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16|回复: 28

[技术讨论] 2023.7.30-8.1乌库楚自主攀登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6 20: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azha 于 2023-12-11 11:52 编辑

攀登人:冯柄然、郑逸炜(协作)、谢智全(协作)
一、 路线情况
    本次攀登本营可驾车到达大本营,此处从上城子村曲批家开始认定为攀登开始。
  
路段
  
节点
地形
方式
时间
路程
备注
曲批家-C1
曲批家-本营
土路
乘车
1.5H
10KM
包车乘坐,路况较烂,对车技要求较高且对车况损坏较大。
本营-陡坡
草甸土路
步行
2H
2KM
先过河再出发,不然出发后不好过河
陡坡-C1
陡峭碎石坡
步行
5H
2KM
此处穿高山靴重装行走极为痛苦,倾向于尽早出发或请背夫
C1-冲顶
C1-换鞋处
碎石缓坡
步行
0.5H
200m
换鞋处-冰壁
雪原
结组
2H
1KM
此处逸炜状态差,存在冰裂缝,采用结组
冰壁-岩壁挂片
冰壁
攀冰
1H
100m
此处老谢先锋,经验不足,加上冰锥少带需要运输,行进较慢。
冰壁坡度最大70度,难度AI2,顶端靠下部分冰壁较硬,需要良好攀冰技术,顶端冰下存在岩石,注意打镐和打锥落点。
岩壁挂片-山脊
碎石岩壁
攀岩
1H
50m
此处逸炜体能较差、老谢不会攀岩,后续跟进较慢。
此段只在首尾两端存在挂片。中间部分无保护,或可带塞子进行保护,难度5.7。
山脊-雪坡
碎石坡
步行
1H
400m

雪坡-冲顶
雪坡
步行
40min
200m
注意远离雪沿,存在少量冰裂缝。此处未结组
    另外,此次攀登正好遇上了逍遥客的商业队,一同冲顶,路线上也架设了他们的路绳。下撤时,逸炜状态较差,为节省时间,在预先得到逍遥客同意的情况下,使用了他们的绳子下降。

二、 日程
  
日期
  
行程
备注
7.29
成都-上城子村
因为租车延误,到达沙德镇
7.30
沙德镇-C1
状态较差,行进速度较慢,无法到达C1
7.31
旧C1-C1
我高反严重,未冲顶,迁移营地至有水源的C1,并调整状态
8.1
C1-冲顶-曲批家
逸炜状态较差,整体行进速度较慢,请背夫下撤背行李,后逸炜骑马下撤
8.2
上城子村-成都

三、 装备及技术需求
    装备方面,除个人装备安全带副保ATC外,携带一条60m长7.9mm半绳,除逸炜外各带一只小冰镐,冰锥两根,没人两到三把主锁,快挂两把,抓结配锁三把。
    整体难度偏低,故不需要都带冰镐,只有先锋的人用一只冰镐。冰锥两根有点偏少,带4-6根更好。
    冰壁路段上方冰面较为坚硬,需要良好打镐和踢冰技巧,否则难以入冰稳定,造成心理上的恐慌。
    岩壁路段整体难度较低,约为5.7,单个动作最难V1,整体较为简单,休息较多。但若不带岩塞,就会相当于有一段四五十米绳距无保护solo,需要良好心理素质和攀登技巧。

四、 一些意外情况
1.逸炜冲顶前大量呕吐,但仍坚持冲顶,在考量了路线难度,自身实力以及同行的逍遥客之后,决定带他冲顶。后冲顶过程中体能下降明显,冲顶后勉强撤回C1后无力再行进,后请当地马夫协助,骑马下撤。
2.岩壁路段只有首尾有挂片,此前以为是中间也有挂片,但还好路段较为简单,直接solo过去了。
3.到C1后高反严重,无法按照计划冲顶,原因应该是上升太快,两天之内从成都到5000m的地方。多适应了一天再冲顶,在确认不会引起高原病之后服用布洛芬减缓头疼帮助休息,冲顶前再服用一次布洛芬。后状态良好。
4.原计划乌库楚登完之后直奔布生贡嘎,但逸炜状态过差,以及普沙绒一村二村之间起冲突,无法进山,故放弃攀登,返回成都。

武库楚攀登报告.docx

504.54 KB, 下载次数: 8

 楼主| 发表于 2023-8-8 08: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30808084525.jpg

BC-C1草甸土路

微信图片_20230808084534.jpg

BC-C1陡峭碎石坡

微信图片_20230808084531.jpg

C1-冲顶冰壁

微信图片_20230808084533.jpg

冲顶山脊碎石坡

微信图片_202308080845331.jpg

顶峰前雪坡




发表于 2023-8-13 17: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来看看渣渣辉的
 楼主| 发表于 2023-8-8 09: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azha 于 2023-8-8 16:47 编辑

    最后说点题外话,去爬乌库楚存粹是意外中的意外,先是公司集中安排休年假,后是报名登山队被拒了,最后还是自己找了人去登山。决定去乌库楚之后,先是查找资料。对于这种协会登过的山,自然是先上论坛去查资料,但是我翻来覆去,都没有看到一片相关的东西,查不到一点有用的资料。
    现在都是已经结束一年了,协会22年的乌库楚攀登报告还没有交上来,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作为攀登队长,难道爬完山就完了吗?作为流水队记,队记只记到成都就没有后续了?
    你们的总结呢?爬个山只为了自己舒服?没有给协会的其他人任何有用的资料。
    若是摄影摄像、后勤之类的也就算了,我不明白的是为啥最重要的攀登报告都没有?你们真的爬了这座山?
    讽刺的是,时隔一年之后,一个独走的会员把登山队的活给干了。在这点上,我觉得去年的登山队没有人可以称得上是称职的。

点评

囧  发表于 2023-8-12 14:30
锐气!  发表于 2023-8-11 16:12
发表于 2023-8-8 08: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8 09: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azha 于 2023-8-8 16:47 编辑

DAY 1 曲批家-旧C1           

    早晨我和队友驾车赶到曲批家,收拾装备准备坐曲批的车进山。此时逍遥客的队伍也在曲批家,他们准备第二天进山,直接上C1。
    为了减重,我们都直接穿上了高山靴,我带了两天的食物,一包山之厨,两包泡面一个罐头和一根肉肠。摄影装备方面带了索尼的a7m4+腾龙28-200、适马14-24,三脚架一台,备用带了一块原厂电池。运动相机带了一台我的老GoPro5和三块备用电池。50L的背包里装的满满当当。

    中途有一段在修路,需要走路前进,两边有很多在修路的村民,虽然看上去只是在拔草啥的,但应该是在帮忙修路。见我们走过来,不停地和我们打招呼“扎西德勒”。我是第一次见这种场面,以前也算是去过一些藏区了,都没见过这种情况。我只能一边硬着头皮感受村民的热情一边回应“扎西德勒”。
    走过这段路之后,曲批已经把车停在了这段路的尽头,是一辆皮卡。我们把包扔到后箱里坐上了车。
    随后便是一段极长极陡的土路,多次被颠簸的车身给弹起来装到脑袋。
    经过约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后,到达了本营。本营是一片很宽阔的平地。旁边有一个很大的岩羊的球形帐,粗略估计可供二十人在里头平躺。
    简单拍照和补充体力后,便在老谢带领下往上开始前进。草甸部分总长约2km,爬升很少,约三四十米。但由于一开始走错了路,从木门处出发,导致中间需要不停找地方过河,最后是半淌水过的河,还好穿的是高山靴,被水淹没也不会湿掉。
    到一块大石头后,转上左边碎石坡开始爬升,这一段有的地方十分陡峭,穿高山靴无法全掌着地,只能踢冰一样踮着脚往上走。加上自身也是重装,走的十分难受。走到约一半,天上开始下起了冰雹,直径约1-2mm,不太疼,但是裹挟着高反带来的不适和疲惫感,让人走的很绝望。
    后来走了半天是老谢在前头找到了旧C1营地,有个营地帐篷的铁架子,就在那扎了营。这个营地没有水,我和逸炜在营地搭帐篷,收拾内务。弄得很乱,不知是不是逸炜状态不太好,内务半天也没有整理好。最后都是手忙脚乱的。晚上没有吃东西,高反的一些症状先于不适感到来。
    半夜醒来,看到冰壁上有人在攀登。我躺在睡袋里,头疼,头晕,各种不适感包裹着我。老谢的这个帐篷是单层的,水汽没法和内部空间隔离开来,所以整个帐篷里都是湿的,睡的很难受。
    由于高反严重,因此决定先不冲顶,继续休息。

DAY2 旧C1-C1
    今日起床后头痛不见消退,强迫自己起来走两步,没想到在平地也是走两步就喘的厉害。精神状态也有些低迷,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强打精神才能让自己启动起来。
    在烧完水之后,给自己灌了一包山之厨。吃了几口就吃不下去了,有轻微的恶心呕吐感。
    后晚些时候在与下撤的队伍交流,用无人机勘探了C1营地之后,觉得将营地向C1迁移。我上包背了两步后,老谢过来帮我背包至C1,我轻装走过去。到真正的C1营地之后扎营比昨天轻松了不少,不过山上的气候依旧十分多变,不一会就又开始下雨。
    下午大概三四点,逍遥客的人上来了。我们和曲批沟通,准备请背夫将东西背下去。逍遥客里有一个叫陈泽的协作,是临时来兼职的,他是逸炜和老谢的同期协作班的班长。靠着老谢的social和关系,我们蹭到了他们的晚饭,一大碗的各种蔬菜和肉的乱炖。
    胃口当时还行,吃了蛮多,想着第二天冲顶能有些力气。
    吃完晚饭后,灌满热水之后就睡下了,为了休息的好些,睡前确认了不会高原病,以及旁边有逍遥客的队伍之后,吃了布洛芬,希望能对缓解头痛有些帮助。

DAY3 冲顶!!!

    约莫十点半,我就醒了。我用的黑冰Z700睡袋,却在这海拔5000m的半夜被热得难受。我把拉链划拉开,却发现外边全尼玛是湿的,这睡的是真难受啊。旁边的老谢时不时往我这边滑,脚上垫着背包有点高,膝盖悬空着难受,但不垫着就没法伸直,靠!头顶上时不时传过来马粪的味道,这一切的一切,加起来让我有些恶向胆边生。
    我开始叫老谢,要不要起来冲顶了。内心OS:“我没睡好,你们也别睡了”。然后被拒绝了,这B睡的舒服的很。
    好不容易熬到凌晨,逸炜好像不太舒服,说是出去走走。
    熬到两点,约定好的起床时间,开始摇人起床。逸炜状态不太好,起床后在帐篷不远处吐了很多,我和他说要不今天别上了,他说要走到冰川试试,之后再看看。我知道这是他要逞强上去的意思,但是一方面我和老谢自身状态现在良好,自身技术也足够过硬,这座山也不是很难,加之旁边还有逍遥客的队伍,遇到了问题必然能够适当地处置。所以,在老谢不反对的情况下,我默许了他的想法。
    在行进的全程中,基本上逸炜一直表现的不在线,在换鞋处,换冰爪的时候也慢得很。换完爪后先是一段冰原,上面是半硬的冰,夹杂着一些碎石和脏东西,冰下时不时有几道流水。在冰原上走一段后是一个雪坡,上边有几个很深的冰裂缝,宽度正好一人。也就是这个时候,逍遥客的人开始追上我们。
    到冰壁之后,老谢开始先锋,不过绳子不够长,而且只带了两根锥,所以就爬一段我们就往上走,拆掉下边的锥给他送上去,这一段消耗了大量时间。在靠近顶端的地方,老谢反馈说冰很硬,不好打镐踢冰,我上去后感觉还行,有点硬但是不影响。
    冰壁顶端的石头上有一个挂片,逍遥客的绳子就挂在上边,老谢也是把我们的绳子挂了上去。后边一段的岩壁我顺着逍遥客绳子的方向开始先锋。
    先是在冰壁上进行一段平移到达岩壁切入口,然后再慢慢往上爬。岩壁路段之前获取的信息有限,以为中间会有挂片的,没想到是一直到顶快到山脊才有挂片,中间都是没有挂片的。我爬上去之后才发现这一点,不过已经没法回头了,加上这个石头也基本算简单,最难不过V1+,于是便一直向上爬。爬到约一半位置,还没有看到挂片的时候,下边突然和我说绳子不够了。我脑子飞速运转,自己有点爬嗨了,想着要不无保护直接上去了,毕竟当时也基本上和无保护没多大区别了。可能唯一的区别就是掉下去尸体比较好找。现在想来自己还是蛮莽的。后来发现是下面看错了,还有很多,虚惊一场。
    后续攀爬基本上都很顺利,在挂片位置扣上绳子后,他们二人便用上升器抓结上来了。此处花费了很长时间,我便掏出相机对着贡嘎一顿按快门。这个位置拍贡嘎视野很不错。
    待二人上来之后,再往上爬一段后便到达山脊,然后他们就把绳子留在了路上。后续就无法再往上铺设路绳和结组。不过好在后续的路段不太难走。
    到达雪坡前一个小平台时,遇到登顶下撤的逍遥客一行。他们分成了几个结组,先下来的结组在坐着休息,后续几个结组也陆续下来。有两个状态很差,需要吸氧和教练扶着才能往下走。我们在休息闲聊了一会后,等他们都往下走了,我们开始往上走。
    这段雪坡还好有人走出脚印了,我们只需沿着脚印往上走,不会太费力气。老谢走在前头,我断后。
    约四十分钟,到达顶峰。顶峰是块大石头,不过登协认定石头下也算作登顶,毕竟再往上有点过于危险。
    四周起了雾,啥都拍不到,这一点很气。简单拍了一些照片就下撤了。
    下撤时因为老谢操作问题,加上逸炜体力渐渐不支,速度开始变慢。在岩石段下降时,等了半天,加上又他娘的下冰雹,整个人又开始有点绝望。逸炜在下降到底端时没踩稳侧翻了,撞到了岩石上。
    后续在冰壁上的时候,曲批对讲机联系我说马夫到了,让我们赶快下去。我便让老谢赶紧先回去,我陪着逸炜慢慢走回去,在走了不知多长时间,终于到了换鞋的地方,我便先一步回到营地,收拾东西好让马夫驮下去。
    逸炜回到营地时已经快两点半了,此时他已经快走不动路了。是马夫大叔扶着他回到C1,后来也是大叔扶着他到了旧C1,之后他们就先赶着马下山了。
    我们尝试扶着逸炜向下走,但走了几段就不行了,最后是我先下去找人上来接他。于是我便不停地往下赶,中间也没停下休息,到了山下,正好碰见回来分批次驮东西的大叔,在和他说明情况之后,表示“钱不是问题”,请大叔带马上去接逸炜下来。
    做完这一切,看着大叔向上走后,我便感觉一切都安全了。开始一个人慢慢地向本营走去,想停就停。
    在约莫一个多小时后,回到BC,结束这次攀登。


发表于 2023-8-11 15: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围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1 23: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牛逼!!!(怒吼)
问:如何确定不会有高反?以及,呕吐是高山病比较重的症状了,不应该掉以轻心。
冰锥、岩塞/机械塞准备太不充分了,这玩意多带几个没多重,但是对安全有巨大保障。

点评

简而言之,确实我们在安全这一块做得不够。但是深究下来,它是一个连锁反应。这次我们运气很好没出事。所以下次要让装备携带更合理,或者直接一点——符合安全操作规范  发表于 2023-9-12 04:52
很多问题确实是碰到了才知道。比如我们当时要不要偷轻,有没有能力多带装备上去,我知道柄然和老谢是可以的。我们能不能走快一点,又涉及到山下准备能不能充分一些,甚至我状态好一点能不能三个人轮着先锋。  发表于 2023-9-12 02:44
此前已在5000高度休整一天,加上前一天晚饭吃的太多,判断只是吃多了没消化  发表于 2023-8-12 11:53
发表于 2023-8-12 14: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后便是一段极长极陡的土路,多次被颠簸的车身给弹起来装到脑袋。

想起去年坐车返回曲批家的时候老赵还叮嘱我们把头盔戴上

点评

围观  发表于 2024-2-18 16:21
发表于 2023-9-11 21:5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郑逸炜 于 2023-9-12 05:04 编辑

六、       攀登流水账
    乌库楚的网上资料不多,关于冰壁的图文资料非常少。我们前期在搜集资料的时候很难对其难度情况进行判断。而到了C1营地后无人机拍下的影像资料又比较有误导性,导致我们错估了冰壁的难度,只带了两根冰锥。
6-1.jpg
从C1航拍的图像,看起来只有45度
但无人机的航拍图像并不是毫无作用,我们的大疆御2pro能够从C1直接飞过顶,使得我们对山脊往后的情况有了更多了解。
6-2-2.jpg
通过无人机能直接看到山脊上路线的状况
作为海拔适应不是很好的登山者,我们的判断计划太过于操之过急。我们原计划是从大本营出发,两天完成攀登。但在人均背负15公斤以上的情况下,800m的爬升对我们来说还是比较累,并且途中又有冰雹和雨的袭击,使得第一天非常疲惫。
6-3.jpg
仅仅是10分钟的冰雹,就让碎石坡上堆满了冰雹
在种种压力下,我们第一天只到达了距离C1营地差不多200米的一个平台,该处平台有人放置了类似于救灾帐篷的不知名帐篷的骨架,非常好分辨。网上很多资料都不会提到这个位置。从这里向上,爬升20m后再下坡20m就到C1。
从这里进行冲顶是可行的,并且我们也有这个打算,但是在休息了一晚后,我们三人均感觉尚未恢复,并且开始有比较严重的高反。所以我们打算把营地挪到正式的C1并且再呆上一天。


6-4.jpg
在C1营地对乌库楚指指点点
休息了一晚,冲顶日的时候逸炜却呕吐了。虽然我们比较担心他的情况,但他在做自我评估后认为自己没有问题,所以我们三个便接着出发了。然而这终究影响了体能,在下撤的时候逸炜体能全部耗尽,下撤变成了痛苦的折磨。柄然先行下撤为逸炜找马匹,而我在陪同逸炜下降到马可以行走的路段后并且将他护送上马后自行撤往大本营。

6-5.jpg
野 猪 骑 士


七、       总结经验和教训
1.      铝合金锥真的轻,大噶和钢锥的重量比例是三比一,以后多带铝合金锥。
2.      布洛芬可以吃,但是要绝对熟悉自己在这个海拔会不会有问题,毕竟布洛芬只止痛,不治病。
3.      做计划的时候还是需要更多的余量,尤其要考虑高反和因此带来的攀登时间的延长。


笔者注:
两个章节的作者是谢智全,是本次攀登的另一位协作,也是我在四十三期的协作同学和好朋友。

考虑到协会攀登的性质,过程是需要更加谨慎而且保守的,而且新队员比例也比较高。所以对于高反相关药物,一定要按照队医和老队员的指示。

xie.jpg

5c7b13275d6cd9d7a130097357072569.jpg





发表于 2023-9-12 04: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郑逸炜 于 2023-9-12 13:00 编辑

八、       写在最后
    终于在九月初装死并且忙完了大部分手上的事情,难得迎来了清闲的几天,本来说好一直要改报告 + 调格式。这份报告一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章到第四章是柄然写的、第五章和第六章是老谢写的,主要针对攀登过程的记录和客观的感受。
我一开始看的是柄然的版本,只有第一章到第四章。然后我看的时候疯狂comment——我有这么惨吗?本来想说要不要让柄然改。

    这毕竟是我们的第一处登山,对于我自己来说,虽然以前有过长期的在校训练,有过协作班的培训,但是始终是缺少一次这样的经历。第一次登顶,还是阿式(或者在严格定义下,尽可能往阿式靠),这和以往的任意一次攀登都是不一样的。
    对于团队,是我们的第一次磨合。也许是一座入门级雪山,但是攀登过程中,参与筹备的从最开始的两个人,到加上柄然三个人。我们自己申请登山资格,找教练,到最后确定柄然来了不要教练。对我们来说也是第一次。无论怎么样,无论过程再好、或者不好,我们最终也是顺利登顶,平安下撤了。
    所以无论好坏,无论我到底是不是真的在第三视角“身体状态有差到这么恐怖”,这都是一个经历。
8-1.jpg
碎石坡看乌库楚
8-2.jpg

巨难走的碎石坡

    确实是准备过程轻视了体能的问题。我开始了解资料的时候,知道乌库楚攀登行程很短。“15kg-20kg的包,3公里,走一天,能有多难”,那个时候我就是这么跟明睿说的,上山以后发现自己确实是体能储备不足。具体表现不在高反上,而在于消耗。当然也可能和高原适应有关系——我们在几乎不做适应的情况下,第二天就到达海拔5000米左右。
8-3.jpg

BC到C1的河谷,找路过河浪费了点时间

    第一天就是找过河的地方+长行程的爬升,土坡、碎石坡平均有30度,最陡的地方应该有快40度。一开始是40步一歇,后面是30步。上包以后心脏跳得自己能感受到,只要包从肩带拿开,就会好很多。柄然一直在我后面或者前面走着,在我前面的时候我就尽量跟着他。老谢山上状态很好,一直在前面。
    天气一直都很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突然来的冰雹。冰雹颗粒有米粒那么大,密度跟暴雨一样。我们暴露在露天下,目光可及之处无处可躲。这种冰雹我们也走不了,只能在原地让头盔接受冲击,然后冰雹就打在脖子上,没有覆盖衣服的地方被打的生疼。那个时候真的以为冰雹不会停了,加上体能消耗,以为自己要失温死在这里了。后面冰雹逐渐小了,才渐渐有希望。但是我们在这之前,决定了,让老谢一个人先去建营,这样我们到了至少有水可以喝。后来因为怕帐篷飞了,老谢就在帐篷里,等我们俩慢慢上来。
    其实第一天后半夜我睡的是很舒服的。但是大家都有高反的感觉。带了乙酰脞胺,柄然吃了,我也吃了,老谢应该是吃了点布洛芬。
    第二天在营地修整,适应。在我看来,大家的状态也开始恢复(也许和老谢说的有点矛盾),其实我的状态也还行。就是第一天大量消耗以后无法恢复到初始状态。我试了一下从C1到冰川,我走了三分之一的路,本意是想算一下时间和速度,也知道了自己能走。
    这一天逍遥客的队伍也在往上,到达C1,柄然在帐篷睡觉,我们和老谢能动,就在外面,因为班长这次在逍遥客打工,我们也希望跟他们沟通获取一些信息,于是顶着暴雨帮他们搭了帐篷。
8-4.jpg

雨后C1,我记得这张是晚上拍的,但是不知道为啥这么亮

    其实真正要命的是那天的后勤。因为知道最后一天冲顶了,不想背下去,所以赶紧吃。以前没有注意,这次是我登山以来,第一处清楚的意识到——泡面和其他吃的,我居然不消化!吃完以后整个人就开始不好了。那天晚上,逍遥客的山友分了一部分吃的给我们,土豆和胡萝卜也很难消化,加重了不舒服的感觉。
    晚上因为要冲顶,很紧张,几乎没有睡着,加上消化不好,出去上了个厕所+吐了一点才解决掉胃容物。更可怕的是,当时的状态陷入一个很恶性循环
攀登过程中消耗很大→
质感吃流质的食物→
后勤不足,体能恢复不充分,消耗无法补充→
继续行走,继续消耗

    冲顶前收拾完装备和后勤,我们只剩下老谢的一瓶果珍和一点旺仔牛奶,一点果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犹豫了一会儿,当时可能也没有团队精神,就想着自己能不能上,但是觉得主要不是缺氧性质的高反(头疼印象中最多2.5/10分吧),所以决定上。
    后面就是爬升,开始头顶是明月,我们走的很慢,不累但是只能维持这个速度。第一处真正上雪,发现雪坡比冰坡难走很多,一不小心陷下去呼吸节奏会全部打乱,只能原地休息,然后继续行走。真正开始有疲惫感是到达路绳起点。
    这个时候开始铲雪,打冰锥,然后老谢先锋,本来是柄然保护,但是我当时状态还可以,决定我保护,于是柄然副保。当时他们俩结组,绳尾在柄然身上。打好冰锥,装好ATC后。我在放绳,这个时候,我注意到柄然帮我把攀爬端的绳扣入冰锥的主锁内。
    那一瞬间,我内心一颤。我感觉我没有任何操作问题,但是这个操作确实又是必须的——如果老谢滑坠,这个操作能够帮助老谢不至于往下掉太远。因为在攀登准备过程中,我们已经减掉了大量装备,到达此处决定继续上升,这已经意味着很多操作不能按照标准流程来。但是哪怕是这样一个improvise,也有很多细节,这让我一瞬间懵住了。虽然手上操作没停,但是确实有一种不知从何下手的无助感。
    随着老谢上升,绳距逐渐用完。冰壁长度超过65米,我们被迫从交替转为行进间保护。但是当时另一根冰锥在我身上,坡度不陡,他还能站住。
    我们用绳把冰锥传上去,在老谢准备好以后,我们拆掉冰锥开始往上。慢慢硬雪开始变化为硬冰。刚开始没有反应过来需要踢冰的时候会有一点站不住。等到我们来到冰坡终点,换成柄然先锋岩石路段。到顶上挂好绳以后我们顶绳上。
    那是一个斜切的线路,沿着一个“U”字形轨迹的左半边往上。如果柄然冲坠,其实先锋保护几乎拉不住他。线路的顶绳攀爬和先锋攀爬心理感受完全不同,所以很佩服柄然。虽然随后在攀爬的时候,只有疲惫,但是我个人没有感觉线路有太多难点。这是第一次穿着冰爪攀岩。
8-5.jpg 8-6.jpg

岩石路段起点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原计划我们是一直用路绳交替先锋。在这里我让老谢将绳尾固定在第一个挂片处,后面没有拆开我们就直接上了。导致路绳到顶以后,后续路段无绳可用。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斜切路段,想到北壁的山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抽掉了路绳,导致下撤困难。如果我们要用自己的路绳下撤,等于得斜向下抛绳,这是在当时看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柄然其实是希望我们能够带着绳继续上。因为这个事情其实他不太开心,我也觉得有一些对不起他(到现在也是,毕竟当时说好了独立自主)。
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这件事有好有坏吧。
    当时的决定无形间提高了我们的攀登效率,使得我们最后被迫所有路段均独立通过。否则仍然处于先锋-顶绳状态,我们也不可能在10:30登顶,也会影响最终的下撤。
8-7.jpg

为数不多的几张登顶照
8-8.jpg

雪坡,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没有之一

    但是当时仍然是欠考虑的,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我们可以用逍遥客的路绳下撤,虽然最终我们也确实这么做了。
最后就是长长的岩石,以及冲顶前最后的大雪坡。到了最后雪坡终点,老谢爬上了岩石,我们在下方,合影留念,纪念成功登顶。只是可惜我们没有合照。

    下撤是艰难的,但是下撤的过程中,我才发现,其实似乎每一条线路都不长。短短的岩壁,短短的冰壁一轮下降就能到底。但是体力见底,消耗过大,没有办法补充,让我不得不走走停停。也消耗着柄然的耐心。
8-9.jpg

下撤过程,马少爷侧颜还是很帅的
8-10.jpg

雪坡下撤

    我知道,我们到了C1,就必须下撤,不然我们后勤耗尽,会饿死在山上。我也知道,我很难走下去。所以后面还是寻求了帮助。我们找了背夫,把装备背下去,我们自己空身。柄然先下去帮我找马。老谢陪着我,走走停停。
那个时候是很绝望的。我知道我不能吃东西,非流质的食物吃了就会不舒服。但是身体状态又不允许不吃东西。下撤到老C1的时候,鼓起勇气(没用错词)吃了一根脆香米,坐下来休息了一下,才有力量接着往下。当柄然找到马的时候,我们已经到达坡底。其实我很难想象,老谢就这样陪着我,慢慢走,我们也能这样几乎到达坡底。

    那个时候,装备被全部拆掉,打散,扔到马驮的编织袋里。想着无所谓了。
    之前有一个山友,救援下撤的时候被别的牧民坐地起价,收了1万。我也想着无所谓了。
    似乎一切,生死,什么都无所谓了。
    唯一愧疚的就是我的两个兄弟,陪着我受了这样的苦。我不希望麻烦其他人,但是还是在给大家添麻烦。

    回来的时候,我问了陈老师。
    回来陈老师跟我说,这种事情不用太放心上。
    陈老师跟我说,体能是一回事,体能分配又是一回事。我想到后来的那玛峰下撤。我反应过来,我在运动过程中,动作的启停幅度很大,动作并不合理,这在无形间消耗了大量体力。也是为什么看起来“短期我可以速度比较快,但是长距离消耗反而比很多新人还要大很多”。(后面这个是我自己总结的)


    最后的最后,其实这是一次很快乐的旅行。
    冰坡的最后一段,东方的鱼肚白逐渐变成敞亮。柄然沿着冰坡爬上来,老谢夸他攀冰很好看。
两个人在那边准备岩石攀登,先锋交替。就挂在挂片附近,一边看着他俩收装备,一遍聊天。聊着聊着,突然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
    “台阶兄弟!”
    就在几秒以后,老谢开始放声大笑,这是我第一次见他那么笑,然后柄然来了一句,
    “我叫斯塔克!”
    然后两个人又开始笑。
    直到回到成都查了下手机,我才搞明白这是什么玩意。
    虽然这不是什么好梗,但是这是我攀登的回忆中最美好的一个画面。

    我们给柄然找了个“台阶兄弟”,给老谢在成都抓了个 “农具”。只是我的性格,习惯了给快乐的东西加上一点沉重的思考——

    问:攀登给我带来了什么?
    我无法直接言说我的答案。我记得我们在老C1的那一晚,三个人都状态不好,没有做饭就直接睡觉。那个时候天还亮。等到醒来的时候,天边乌云之下,只有一线余晖。再过一会儿,吃完饭。天逐渐全黑。在睡袋里,只能看到帐杆的轮廓。那个全黑的景象,远处的山,似乎我们在地狱边缘。
    那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我们在5000米,在生命的边缘就这样度过这一个晚上。我想了很多。我知道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这么爱我。父母的支持,陈老师的鼓励,有登山队的支持,让我们来到这里。身边也是最好的兄弟。我们为了一个目标去奋斗。但是为什么我却感觉到孤独呢?
    我开始明白,登山是一个人的事。如何在这样的环境活下来,然后决定上,决定下,都是自己的勇气和智慧。
那个时候我知道大家状态不好,我还行,我能起来做饭,我就得去,我能烧水,我就得去——我的队友也是如此。不会有人因为你不做而说你,但是却不能停下脚步。
    “登山,是一个人的事情”。我回来跟身边的好朋友都这么说。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别人,也必须照顾好身边的每一个人。

    所以,我很害怕给大家添麻烦,也希望自己是那么一个无所不能的人。

    再到后来,那玛峰的攀登,我们从攀登者变为领队。似乎怎么样面对大家,怎么样面对分歧,怎么样面对自己的执念,与他人的执念,我都不知道了,一切的坚定,慢慢变成迷茫。我会很想逃避。
    有人下山以后,不解,为什么我变得木讷,淡漠,看什么都懵懵的。似乎不再关心他人。确实我不知道怎么办,总是希望一切都能好起来,都能如愿,可是最终成为了那个trouble maker。我知道大家会义无反顾的去帮我,因为我也会这样去做。我知道在我选择不拆绳的那一刻,柄然会不开心,但是他会明白我的决定,但是我不能释然。因为在这里,在我看来,一切的一切,都是我的责任,都是我没有做好的地方。
    直到那玛峰攀登,我们又一次讨论技术区别,队伍分歧。我开始感受人与人的不同,从一个队员转换至领队。从回避到直面队伍矛盾。可是我发现我没有能力好好处理,没有能力面对压力。

    “如果我在山下准备充分一点,体能训练参与的多一点,是不是我在山上可以更快一些?”
    “如果我们在BC多睡一晚,是不是第二天上升就不会遇到那么多阻力?”
    “如果我们多带一点装备,是不是一切操作都会更理想化,我们的攀登也会更有保障?”
    “如果我懂得怎么沟通,是不是能更好面对自己和他人的执念,能够和队友相处的更好?”(这包括这次,以及后面攀登那玛峰的时候了,本身知识体系不同,对训练和技术的认知不同。我是一个很怕争执的人,但是结果是好的,我们现在一直都玩得很好)


    回来以后我跟陈老师沟通了一次。其实我很难表达这些内心里的感受。只有在这里用电脑能够写出一些。
    但就是这样,陈老师有一句话感动了我。

    “我们都知道,登山是一个人的事情。山上无救援。哪怕就是阿尼玛卿那一次,不只是我们学校的同学,还有那么多第一次见面的山友,用了那么多人力物力财力,把我抬下来。回想起来其实是一件很感动的事情。这些都是他们的决定。是的,登山是一个人的事情。但是你看你这次,你说只要状态好就会起来烧水,准备吃的,能做一点是一点。我们在队伍里,决定尽自己的职责,去照顾好身边的队友,这就是这一次攀登让你真真切切去感受到的历练,这也是成长的过程。”

    这段话是我复述的。我很难想象,从一个人的决定,是如何延伸到队伍。这就是我们协会的文化和传承。
    我也在那一瞬间想起景鹏的话。我记得2019年,他雀儿山下来以后,我约他吃饭。我问他,登山给你带来了什么。他说,登山让人变得勇敢,这个过程让人学会了坚定和担起责任。那个时候我想到的是协会的文化。但是在这次和陈老师沟通后。有一种真切感——似乎景鹏的经历,真正在我内心流淌过一遍,似乎两个接受相同训练的人,走过了一遍相同的路。
在那一刻,我大受感动。

    不管我爬的好,还是不好。这种精神都是需要的。在山下状态好的时候,协会的文化让我们looking for work,让我们去承担责任,让我们去照顾其他人。我在协会四年,这些能做的我都会做,我都做过。但是当一个人状态很差,在这样的环境,我们是否能够继续坚持?当队伍很小,小到氛围感不能给我动力,小到我的决策可能影响到整个队伍,我是否又有勇气去扛起责任,去面对自己内心的未知带来的恐惧和无助,去面对分歧和执念,做一件对的事情?——比如,假设这次攀登,我的队友掉进了冰裂缝,我会不会舍命去救他?如果身边没有人给我鼓励,又没有办法联系外界,我会坚持到什么程度?
老谢说,选择我当队友,是因为他知道,我是那个会舍命去救他的人。


最后的最后的最后,我在想我以后还会不会去登山,我知道我肯定会,但是不是以这样的一个状态。我也知道,生活不会停下脚步,我也会向下一座山迈进——爬的好,爬的不好,不重要,但是不会像这次一样懈怠。因为这是我的生活,和生命。
和4年前的戴云山一样,这似乎就是一个烙印——生命的烙印。

8-11.jpg

蜀山之王贡嘎,马少爷的得意之作





最后放一些图片在这里,并且感谢所有给我们帮助和支持的人
——老谢


9-1.jpg

9-2.png

9-5.jpg

9-6.jpg

9-7.jpg 9-8.jpg

9-9.jpg


  





所有年轻人年轻人年轻人,问题出现我再告诉大家  
——五条人

点评

我真的做不好  发表于 2023-10-7 16:14
反复说得是“登山是一个人的事”,读出来的却全是“登山是一群人的事,做好自己是为了大家”。  发表于 2023-10-7 16:04
我的感受是“登山是一个人的事情”,因为我知道它需要一个人的勇气和耐心,面对这样一座山,这样一群人。我也想过退缩,可我知道这是我的路。陈老师提醒了我协会的意义和价值,让我确定,这就是我的路  发表于 2023-9-15 21:56
我们总是说“因山而来,因人而留”,这些对登山的思考我们的前辈们也从未停止。虽然强迫大家背上一些沉重的东西不是件好事,但是去思考攀登的意义,rui我们之前很多冬训登山的同学,他们总是在做这个事  发表于 2023-9-15 21:54
牛逼!这种体会需要流传下去给每一个热爱的人!协会和论坛的魅力也就不只是登山,也包含了很多的人文和情感了,登山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会是一个人的事情  发表于 2023-9-15 10:32
发表于 2023-9-12 08: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郑逸炜 发表于 2023-9-12 04:42
八、       写在最后    终于在九月初装死并且忙完了大部分手上的事情,难得迎来了清闲的几天,本来说好一 ...

高原状态是难以通过山下训练状态来预估的,最好的办法还是多高原适应和拉练

点评

每天跑步那种  发表于 2023-9-12 12:54
昨天我看了yy的材料,我看到了~这个事我也在琢磨,实在不行多去徒步,或者找个机会去松潘住几天  发表于 2023-9-12 12:53
比如我上山直接寄了  发表于 2023-9-12 09:00
发表于 2023-10-7 13: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郑逸炜 于 2023-10-7 14:23 编辑

【2023.8.乌库楚-那玛峰双峰连攀短片】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F411m7eF


时隔一个月,回想起这些经历,感谢被提醒我们为何而战
发表于 2023-10-7 13: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能去,好可惜
发表于 2024-2-18 16: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郑逸炜 发表于 2023-10-7 13:46
【2023.8.乌库楚-那玛峰双峰连攀短片】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F411m7eF

我在2022年是先那玛后乌库楚。但是在那玛峰顶是暴雪,啥也没看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17633号-1|小黑屋|手机版|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GMT+8, 2024-4-29 07:11 , Processed in 0.11808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