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11|回复: 8

[知识技能] 外伤急救(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6 22: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木头人 于 2017-11-26 22:56 编辑

外伤急救
一止血
急性出血是外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保障。成人
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血液约有4000亳升。外伤出血时,
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出现明显的休克症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
%时,就有生命危险。现场抢救时,首要的是采取紧急止血措施,防止因大出血引起
休克甚至死亡。因而判断出血的性质对抢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出血的特点
按损伤的血管性质分类;
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由伤口向体外喷射,危险性大。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不停地流出。
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伤面渗出,危险性小。
(二)出血的种类
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类:
1、外出血:由皮肤损伤向体外流出血液,能够看见出血情况。
2、内出血: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或脏器、体腔内,从
体表看不见血。
(三)失血的表现
失血量达全身血量的20%以上时,则出现休克症状:脸色苍白,口唇青紫,出冷汗,
四肢发凉,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呼吸急促,心慌气短,脉搏细弱或摸不
到,血压不降或测不到。
(四)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压迫止血):
用手指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的动脉压迫点上,用力将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中断血
液流通达到止血目的。指压止血是较迅速有效的一种临时止血方法,止住出血后,需
立即换用其它止血方法。
①颞动脉止血:
用拇指或食指在耳屏前稍上方正对下颌关节处用力压。用于头顶及颞部的出血(图1
-1)。
②颌外动脉止血:
用拇指或食指在下颌角前约半寸处,将颌外动脉压在下颌骨上。用于腮部及颜面部的
出血(图1-2)。
③颈总动脉止血:
把拇指或其余四指,放在气管外侧(平甲状软肌)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的沟内可触
到颈总动脉,将伤侧颈总动脉向颈后压迫止血。用于头、颈部大出血。此法非紧急时
不能用,禁止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防止脑缺血而昏迷死亡。(图1-3)。
④锁骨下动脉止血:
拇指在锁骨上凹摸到动脉搏动处,其余四指放在受伤者颈后,用拇指向凹处下压,将
动脉血管压向深处的第一肋骨上止血。用于腋窝、肩部及上肢的出血(图1-4)。
⑤尺、桡动脉止血:
将伤者手臂抬高,用双手拇指分别压迫于手腕横纹上方内、外侧搏动点(尺桡动脉)
止血。用手手部出血(图1-5)。
⑥肱动脉止血:
将上肢外展外旋,曲肘抬高上肢,用拇指或四指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处,施以压力
将肱动脉压于肱骨上即可止血。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下部的出血(图1-6)。
⑦股动脉止血:
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大腿根处可触摸到一个强大的搏动点(股动脉),用两手的拇
指重叠施以重力压迫止血。用于大腿、小腿、脚部的动脉出血(图1-7)。
⑧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止血:
用两手食指或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间近脚腕处(足背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
胫后动脉)止血。用于足部出血(图1-8)。
⑨指动脉止血:
将伤指抬高,可自行用健侧的拇指、食指分别压迫伤指指根的两侧。适用于手指出血
的自救(图1-9)。
2、加压包扎止血:
先用消毒纱布垫覆盖伤口后,再用棉花团、纱布卷或毛巾、帽子等折成垫子,放在伤
口敷料上面,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紧紧包扎,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度。伤口有碎骨存在
时,禁用此法。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向血(图1-10)。
3、加垫屈肢止血:
①前臂或小腿出血,可在肘窝或膕窝放纱布垫、棉花团、毛巾或衣服等物,屈曲关节
,用三角巾或绷带将屈曲的肝体紧紧缠绑起来(图1-11)。
②上臂出血,在腋窝加垫,使前臂屈曲于胸前,用三角巾或绷带把上臂紧紧固定在胸
前(图1-12)。
③大腿出血,在大腿根部加垫,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用三角巾或长带子将腿紧紧固
定在躯于上(图1-13)。
注意事项:
有骨折和怀疑骨折或关节损伤的肢体不能用加垫屈肢止血,以免引起骨折端错位和剧
痛。使用时要经常注意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如血液循环完全被阻断,要每隔一小时
左右慢慢松开一次,观察3-5分钟,防止肢体环死。
4、止血带止血:
用于四肢较大动脉的出血。用其他方法不能止血或伤肢损伤无法再复原时,才可用止
血带。因止血带易造成肢体残疾,故使用时要特别小心。止血带有橡皮制的和布制的
两种,如果没有止血带时亦可用宽绷带、三角巾或其他布条等代替以备急需。
①橡皮止血带止血:
先在缠止血带的部位(伤口的上部)用纱布、毛巾或受伤者的衣服垫好,然后以左手
拇、食、中指拿止血带头端,另一手拉紧止血带绕肢体缠两圈,并将止血带末端放入
左手食指、中指之间拉回固定(图1-14)。
②就便材料绞紧止血:
在没有止血带的情况下,可用手边现成的材料,如三角巾、绷带、手绢、布条等,折
叠成条带状缠绕在伤口的上方(近心端),缠绕部位用衬垫垫好,用力勒紧然后打结
。 在结内或结下穿一短棒,旋转此棒使带绞紧,至不流血为止,将棒固定在肢体上
(图1-15)。
③用止血带止血注意事项:
止血带止血法是大血管损伤时救命的重要手段,但用得不当,也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如肢体缺血环死、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止血带不能直接缠在皮肤上,必须用三角巾、毛巾、衣服等做成平整的垫子垫上。
上臂避免绑扎在中1/3处,因此处易伤及神经而引起肢体麻痹。上肢应扎在上1/3处,
下肢应扎在大腿中部。
为防止远端肢体缺血坏死,在一般情况下,上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2-3小时,每隔40
分钟至50分钟松解一次,以暂时恢复血液循环,松开止血带之前应用手指压迫止血,
将止血带松开1-3分钟之后再另一稍高平面绑扎,松解时,仍有大出血者,不再在运
送途中松放止血带,以免加重休克。
如肢体伤重已不能保留,应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绑止血带,不必放松,直到手术截
肢。
上好止血带后,在伤者明显部位加上标记,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尽快送医院处理。
?
严禁用电线、铁丝、绳索代替止血带。
5、填塞止血:
用急救包、棉垫或消毒的纱布填塞在伤口内,再用加压包扎法包扎。用于大腿根、腋
窝、肩部、口、鼻、宫腔等部位的出血
二、包扎
(一)包扎的目的:
1、包扎时施加压力,可起到止血作用。
2、扶托受伤的肢体,使其安静,减少痛苦。
3、保护伤口免受污染。
4、固定伤口的敷料和夹板。
(二)包扎的要求:
1、包扎的动作要轻、快、准、牢。避免碰触伤口,以免增加伤员的疼痛,出血和感
染。
2、对充分暴露的伤口,要尽可能的先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再进行包扎。
3、不要在伤口上打结,以免压迫伤口而增加痛苦。
4、包扎不可过紧或过松,以防滑脱或压迫神经和血管,影响远端血液循环。如是四
肢,要露出指(趾)末端,以便随时观察肢端血液循环情况。
(三)包扎材料的制作:
1、绷带:我国标准绷带长6米,宽度分3公分、4公分、4.8公分、6公分、8公分、10
公分等六种,根据伤员的身材、伤口部位及大小选用卷轴绷带(图1-17)。
卷轴绷带又可分别制作单头卷绷带、两头带、四头带、多头带(图1-18)。
2、三角巾:
底边是135公分(4.05尺),斜边是85公分(2.55尺),顶角到底边的高度是65公分(1.95
尺),顶角带子长45公分(1.35尺)(图1-19)。
三角巾也可以折叠成宽条带和窄条带。宽条带:将三角巾顶角折向底边,再依相同方
向对折一次。窄条带:将宽带对折成半(图1-20)。
3、就便器材:衣服、毛巾、帽子、手帕等。
(四)包扎材料打结的方法:
1、平结的打法:包扎后应打平结(又称一字结),因为平结不易松脱,又容易解开
方法:打结时,双手各持三角巾(或绷带)的一端,将右端搭过左端,从下面穿出(
A),再将左端搭过右端,从下面穿出(B)。然后,把结拉紧(C)即是平结(图1-
22)。
环形重叠缠,第一圈环绕稍作斜状;第二、三圈作环形,并将第一圈斜出的一角压于
环形圈内,再缠绕数周,每周盖住前一周(图1-24)。
2、螺旋包扎:
包扎时先按环形法缠绕数圈,再作单纯的斜旋上升缠绕,每周压盖前周的1/2。
常用于臂、指和躯干等粗细不等的部位(图1-25)。
3、螺旋反折包扎;
先用环形法固定始端,再按照螺旋的方法但每周反折一次,反折时以左手拇指按住绷
带上面的正中处,右手将带向下反折,向后绕并拉紧,反折处不要在伤口或骨隆起处
此法用于粗细不等部位,如小腿和前臂等(图1-26)。
4、“8”字形包扎:
此法在关节弯曲的上、下两方,先将绷带由下而上缠绕;再由上而下成“8”字形来
回缠绕。
多用于肘、膝、腕、踝、肩、髋等关节处(图1-27)。
5、回反包折:
此法为一系列的反折,第一周常在中央,以后各周分向左右,直到伤口全部包盖后,
再作环形包扎固定。
常用于头部和断肢包扎(图1-28)
(六)三角巾包扎:
1、头顶帽式包扎:
将三角巾的底边折叠约2指宽,放于前额齐眉处,顶角向后盖头上,三角巾的两底角
经两耳上方拉向后头部交叉并压住顶角再绕回前额相遇时打结,顶角拉紧掖入后头部
的交叉处内,或翻到上面用别针别上(图1-29)。
2、头部风帽式包扎:
先在三角巾顶角和底边中央各打一结,形似风帽。把顶角结放于前额,底边结放于脑
后下方,两底角往面部拉紧,并分别外反折成三、四横指宽后左右交叉,包绕下颌,
再拉到脑后的结上打结固定(图1-30)。
3、面具式包扎:
先在三角巾顶角打一结,结头下垂,提起左右两角,形成面具样。再将三角巾顶角结
兜起下颌,罩于头面,底边拉向脑后,左右底角提起并拉紧交叉压住底边,再绕至前
额打结。包好后,根据情况可在眼及口、鼻处剪小洞(图1-31)。
4、单眼包扎
将三角巾折叠成约四横指的带形,以2/3向下斜放于伤侧眼部,此端从伤侧耳下绕脑
后经健侧耳上至前额,压另一端绕行,然后另一端于健侧眉上向外反折后于耳上拉向
脑后,两端相遇时打结(图1-32)。
5、双眼包扎:
将三角巾折叠成约四横指宽的带形。以中点放于枕部下方,两端从耳下绕至面部,在
两眼处交叉并遮住双眼,两端再经两耳上方拉向脑后打结(图1-33)。
6、单肩包扎:
将三角巾折叠成燕尾式,燕尾夹角约90度(大片压小片,大片放背后,小片在胸前)
放于肩上,燕尾夹角对准颈部,燕尾底边两角包绕上臂上部并打结,再拉紧两燕尾角
,分别经胸、背部,拉到对侧腋下打结(图1-34)。
7、双肩包扎:
使两燕尾角等大,燕尾夹角约120度,夹角朝上对准颈后正中,燕尾披在双肩上,两
燕尾角过肩由前往后包肩到腋下与燕尾底边相遇打结(图1-35)。
8、胸(背)部包扎:
把燕尾巾放在胸前,夹角约100度对准胸骨上凹,两燕尾角过肩于背后,再将燕尾底
边角系带,围胸在背后相遇时打结。然后将一燕尾角系带并拉紧绕横带后上提,与另
一燕尾角打结(图1-36)。
背部包扎时,把燕尾巾调换到背部即可。
9、侧胸包扎:
将三角巾盖在伤侧,顶角绕过伤侧肩到背部,底边围胸到背后,两底边角相遇打结,
再与顶角相结(图1-37)。
背部包扎法与此法相同。
10、腹部包扎
把三角巾叠成燕尾式,夹角约60度朝下对准外侧裤线,大片在前压向后的小片,并盖
于腹部,底边围腰相遇时打结,两燕尾角包绕大腿根打结(图1-38)。
发现腹部有内脏脱出时,不要马上送回腹腔,以免引起腹腔感染,可将脱出的内脏先
用急救包或大块敷料覆盖,然后用饭碗、茶缸等扣住,再用三角巾包扎。把三角巾顶
角向下横放在腹部,底边齐腰,两底角围绕到腰后作结。顶角由两腿间拉向后面和另
两端作结(图1-39)。
11、将燕尾巾的夹角约60度朝上,盖伤侧臀部的后片要大于并压着向前的小片,两角
分别过腹腰部到对侧打结,两底边角包绕伤侧大腿根打结(图1-40)。
12、四肢包扎:
①上肢包扎:
把三角巾一底角打结后套在伤手上,另一底角过伤肩背后拉到对侧肩的后上方,顶角
朝上,由外向里依次包绕伤肢,然后再将前臂屈至胸前,两底角相遇打结(图1-41)
②小腿、脚包扎:
将足趾朝向底边,把足放在近一底角侧,提起顶角与另一底角包绕小腿打结,再将足
下底角折到足背。绕脚腕打结固定(图1-42)。
③膝、肘部带式包扎:
根据伤情将三角巾折叠成适当宽度的带状,将带的中段斜放于伤部,两端分别压住上
下两边,包绕肢体一周打结(图1-43)。
④手、足部包扎:
手(足)指朝向三角巾的顶角,将手(足)掌平放于三角巾的中央,底边横放于腕部
或踝部,将顶角折回,盖于手(足)背两底角分别围绕到手(足)背侧交叉,再在腕
部或踝部围绕一周后,在手(足)背侧作结,顶角折回用别针固定(图1-44)。
13、悬臂带:
①大悬臂带:
将三角巾一底角放于健侧胸部过肩于背后,底边和身体平行,顶角对着受伤的肘部,
伤臂弯屈成直角放在三角巾中部,另一底角包绕伤臂反折越过伤侧肩部,两底角在颈
后作结,顶角向肘前反折,用别针固定,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主要用于前臂伤或前臂骨折及肘关节伤。肱骨骨折禁止使用此方法(图1-45)。
②小悬臂带:
将三角巾折叠成适当宽度带状,中央放在伤侧前臂的下三分之一(手腕)处,两底角
分别经健和伤侧肩上在颈后打结,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主要用于锁骨和肱骨骨折、上臂损伤、肩关节损伤(图1-46)。
(七)四头带的使用:
一般在鼻部、下颌、前额,及后头部的外伤多用四头带包扎。其包扎方法如(图1-47
)。
三、骨折固定
(一)骨折的定义、原因及种类:
由于外伤等暴力因素,破坏了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称为外伤性骨折。
其原因是直接暴力(受暴力直接打击发生的骨折,如交通事故引起的骨折多属此类)
;间接暴力(如从高处跌下,足先着地,引起的脊椎骨折);肌肉拉力(如骤然跪倒
时,发生的髌骨骨折,投掷物体不当时引起的肱骨骨折。)
骨折一般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两种类型。骨折处没有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
断端与外界不相通称为闭合性骨折。骨折处有皮肤或粘膜破裂,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
性骨折。
根据骨折的程度又可分为:骨质完全断裂称为完全骨折,骨质未完全断裂称为不完全
骨折。
(二)骨折的主要症状:
1、疼痛剧烈,尤在骨折处有明显压痛。
2、肿胀。骨折断端可刺伤周围神经、血管、软组织及骨髓腔内出血,造成局部血肿
3、骨折局部畸形。造成受伤部位的形状改变,如肢体短缩、成角、旋转等。
4、骨摩擦音。骨折断端互相磨擦所发生的声音,但不要为了听骨摩擦音而去反复移
动骨折断端。
5、功能障碍。骨折后原有的运动功能受到影响甚至完全丧失。
(三)骨折固定的目的:
避免骨折断端刺伤皮肤、血管和神经。固定肢体使伤员安静以减轻疼痛,便于运送,
避免在搬运与运送中增加受伤者的痛苦。
(四)骨折临时固定注意事项:
1、本着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有大出血时,
应先止血,再包扎,最后再固定骨折部位。
2、对于大腿、小腿和脊住骨折,应就地固定,不要随便移动伤员。
3、骨折固定的目的,只是限制肢体活动,不要试图整复。如患肢过度畸形不便固定
时,可依伤肢长轴方向稍加牵引和矫正,然后进行固定。
4、对四肢骨折断端固定时,先固定骨折上端,后固定骨折下端。若固定顺序颠倒,
可导致断端再度错位。
5、固定材料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要用棉花等柔软物品垫好,尤其骨突出部和夹板
两头更要垫好。
6、夹板要扶托整个伤肢,将骨干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住。绷带和三角巾不要直接
绑在骨折处。
7、固定四肢时应露出指(趾),随时观察血循环,如有苍白青紫、发冷、麻木等情
况,立即松开重新固定。
8、肢体固定时,上肢屈肘,下肢伸直。
9、开放性骨折禁用水冲,不涂药物,保持伤口清洁。外露的断骨严禁送回伤口内,
避免增加污染和刺伤血管、神经。
10、疼痛严重者,可服用止痛剂和镇静剂。固定后迅速送往医院。
(五)骨折固定材料:
夹板:制式木夹板最为妥善,有各种宽度和长度,以适合伤肢固定。现场没有定型夹
板时,也可利用伤员胸部、健肢或木棒、树枝、竹杆等代替夹板,上肢可利用厚纸板
、画册等。
敷料:有两种,一种是作衬垫用的,如棉花、衣服、布;另一种是用来绑夹板的,如
三角巾、绷带、腰带等。绝对禁止使用铁丝之类东西。
(六)各部位骨折固定方法:
1、锁骨骨折固定:
①无夹板固定:
先在两腋下各垫上一块棉垫,将三角巾折叠成4横指宽条带,以横“8”字形缠绕两肩
,使两肩尽量往后张,胸往前挺,在背部交叉处打结固定。两肘关节屈曲,两腕在胸
前交叉,再用一条三角巾,从上臂肱骨下端处绕过胸廊,两端相遇时打结(图1-48)
②“T”这形夹板固定:
预先做好“T”形夹板(直板长50厘米,横板长55厘米)。用“T”字形夹板贴于背后
,在两腋下与肩胛部位垫上棉垫,再将腰部扎牢,然后,固定两肩部(图1-49)。
2、前臂骨折固定:
固定时,必须做到肘关节屈曲成直角,腕关节稍向背屈,掌心朝向胸部。
①夹板固定:
取两块长短适当的木板(由肘至手心),垫以柔软衬物,将两块夹板分别放在前臂掌
侧与背侧(只有一块夹板时放在前臂背侧),并在手心放棉花等柔软物,让伤员握住
,使腕节稍向背屈,然后,上下两端扎牢固定,再屈肘90度,用大悬臂带吊起(图1
-50)。
②衣襟、躯干固定:
利用伤员身穿的上衣固定。将伤臂屈曲贴于胸前,把手放在第三、四钮扣间的前衣襟
内,再将伤侧衣襟向外翻,反折上提,托起前臂衣襟角系带,拉到健肢肩上,绕到伤
肢肩前与上衣的衣襟打结。无带时可在衣襟角剪一小孔,挂在第一、二钮扣上,再用
腰带或三角巾经肘关节上方绕胸部一周打结固定(图1-51)。
3、肱骨骨折固定:
固定时,要达到肘关节屈成直角,肩关节不能移动。
①夹板固定法:
用木夹板两块置于上臂内、外侧(如只有一块夹板时则放在上臂外侧),用绷带或三
角巾将上下两端扎牢固定,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用小悬臂带吊起(图1-52)。
②躯干固定法:
现场无夹板时,可用三角巾躯干固定。三角巾折成约10-15公分宽(将三角巾叠成三
折的宽带,其中央要正对骨折处)的带子,将上臂固定在躯干上,屈肘90度,再用小
悬臂带将前臂悬吊胸前(图1-53)。
4、股骨(大腿)骨折固定:
①夹板固定:
伤员仰卧,伤腿伸直。用两块夹板放于大腿内、外侧。外侧由腋窝到足跟,内侧由腹
股沟到足跟(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到外侧),将健肢靠向伤肢,使两下肢并列,两脚对
齐。关节及空隙部位加垫,用五至七条三角巾或布带将骨折上下两端先固定,然后分
别在腋下,腰部及膝、踝关节等处扎牢固定。此外固定时,必须使脚掌与小腿呈垂直
,用“8”字形包扎固定。同时,应脱去伤肢的鞋袜,以便随时观察血液循环(图1-
54)。
②健肢固定:
无夹板时,可用三角巾、腰带、布带等把两下肢固定在一起,两膝和两踝之间要垫上
软性物品(图1-55)。
5、小腿骨折固定:
①夹板固定:
用两块由大腿中段到脚跟长的木板加垫后,放在小腿的内侧和外侧(只有一块木板时
,则放在外侧),关节处垫置软物后,用五条三角巾或布带分段扎牢固定。首先固定
小腿骨折的上下两端,然后,依依固定大腿中部、膝关节、踝关节并使小腿与脚掌呈
垂直,用“8”字形固定。
②健肢固定方法与股骨(大腿)骨折固定法相同(图1-56)。
6、肋骨骨折固定:
因肋骨长而细,很容易折断,可采用宽带固定法或多头带固定法进行固定。先在胸部
骨折垫些棉花,在受伤者呼气状态下用宽绷事围绕胸部紧紧地包扎起来,固定胸壁。
用大悬臂带扶托伤侧上肢。
7、脊柱骨折固定法:
脊柱骨折后,不能轻易移动伤员,应依照他伤后的姿势作固定。俯卧时,以“工”这
方式将竖板紧贴脊柱,将两横板压住竖板分别横放于两肩上和腰骶部,在脊柱的凹凸
部加上软物品,先固定两肩并将三角巾的末端打结胸前。然后,再固定腰骶部(图1
-57)。
伤员仰卧时,如不需搬动,可在腰下、膝下、足踝下及身旁放置软垫固定身体位置。
四、伤患者的搬运
意外发生后,决定伤患者就在现场救治,还是移离现场,以便更安全和更容易检查伤
患者的伤势和进行救护,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一)搬运目的:
1、避免伤患受到不必要的干扰。
2、使伤患者脱离危险地区。
3、迅速送医院得到进一步救治。
(二)运送伤患者,救护员应考虑的因素:
1、现场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伤者的伤势。
3、救护员的数量。
4、有多少可运用的器材、工具及物资。
5、沿途的地势及道路环境。
(三)运送伤者的原则:
1、使用最有力的身体部分,如:腿与肩。
2、尽量将重量贴近自己的身体。
(四)运送伤者的注意事项:
1、在运送伤患者前,应先迅速检查患者头、颈、胸、腹、背及四肢的伤势并加以适
当的、必要的、初步救护处理。
2、在意外事故的现场伤患者的性命如同受火、水、下坠中的石块或有毒气体的危及
时,应迅速移离现场,否则,应就地给予急救。要根据伤情,灵活地选用不同搬运方
法和工具。
3、若需要将伤患者拖至安全地带,应将伤者身体以长轴方向直向拖行,不可从侧面
横向拖行。
4、凡是头部,大、小腿,手臂或骨盆发生骨折或是背部受伤的伤患者,均不得让其
坐在车上运送。
5、在整个运送过程中,应继续观察与细心救护。
6、伤患者的运送必须是安全而稳定的,避免再造成意外伤害。
7、无论何时,尽量找担架来接送伤患者,而非搬运伤患者再去找担架。
8、除使用常备担架运送伤患者外,应就地取材,用坐椅、门板、毛毯、衬衣、竹杆
等制作临时担架。担架要牢固,避免伤患者跌落。动作轻而迅速,避免震动,争取在
短时间内将伤患者送往医院。
(五)搬运的方法:
1、一位救护员徙手搬运:
①扶行法:
适宜清醒伤患者。没有骨折,伤势不重,能自己行走的伤患者。
救护者站在伤者身旁,将其一侧上肢绕过救护者颈部,用手抓住伤员的手。另一只手
绕到伤员背后,搀扶行走(图1-58)。
②背负法:适用老幼、体轻、清醒的伤患者。
救护者背朝向伤员蹲下,让伤员将双臂从救护员肩上伸到胸前,两手紧握。救护员抓
住伤员的大腿,慢慢站起来。如有上、下肢,脊柱骨折不能用此法(图1-59)。
③拖行法:
适用于体重体型较大的伤患者。自己不能移动,现场又非常危险需要立即离开时,可
用此法。非紧急情况下,勿用此种方法,以免造成伤者另一次的伤害,加重伤害。
救护者抓住伤口员的踝部或双肩,将伤员拖出现场。如伤员穿着外衣,可将其钮扣解
开,把伤员身下的外衣拉至头下,这样拖拉时,可使伤员头部受到一定保护。拖拉时
不要弯曲或旋转伤员的颈部和后背(图1-60)。
④下梯法:
适用清醒或昏迷者;体型较大、较重伤者。
从楼梯往如运送。方法如(图1-61)。
⑤爬行法:
适用清醒或昏迷伤者。
在狭窄空间或浓烟的环境下。方法如(图1-62)。
⑥抱持法:
适于年幼伤者,体轻者没有骨折,伤势不重,是短距离搬运的最佳方法。
救护者蹲在伤员的一侧,面向伤员,一只手放在伤员的大腿下,另一只手绕到伤员的
背后,然后将其轻轻抱起(图1-63)。
伤员如有脊柱或大腿骨折禁用此法。
2、两位救护员徙手搬运:
①轿杠式:
适用清醒伤患者,能用一臂或双臂抓紧救护员的伤患者,两名救护者面对面各自用右
手握住自己的左手腕。再用左手握住对方右手的手腕,然后,蹲下让伤员将两上肢分
别放到两名救护者的颈后,再坐到相互握紧的手上。两名救护者同时站起,行走时同
时迈出外侧的腿,保持步调一致(图1-64)。
②椅托式:
适用体弱而清醒的伤患者。
两名救护者面对面蹲在伤员的两侧,分别将靠近伤员一侧的手伸到伤员背后握住对方
的手腕。各自将另一只手伸到伤员的大腿中部(膕窝处),握住对方的手腕。同时站
起,行走时同时迈出外侧的腿,保持步调一致(图1-65)。
③双人拉车式:
适于意识不清的伤患者移上椅子、担架或在狭窄地方搬运伤者。
两名救护者,一人站在伤员的背后将两手从伤员腋下插入,把伤员两前臂交叉于胸前
,再抓住伤员的手腕,把伤员抱在怀里,另一人反身站在伤员两腿中间将伤员两腿抬
起。两名救护者一前一后地行走(图1-66)。
④双人扶腋法:
适于清醒伤患者,双足受伤者。(由于此法简便省力,常在运动会将被采用)(图1
-67)。
3、三人或四人徙手搬运:
三人或四人平托式:
适用于脊柱骨折的伤者。三名(或四人)救护者站在伤员未受伤的一侧,分别在肩、
臀和膝部。同时单膝跪在地上,分别抱住伤员的头、颈、肩、后背、臀部、膝部及踝
部(图1-68AB)。救护者同时站立,抬起伤员,齐步前进,以保持伤员躯干不被扭转
或弯曲(图1-68)。
①三人同侧运送(图1-68)。
②三人异侧运送。两名救护者站在伤员的一侧,分别在肩、腰、臀部、膝部,第三名
救护者可站在对面,伤员的臀部,两臂伸向伤口员臀下,握住对方救护员的手腕(图
1-69A、B)。三名救护员同时单膝跪地,分别抱住伤员肩、后背、臀、膝部,以后同
时站立抬起伤员(图1-69CD)。
4、器械搬运:
①担架的搬运既省力又方便,是常用的方法。适于病情较重,不宜徙手搬运,又需要
转送远路途的伤员。常用的担架有帆布折叠式担架,此担架可适于一般伤员的搬运。
不宜运送脊柱损伤的伤员。若要使用,必须在帆布中加一块木板。另一种是组合式(
铲式)担架。适于不宜翻动的危重伤员。
抬担架时的注意事项:担架搬运时,伤员的脚在前,头在后以便于观察,先抬头,后
抬脚,担架员应步调一致;向高处抬时,伤员头朝前,足朝后(如上台阶、过桥),
前面的担架员要放低担架,后面的要抬高,以使病人保持水平状态。下台阶时相反。
担架员应边走边观察伤员情况如神志、吸呼、脉搏。病情如有变化,应立即停下抢救
,先放脚,后放头。伤员用汽车运送时,担架要固定好防止在起动、刹车时碰伤。夏
天要注意防暑、冬季要预防冻伤(图1-70)。
②自动简易担架:
可利用就便器材自制担架,如用木板、木棍、绳子、竹杆、被单、梯子、衣服等等。
两件上衣自制担架:用两根可负重的木棍或竹杆当架子,用两件上衣构成担架面(图
1-71)。
毛毯(被单、棉被)自制担架(图1-72)。
竹杆、绳子自制担架(图1-73)。
木棍、门板自制担架(图1-74)。
上述三种自制简易担架,均不宜用来转运脊柱损伤的伤员。
③将伤患者搬放到担架的方法:
两各救护员搬运(图1-75)。
三名救护员搬运(图1-76①②).
5、几种特殊伤的搬运:
①脊柱骨折的搬运:
脊柱骨折的伤员,在固定骨折或搬运时要防止脊椎弯曲或扭转。因此,不能用普通软
担架搬运要用木板担架,严禁用一人抬胸、一人抬腿的拉车式搬运(图1-77)。
搬运时必须托住伤员的头、肩、臀和下肢,这样不使伤员的脊柱强度弯曲以免造成脊
髓断裂和下肢瘫痪的严重后果。
②颈椎骨折的搬运:
三至四人,搬运方法同脊柱骨折。首先要有专人牵引,固定头部,然后一人托肩,一
人托臀,一人托下肢,动作一致抬放到硬板担架上,颈下必须垫一小垫,使头部与身
体成直线位置。颈两侧用沙袋固定或用颈托(临时颈托也可),肩部略垫高,防止头
部左右扭转和前屈、后伸。
③临时颈托的制作方法:
用报纸或画报,把它折成长约40厘米,宽约10厘米。用三角巾或毛巾包好。将临时颈
托环绕颈部在前面打结(图1-78)。
④胸、腰椎骨折的搬运:
先将一块木板(长度和宽度可容伤员俯卧)平放在伤员一侧,然后由3-4人,分别扶
托伤员的头、肩、臀和下肢,动作一致,把伤员抬到或翻到硬木板上,使伤员俯卧位
,胸上部应稍垫高并要取出伤员口袋内的硬东西,然后,用三至四根布带(三角巾)
把伤员固定在板上。
⑤骨盆骨折搬运
应使伤员仰卧,两腿髋、膝关节半屈、膝下垫好衣卷,两大腿略向外展、用1-2条三
角巾折成宽带,围绕臀部和骨抛,在下腹部前面的中间打结。用另一条三角由折成宽
条带围绕膝关节固定。用三人平托放在木板担架上搬运(图1-79)。
⑥开放性气胸搬运:
首先应严密地堵塞伤口,用三角巾悬吊固定伤侧手臂,再用另一条三角巾围绕胸部加
以固定。搬运时伤员应采取半卧位并斜向伤侧,迅速运送医院。
⑦腹部内脏脱出的搬运:
内脏脱出应首先用消毒纱布与腕固定脱出的内脏,搬运时伤员应采取仰卧位,膝下垫
高,使腹壁松驰,减少痛苦,同时还应根据伤口的纵横形状采取不同的卧位。如腹部
伤口是横裂的,就必须把两腿屈曲;如是直裂伤口就应把腿放平,使伤口不易裂开。
⑧颅脑损伤搬运:
颅脑损伤(包括脑膨出)搬运时伤员应向健侧卧位或稳定侧卧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头部两侧应用衣卷固定,防止摇动并迅速送医院。
⑨颌面伤搬运:
伤员应采取健侧卧位或俯卧位,便于口内血液和分泌液向外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以防止窒息。颌面伤用一条三角巾折成带状,包下颌绕头上,在头顶打结,若伴有颈
椎伤时,应按颈椎伤处理。

文字来源北大山鹰社论坛
发表于 2017-11-26 23: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emmmm....太过专业了,好多器械外出时都没有呢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6 23:26: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郑世杰 发表于 2017-11-26 23:03
emmmm....太过专业了,好多器械外出时都没有呢

不需要什么器械啊,止血和包扎的物品都有带,固定可以现场取材拿树枝做夹板,搬运掌握原则就好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6 23:31: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郑世杰 发表于 2017-11-26 23:03
emmmm....太过专业了,好多器械外出时都没有呢

可能这里有一些严重的创伤比较专业的处理,了解就好
发表于 2017-12-7 20: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已经在为协会添砖加瓦了,点赞

点评

搬运工而已,觉得这个内容还是很重要的,只是没人会看  发表于 2017-12-8 08:14
发表于 2017-12-22 17: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表示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了还没记住

点评

确实是,要操作才行  发表于 2017-12-25 09:27
发表于 2017-12-25 23: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配上图,更容易理解一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17633号-1|小黑屋|手机版|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GMT+8, 2024-3-29 14:56 , Processed in 0.1318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