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ina 于 2015-5-30 00:30 编辑
怎能就让这不停燃烧的心,就这样耗尽消失在平庸里 怎能没有了希望的力量,只能够挺胸勇往直前 ——许巍《那一年》
这篇队记来的有些特殊,本来只想自己悄悄地写一篇日志来纪念这次意外的外出的,受猛哥昨日钦点,遂开始正经码字作为本人为徐妈贡献的第一篇水文(羞)。作为一只随性得毫无逻辑的文科生,思维跳跃幅度巨大且非连续函数……辛苦各位客官挽尊了!^^ 说是意外,该是只对于自己来说。没有参加冬训,没有外出经历,体训和攀岩的出勤零零散散,也没为协会做过什么事,若非猛哥那一句“报啊!”,可能整个大一都要因为优柔寡断与徐妈若即若离了。为了弥补缺失的体训而报了登山队的集训,想把体能练一练为今后的雪山梦做准备,却无心插柳柳成荫——我以为爱的徐妈,没有像其他一样带来任何失望,正是我真正爱的徐妈。
从知道要跟着登山队和一些长老们参加小坪外出那天起就时不时打开探路贴,每每成功驱散半夜凌晨的睡意,顿觉清爽无比。出发前一遍遍和上帝祈祷让一切顺利,大致懂得这次外出会比较难(也没想到这么劲爆orz),不想因为自己的无知给队伍惹事——最主要是不想惹事啊!!前一天晚上还多亏了猛哥的心理辅导才没打退堂鼓(猛哥真是好男人呜呜)
周五中午第一次接触大大的重重的装备,周五下午徒步鞋才到货,一晚激动失眠……所幸周六早上7点淋着绵绵细雨,本人盛着一颗扑通扑通的心终于还是顺利地在南门见到了尚生分的小伙伴们。大巴开往同安的路程是两天内为数不多的“干燥时间”。三小时后我们顶着大雨(于是还没溯溪就都湿身了)在公路边举手表决到底是否还要继续行动,那一刻的自己很天真,没有任何概念,自然选择服从队伍的意见。可心里隐隐是觉得不安,长老们分析这次外出危险系数不亚于杉际内,对于一个从小每逢雨天必在学校瓷砖地上滑跤的小脑欠发达者来说,我的内心几乎是退缩的…
现在想来,和那晚上分享时一些人的心情一样,最开始的担心害怕不支持最终被这趟经历的难忘所取代,也许可以偷偷地加上一句,对我的意义可以是a bit more吧?理解猛哥作为队长的犹豫和纠结,也完全赞成后来所说,这次经历让他决定,如果带队来这里再遇上这样的大雨,一定干脆地选择原路返校……对每一个人负责,作为一个队长的压力并不小,更何况这份责任关乎人的性命与安危。不禁想到,在雪山上的困难与未知危险会比这次还大得多,队长的每个决定必须谨慎再谨慎,冲顶或是下撤,选择重头再来、还是放手一搏?他下决心时的勇气,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明晓吧。这就是为什么迷恋雪山,更对每个登山队员敬佩有加,有时候比身体素质更阻挠人的是心理的承受力。坚持、毅力、谨慎、冲劲、激情、冷静,面对壮丽又残酷的大自然,看似互相冲突的性格必须被融合在一起。越想越觉得,自己需要锻炼的还有太多,哪怕最终无法实现雪山梦,对自己所爱的这一切,做个小粉丝也是心甘情愿^^
按原计划进行后,才明白自己入了坑,但并没有回头路,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身上第一次背着一个这样重量的包,还不懂得如何控制重心,为了以防万一总是手脚并用回到远祖时代(那谁别嘲笑我,喂就说你呢!)。第一次浑身弄得那么脏(回去室友说下雨天的我咋黑了一圈……嗯我没洗脸),也顾不得看风景了,眼镜上布满雨珠和雾气,紧紧盯着脚下生怕一滑倒摔下去(回去后才发现多了好多伤)。如今都还不敢相信自己能经历这样一段路程,有些地方想起还有些后怕。也许这也是徐妈的神奇所在,她总能让你发现自己原来并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弱小。她会告诉原来跑两三圈就气喘吁吁的你其实可以跑上十几二十圈作为家常便饭,告诉原来体弱多病的你可以大半年都远离发烧感冒,如今又告诉你,其实一些本来惧怕的事物,只是因为用双手遮住了自己的眼不敢看它们,就像用各种借口与惰性束缚住双手双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一样。谢谢徐妈,如今因为她得以越过谎言去拥抱。
每次一段难路线摆在眼前时,会想着啊这次真的过不去了!无助、无力、茫然,轮到自己,却真的就这么过来了。其中不外乎校草、栀子的拉一把(不,是好几把),扬宪的抓包,彪哥的膝盖,小刚的开路……其实与这些借力比起来更有力的,是你们的存在让自己觉得安心,顿时多了很多的气力与勇气,要咬咬牙爬上去。上岩石的一段宁致把头盔给了我,“飞夺泸定桥”的时候彪哥跳到桥下伸手托着,虽然如果真的滑下去是挡不住的,但看到他下来的那一瞬间真是满满的安全感(为了不压扁彪哥也要自己好好走过去啊!),上旋梯时几次包被卡住都靠星号出手相助……校草总拉长音喊着“莫慌!莫—慌—!”然后又很窝囊地跟一句“其实我也很慌啊!”就像那天晚上他自己说的那样,在天梯和一些危险的路段,后面的人不得不借助路绳,而打头阵的吴妈、星号则是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来挂绳的。且不论对路途的畏惧,他们冒着一定的生命风险把团队的责任扛在身上,为当之无愧的老鹰们点赞。
也许两三年后回头来看看这些“惊险”都已算不得什么,笑现在的自己大惊小怪笨手笨脚,可这些感受又都是真真切切无法比较的。所有的第一次都是那么新鲜和难以忘怀,所有的外出队记其实也只是个旁白,不作戏中人怎知其趣呢。常常庆幸因为遇见徐妈,拥有了那么多个第一次,只愿这个特别被铭记,四年中从此成为平凡。
第二天的山路好走很多,但仍要在树林中穿来穿去,湿滑的泥地若不当心还是很容易滑倒的(眼睁睁地看着碧容华丽一坐,自己的屁股也跟着好痛>_< 都怪韬哥瞎拍照,嗯…)。昨日飞瀑流泉,今日山色空蒙,山水之乐得于心而寓之歌也~(跟着彪哥把歌唱!)用还粘着泥巴的手拿起馒头和面包就啃,味蕾的满足不再是因为调味料和山珍海味,就着山间氤氲雾气下咽,咀嚼的是自然的味道。还记得初高中写应试作文,自然是经典题材,可笑的是有多少人真正去融入过自然,就用华丽辞藻一遍遍歌颂呢。所谓美文也不过自编自导,囚禁在自己想象的美好中吧。造物主的作品是难以描摹的,这也是为何要自己走出去。文字的力道太虚弱,句子根本无法传达什么,从小害怕的蜘蛛网和青苔,在山上竟然美丽得让人忍不住想伸手触摸;一颗初芽在这里似乎可以看到经脉中流动着的生命;青杨梅的酸味延伸到胃里,松种子大的无法被一只手包裹……想起蒋勋的《人需要出走》,我们停下匆匆的城市脚步,自然里一切都是可变的。 临近尾声,大部队回归到人类文明中压马路,但并不妨碍小坪村依然如世外桃源一般,尤其是在大雾中更是蒙上了一层迷离的色彩。路上的三两行人看着我们一行背包客都以好奇又快乐的眼光打量着我们。难得有车经过,长长的队伍头传来一句“有车——靠右!”,于是一声接着一声传到队伍最尾,车子也放慢速度,闪闪灯友好地打着招呼……这种吆喝就像一根无形的丝带将我们联系在了一起,你看不清它从哪里开始哪里结束,细腻又悠长,一旦被系上就无法再割舍。这是一种家的感觉吧,哪怕有一天你漂泊远方,与这块老岩壁隔了一个大洋几千英里,当穿上印着xuma的T恤,都会沉浸在瞬间涌起的强烈归属感中,你知道你并不孤单。
还有许许多多的细节想写,比如韬哥大大的外套,林茜细心的包扎,鲤鱼的西瓜生菜沙拉,雨笛飞行棋炸飞我六次(就算是会长也不能这么欺负人啊!TT),辰翔的俯卧撑教学,聚餐时细心帮我夹菜的佳昱,栀子的“敲锅打鼓”,祺望挤出白汁的袜子,专业摄影陈老师,玩cosplay的小荔,粉色雨衣下化身小学生的橙橙,瘦如闪电(球)的刘琳(其实你真的够瘦了呀!),连将我军又纵容我连续悔棋的星志(对我就智商低怎么了怎么了>_>),潇洒的女王大人……因为分组行动,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有趣的事,可现在回想起来的一帧帧已经写不完了。而所有这些或逗逼或温暖的事,只用一句话就好,那就是终于认识了你们,真好。
不知不觉加入登协已经快一学年,想起之前,明明在踏进厦大的校园前就知道了徐妈并铁了心加入,明明看着群邮里一封封外出的报名贴心动不已,明明看着群里大牛们的讨论很想认识他们——可总是自以为理性地打算多看会儿书,自认为有更多“该做的事”,于是错过一次又一次,再一次又一次地追悔莫及。
终于明白喜欢就要去做啊,干吗想那么多呢?厌倦了这种自欺欺人的模式,下狠心把该退的都退了,该做的事也暂且推掉,何必要做个所谓的乖孩子?总是口口声声地说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外出,说着有多爱多爱徐妈,说自己有多迷恋雪山这是四年的梦想云云……激情澎湃地参加攀岩体验日、冬训动员会、雪山动员会,在三家村相片展和百团大战登协的摊位前久久驻足,可然后呢?
不愿成为一个只会说“想”的人,庆幸没有再次在深夜带着羡慕却落寞地看别人的小坪山队记。那个以前的自己读到的终于不是文字,而是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可以一起开怀大笑的故事,听着跑调但动听的歌,在山林间奔跑穿梭,我们都是“野娃”。 低头,才发现脚下的路,此时此刻,像风一样自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俞方舟 2015.5.26
D组~
上完旋梯后挤在一起取暖ing 一个馒头的幸福故事
上完旋梯后挤在一起取暖ing 一个馒头的幸福故事~
石头很滑,脚点手点有限,有时候不得不靠住路绳
很幸运地遇见了一个遮雨棚!宿营地有着落啦。开始生火烤鞋子,小刚如此包裹,是因为烟熏还是鞋臭呢……
鲤鱼大厨的手艺,西瓜圣女果生菜沙拉……味道不一般!
彪哥的脸。。。
也只有他可以如此淡定潇洒地走天梯了。。。下面可是15米啊
(为毛图片传起来那么慢。。。此贴持续更新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