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猫须公 于 2016-12-27 12:20 编辑
# 记罗田拉练 #
原来我们都一样 一样的 不知道在坚持什么
01
整理装备,扛包上肩,依旧是惺忪的眼、灰暗的天,少了第一次的彷徨无助,相反,多了对最后一次的小小期待和跃跃欲试。人总是健忘,忘了过去的自艾,忘了退堂鼓咚咚敲击的声响,忘了“再也不想来”的愤愤强调。
选择性失忆?自然而然?没有答案。回忆不断涌现深刻的怀念,恰似昨日,独留今朝念念。
“这是去哪?” “翻几座山?” “在哪露营?” 还是不知前路,不知方向。 倒是不再纠结,不再犹疑。
长距离的车程,笨重的装备占据大半个车厢,上来,又下去。窗外风景过了又过,窗内背包叠了又叠。打个小盹,补点早起缺失的睡眠,不知又有谁磕到了车窗,撞着了脑袋。嘻笑倩影,左顾右盼,言这又言他。
02
“咔擦”瞬时定格初到明媚的脸,笑意的眼。走了多少路,拐了多少弯,接着又上了几个坡?总之,慢慢在远离初到的小村庄,远离路旁皆是的田埂,走近连绵起伏的群山。
天反复无常,淅淅沥沥就下起了小雨。
“有带伞的可以撑伞啊!” “算了,太麻烦。” “淋一下就好了。”
粘稠的头发随意披散,和着不时冒出的细汗。
“要不要一起吃饭?”半山腰人家的款待,意外之喜。
“谢谢!等我们队长来了,问问?”
糯米饭、家常菜、牡蛎汤,说尽生男孩的简单欢喜。
“加油!一路小心!”
一时而过的匆匆过客,有帮着拍合照的热情,有注目送别的简单,在此时偶有交集。
偏僻的山路,意料之外有人出入。
“这条路走不通,应该是往那!”
前队换后队,意外的插曲,反复几次,同是实在步伐一一走过。
03
如果,如果有一次机会,这样的一个机会提供给你太多的第一次,太多的印象深刻,你该以何种的方式来记忆,以何种的方式来重述?
第一次露营,手忙脚乱,无数次的模拟,无数次假装风吹,假设雨打,都不及真实在风雨交加时,搭设帐篷,打下地钉,趁天黑整得一席之地。
第一次在黑夜中望尽远处低谷的灯火阑珊,望尽都市的繁华与山间平地的一点亮光。
第一次你捡柴、我烧火,你煮面、我搭手,共用一锅,分用几碗,烤馒头,烤地瓜,烧红糖水,分苹果。平安夜,因为这样的夜晚,不同以往。
第一次围着篝火,顶着寒风,瑟瑟发抖,重新认识早已不知共同跑过多少圈,冲刺过几次,走过多少路,去过多远的你。
原来,原来我们都一样,一样趁着年少轻狂,趁着无所畏惧,抛下一切顾忌,专注做一件酷毙累惨的事。原来,原来我们都一样,有一样的耐性,一样的,不知道在做什么样的坚持。
第一次感受风吹雨打的真实感,雨打湿了头发,打湿了睡袋,不平地上多出的石块,咯得身体动也不是,静也不对。蜷缩的身体,因为冷,也因为小得无处容身。
第一次期待白天降临,只望不再睡得不安;又是第一次希望黑夜漫漫,只望能早些入眠,扫去疲困。
第一次在迷雾中窥见徐徐上升的一抹橙,时而遮挡,时而闪现。日出,独属林间高地的日出。
第一次…
可能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多次…那天,那夜,却也只此一次…独留一份…
04
“前后保持点距离,树枝容易弹到后面的人!” “也别离太远,容易掉队。”
从高处实在难见有一条路,红红绿绿的声影,在来回穿梭,像极了“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的既视感。此时的登山杖有无处安放的窘迫,四处勾连,牵扯出不少是非。
从小到大的没受过的嘴巴子,在密林中一次补全。稍不注意,脚下横亘出来的半截树桩,牵扯住,勾连住只顾一往直前、难觅方向的步伐,前倾、跌倒,塑形整容两不误,自然帮着省了不少费用。
望向不远的前处,从右往左拉扯出飘散的细丝,云雾缭绕、石块散落。
“998,只要998。” “对!原来1998的,现在也只要998。” “哈哈哈!大打折了,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998米海拔的山峰,登顶攀爬的调侃、娱乐,帮着绕过了泥泞、树叶铺满一地、直挺挺的陡坡,帮着吆喝出即将登顶的快感,帮着迈开了腿,也张开了嘴。
“地席拿出来,吃午饭啦!” “面包每人一半。” “这有果酱、老干妈,还有…” “谁还没拿的?” “吃完就走了哈!”
05
“往哪走才对?” “溯流而上。”
穷尽地理课上学到的些微知识,仍不能一探究竟。竹林、沼泽、湿地、灌木丛…数不清的树种,看不完的泥泞黄土,听不完的潺潺流水。低头只看得尽满脚的泥土,扯破的衣裤,滴落的汗珠。
“小心!这里路滑。” “这边树枝别抓,不稳。” “我给你搭把手!” “登山杖我先帮你拿着,你扶着石块下来。” “可以了。”
不时地回头照看,自然地伸手拉拽,记不清有多少次。靠脚趾制动,防止下滑跌倒,又不知道有了多少次。
头灯打亮前方的路,一个大圆,晕开放大,对着前上方一轮明月。犬吠声渐起,星星点点人家,水泥地代替沙砾扎根土地,路灯代替头灯持续工作。
06
常听到这样的不解: 为什么? 但哪有那么多的为什么? 双脚迈开,咬了咬牙, 真就一眨眼的功夫,就到这了。 真的, 没那么多的答案去搪塞, 也没了那么多的踪迹能寻觅。
常有人问,也常自问: 后悔吗? 深处其中, 内心竟在隐隐排斥怯懦。 第一次, 对“后悔”不知从何说起,用何界定。
云之彼端
大山深处
听见风声 有你 恰巧 我也在 END
2016.12.27 吴妍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