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eing 于 2019-2-28 17:37 编辑
二、成都 个人是很喜欢成都的,除了儿时短暂生活过一段时间,留下了诸多美好童年记忆,更重要的还是成都市井生活的调性实在令人迷醉。从小听李伯清的散打评书,还有刚记事时跟父亲去大田湾看火爆的“川渝德比”。都说“少不入川,老不出川”,大学后却愈发频繁地出入四川,光是跟协会去成都都有三次。得知今年骑行从成都出发时,个中感慨只有自己能懂,太多记忆,仿佛每个街头巷口都是我们的身影。还记得16年冬训和祺望跑大老远去搬gas,坐了三轮,赶了公交,还担心因为是易燃物不能上公交;也记得每年必去的熊猫基地,永远都保持第一次进园时的兴奋;当然还有迪卡侬外面的公路,11年骑行出发时不经意的一拍没想到一直延续到七年后,每次给当年的伙伴看后来的合影,彼此都感叹时光的易逝,岁月的无情。 出发前一周回了趟家,特意召集了一波以前骑行的兄弟,觥筹交错间,往事一幕幕重现,这大概才是骑行于我真正的意义:不在路上,不在目的地,而在有这么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我们听同样的歌,做同样喜欢的事,一起为了一个目标而相互扶持,每个人都那么个性鲜明,但又都那么相容和谐。酒足饭饱后,一个人背着行囊踏上西区的列车。到了成都,联系了凯峰,叫上了青旅上铺的小哥,一起吃了顿火锅,之后又去锦里坐了坐。这种状态与半个月后的自己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人舟车劳顿,大半夜回到青旅,简单洗漱后还要赶早班机回学校。如果要问骑行时最难过的时刻是什么时候?大概没有比此时更难过的了,欢声笑语还在脑海里徘徊,只是早已物是人非。 第二天和凯峰一道去成都东接大部队,有老熟人,也有新面孔,老熟人都没变,新面孔还是那么青涩,当然了,青涩的最后都熟透了。简单寒暄后,簇拥着向青旅走去,出发前绿东担心我和新人不熟,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和队伍磨合,也太小看我了,一盘智力与勇气游戏便可建立深厚的革命友谊,不信你问17年队员。第二天去了熊猫基地,无奈暑假游客实在太多,也没看个什么名堂,一群邋里邋遢的人在时尚繁华的春熙路游荡,只能说我们有我们自己的style。回到青旅,和绿东、书睿去接畹莹,在论坛上见识过她的中文水平,只是一开口还是很明显,说话的样子可爱又搞笑。 晚饭前,发了一点小脾气,看到大家在饭前大包大包地买零食,当场质问了某位队员为什么在饭前还买这买那。突然想起15年冬训东坪山拉练时,雨笛质问某位新队员为什么擅自买糖葫芦的情景。队友是队友,规矩是规矩,但愿当时没有吓到那位新队员,对事不对人哈。协会活动每年能顺利完成,除了依靠队员间互相帮助的情谊,更重要的还是大家都在默默遵守的规矩,也许有些规矩并不那么近人情,但绝对都是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它的存在必然有它的道理。当然了,一起吃火锅还是很开心的,火锅那么好吃还吃什么零食,不是很懂现在的年轻人。 在成都唯一的遗憾是没能满足书睿去“梦之旅”看16年骑行队留言的愿望,这也是我的遗憾,为啥不住梦之旅?雨晴进来挨打……美好的回忆还有逛完锦里后的廉价冰粉;红糖糍粑不好吃,糖分太高;超市门口的萨克斯手;去迪卡侬前的小面还是很对味的。
熊猫基地半日游
16/18骑行队摄于迪卡侬外的柳荫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