样恶俗的形式度过。然而厦大登协的14人“雪山岩”小分队,却让我在这俗套中小清新了一回。作为一名刚入会的登协队员,短短两天一夜的行程给我的印象和感触太深太深。让我用自己羸弱的键盘记录下一些零星片段吧。 行程 原定行程为五月一、二号两天,然而天气不给力,原定于一号早晨在芙蓉餐厅集合并出发的我们,却在五点半起床后发现窗外滴滴答答下着雨。大家无一不怀着纠结的心情边收拾行李,边打开手机登陆QQ在群里互相询问是否还要按原计划出发。终于在六点十分的时候等来了队长王栀子的短信,通知行程推迟一天,改为五月二、三号。 第二天早晨六点半,本部的12名同学就从芙蓉餐厅准时出发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并与翔安的2名同学汇合,终于在九点左右来到了位于厦门市同安区的雪山岩山脚下,真正开启了本次登山之旅。期间,队伍不仅按原计划在刚下过雨、滑溜溜的丛林中上山、在山顶生火做饭搭帐篷露营、在流水潺潺的岩石群中下山,而且经历了走错路而返回、路遇蟒蛇、队员生病等小波折。等到五月三号晚上重返学校时,每个人都已经像变了一个人,浑身上下脏兮兮、只剩眼睛光亮有神气了。 那些人 王栀子,一个个子不高、戴一副黑框眼镜的大一女生。一眼看过去你会觉得她与普通的女生没什么区别,甚至会被轻易埋没到人群中。但就是这样一位看似不起眼的小女生,却是本次14人登山队伍的队长。从行动前组织大家领装备、5月1日早晨六点出发前因天气原因而临时推迟行动时间,到整个行动过程中左肩别一个对讲机随时与队友联系确定前方路线,再到整个行动结束后所有的短信通知总结,她无一不打理得井井有条。说实话,几天以来,栀子的所作所为真的让我刮目相看了。 戴雨笛,本次行程中的路线总指挥。雨笛是个话不多,但说出来句句有力量的男生。他总是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这不仅因为他体力强硬,更因为他需要在茂密的丛林中给大家探路。另外雨笛做事情也表现出了超出普通大二学生的周密和谨慎,这让我真心为他点赞。 杨雄,与我一样,是因攀岩比赛而心系登协的新队员。作为一名体育教学部的研一学生,杨雄初来乍到就成了队伍里的专业人士和主力军。他不仅知道该如何用最少的体力和最快的速度前进,更懂得“团队”一词的含义。无论在哪里,只要看到伙伴有困难,杨雄都会伸手相助。用冯瑶的话说就是,“看到杨雄,你会觉得心里满满的全是安全感”。说来也怪,那么多困难的道路,为什么杨雄就能全部轻易渡过呢~ 男生们无论在扛重物、帮队友还是轮流守夜上,都表现得非常MAN。杨强是队伍里最沉默,却最踏实肯干的一个。一路上他背的行李和食物最多最重,别人夸赞起来,又总是以一脸憨憨的笑回应。与他浓重的口音相符合,杨强是个做事认真、心思细腻的西北男孩。马伯乐有些奇葩,是整个队伍里的开心果,总是能一句话戳中大家的笑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他在下山快要结束时嚷出的那句“我都晒黑了!回到寝室后要敷个面膜!”,而是四个小时后他在QQ群里晒出的一张自拍:果然是满脸面膜、满脸傲娇的表情。==0 几个女生也是值得称赞的。范颖是整个队伍中个子最矮的一个,但是从头到尾一直是满脸笑容、满眼笑意,心思细腻,不时给大家小关心、小温暖,作为专业人士的她同时肩负摄影重任,不时抓拍各种瞬间;冯瑶身材高挑、身体素质过硬,心心念着登协七月份的进藏爬山行动,在雪山岩的攀登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不凡的实力;艺术学院的两个小女生,则彻底改变了我之前对艺院女生遇事就尖叫的印象。她们不是真的很强壮,而是面对困难,没人叫苦,只有默默坚持和相互鼓励。 那些事 首先让我大吃一惊的就是登山过程中我们所走的“路”了。这上山所谓的“路”根本算不上路——我原以为会像景区那样全是一级一级的台阶,事实上穿丛林走树叶都算是好的——虽然刚下过雨的树叶铺在类似于亚热带的雨林里让脚下完全打滑,大家手脚并用才能勉强前进。树林里各种植物丛生,大家需要用头顶着向前冲,用杨雄的话说就是“这树林跟我们四川的一点都不一样!植物的低矮部分全都有刺!”的确,走出丛林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被印上了LOGO:身体裸露出来的部分,无论是脸、脖子还是胳膊、手心手背,都带上了各种划痕。所以在这件事上我非常敬佩雨笛,因为我们只需要跟着前面的人低头向前走就行了,而雨笛是开路者,他需要不停地判断前进的方向,也就是说,他会是被灌木丛伤到的最多的一个。 刚开始爬山到一个小时左右的时候,大家开始普遍出现了“瓶颈期”——尤其是几个身体素质不太过硬的队员,开始累得说不出话了。不知是谁问了一句:“还有多远啊?”郑明回答:“已经过去三分之二了!”这句话无疑具有望梅止渴的作用,大家精神瞬间抖擞了一下。但几分钟后雨笛的一句话让大家顿时心寒了:“开玩笑!才爬了一个小时!”不知道其他小伙伴感觉怎么样,说实话反正我的心里是呼的一下凉了——才一个小时!这是什么概念!!!不过我知道除了继续也别无选择——总不能撂下一句“我不爬了”就回去吧?那我这学姐也太丢人了!哎,反正累不死,豁出去了!于是喝几口水吃点东西就继续背上行囊站起来前进了。午饭是在半山腰一个小小的农家饭馆门口的树下解决的,有面包有榨菜有肉酱,还挺丰盛的呢!吃过午饭,大家又借小饭馆的自来水把自己的瓶子里全装满水,又能洗的全洗了——锅,黄瓜,生菜——这可是我们的晚餐呢!午餐后瓶颈期渐渐过去,整个下午大家就都开始有精神起来了,一路上唱着歌(栀子唱起歌来可真是非常可爱呢),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头,最终找到了一块草比较少、相对平坦的地方,便卸下装备,安营扎寨。天色渐暗,此时已经接近六点钟了。 按照原计划,大家分工合作——捡柴,生火,做饭,搭帐篷,铺地席。14个人足足吃掉了25包方便面。我发誓,这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一顿方便面大餐——有面有火腿有生菜,还有老干妈有肉酱有从麦当劳顺来的番茄酱……我和冯瑶的筷子找不到了,于是捡根木条削成木筷,吃完就扔掉,纯天然一次性又环保无污染——我的创意让冯瑶笑到了肚子痛。 吃完饭,栀子和雨笛就召集大家围着篝火聊天。大家一个接一个,谈感触、说感想,期间笑声不断。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不知道谁叫了一声:“北斗七星!”于是大家纷纷抬头。果然,天鹅绒一样的天空上,点缀着的是一粒一粒纽扣般的星。北斗七星就那样安静地美丽着,高贵地闪耀着,等待着欣赏她的人。 第一次露营,就在六个男生的轮流守夜中过去了。手机没有信号,真不知道那一晚他们是怎样坚持过来的——累了一天,食物只能裹腹,山顶风大,夜里寒冷,第二天又要继续赶路。也许望着远处城市的点点灯光,心里也会陡然生出孤寂和对生命的感触吧。真的想好好说声,谢谢你们。 第二天一大早,后勤部的伙伴们就早起给大家做好了香喷喷的早餐——燕麦煮地瓜,当然还是有老干妈有肉酱。吃过早餐收拾好行李(当然没忘记把垃圾也都装进背包),大家就开始下山了。原以为行囊里少了食物少了一大半水,下山会比上山容易,但事实告诉我我错了,下山其实更难!因为下山主要靠的是膝盖以下的部位,尤其是脚尖,依然湿滑的“路”面容不得我们有半天马虎。更让我心惊肉跳的是,下山我们走的——竟然是岩石!你真的以为岩石块块、流水潺潺就美得像童话故事吗?错!那都是电视剧导演的误导!另外缺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过于干渴让我们最后顾不得太多,开始用空瓶灌泉水喝了——不管你有没有喝,反正我是喝了== 下午两点多,14个乞丐一样脏兮兮臭烘烘的队员,终于回到了人间——你知道那种看到马路看到公交车自己人以外的人的心情吗!重返城市,每个人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水。杨强说:“喝进去一口雪碧,我感觉我整个人都软了。”==0 其间有几个小插曲。第一天下午在行进到一个山顶的小岩石群时,大家稍作休息,开始一个接一个继续前进。杨雄排第四个,轮到他时,突然不走了,对前面的三个人说:“你们先走,我们马上跟上。”然后回头对后面的我们说:“前面有一条大蟒蛇!”大家无一不吓了一跳,纷纷挤到前面去看。据说那蟒蛇直径堪比男生胳膊、长度三米以上,而前面的三个人,经过它时距离仅为一尺,只是没看到而已。真是无知者无畏啊。后面的小伙伴们只好披荆斩麻、另辟道路了。 四点半以后,大家聚集在一块茂密的树林里。雨笛等人带着对讲机去探路,其余人就在湿漉漉的落叶铺成的“地面”上一屁股坐下开始休息了——太累了谁还顾得上那么多!包里的火腿肠、糖果互相分享后,冯瑶开始给大家讲笑话了:“蝌蚪看到青蛙被吃掉,就大声唱: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哈哈……”太冷了!于是开始了一场冷笑话比赛……真的是很欢乐啊==0 第二天返校转车时,在火车站居然还经历了一次旅游2线司机拒载,大概是看我们一个个都是一副人不认鬼不鬼的样子吧。这真的是让我们很愤怒啊。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了,虽然事后冯瑶还专门为此打电话投诉了这件事,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好桑心…… 那些LOGO 除了臂膀上的划痕、被太阳晒出的“红围脖”,还有各位惨不忍睹的破烂衣衫……你懂的…… 后记 作为一名非专业写手,面对如此激动人心的经历,以及汹涌澎湃的感情,实在不知道该用何种语气、何种格式来表达和记录。我问栀子如何写队记、有没有模式参考,栀子回答:“随意记录就好啦,有个性的话我要去转载呢!”而活动结束后几天由于我一直处于高度忙碌状态,所以只是在脑子里组织语言,直到今天才坐在电脑前写下了这篇队记。 希望很久很久以后,大家回想自己的青春,能记起至少有过那么一次,为了所喜所爱去付出去坚持,有困难有欢笑,有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有围着跳跃篝火的畅谈,还有那微笑着陪了我们一晚的北斗七星。 工科女写下此文。求勿喷。 2014.5.7 于厦大卢嘉锡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