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876|回复: 3

[对外交流] 2015年第九届全国高校户外技大赛总结——何辰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8 15: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何辰祥 于 2015-4-8 16:00 编辑

193557136875444223a2e4eca9cdb4d50e15bce58f322627.jpg
大赛前期
  说到技能大赛,还要追溯到半年前协会第一次天梯开放。那一次,怀志、橙橙还有我组成了炫酷组,以绝对的优势用6分钟的成绩拿下了第一名。可是去年的无敌三人组斌哥、雨笛、亭毓一上场,我们顿时觉得自己的成绩太low了,也是在他们登顶的那一刻,我才真正开始了解户外技能大赛。
  最开始报名的时候还是很犹豫的,想去是没的说,但是考虑到学习、时间等等的问题,还是决定放弃。后来怀志听说了这件事,立刻就报名了,我想去的心一下子就被鼓舞起来了,也马上填好报名发给斌哥了。三个人凑齐了两个,只差一个女生,橙橙因为回来得晚,也不是特别的想去,不过后来她得知我们两个报名了以后,也一起参赛了,就这样,当年的炫酷组又一次组合起来,这一次我们的目标是技能大赛。
  北大今年组织大赛的进程总体上讲还是偏晚,一些东西稍微有些赶,首先秩序册出得晚,其次标准视频出得晚,再有后来的高校户外论坛的征稿又有点赶,不过还是会有准备的时间,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时间还是够用的,除了攀岩是一个需要功夫才能练出来的项目外,剩下两项这么多的时间已经够用了,当然定向越野要是想成为非常厉害的队伍,还是要非常多的实战经验与练习的。
  具体的训练就不多说了,这次的比赛规程把所有的技术操作都限定到了同一个标准,就是熟记这个标准,严格按照这个标准练习。不过因为这学期我和怀志的课太多,感觉训练这一块就有点不够。下面我把山鹰社的双绳下降和单绳上升的技术操作写下来,里面的确有些值得借鉴的东西:

双绳下降需要的装备:大锁x3、ATCx1、长绳套x1、短绳套x1
a.      下降准备:
1)     自我检查:检查自身装备完好、齐全、穿戴正确。
2)     制作牛尾:将长绳套同时穿过安全带的腰环腿环,打系物结;再用双套结连接绳圈和大锁,把双套结调整至大锁的小头并收紧。注意三个绳结不能相互接触。
3)     自我确保:把牛尾扣入保护站的两把钢锁,拧紧锁门。注意不能移动或旋转保护站。
4)     安装下降器:把ATC用另一把大锁扣在保护环上,取主绳装进ATC,然后一起扣进大锁,拧紧锁门。需确保:1.制动端方向正确2.两根主绳在下降时不会交叉3.大锁大头向上。
5)     设置抓结:用短绳套在ATC下方的两根主绳上打克氏抓结或法式抓结。用第三把大锁把抓结扣在安全带腰环腿环之间的扁带上,拧紧锁门。需确保:1.抓结方向正确2.双渔人结不与主绳或大锁接触。(注:抓结与下降器安装的先后顺序不做限制)
6)     测试抓结:把ATC和抓结推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下蹲或身体后坐。当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时,视为抓结测试通过,否则重新调整抓结:1.牛尾的长绳套是松的2.绝大部分体重已经压在主绳上3.抓结没有接触到下降器并且能稳定地抓住主绳。
b.      下降操作:
1)       解除牛尾:确保一切准备工作无误后,单手握住制动端,另一只手解除牛尾,扣回装备环。
2)       开始下降:双手握住制动端,一手在抓结上方推动抓结,一手在抓结下方理绳;双腿叉开,身体后坐,匀速放绳。严禁在下降过程中用手握住抓结。
3)       落地后禁止踩绳。
单绳上升需要的装备:一套上升器(包含一个手式上升器、一把小锁、一段连接用的静力绳)、一把小锁、一把大锁、一根长绳套、一根短绳套
a.        上升准备:
1)       自我检查:检查自身装备完好、齐全、穿戴正确。
2)       准备上升器:一手握住上升器和配套的小锁,另一手把连接绳拉成双绳。把双绳穿过安全带腰环及腿环,掏出一个绳圈。把上升器和小锁分别从绳圈的两侧穿过去,收紧绳子,同时调整绳结位置使上升器大概能举到头顶的位置(此位置为经验数据,具体由实际情况决定)。注意上升器和小锁必须从两个不同的方向穿过绳圈。
3)       架设上升器:把上升器扣在主绳上,用单独的那把小锁在上升器顶端扣住主绳。需注意:1.上升器方向正确2.小锁扣住主绳不会脱出
4)       设置抓结:用短绳套在上升器下方的主绳上打克氏抓结。需确保:1.抓结方向正确2.双渔人结不与主绳或大锁接触。
5)       安装脚套:把大锁扣入抓结。在长绳套中间偏下位置用双股绳打单结,使其分割为两个绳圈,且靠下的那一个大小恰好适合套进一只脚。把长绳套扣入大锁,拧紧锁门。需注意长绳套的双渔人结不能与单结或大锁有接触,大锁不能横向受力。(注:脚套的安装方式不做限定)
6)       添加副保:把上升器连接的小锁同时扣入抓结和大锁。需注意不能只扣进其中的一个。
b.        上升操作:
1)       推上升器:把脚伸入脚套,把身体蹬直,同时推动上升器至最高。
2)       推抓结:身体靠上升器吊在空中,把抓结调松,向上推至尽量高(只要下一步方便用腿发力)。
3)       重复以上步骤。
  本来这段是有一个拆除装备的过程,但是由于单绳上升(SRT)一般用于雪山上的裂隙救援,所以在空中拆除装备的过程就省略了。这学期恰好选了爬树课,单绳上升的方法和动作要领和爬树的还是很像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两个曾经没有接触过的绳结,第一个是法式抓结,第二个是北大连接牛尾的方式。个人认为,这两个绳结还是很好的 ,法式抓结完全对称而且打起来十分方便,相比猪蹄扣,北大的那种穿牛尾的方式可以直接把已经连接了上升器和小锁的辅绳直接打在安全带上,更方便更快,而且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优点,当辅绳受很大的力以后,它比猪蹄扣更容易解开。

奔赴北大
  在比赛前北大建了个群,叫做技能大赛相亲交友群,群里面的人还是挺能水的,导致主办方不得不再建一个另外的群。之前一直好奇这群人会是怎样的,这次终于能见到了。
  相比往年,今年的比赛更加侧重交流,缘此我也抱着交朋友的心态去比赛,赛场上当仁不让,赛场下都是兄弟。我一路上问了许多的社团,问他们的发展状况、攀登经历、平常活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有几支队伍:中山大学登山队,重庆大学飞鸟登山协会、西南交通大学磐石社,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山铭志户外运动俱乐部,还有几个非常棒的社团一直没有遇上,比如清华的山野协会、人大的自游人。山鹰社我们还是比较熟悉的,而且这次他们又是主办方,所有人包括参赛队员也一直帮忙忙活,所以没有和他们的队员交流太多。其他很多协会其实还从来没有过攀登经历,只是非常侧重攀岩,更像是攀岩协会。中山大学登山队感觉从赞助上就屡屡受挫,而且没有像惯例一样的寒假冬训、暑假雪山,所以他们没能做到每年都去爬雪山,但是从寥寥几句话就能听出他们对雪山非常的向往。重庆大学飞鸟登山协会是一支后起之秀,协会刚刚建立一年半,已经攀登过四座雪山,今年的五一又准备去攻克四姑娘三峰,他们拥有非常的地理优势。听协会的创始人说,他们爬雪山不用向导,就是自己去爬,也没有想去爬特别特别难的雪山,不过还是很期待看到以后的重大飞鸟会变成怎么样。
  第一天的比赛项目是绳索技术接力和攀岩抱石,上午的绳索技术接力部分由橙橙下降,怀志装备收集,我单绳上升,这个过程我们已经准备了非常多次,所以还是很快的,只是怀志第一次抱石,有些紧张,中途有些失误。不过这一项的成绩还是很好的,橙橙的双绳下降还拿了个第一名。
  下午的比赛是攀岩抱石,本来以为我们的实力不会特别弱,后来我们才发现我们想错了。
  难度赛的那条线我反复斟酌了好久,可惜最后还是没有到顶,而且中途还做了好多个很扭曲的动作,费了很多体力。在我动作很扭曲的时候,下面看我攀岩的人还以为我一定会掉下来,但是连续几次,我都上去了,等最后下来时,有个人跑过来跟我讲:“你柔韧性好好!中途那几个动作我们都以为你要掉下来了,但是你不知怎么地就上去了。”和我讲这个话的人是个不懂攀岩的人,她不会体会到我在岩壁上做那几个动作时有多么有压力。在难度赛的参赛选手中,我的身高是偏高的,而且我的特点是力气大些,属于暴力狂一类,真应了彪的一句话:“要不是你有点劲,你就菜到不行!”如果不是靠身体优势,这条线真的只能爬最下面几个点。当时就下定决心回去后一定好好练攀岩。
  因为橙橙跟我一起上攀的,所以我没有看到她。
  难度赛以后,我和橙橙一起去抱石区域给怀志指点。这次的抱石线路非常难,35分钟的时间内怀志只爬了一条线和触摸了一个Bonus点,后来比赛结束后,我也去挑战这几条线路,试了无数次,一群人给我指点,才成功了最简单的两条线,看其他人在岩壁上的飞舞,心里还是很复杂的。
  后来公布的成绩,第一天的比赛还是很不错的,绳索技术接力第三名。攀岩抱石第七名,综合成绩第三名。
  尽管有这样的成绩,而且其他几个高校也向我们表示祝贺,但是我们三个人心里并不是特别开心,攀岩抱石给我们的打击有点大。一个人仅仅知道自己做的并没有那么好的感觉和身临其境用被别人碾压的方式来知道自己做得没有那么好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只有走向更高的舞台。才能谋求更大的进步。这次大赛已经涌现出这么多厉害的人了,那么那些更大的比赛呢?
  经历了第一天心理的小小挫折,我们当晚就开始为第二天的定向越野鼓起,因为这是最后的机会。
  比赛如约而至,今年的定向越野比赛场地是北京市西山公园,主办方把一片空旷地作为起点,按照第一天比赛成绩的倒序每四分钟一支队伍依次出发,在出大之前需要搭一个高山帐,我们是第22支出发队伍。
  北大用的高山帐我们从来没见过,主要的区别体现在外帐的方向不是特别的好找,还有门厅的帐杆是要穿在外帐上面的,我们在铺外帐的部分用了最多的时间,最后完全超出了去我们平时训练的时间最后用了六分钟搭好了帐篷,虽然有点慢,但是没有扣分点。
  值得讲的是定向越野部分,这次定向越野分为越野爬升路线和定向线路路线,越野爬升路线全程只有三个点全都是必打点,用的比例尺是1:10000,等高距是10m,定向线路有15个点,其中有三个必打点,用的比例尺是1:5000,等高距是5m,这样设置的目的是提高全体队员的比赛参与度。
  越野爬升路线的点是真难打呀!两两之间高度差有400m左右,距离全部长于一公里,这一段基本上就是在消耗我们的体力。在路上我的心情慢慢奔放起来,因为我们是倒数第三个出发的,但是在打前两个点的过程中我们三个人就追上了四五支队伍在2号点和3号点之间的路上我们在一个岔路口和另外一支队伍分开,那一条小路是我建议走的,可能是因为另一个高校选择了另外一条路的影响,怀志和橙橙一直抱有怀疑的态度,怀志还去前面探路了。但是我当时却对这走这条路样的路线抱有绝对的自信,一直跟他们讲相信我。因为无论是从地形上面还是从路线、方向、我们行走的大约距离上面讲,都一定是走这条路。没有犹豫太久,怀志和橙橙选择按我的方向出发,而这条路的前方不远,就是三号点。
  另一支高校队伍在那个岔路口彻底地错过了三号点。
  打过三号点,我们用很短的时间完成了两张地图的衔接过渡,在这个过程中也甩开了一两支队伍。
  1号点、2号点、3号点分别设置了地形识别题目、户外知识题目、绳结技术。怀志真是厉害,嗖嗖嗖瞬间做完了12道地形题而且全部答对,用这份卷子在1号点处甩开了一支队伍(我们到达1号点他们已经在做题了,我们离开1号点,他们还在做题)。2号点处我们三个齐心协力做完这份户外知识答卷,最终做错了三个。3号点处的绳结技术我们三个人分别打了编八、布林结、蝴蝶结,最后一点小小的失误,编八的绳头留出了7.6cm不足8cm被扣了分。
  我们跑到定向路线部分的地图上面时候开始了我们分散聚合式的打点,每个人分配几个点,打完再去某处集合,在这份地图上,我们没有浪费太多距离,40分钟左右,就收了全部的点并且全部正确。期间还见证了怀志面对对手时候的机警(为了防止自己的行动给对手产生提示,怀志很机警地移动和打点)。
关于这次团体定向,我有几个心得,希望能够帮到以后协会的参加定向的人们:
  1.我们了解我们的队友,所以我们要相信队友。之前在植物园定向时候,因为开始得很突然(因为我当时在走神,所以觉得很突然)最开始我没有分清方向和路线,但是我就跟着怀志跑,因为他的举动就证明他很确定,在跑的过程中定位自己的位置。定向比得是速度,所以肯定不能所有人都要去规划确定路线,总要依赖队友。
  2.要通过多重信息确定路线和点的位置。比如这次定向有个10号点,我们停留在一个陡崖旁边,这个点在图上的位置是在连续两个陡崖中更靠东边的那个陡崖的脚下,橙橙觉得东边还有个陡崖,我觉得就是我身边的这个陡崖。最后点的位置是在我身边的这个陡崖脚下。其实橙橙看得很有道理,我也觉得东边应该有个陡崖才对。但是我有着重看了看脚下的这条路和自己的左右方向,还有图上这两个陡崖之间的距离,如果这个陡崖东边还有一个陡崖,应该相距我不超过10米,但是顺着方向看,我只看到一片稀树空旷地,所以我觉得我身边的这个陡崖就是两个陡崖当中更靠东边的这个,而我身边的这陡崖(这个是石制的)的西边,正好是一个土制的崖,相比石崖,这个不像是陡崖。
  3.迅速统一规划路线。同一张地图,每个人会规划出不同的路线,但是定向时候我们对距离差得不大的不同的规划方式应该做出迅速而统一的决定,绝对不能纠结,因为很有可能统一路线的过程浪费的时间会超过路线本身相比最优路线浪费的时间。
  4.在点标处等待队友时应该远离点标,以免给对手造成提示,商量路线或者对策时候应该小声商量。这点我十分佩服怀志的机警。我自己说话声音比较大,这次也差点因此吃了亏。
  比赛完定向越野,整个大赛就结束了,闭幕式结束,我们和好多学校合影后就准备打道回府了。
  临走时候的最后一顿饭是在阿娜尔罕吃的,这是一个给彪带来无尽怀念的饭店。

高校论坛资料整理
关于主论坛学校的发言:
这次一共有清华大学山野协会、西南交通大学磐石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凌峰社、北京大学山鹰社参与了论坛。

清华大学的发言总结:
清华主要就大学生登山问题做面临的困境做了一个总结式发言;
1.山峰选择困境:
  (1)各省开放山峰有限
  (2)山峰审批手续混乱
  (3)高校登山部分缺乏明文法规
2.队员困境:
  (1)老队员再登困难,就是手有很多老队员不会选择第二次爬雪山,一方面可能兴趣不足,另一方面山峰选择的局限性没法吸引老队员。
  (2)中登协对高校登山的培训工作基本上是空白(差不多只有一家孙斌的巅峰户外)
3.技术困境:
  (1)高校登山技术的封闭性,与外界交流不多,更好的技术不能及时更新。关于这一点,就我们自己来讲,我们的大部分技术(也可以讲全部)来源于老人的口授身传,而且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人觉得这种技术是不二选择,从而形成一种惯性,我觉得我们不仅仅严格要求技术操作的规范性,也应该同时有积极交流接受新技术的心态。
  (2)技术规范不统一
4.救援困境:
  (1)高山探险救援体系很不完善
  (2)户外的很多意外都因为救援不及时

西南交大发言总结:
西南交大依靠自己学校的地理优势讲了讲四川地区的山峰情况,他主要讲了四川登山协会申请登山比较容易,以及四川地区登山教练、登山协作者的情况。

北航发言总结:
北航讲的主要内容就在于登山手续办理困难的问题。

北大发言总结:
作为东道主的北大没有继续重复上面的观点,而是站在更高的观点上面探讨起大学生登山的意义:学会团队协作,磨砺完善人格。

后面还继续有曹峻、罗申的发言。曹峻讲了只要大学生有兴趣,他可以带头挑起培训课程的问题,从初级户外、中级户外、领队一直到教练。罗申的发言重点强调了高校登山社团的定位问题,应该定位在提供平台以及教育培训,不应该盲目追求山峰高度和辉煌的山峰经历。

关于分论坛,赞助的寻求与长期合作的保持:
这是我总结的其他学校在赞助方面的比较认可的观点:
1.积极参加赞助商组织活动
2.给赞助商的商品拍写真集,帮助赞助商做产品测评,客观得评价优缺点
3.可以长年与赞助商保持联系、经常问候,不要让赞助商感觉到时冷时热
4.寻求赞助时候广撒网、广联系
5.赞助机构可以考虑从商家转向教育机构和公益组织
6.通过公益征求的方式来拉赞助,把自己的品牌活动放到平台上,让商家摘取
7.打包赞助:与校内兄弟社团联合拉赞助;在同一个市、同一个省甚至全国地区的相似社团联合拉赞助,辐射面更广
另外两个分论坛是怀志橙橙参加的详情看他们的总结。
大赛详细结果与我们的成绩
【综合成绩前五名】
北京大学 山鹰社
浙江海洋学院 海岛野外生存队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登山协会
成都理工大学 理工征途户外社团
中国人民大学 自游人协会
【道德风尚奖】
合肥工业大学 天迹社

【户外精神奖】
西南交通大学 磐石社

【拼搏精神奖】
北京林业大学 山诺会

【新秀团队奖】
武汉大学 跋涉者协会

【最佳团队奖】
重庆大学 飞鸟登山协会

【攀岩抱石赛单项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山铭志户外运动俱乐部

【定向越野与户外技能赛单项奖】
上海交通大学 野外生存协会

【绳索技术接力赛单项奖】
南京理工大学 登山协会
其中所有的单项奖都是去除前五名之后所做的计算。

我们的成绩
  
项目
  
分项
参赛人
时间
成绩
绳索技术接力
双绳下降
褚橙橙
201
单项第一名
装备收集
倪怀志
218
单绳上升
何辰祥
147
合计
606
第三名
攀岩抱石
男子抱石赛
倪怀志
完成一条线成功触摸另一条线Bonus
女子难度赛
褚橙橙
452
抓到第22个点
男子难度赛
何辰祥
511
触摸到地18个点
合计
第七名
定向越野与户外技能
定向越野
全体
2:05:51
单项第一名
地形识别
全体
全部答对
户外知识
全体
答错3题,扣6分,共10
绳结技术
全体
编八结绳头留长稍微短扣2
合计
第二名


    最后的最后,我觉着这次技能大赛让我思考的东西还是非常多的;只有站的更高,才能看的更远,也许我们在这个高度上掉下来会摔得很惨,但是同样也会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弱小,从而变得更加的强大。就像攀岩抱石一样,一万次的掉落,只为了最后的一次成功。请允许我用怀志橙橙共同创作的一段话结束这个篇总结:
    一群人的支持,两个队友的陪伴,三个人的拼搏,四个周的加训,五湖四海的朋友,二十四个高校的伙伴,共同呈现了这场盛宴!浑身酸痛却依旧满怀欣喜。感谢这次经历,从今以后,更相信自己,更相信团队!


P.S.附件是一些这次比赛的资料
1936561368754442efc5c055bdc014c0e756f976984b7204.jpg

IMG_1.jpg

检查点说明符号.pdf

1.7 MB, 下载次数: 4323

发表于 2015-4-8 19: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情是复杂的时候,”此刻,我也有点复杂嘞。周六见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23: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戴玲燕 发表于 2015-4-8 19:54
“心情是复杂的时候,”此刻,我也有点复杂嘞。周六见

就让复杂的时刻统统过去吧,等着周六
发表于 2015-4-10 13: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间还见证了怀志面对对手时候的机警(为了防止自己的行动给对手产生提示,怀志很机警地移动和打点)
机制的怀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17633号-1|小黑屋|手机版|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GMT+8, 2025-5-12 06:43 , Processed in 0.1188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