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599|回复: 13

[澳溪] 2021年澳溪外出装备队长+收尾总结——郑逸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3 20: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郑逸炜 于 2021-6-4 00:14 编辑

还记得以前写总结贼勤快的我~~现在……其实拖着是有我自己的想法吧

如果这次我是负责别的事项,可能我会很快的把总结干掉
偏偏这次是装备队长+收尾
不写装备总结,是因为想着和登山队一起写(写重复的东西没意义,好一个偷懒的理由)
不写收尾总结,是因为我不想去让大家知道队伍最末尾的人的体力情况,因为我想把每个人都带上山,这是我的一个执念

所以就一直拖着

但是看了杨晗的总结,还是很感动的
发现自己一直催着新队员更总结,自己不动笔,真的不太好


所以还是写吧

先码着,体训回来更
 楼主| 发表于 2021-6-3 23: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郑逸炜 于 2021-6-4 00:11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澳溪外出帮助过XUMA的人

到达第一天营地后,当地村民借给我们他们的房子,同时允许我们随便使用他们的碗筷。
下次去的时候一定要带点纪念品回报一下他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点评

我去单独发一个帖子  发表于 2021-6-4 21:28
顶!!!!!!!!!!!  发表于 2021-6-4 21:28
 楼主| 发表于 2021-6-3 20: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郑逸炜 于 2021-6-4 00:24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1年5月澳溪外出收尾总结
——郑逸炜
一、具体职责

1 确认线路
2 出发前和领队核对线路
3 出发的时候走在队伍最后,如果有必要的话,陪同体力最差的队员,收尾有着心理安慰的作用

二、路线情况
第一天线路总体难度较大,溯溪+陡坡的组合,前段溯溪线路较难,不适合新手。后段陡坡坡度较大,但是没有密林,线路较为明显。
第二天线路难度适中,线路较多领队可以随意安排。根据所选线路只有一段密林+陡坡,难度中上,其余线路难度较低。


QQ截图20210603234604.jpg
总体线路概览,绿色为往年参考轨迹,蓝色细线为实际轨迹
其中第二天轨迹虽然有森林覆盖,但是大部分为土路,只有一小段是实际需要穿过密林,大约能省1km


QQ截图20210603234638.jpg
在此处转入小路,后队大概在17:40分左右到达此处,具体时间以路点为准

QQ截图20210603234529.jpg
此段为山间土路,快速行进后到达

QQ截图20210603234510.jpg
前段均为溯溪点,溯溪线路与公路平行,有一定难度,注意从溯溪点上到公路的时候小心摄像头


三、现场情况

1 总体顺利,大家都能在无负重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外出,无人受伤
2 有队员体力消耗过大,虚脱,这个时候收尾陪着他慢慢走,约迟一个小时到达营地


四、行动细节

一开始我看了线路,我觉得澳溪应该挺简单的

她既没有云顶山那种卫星地图拍下去绿油油的密林,溪谷裸露在图像中,旁边就是大路,路程也不长,第一天也就8公里左右。
我想着我们再不济,一个小时一公里,8个小时也能到(之前一小时一公里的速度是有测算过再慢也可以达得到的)。结果现实把我打脸了,打肿的那种。

出发前一个晚上,我想着当时云顶山的情况,就赶紧在电脑上认真对了一遍地图,这个时候才发现,原来“逃出生天”那段是一个大概300米的上升,那个时候我才开始感觉到不对,但是以为是土路,心想着只要不是密林,300米的上升我们半个多小时就能干到顶。结果还是我乐观了。

收尾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在走,这就让我确实比在队伍前面辛苦一些。好久没有走溯溪了,其实我自己这么久了脚法还不算好,背了个瓜,加了9斤的重量,有点走不稳。我确实没有想到又回到了第一第二次外出的时候的那种感觉,上午的时候在用手撑着走路。手臂都撑酸了。
中午卸了瓜整个人就好了非常多。这个时候我就在想小黑那个瓜是第二天中午才吃的,然后跟我一起收尾。

事实证明,这次的领队是特别的有效率的。他们在前面开路,基本就没有我们当时在云顶山那种路不通的情况。在前面很顺利的把大家带着向前,而且速度不慢。“就没有领队探不通的路”,这是淑丽晚上开会的时候的评价,确实晚上开会回想起来,这是一个极高的评价。

中午十一点到达午饭点,还早。
到下午到达水电站,原本以为到那边的时候会是下午三点左右(原谅我我又是估算的速度,因为之前澳溪是作为外出,觉得走得比较慢,所以这次又没重视流水,尽管我不需要决策),结果到了快四点,天开始变暗,这个时候我开始感觉不妙。其实根据往年流水,这个速度不算慢。但是,队伍里有人因为第一次外出,消耗过大开始虚脱,根本走不快。为了抓紧时间扎营,这个时候队伍只好分成三组,分别由几位有经验的老队员带着——

祥元、路华第一队
淑丽、江游第二队
小黑和我最后一队

然后开始走最后一段。其实那种陡坡对我来说根本不难,那种负重我能直接冲上去,但是这次真正意识到,到达终点是一个队伍的事情。我想到冬训的时候淑丽的那句话,“你能走到哪,我就陪你走到哪,你要是不行,我就陪你下去”,这个时候,我们也没有回头路,我们也只能这样一点一点往前走。
我们一直在说话。一开始我说得多,后面小黑开始话多。
回来的时候跑十公里,我回想起来才知道,那个时候,每一个人都是多么坚定,尽管我们走得再慢

我们就这样一点一点往上走,跨过水管,到达山脊。看着地图,我们距离目标越来越近。在山脊我们的速度快了一些。这个时候大雾弥漫,看着头上电闪雷鸣。随着我们快到达营地,雾也渐渐散去。雨开始淅沥。那个时候我们走在土路上,眼前的云就跟天门一样,特别壮阔。到达营地的时候,天降大雨。我们那个时候也万分激动。

看着雨忽然变大,淑丽在指挥大家准备做饭。那个时候我把包里的东西赶紧掏出来,又像训练的时候一样给包罩上防雨罩倒扣,可是还是不能阻止包就这么被打湿。
雨太大了,当地的村民把房间借给我们,祥元提议让我们把东西搬过去。先到的队员,余宁,路华,宝鑫等,就在一趟一趟搬东西。等到最后一趟,我和佩瑶就这样过去,不回来了。房间里就我们俩。想着回去还要被淋,于是乎和后来的小黑一商量,我们直接点火做饭,等雨小了大家就有的吃了。就这样我们在这里收拾东西。点火烧水。佩瑶的手很巧,一下就把乱糟糟的后勤收拾的井井有条。随后黄老师搬了个大桌板当伞,把大家一趟一趟往这边接。
雨也渐渐小了,我们就这样吃饭,开会,修整,休息。

苦难的日子总是让人回忆起很多,也让大家更加团结。
第二天冗长的土路,反而回忆少了很多。

尽管今年的队伍比较特殊,参加外出的次数比往年少了很多,但是一次好的外出,一个好的队伍氛围,能够让大家快速成长,融合成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0.5.24 澳溪.gpx

1.05 MB, 下载次数: 10

点评

卧槽我才发现我截图的时候憨批了截了个迅雷的标进去23333333  发表于 2021-6-4 09:34
哈哈哈,我还是第一次被人夸手巧,感动~~  发表于 2021-6-4 00:31
233  发表于 2021-6-3 23:38
逸炜永远的瓜神  发表于 2021-6-3 20:50
 楼主| 发表于 2021-6-3 23: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郑逸炜 于 2021-6-4 00:09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1年澳溪外出装备队长总结
——郑逸炜
其实澳溪的装备不难搞,特别是作为登山队的外出。
澳溪外出没有特殊装备,根据小黑的经验和建议,不好过的地方可以使用长辅绳辅助,只带了两条长辅绳(长度2-3米),分别由淑丽、小黑携行。这两条辅绳其实用得不多,架辅绳的位置基本大家都可以自己过。
其余装备基本和一般外出相同

一、装备计划

最终聪颖、多加、云彤没有去,队伍总计12人,带4顶帐篷,人数分别为4、3、3、3。

序号姓名职务登山包防雨罩登山杖(对)劳保手套头灯防潮垫睡袋帐篷帐篷型号地席对讲机会旗药包炉头GAS套锅长辅绳打火机刀/案板备注
1陈淑丽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熊佩瑶 
1
1
1
1
1
1
1


1










3潘路华 
1
1
1
1
1
1
1
1
4










 
4袁聪颖 
1
1
1
1
1
1
1


1










5余宁 
1
1
1
1
1
1
1
1
3










 
6黄灵智 
1
1
1
1
1
1
1












 
7薛宝鑫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8陈艺凡领队
1
1
1
1
1
1
1



1




1

 
9肖祥元 
1
1
1
1
1
1
1
1
3

1







 
10郑逸炜收尾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多携带半罐GAS
11白云彤 
1
1
1
1
1
1
1
1
3
1










12余多加请假
1
1
1
1
1
1
1












 
13杨晗 
1
1
1
1
1
1
1


1










14韦宇卿 
1
1
1
1
1
1
1
1
3










 
15江游 
1
1
1
1
1
1
1


1


1






 
思明-
8
8
8
8
8
8
8
2
-
3
2
1
0
2
2
2
2
2
0
 
翔安-
7
7
7
7
7
7
7
3
-
3
2
1
1
1
1
1
0
1
0

总计-
15
15
15
15
15
15
15
5
16
6
4
2
1
3
3
3
2
3
0
 


二、装备领取
考虑到登山队集训,以及前几次外出装备都被留在翔安,本次装备领取计划如下:
  1 出发前一周周六,将好的4个包发给本部队员(包括小黑)
  2 出发前一周周日,由路华、宇卿、宝鑫三人在翔安分发装备
  3 江游的出发周内装备单独领取
实际执行的时候出了点偏差:
因为周天我要去负责户外技能大赛,训练请假,那个时候祥元和淑丽负责弄装备,我没跟他们说清楚(以为交给新队员搞装备就行了,而且路华去过冬训肯定没问题),然后领取的时候比较混乱,另外因为云彤不知道其实戴云山带回来的帐篷我们都检查过,我让叔岳写进总结了,估计云彤没看到,然后跟祥元说,帐篷没检查,然后现场搭帐篷(我也是听说的),这么做确实比较保险,就是有点低效了233,不过结果是好的就好~~~
另外我当装备队长还有一个bug就是对讲机经常检查的不够细,我会基本能带的都带着,然后现场分,一小部分坏的我也带着,结果到山上就变成我在拉练。

三、帐篷/气罐的使用
这次带了4个气罐,基本都用过了,带回来的只有一个空瓶我背着还到翔安装备室,其他的都是半瓶,下次拉练要记得买一瓶满的。
帐篷本次没有损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1启孜峰登山队装备计划.xlsx

19.3 KB, 下载次数: 2

 楼主| 发表于 2021-6-4 00: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郑逸炜 于 2021-6-4 00:28 编辑

最后一点个人感受
就不按论坛格式写了


这是我丢装备丢最多的一次外出
手环(因为被水冲了表带摩擦力会下滑,爬石头的时候会崩开)
冲锋衣+一双手套


心痛


用了这么久自己的东西,我才发现其实装备真的是个系统工程。用自己的东西就等于有些体系不能按协会的来,就少了那么多人快20年的经验。丢东西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特别是那件冲锋衣——因为我那个包顶袋不能跟协会的一样收成那个样子,夹不住衣服。


也在想确实我自己带的东西不够精简,虽然这么多次外出了,带多少衣服,多少水,我自己是有数的,但是细节类的装备我自己一直没数,也只是带着,从来没有想着好好使用。包括这次多的对讲机我背着。
最好的状态就是东西都能随时随手取用,哪怕在包里,也能很快找出来使用




点评

在想办法了呀,只要我认真装包就好  发表于 2021-6-9 13:05
老拉练哥啥时候能改啊改  发表于 2021-6-4 21:27
发表于 2021-6-4 10: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郑逸炜 发表于 2021-6-3 20:18
2021年5月澳溪外出收尾总结——郑逸炜
一、具体职责

233333这次扮演了拖油瓶的角色,感谢收尾的一路陪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17633号-1|小黑屋|手机版|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GMT+8, 2025-8-18 18:13 , Processed in 0.21122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