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23|回复: 4

[对外交流] 2018-2019学年国内部分高校登山户外社团活动组织与学校管理情况调查-总结(无图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18 22: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调查总结
2018-2019学年国内部分高校登山户外社团活动组织与学校管理情况

一、前置部分


(一)问卷制作

    1.意图
    (1)增进国内高校中与我协会同类或相近社团相互之间基本了解;
    (2)支持我校社团组织工作,加强社团离校外出活动管理。

    2.默认情况
    (1)社团一般会组织“纳新”活动,具有一定数量的社员;
    (2)社团一般受所在学校特定单位的管辖,遵循主管单位制定的活动报备、审批手续;
    (3)问卷填写者对本社团情况的认知具有相当高的可靠性;
    (4)以我协会的情况作为主要参考,少量参考个人此前了解到的其他社团情况,进行选择题选项的罗列;
    (5)可能还有一些,但因为“默认”了,没意识到需要说明的。

    3.构成
    (1)基本情况:本问卷由4部分构成,即社团基本情况、活动组织情况、学校管理情况,以及对问卷的意见和建议,每部分在问卷中占1页。
    (2)第一部分:社团基本情况,涉及学校与社团名称、成立时长、社团规模(成员数量)、核心活动、安全事故经历、社员管理和与本校其他社团对比等7个方面。
    (3)第二部分:活动组织情况,涉及户外活动组织项目、文化活动组织项目、学期内活动组织频率、本学年活动参与人次和学校对社团户外离校活动的态度等5个方面。
    (4)第三部分:学校管理情况,涉及主管单位、指导老师来源、学校对指导老师参与社团活动的要求、学校对社团组织两种离校外出活动的报备审批要求、前述要求对社团的影响、社团对前述要求进一步完善或简化的意见等6个方面。
    (5)第四部分:对问卷的意见和建议,包括对问卷信息分享的态度和其他希望了解的内容2个问题。

(二)问卷填写基本情况

    1.数量(截止2019.07.06,14:00)
    (1)填写人数:20人;
    (2)社团数量:16个;
    (3)学校数量:16所;
    (4)反馈份数:20份。

    2.学校情况
    (1)学校性质:16所高校都属于国内知名高校,其中15所为世界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2所为“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
    (2)地理位置:北京7所,北方其他地区2所,南方地区7所(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分南、北方地区)。
    (3)学科设置:10所为综合类高校,5所为理工类高校,1所为其他类型。

    3.填写人员
    各社团现任或前任主要管理成员,每个社团1-2人。

(三)不足

    1.调查社团覆盖面有限
    (1)问题:
l(这个符号是word里的圆点,复制到论坛变成这样了) 没有涉及类似“高校大学生联合登山队”组织类型的高校登山、户外社团;
l 对不涉及登山活动的其他类型户外社团几乎没有进行调查;
l 还有一部分与我协会类型相近的、涉及登山活动的高校社团被遗漏。
    (2)原因:
l 国内高校登山、户外社团并无有效、广泛、成体系的联络机制,通过个人与其他社团个人之间的联系进行问卷发放容易因各种原因导致遗漏;
l “高校大学生联合登山队”组织类型的社团与我协会在组织形式上似乎存在较大差异,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同,在我协会当前面临的问题上参考性较低;
l 个人时间较为紧张。

    2.调查内容覆盖面有限
    (1)问题:
l 对社团的内部管理涉及较少,例如章程制度、内部管理部门设置、不同校区协调等;
l 没有涉及社团活动组织的细节,例如活动策划、时间节点、赞助联络等;
l 对社团的社员组织涉及较少,例如没有展开讨论细分管理措施;
l 对社团与学校关系还可以进一步发掘,例如校领导态度对社团情况的影响。
    (2)原因:
l 单个问卷篇幅有限,无法涉及过多内容,故仅对三个主要构成部分设置了题目;
l 问题过多会导致填写困难,填写的同学可能会面临更多自己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以致草率决定,影响反馈有效性;
l 个人考虑问题不够全面,问卷制作水平有限。

    3.分享意愿不够高
    (1)问题:
l 部分社团对于本社信息在其他社团间交流和向其他社团所在学校汇报存在顾虑;
l 部分社团对交流缺少热情。
    (2)原因:
l 顾虑本社团所在学校对社团态度可能因社团信息流出受到影响;
l 目前存在的很多交流可能并未实质上对本社团起到实质性作用。

    4.公信力不足
    (1)问题:
l 每个社团仅1-2人填写,单个社团的数据过少,可靠性容易受到个体不确定性影响;
l 分析主观性强;
l 调查的执行主体缺乏说服力。
    (2)原因:
l 国内高校登山、户外社团并无有效、广泛、成体系的联络机制,通过个人与其他社团个人之间的联系进行问卷发放依赖个体互信,限制性较大;
l 缺少可供参考的前人成果;
l 厦门大学登山协会本身并非任何权威机构,执行力也有限;
l 个人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

    5.展望
    (1)编制更多此类问卷,提高编制专业性,进一步丰富各社团之间全方面的了解;
    (2)吸引更多人投身于国内高校登山、户外相近类型社团间切实有效交流;
    (3)关注各社团共同问题和独特关切,切实通过信息交流推进各社团问题解决;
    (4)在小范围内尝试建立国内高校登山、户外相近类型社团间交流、合作机制,加强互信。

二、主体部分

(一)社团基本情况

    自北大山鹰社1989年4月1日成立,并于1990年首次登顶玉珠峰以来,国内高校陆续出现了一批以学生自主组织为主的以登山、户外为核心活动的社团。


    以1999年为界,前有清华山野、北工大峻野,后有北航凌峰、农大峰云、中大探协、南理工登协等,当然,也有我们厦大登协。而以2009年为界,此后新成立的西南交大磐石社和重大登协逐渐成长。以年满30的山鹰为首,十多家10年、20年以上历史的社团为骨干,少数新生社团正在兴起,这样的国内高校登山局面已经形成。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以单独一个学校为依托形成的高校登山社团中,历史较长、发展较好、相对知名的此类社团,也都是兴起于知名高校。这一认识,不清楚是因为笔者当下视野狭窄所致的误读,还是情况确实如此。


    一直以来,我协会对于国内其他高校同类社团情况缺乏清晰、明确和广泛为社团成员接受的认知。作为厦门大学在成员和活动方面体量最大、质量最佳的社团之一,谈及其他高校同类社团时,我们往往是从自身情况出发进行模糊推测,既无切实证据,也无准确结论。这对于我们借鉴同类社团经验十分不利,特别是福建省省内高校登山只此一家、无法就近交流的情况下。
    现在,根据各社团自身认知,可以看到绝大部分同类社团整体情况与我协会相近,相信本社团是本校所有社团中成员数量最多、活动数量最多、制度最为健全的社团之一,同时也是潜在风险最高的社团之一。5个选择“其他”选项的社团中,1个认为花费比较高,1个认为社团历史较长、资产较多,1个强调了受到学校的限制很大,还有2个指出社团氛围、凝聚力优于一般社团。


*(所有标注“多选”的题目结果中的“占比”,不是以参与调查社团数量16为分母得出,而是某一选项被选择的次数占本题所有选项被选择的次数的百分数,下同)

    从核心活动来看,在选择不超过2个活动作为核心活动的情况下,除了1个骑行社团以外,剩余15个登山、户外社团中有13个选择登山(雪山攀登)作为核心活动。没有选择登山的2个社团,1个有过登山经历但近年遇到组织困难而中断,另1个的雪山攀登活动正在起步还未进入正轨。徒步和攀岩是登山社团除登山之外最经常作为核心活动的两种活动,其中徒步略多于攀岩。没有社团选择“其他”。有意思的是,对比问卷第二部分活动组织情况,有15个社团曾经或正在组织日常体能训练活动,但只有1个将其视作本社团的核心活动。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352/wps3.jpg
    由于受到我协会当前情况影响,本题编订时忽略了很大一部分社团会组织的科考、支教等活动。虽然这些一定程度上并非“户外”活动,但由于有时是以一项和登山同时举办的暑期重要活动的形式出现,因此在某些社团可能也会被视为核心活动。本题目前反映的情况,可以大致理解为“所在社团从事的核心(户外)活动”。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352/wps4.jpg


    是否对社员进行细分管理一题,在题目注释中做了说明,原意是了解各社团对社员的“发动”程度如何,是否要求所有的社员都【必须】以一个较高的程度(即加入某种社团内部的组织单位,如部门/小组/队伍等)参与到社团管理和组织之中去。可能是题目注释关键字不够明确,本题选择“是”的社团有10个,但根据与选项“是”逻辑关联的下一道题文字描述来看,最多可能有6个社团的要求是“全体必须”,其中确定是的只有4个。大部分社团允许社员自行选择是否加入社团的某一组织单位。值得注意的是,确定实行强制细分措施的4个社团中,有2个是2018年笔者借北大户外技能大赛之机赴京交流时所接触的9个社团中风评最佳的。

    最后,2个社团在社团组织的活动中出现过造成严重后果的重大安全事故,占比为12.5%。需要提醒的是,本次调查覆盖面不够大,所以这一比例实际上有可能更高,特别是在存在一些因为重大安全事故而主动或被动停办的社团的情况下。这印证了此类社团“潜在风险最高”的属性,提醒我们每一个社团,特别是新社团,或是正在尝试建立此类社团的高校学生,安全、安全、安全

(二)活动组织情况

    之所以将与我协会同类或近似的社团概括为“登山、户外社团”,是因为此类社团大多在以登山为核心的同时,广泛涉及多种户外相关活动。除1个骑行社团外,剩余15个社团都涉及雪山攀登活动。与此相对应的,涉及数量最多的活动是体能训练、短途徒步和社团攀岩,以及冬训。应该认为,这些活动是作为雪山攀登活动的合理延伸得到了众多社团的一致青睐。定向越野相对前述各活动而言,涉及的社团较少。笔者认为,搞定向的社团较少的原因是,相比于前述各项,定向越野活动涉及的技术和身体素质要求与雪山联系更弱。
    科考活动和支教活动往往是在暑期登山之外的另一重要暑期活动,特别是科考活动,成为了许多社团登山之外的又一重要支柱活动。然而,字面上来看,科考活动与登山活动的联系显然不如徒步,为什么暑期组织科考的多于长途徒步的?(下图中的长途徒步不一定都是暑假,但各社团的科考据笔者了解应该都是在暑假)笔者了解浅薄,但听闻很多社团的科考包含相当多徒步的部分,所以这应该是一种将此类社团“高校”与“户外”两种身份认同相结合较为成功的活动形式。支教活动除去我协会曾经涉及,只有2个社团现在或曾经涉及,显然不是主流,但能够存在,也说明有其可取之处。以我协会为例,曾经以在西藏登山为契机成立了专门进行西藏当雄这一区别于内地的、高海拔地区支教的“竹蜻蜓支教队”,也是以某种方式将“登山”与“高校”相联系。
    除去1个骑行社团,只有我协会1个社团涉及长途骑行活动。实际上,骑行已经以暑期长途骑行和平时的短途骑行在我协会的活动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这是我协会在我校没有成规模的骑行社团这一现实情况之下,结合一些巧合探索出的一个社团活动丰富方式。在暑期活动方面替代了其他社团的科考活动。考虑到骑行和登山虽然在精神意义等方面存在一定联系,但相比于前述高频涉及活动而言,在技术和活动形式等方面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如何求同存异,在维持骑行对整个活动体系贡献的同时保持体系的稳定,是一个问题。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352/wps5.jpg


    学校对以上涉及的活动中,主要的登山、冬训、徒步、攀岩、科考、骑行的态度,整体来看,最多的还是不支持不反对,其次是负面态度,再次才是积极态度。整体上反映出学校一方面担心社团户外、离校活动的高风险,另一方面也认同此类活动所具有的强身健体、完善人格、开拓视野、树立理想等积极意义。在社会整体对户外运动的意义和代价是否对等、是否合理缺少明确定论的情况下,许多学校保持“中立”立场是必然的。但是,细分来看,并非所有学校,在所有活动上的态度,都是“中立”或负面,校方也是可以争取的。攀岩和科考是得到支持较多的活动,其中攀岩更是唯一一个得到了“大力支持”的,可以想见这与攀岩的竞技性以及人工攀岩环境的相对可控有关。

    宣传、教育、庆典等各类文化建设活动,是一个具有一定知名度、历史、知识技能和文化传统的社团所需要的。以下各类文化活动相比于具有一定潜在风险的离校活动、户外活动而言,一般较少受到学校管理单位的限制,是否组织取决于各社团的需求、能力和对此类活动的认识。2个社团选择了“其他”选项,根据输入内容,1个应归于讲座活动,1个提出了接受校内媒体采访。后者使笔者意识到,用“涉及”有些不妥,实际上在本题中想表达的是“社团自己组织的活动”的意思,问卷中其他各处有相似情况用了“涉及”的,应该基本都是这样。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352/wps6.jpg


    活动频率和参与人次情况,56.25%的社团每周都有活动,62.5%的社团全年活动参与人次大于100。我协会在这里比较突出,唯一一个每天都有活动,和唯一一个1000-3000人次。需要说明一下,选择活动组织频率的时候笔者忽略了今年我校岩壁周边施工影响使用,实际岩壁并未照常每周一、三、五开放,所以活动频率应该更接近每周2次。参与人次是我协会某部长此前统计了告知我的,没有统计攀岩,所以人次没有影响。我协会全年的学期内活动参与人次约为3000人次,这仅是周末等节假日的活动,没有计入未能正常进行的周一、三、五岩壁开放,和正常进行了的每周二、四体训的数字。参考附件二:《2018-2019学年厦门大学登山协会学期内社团活动汇总表》可以推测,超出其他社团的部分主要来自于面向全校的两次大型活动,即攀岩体验日和12·9定向越野挑战赛,分别达到400人次和1500人次。再排除掉具有一定估测水分的2次图片展各300人次,我协会的其他活动参与人次接近500,就和其他大多数社团差不多了。笔者认为,我校体育教学部或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办、我协会主要承办(即实际执行活动各项工作)的面向全校的大型活动,对于引起我协会主管单位和校内其他单位对我协会的重视,具有重要正面作用。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352/wps7.jpg

(三)学校管理情况

    主管单位方面,体育教学部和校团委作为一般校内主管体育运动工作和学生活动工作的两个单位,以合计11个社团占据主流。此外,3个同时受到多个单位监管的社团,也都是同时受到体育部和校团委的监管。1个社团的主管单位是校内其他单位,1个社团目前没有主管单位。尽管没有主管单位的是绝对少数,但这一情况实际上反映出的是绝大多数社团都需要关注的一种可能性:当所在学校因某些原因,例如社会舆论热点牵涉,对社团的活动组织进行超出平时的高标准、严要求的时候,很可能同时本应承担相应审批责任的主管单位由于欠缺登山相关专业资质,而拒绝承担这一责任。这种情形对于以所在学校为依托的高校登山社团来说,是具有毁灭性影响的。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352/wps8.jpg

    与主管单位配套,一般学校的管理措施中也包括为每个社团配备一位指导老师。可以说,对学生社团的管理责任,是一级一级,由学校分派给主管单位,主管单位再具体到指导老师个人。很多时候指导老师实际上握有社团各类活动能否举办的决定权,同时这也意味着指导老师可能要承担活动出问题、特别是安全问题的风险。这里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登山社团基本形成了一套相似的、较为完善的登山活动组织流程,多年运行也证明其在保障社团活动安全性方面具有相当程度的可靠性。然而,“以前没出问题不代表以后不会有问题”,指导老师对社团活动模式的信心成为活动能否举办至关重要的一点,特别是在指导老师或主管单位的主管人员产生更替的时候。在不断加强社团自身安全性建设的基础上,如何寻求指导老师的稳定支持,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问题。从问卷中可以看出,有1个社团目前的指导老师原本为本社团的成员,即学生社员后来成为本校老师,并担任本社团指导老师。对于具有较长历史的登山社团来说,鼓励社员在学术或思政方面的造诣,培养个别本社资深成员成为本校老师,并非妄想,特别是在调查所涉及的这些高校中。有1个社团指导老师来自校内其他单位,是在社团面临相关困难时愿意支持社团。对于与一般社团相比状况更佳的登山社团而言,通过长期努力,在全校范围内以各种合理合规方式广泛寻求对于社团工作、雪山攀登、户外运动等方面具有热情的教师个人的支持,并非不可能。考虑到近年来国内户外运动整体蓬勃之势,部分高校教师对此有兴趣的可能性并不小。
    第二个问题。大多数社团自身的实践经历对于登山、户外这样具有高度专业性要求的活动来说,欠缺对外说服力。尽管各社团在登山、冬训等活动中往往都会采用聘请具有相关专业资质的向导担任教练来补充专业短板的做法,但在校内却没有此类具有相关专业资质角色。在人员流动性相对来说很高的校园社团中,相关技术、经验的积累和传递完全依赖社团老带新。艺术类社团可以从艺术学院寻求专业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社团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学院寻求专业支持,然而,根据反馈结果,16个参与调查的登山、户外社团的指导老师都不具有相关专业资质。在社会日新月异、高校校园社团活动也愈加多彩的现在,局限于高校校内已有资源的框架为社团活动寻求支持或许并不合理,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应该得到考虑。一方面,要想基本上完全消除学校对于社团活动安全性的忧虑,一个具有专业资质的校内指导老师应该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学生社团依靠自身四年或七年乃至十年一循环获得的技术积累,恐怕都不如一个具有专业资质的指导老师来的有效、可靠,何况大部分社团的人才和技术积累时限应该都止步于四年。从社团角度来说,聘请具有相关专业资质的指导老师并不意味着将社团组织由学生自主变为老师主导,如何平衡好老师和学生在社团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可能成为新的问题。从学校角度来说,面对社会上户外运动需求蓬勃兴起和校园内登山户外社团发展较好的局面,积极发挥引导支持作用,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指导教师为社团活动安全提供保障,解除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也有利于充分发挥此类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环境和助力体育育人工作上的作用。
    第二个问题如能解决,则第一个问题也就以第三种方式得到了解决。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352/wps9.jpg

    关于长、短外出活动的要求,可直接参考附件一统计图表情况,不赘述,只补充说明一点。编制问卷过程中犯了非常低级的错误,在长途长距离的选项中遗漏了关于体检的选项。不过这应该也是一般登山必须的,所以各社团应该基本还是会要求的。非常抱歉。
    关于学校外出活动规定对社团的影响,大体上来看大部分社团还是认为既有利也有弊。积极方面,各社团普遍认可学校规定对于加强社团安全意识和活动规范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作用。消极方面,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有些规定过分严格,损害了社团的活动举办能力,减少活动数量,降低活动质量,不利于社团维持对社员的吸引力。而对于本校外出活动管理的建议方面,少数建议简化的提出在相对风险较低的徒步活动中降低对家长同意的要求,建议完善的则多一些,包括明确主管单位和个人的审批权责、建立后方联络制度和根据户外活动特点制定与一般离校活动相区别的管理办法等。

三、后置部分

(一)附录一
    提取码:qkec
    统计图表中没有具体社团名称和学校,只有各选择题的题目、选项和数据。经各社团填写同学同意公开。

(二)附录二
    提取码:dcjc

(三)附录三
    为方便浏览查看完整问卷内容,删去了此前邀请填写时采用的分页(以区分各个部分)的设置。问卷中有一些题目设置了逻辑关联,只有在另外的某些题目中选择了特定选项的时候才会出现。
    “另外的某些题目”和“特定选项”是:
“您所在社团是否对社员进行某种细分管理”“A”
“您所在社团当前或曾经涉及的户外或离校外出活动”“A”至“G”“K”“L”

(四)附录四
除本问卷已涉及的问题,关于国内其他高校登山、户外社团,您是否还有其他希望了解的内容
各登山社团的活动时间表,如大型活动的前期筹备时间,训练时间等
资金来源、赞助情况以及成功案例、对于一些高风险活动如雪山攀登的风险管控措施、社团组织形式和核心定位以及人员划分(是否专注于某一项或几项户外运动,并且有明确的队伍划分)
关于外出登山冬训等与户外公司的赞助
其他高校对待户外、登山社团的情况?
如何管理好这种类型社团?
其实挺多的,不过既然是我自己填暂时就不多写了,以后如果还有接触,大家会了解到
社团组织运行方式、部门分工等
不同校区招新和活动举办的协调问题
1.学校领导的更换是否对学校对社团的态度有影响
2.是否有过学校从不支持社团活动到态度逐渐好转甚
   至支持的阶段,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希望对社团技术传承,领队培养进行交流探讨,以及社团组织细分结构的看法。
1.学业压力大造成人员流失或参与度低的现象是否普遍
2.和赞助商沟通的具体情况或渠道
活动计划,活动策划,日常运营流程
日常训练计划表,考勤方法,冬夏训审核标准,校友是否有提供某种帮助
个人认为应该做一份高校问卷,只是社团的话,看不太出来学校的态度
校方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如校方的专业指导、资金等实物支持、宣传推广等)

(五)致谢
    感谢所有花费自己宝贵时间帮助完成本次调查的各个社团的负责同学们。出于个人和社团隐私考虑,在此不直接写出姓名和名称。我知道因为自身能力和精力(主要是能力)的限制,我可能总结来总结去也没说出什么。但我想至少问卷将这些社团的部分基本情况、困难和疑惑汇集了一下。有价值的是各位汇集的信息,是各位汇集它们的意愿。一段时期内我为我的协会做不了什么了,帮助徐妈有机会更好地认识各位就是我的告别了,感谢你们帮助我完成了这份临别礼物,送给徐妈,也送给你们!希望未来会更好。
    再致谢意!


huegg
2019.07.15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9-7-18 22: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图片的版本会使得未登录的游客从第一个图片往后的内容都看不到,故重新发了一个只有文字没有图片的,以便其他社团同学浏览。
发表于 2019-8-5 16: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有官方的高校户外联盟就好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9-5 00: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粟Ali 发表于 2019-8-5 16:52
要是有官方的高校户外联盟就好了

做出来了就是“官方的”

点评

哈哈野心勃勃捏  发表于 2019-9-8 13:0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17633号-1|小黑屋|手机版|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GMT+8, 2024-3-29 15:00 , Processed in 0.10453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