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041|回复: 47

[建言献策] 关于外出的改善,欢迎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3 21: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郑世杰 于 2017-11-24 21:13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野外组工作转眼半学期了,发现了诸多问题,自己也有一些建议,于是整理了一下在登山角板块开帖讨论征询大家意见和看法。

  (1)队记内容。一次外出时的流水队记以及队长、领队和后勤等职务的总结,请分清“抒情”和“总结”的区别,一篇优秀的总结应当让以后负责举办该活动的人对于前期必要的准备以及活动中出现突发状况可供参考,可以从往年的总结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包括包车/船的联系方式or价格,该路线近年的情况和难易程度,当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后勤及装备方面有何改进之处,总之,以后的各职务负责人通过这些总结帖能轻松地把控整个活动。至于各职务负责人想在总结中抒发自己的感受,亦或是忆景生情不吐不快,请先将有价值的信息写清楚后再于文章末写上,或者另开一篇抒情帖。流水队记也是,记录时间点和关键地点及行程安排时就不要插入个人感想了。至于抒情队记,那就用最动人的文字感染大家吧!

  (2)队员比例。目前本学期的外出在筛选人时基本没怎么考虑男女比例和新老比例问题。原因之一是外出时报名人员不多,如果按比例筛选的话那么就不能满足之前定下的外出人数,也就意味着每个人分担的交通费用会变高(包车费是固定的)。原因之二是老会员报名人数不够。可能是前几次外出的路线对于老会员的吸引力不够,反正给我的感觉就是徐妈的老会员都哪去了?而且也没有明确的关于外出时队员比例的规定,向来都是“队长与部长会内讨论”。我想应该还是在报名帖上向报名人员写明比较好,这是对他们的负责,以免被刷时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比例的话因线路难易程度而定,危险的线路宁愿人数少,人均交通价格高,也不可草率地把人全部带出去,安全是第一原则。还有队长刷人的时候请不必犹豫,除了特殊情况下,该活动急需有经验的老会员来保证活动质量,否则一律按规定(包括队员比例)来刷人,不论被刷的人是新人老人,还是会长。个人认为优先级应当如下:一定数量下的能够保证活动质量、有技术的老会员>在校会员(不论新老、不学生or教职工)>联谊社团&离校会员,校外人士不予考虑。

  (3)文化建设。个人认为文化建设不应只有玩游戏,还应当增加协会文化的内容,例如邀请雪山队or骑行队队员分享他们在千里骑行路上的故事,谈一谈冰天雪地下发生的点点滴滴,例如林枫的阿尼玛卿队记里提到的各种有趣的本营日常,带领新人们走进他们未曾踏入的领域。鹭苇的文建向来为人所称赞,不过全是游戏我并不认同,要是加入以上内容就更好了。其实外出时每位在协会内有丰富经历的老会员们都可以是文建,休息时积极与新人们交流可能会胜过耗时费力准备的游戏。“老会员”不是外出时的一个职务,但是也意味着一份担当。

  (4)帐篷分配。个人建议,在外出前的准备时期就分好帐篷,不是自愿,而是由队长决定。各个帐篷确定好住的人员,确保一个帐篷分配一个以上头灯和地席。这会增加前期准备的工作量,但是能减少外出时的麻烦,因为经常有的帐篷没有头灯,不得不向其他人借用,到第二天收拾装备时就弄混了,即使有装备计划表。此措施还能一定程度解决分帐篷时老会员or熟人扎堆,形成小团体的问题。彼此熟悉的老人扎堆好吗?或许他们会行进途中以及在帐篷内有说有笑,但相应的就会有新人得不到关注,新人们自己间又会形成小团体,因为老人们“自己玩自己的”,他们被“剩下”了。或许觉得我说重了,但是这几次外出我都有参与跟进,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此。这种现象对于一个协会,一个志存高远止于至善的协会的发展来说,非常不好。提前分配帐篷,新老队员混住,在活动开始前一个帐篷的几个人自然会互相交流,老徐小徐间互动,跟他们讲解外出的性质和协会的文化,这样才能更好的传承下去。

  (5)活动进程。一次完整的外出应该是从离开学校开始到回到各自的学校。上次的江口湾外出回来在漳州等公交时,因马拉松原因公交车到下午3点才恢复运行,当时有的人想回学校,有的人想去厦大漳校逛一逛,导致了一部分人员先搭车去码头坐船回校,一部分人跑去漳校玩。这种情况并不好,外出未完成时应当统一行动,逛漳校是在外出计划之外的临时提议的活动,如果有人不同意参与,那么应当集体搭车回校,不应解散大部队各自行动。不过队长提前结束了活动,那就是野外组跟进人员的失职, 我在此检讨。

  (6)活动后聚餐。活动后的聚餐是不算在外出后勤计划内的,因此不必遵守人均不超过7元的规定,不过之前有规定聚餐人均不得超过28元(可能数字有出入)。聚餐时人均价格不好控制,与选择的餐馆以及点的菜有关有关。多次外出聚餐来看并没有铺张浪费的现象发生(这点相信参与过一次协会聚餐的人都深有体会),点的菜都是价格亲民,没有点过昂贵的菜。如此一来,想让人均价格不超过xx元确实有点难了,印象中没几次是不超过的。综上所述,我认为这个规定可以再商榷一下,提升额度或者取消规定,对于我们外出以及协会风格并没有什么影响,只要外出时老会员有参与聚餐那么都是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地解决任何眼前出现的食物。

  (7)装备保障。建议外出时购买或向朋友借一对护膝,一定程度上保障自己身体的安全。下山时身体姿态和速度如果没控制好,那么膝盖是会一定程度受到损伤的,保护好自己很有必要。建议骑行活动前购买或向朋友借一支车灯和安装车灯的架子,夜里骑车很重要。近年来对于外出(包括骑行)安全的重视程度很让人堪忧。

  (8)应急食品。之前我得一篇帖子讨论过私货问题宝珠屿海岛露营队长总结——郑世杰 http://xiadadengxie.com/bbs/foru ... =2437&fromuid=49649此处不展开,但就应急食品问题提出我的建议。既然外出时不好定义什么是应急食品(对于新会员来说),那么不妨有协会提供应急食品,如能量胶、能量棒、压缩饼干等。这些食品存放在装备室,每次外出时由后勤队长领取,在车上发放给外出人员,并提醒只有在遭遇迷路、坠落被困、与大部队分离失联且身边无后勤食品时才能拆开食用来维持生存。如若平平安安的回来了,请上交回装备部保管。也就是说,以后外出时应急食品不得自带,由协会提供给队员,活动结束后再上交回来。据百度,能量胶保质期在半年以上,压缩饼干更是能保存两年,所以对于协会来说价格负担并不算重。当然,如果在没发生紧急情况下队员把它当成行动食品吃了,那该队员就要付钱了。这样一来,以后外出队员就不得携带除饮用水外的任何饮料和食物。

  (9)丰富后勤。江口湾外出时志婷辛苦准备的椰奶西米露广受好评,建议类似的不会太增加重量的晚饭后饮料可以做得丰富些,例如煮一锅红糖水或者姜汤,还有这次美味的椰奶西米露,在篝火晚会时一人来上一碗热腾腾的饭后饮品会十分温馨。可增加的方面有很多,例如蘸酱目前只有辣的老干妈和甜的炼乳,如果加点咸的橄榄菜或者酸的豆角,在预算内凑齐酸辣咸甜,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那粥和馒头就更有味道了!

  (10)地钉。建议地钉不要放在各自帐篷了,数量参差不齐,有的帐篷压根没有。建议统一存放,外出时由装备队员统一背负。虽然平时不怎么用到,但像海岛露营风很大,帐篷容易被吹跑,地钉九十分重要了。不过很多队员不懂得正确使用地钉,用力往土里摁,把地钉摁得都弯了,或者露出地面的一段没有朝外,导致绳子松开后地钉就埋在土里,找也找不到。协会外出时对于地钉还是相当不重视了,乱丢乱放。

  (11)老会员预招。前文提到过因老会员人数问题导致有时无法按比例筛选,建议外出前两星期就找好队长,由队长写帖子招募老会员,老会员不是指入会时间长,而是参加过多次外出,经验丰富有能力担任领队等重要职务,也就是把现在的队长私下招募老会员的过程放到论坛里,只不过不同的是不仅仅招募重要职务人选,还招募只参与外出的老会员,这样就能根据新老比例大概得出队伍的规模,从而确定包车大小,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因刷人而导致的人均交通费用骤升。

  (12)提醒队长。关于一次完整的外出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群邮的具体详细过程我会写一篇活动流程给外出活动队长看,此处不展开。有一点要提的,就是队长不得擅自更改原定的纪律和规定,例如报名截止时间和短信通知时间等等,这些规定是之前通过详细讨论而得出的结果,外出队长无权更改。


  (13)队医问题。此前说过的队医培训很是期待,不过现在还没什么消息。队医是外出时相当相当重要的职务,绝对不得轻率任命该职务。此处引用一篇山鹰社的队医帖子:
https://bbs.pku.edu.cn/v2/post-read.php?bid=224&threadid=16250461


  (14)补选制度。每次外出前都有人退出,那么还是老问题,人均费用会增加。建议如果人数超过,要刷人时将多的人列入补选名单中,如果在周四中午12点前有人退出时那么就补上,12点后退出的人费用不再退还,则不再补进人员,补选名单即不幸被刷掉。

  (15)禁止拍照。提议外出时在行进过程中(不包括中途休息和到达目的地时)不得拿出手机拍照,只能由摄影摄像职务拍照。理由是拍照时行进不安全,会失去对地面的注意力从而可能导致危险;如果停下来拍照则会影响行进速度,耽搁时间。协会的外出,应当是在有严密的准备计划、考虑周到的应急方案、严格的纪律下进行的登山活动,这可以说是我们协会的“气质”。并不是说外出时条条框框的各种严苛纪律来限制大家,而是始终遵循安全环保节约这三大原则才能办好外出活动。活动存在一定危险性,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险度,保障大家的安全,必须强调纪律观念和集体观念。我们的纪律不是为了适应别人,而是为了约束大家成为一个更有凝聚力、更严苛、更具统一价值观的集体。我不希望外出登山变成旅游观光团,遇到美景就停下行进掏出手机拍拍拍,那样的话绿野更合适。这是我的提议,并不是当前的规定,只是放在帖子里由大家来讨论。部长会内反驳声音居多也没关系,多一点声音才会有更好的结果。

  (16)技术传承。技术是协会的核心,没有技术协会也就没有立足之本。不仅仅雪山队才有技术,平时大大小小的外出就有技术:生火,煮面,领队,摄影,后期制作等等等等。外出时老会员们应该和新人多交流、多教授户外技能。如领队可以带两三个小领队,教他们看图、认路,培养后备力量,将协会一点一滴,慢慢地传承下去。这就对老会员有更多的要求了。

  我不想把协会交给下届部长会来实现现在“未成的目标”。我希望有改变,现在就有所改变,有让协会外出办得更好的改变,于是针对外出写了点建议,在此征求意见和建议,欢迎留下你的评论,我会参考总结后在部长会上提出。





——郑世杰写于2017.11.2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17-11-24 10: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offyHwang 于 2017-11-24 10:33 编辑

感觉世杰当了部长之后,责任重大,也给自己很大的压力。不再是上学期我认识的那个萌萌的阳光活泼的男孩了有点心疼

套用西方的一句谚语“让上帝的归上帝,让凯撒的归凯撒”,同样,“让逻辑的归逻辑,让模糊的归模糊”。社团的运行纵然需要清晰的逻辑、理性的规划、受人尊敬的规则,但是社团中的人才是主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身就是一件模糊的事情,有模糊的美,有出乎意料的惊喜,有你来我往的互动,太多的规则束缚可能会消磨掉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模糊的美感。

在传承协会文化、保证团队安全的前提下,为大家营造一个放松舒适的外出环境也是很重要的,没有必要把大家搞得太紧张太束缚。否则的话,负责人会很心累,外出的人也无法乐享其中。

最后,辛苦世杰~那么尽心尽责地总结思考了这么多~
发表于 2017-11-28 16: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外出的思考很多,很用心,很赞。
关于(4)帐篷分配,我有的自己的看法:其实叫新老搭配更恰当
其实除了睡在一起,更多的是大家走在一起。所以新老的搭配不仅应该在分帐蓬的时候,在徒步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老人带新人融入的问题,而不是几个老人聊的很开心,新人却没有融入。除了新老搭配,本部翔安的搭配也需要考虑考虑。

点评

是的呢  发表于 2017-12-3 14:16
柏哥哥,你在夸我吗  发表于 2017-11-29 11:16
很用心,很赞  发表于 2017-11-28 18:38
对呀对呀,上次宝珠峪的时候就感觉大家交流可少了呢  发表于 2017-11-28 17:38
发表于 2017-11-24 00:10: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上没看太仔细,关于文化建设的部分,有考虑过协会老人分享雪山骑行的故事,戴云山的时候就在星志、晓银等人的信封里提了一些邀请他们分享的问题,但是由于总结+暗中观察太久了,就作罢了。衫际内去的车上简单介绍了雪山骑行老队员,当天晚上我和微笑出了一个协会知识抢答,算是意在传承协会文化,但是其实最后回答问题的都是捧场的那两三个人,效果并没有特别理想。有时候传承协会文化和促进大家愉快交流并不能同时兼得,就像你不能同时搞一个娱乐大众的快乐大本营又要求它有春晚的高雅定位,你也不会想要在综艺节目里看到太多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东西。文化建设不一定得由文建来做,每个老队员其实都已经在润物细无声地文化建设了,比如洪美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凯峰和书睿认真示范并讲解如何收帐篷,这就很文化了。凯峰讲得那么细致还分析了原理,超棒的。还有李余说的,自己在第一次外出时很快伸出了吃完第一碗的餐具时,被斌哥骂了。老队员的人格魅力和对协会精神的执行,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传承。这次本来也想请雪山骑行队员分享的,这种分享更适合放在晚上篝火旁,可惜那天晚上总结完+过完男生节就没时间了。其他的,明天再细看。
发表于 2017-11-24 00:11: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对,白天再细看。
发表于 2017-11-24 00:14: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椰汁西米露,志婷估计煮了一个多小时吧,太辛苦啦。大家也没有那么在意口腹的享受吧,不需要给后勤增加那么大的负担,其他轻松点的倒是可以增加,生姜红糖水不是经常有的嘛。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4 00: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RoffyHwang 发表于 2017-11-24 00:10
手机上没看太仔细,关于文化建设的部分,有考虑过协会老人分享雪山骑行的故事,戴云山的时候就在星志、晓银 ...

协会知识抢答新会员不好参与进来呀...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4 00: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RoffyHwang 发表于 2017-11-24 00:14
椰汁西米露,志婷估计煮了一个多小时吧,太辛苦啦。大家也没有那么在意口腹的享受吧,不需要给后勤增加那么 ...

煮了这么久......那天在烤火没注意到志婷王睿在煮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呀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4 00: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建设不一定得由文建来做,每个老队员其实都已经在润物细无声地文化建设了


确实如此,每位老会员都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发表于 2017-11-24 09: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郑世杰 发表于 2017-11-24 00:30
协会知识抢答新会员不好参与进来呀...

杉际内的时候只有1个新会员。

点评

你不算啦。。  发表于 2017-11-25 08:40
俩  发表于 2017-11-24 23:12
而且不全是与协会有关的问题,还有一些户外运动和运动保护的问题  发表于 2017-11-24 09:28
发表于 2017-11-24 09: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世杰好棒,对协会的发展真的想得很多呀!点赞
可能视角不同,并未如你那样对协会有失望。你问老徐去哪儿了,可我感觉老徐一直都在呀,可能我觉得的老徐就是你,子谣,庭江,亚楠,鸿星这些人了,宝珠屿的外出在你们的辛劳下也进行得很好呀。或许只是你无法接受曾经同行的人如今不再身边了吧。
关于文化建设,鹭苇的文建让我有了担任文建的冲动,除了在海岛露营像“拯救者行动”“撕名牌”这样的游戏在其他的外出也难以展开吧,但是像“我有你没有”“找朋友”“天使与国王”这样促进队员交流与沟通的游戏还是很棒的,在这种交流中老徐自然而然地成为协会文化的传播者了,至少在我看来每次和协会的人聊天就都是协会的各种事。所以不必强求文化建设要有专门的协会文化方面的内容,只用想办法促进大家的相互交流就行了。
医疗帖子我会看
禁止拍照有点严苛
外什么部长会对外出缺乏热情了呢,好忧伤,感觉这学期的外出真的好少啊啊啊啊,平时体训大家毕竟交流得少,没有机会深入了解协会和协会文化,外出更能展现协会魅力,吸引徐妈忠实粉。我就是在八怪股外出之后入协会坑的呀!!!!

点评

很棒很棒,以后协会的文建就指望你啦~  发表于 2017-11-24 10:16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4 10: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RoffyHwang 发表于 2017-11-24 09:26
杉际内的时候只有1个新会员。

原来如此,杉际内我没有去,不太了解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4 10: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头人 发表于 2017-11-24 09:39
世杰好棒,对协会的发展真的想得很多呀!点赞
可能视角不同,并未如你那样对协会有失望。你问老徐去哪儿了 ...

外出应当是周末时间的核心工作,也是让很多新人留下来成为协会未来核心力量的最好方式,不过这学期事情太多了,期中还有学校的对于某些活动地点时间安排的原因,比如令人不适的翔安本部分开运动会

点评

哈哈。忘记说后勤了,徐妈的后勤超棒,很满足!!!  发表于 2017-11-24 10:12
发表于 2017-11-24 10: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头人 发表于 2017-11-24 09:39
世杰好棒,对协会的发展真的想得很多呀!点赞
可能视角不同,并未如你那样对协会有失望。你问老徐去哪儿了 ...

感觉你把我的总结帖都看得很认真啊,感动~

点评

对游戏感兴趣是很多人在游戏中才会放松才感到融入,我觉得合适的游戏非常重要,例如国王与天使可能你们已经玩烂了但是我觉得是非常棒的游戏  发表于 2017-12-16 10:52
惭愧,我就没咋自仔细看,因为对游戏并不是特别感兴趣....  发表于 2017-11-24 10:19
发表于 2017-11-24 10: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禁止拍照有点儿不近人情,之前还有一种人人皆摄影的说法,说不定一些摄影分身无力的时候,其他小伙伴们就可以捕捉到很好的照片啊。而且像难度比较大的路段时,大家都不会去拍照的。大家拍照的时候都是比较轻松的时候吧~~~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4 10: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RoffyHwang 发表于 2017-11-24 10:20
我也觉得禁止拍照有点儿不近人情,之前还有一种人人皆摄影的说法,说不定一些摄影分身无力的时候,其他小伙 ...

这点我考虑很很久,感觉它更适合集训和冬训这些

点评

我觉得无须禁止,比如背着50斤的登山包爬南普陀,你让队员拍照他们也不会想拍照的~如果他们拍照了,那肯定是有觉得非常美不容错过的风景,既然如此又何须禁止呢。  发表于 2017-11-24 10:3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17633号-1|小黑屋|手机版|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GMT+8, 2025-5-12 07:00 , Processed in 0.5572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