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98|回复: 2

[2015各拉丹冬峰] 2015年各拉丹东峰个人总结 侯星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3 17: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协会标.jpg
2015年各拉丹东峰攀登个人总结
    今年暑假,成功登上各拉丹东的顶峰,这将会对我的将来产生很大的影响。它是我至今做的事情中最值得一提的。但只有我知道,我这一路走来的故事。
    如果从最早的准备开始的话,那就要追溯到很远之前了。冬训前我就从心里确定我要去今年的雪山了,冬训的时候更是坚定了这个想法。于是在体能和技术的储备上,不敢松懈。进入下半学期,就开始读很多与登山相关的书籍,更加全面的了解登山这件事情。直到确定并公布今年的山,并且召开动员大会后,我终于知道我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巨大的花费。我知道,这很有可能成为我今年去不了的原因。不好意思跟家里开口,自己之前估计的也没有这么高的花费,所以存的也差很多,找人借了一些后也还是差了很多。但是雨笛一直说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一定程度上我并不认同这句话,因为花费高就是大学生登山遇到的一个切切实实的问题。只是,当其他的一些问题都已经克服了的时候,比如因为和活动的冲突不能去做其他的事情,而且又一心想去做的时候,你就会竭尽脑汁的去找到途径,而很有可能你也不再去顾及一些之前你很在意的东西。最后,还是确定了去的决心!
    进入选拔期和集训期,我把能推的事情基本都推了,所以整体来说还是很顺利也很轻松的。考试周没有训练,但是我还是坚持一周两三次去锻炼,跟斌哥一起跑环岛,再回上弦场练体能。集训虽然苦,量也很大,但是和大家一起的时候你是体会不到的,更不会发生因为量太大而放弃的事情,那种和大家在一起的快乐是纯粹而美好的。而且,这种训练量,现在想想我也觉得很棒,很舒服。如果说存在什么问题的话,就是时间拖的有点长。其实可以很快解决的事情,也因为人多拖拉而变长。提高效率虽然队长雨笛一直在说,但是并没有什么作用。
    到高原之后,我基本没有什么严重的高反。在拉萨,在那曲,我都适应的很好。我们在每个地方都会呆上一两天,这对于下面的海拔抬升有很大的好处。但是进本营的那天我高反的比较严重,那天在卡车后面一路做到本营,没有离开过,而且还一直颠簸,所以一下车后我就很想吐。过了一会就开始头晕,慢慢的就有点头痛了。高反来的很突然,本来以为今年不会来了,但是还是给我一个惊喜,让我体验了一把。高反的感觉,全身乏力,走的快了会头晕,走的慢了会让自己都看不下去。做什么事情,哪怕吃个饭都要大口呼吸,不然就会缺氧头晕。整个人什么事情做起来都不顺利,让自己都觉得自己快要成为一个废人了。要说好,也是突然一下子的事情,第二天我留营去打水,打水回来后就感觉好了很多,也不头晕了。后来总结,高反的时候身体进入疲惫休息的状态,但是动起来会更有助于恢复。
    在本营一共11天,第一天到本营,扎营,而我高反了。第二天留营,基本恢复了。第三天本打算上换鞋处训练,但是雨雪一直不停,便改为在营地由教练讲解相关技术知识。第四天训练,学到不少东西,而且练得也很好,只是回来后发烧了。第五天早上退烧,但是身体还是很不舒服,硬撑着上C1,结果半路就撑不下去了,自己回去了,回去后就趴下了。第六天大家休整,而我却感冒了,一直到出山都没有好。第七天A组上C1,我们休整。在大家捡石头的时候,我走上旁边的那个小山尖,看到了远处的山谷,草甸和对面山后藏着的冰川。第八天,我们上C1,跟着星号走,一路学到很多,很轻松,而且时间也很短。看到A组成功登顶,顺利返回,为他们高兴。但看到他们一个个累的比狗还惨,就担心明天自己的状态。宿C1的时候没有高反,吃得好,睡得好。第九天,我们早上3点起床,准备冲顶。晕晕的我在C1竟然把冰爪穿错了。到垭口的时候,教练告诉我,不要急,一急你就输了,什么也做不成。顿时我平静下来,重新调整好,不然这个致命的错误就会在山上要我的命。结果在冲顶的路上,我突然又肚子疼,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刘琳在我后面跟的比较紧,还一直给我加油。于是我硬撑着往上走。上了五四操场后,一步一步的挪到了峰顶。下来后在垭口留下了我的痕迹,顿时舒服很多。下撤时遇到了暴风雪,风很大,雪也不小,我们就这么从顶上跑了下来。第十天,全部休整,上午开总结会,宁致情绪已经好了很多,林茜还是很激动的。我觉得这是今年最大的遗憾。有的时候,不登顶可能会比部分登顶会好一些。第十一天,我们上换鞋处训练,回来后过河十分艰难。这天我背的是进山以来最重的一次,明显感觉到了负重,有点一开始集训的感觉。回来了就离开了本营。
    这十一天中,我每天都没有很正常的度过,从高反到发烧,以及后来不停的感冒流鼻涕,一直是状况不断。在期间自己也有很糟糕的情况,第六天往C1运物资半路一个人回来的时候,我的身体状况是最糟的。回来后就快虚脱了,趴着不能动。那天回到营地看到橙橙走过来的时候,真的是比看到亲人还激动,抱着她就想哭。现在回想起来那天,还是会觉得眼角涩涩。十一天,一天扎营,一天建立换鞋处,一天天气不好营地讲解,两天训练,一天运输物资建C1,三天队伍冲顶,两天休整,我比别人多两天留在营地,都是因为状态不好被迫留营。林茜说她是在本营时间最长的,其实,我和她差不多。当时留营的时候,还觉得很不爽,讨厌自己偏偏这个时候身体出问题,但是现在来看,这是必须的。如果没有留营调整,身体不能及时恢复,最后是很难冲顶成功的。我们B组上C1前连续在本营的2天,让我恢复了很多。
一直会觉得到顶之后会很激动,但是真正到顶的时候,却丝毫没有那种感觉。本以为为了登山做了那么多的准备,到顶后一定会很开心,可到顶的那刻感到的只有累,只有一种“终于可以停下来,坐下来”的感觉。没有到顶之前,不管多么累,多么苦,都要往前走,不能停,只有到顶完成这个小目标,才可以停一停。也许,这是到顶的意义所在的。想想也是,只有完成一个目标之后才可以短暂的停留一下。
在登山过程中,每个人扮演的角色都不一样,每个人心中所向的也不一样。在做好自己的事情的时候,也能为队友帮一些忙会更好。这也是我所遗憾的地方,没能多为大家做一些事情。在山上自己照顾好自己,不麻烦别人,不拖累大家是我差不多能做到的,但是我很自私,没有能想着队伍和大家,虽然我也很难再多做些什么,可是思想意识上也不够。直到后来才意识到这个问题,能够帮助别人,能够和队友一起度过,才是最美好的。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有队友和峰顶!
    现在再来看当初那个问题,为什么去登山?还是说不好,也许登山的意义并不在于那个说出来的理由吧,这也是为什么“Because it’s there”能够流传下来并为登山家所认可的原因吧。但是收获确实颇丰的。登山再次教给了我坚持,让我明白最重要的永远是身边的队友,告诉我永远不要吝啬去帮助别人,还有就是认准了的,就坚持去做吧,想的说的再多都没有制定合理的计划有效的执行重要。登山,对于我,只是一种体验而已,并不是一种生活,所以让登山的这种体验更好的服务于生活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以后对于登山的态度!
    最后再把这次一些实际的经验以及技术总结一下。
一些小经验:
    进入高原肯定会有高原反应,但是高反只是缺氧引起的一系列症状,适应了就没问题了。喝水,少睡觉,多活动。这是我总结的三条经验。不要一直待着不动什么也不做,绝对不能睡觉。
    在高原上,尤其海拔较高,用嘴巴大口呼吸,做什么事情都要注意和呼吸的配合。尤其是有些头晕的时候,要快速大口呼吸。
    初进高原,要注意防晒。我们当时下午6点多快7点的时候到拉萨,刚出火车站就感觉被烤一样,特别晒,比厦门的阳光要强很多。防晒霜和遮阳帽、头巾都要用上。物理防晒很重要,不要怕捂得多影响美观,漏得多晒得多。
    在高原,尤其是刚开始适应的时候,走路,做事都要慢下来。不要急,情绪也不要过于激动,要平和。
    在高原,还有注意衣着,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度。所以注意保暖。特别是在本营早上和晚上的时候,羽绒服一定要穿上,不能因此感冒。
    在高原上,饮食和睡眠很关键。一定要吃的下,睡得着。刚进高海拔地区的时候,开始少吃一些,适应后再根据自己情况正常吃饭。睡觉可以少一些,但是要保证质量。白天一定不要睡,有午睡习惯的一定提前调整生物钟,不然很难受。还有白天坐车的时候也不要睡。
   还有一个经验,东西一定不要多带,能带1的不带2。这次袜子、排汗内衣、手套、还有一些备用的杂物带的太多了。虽然我就带了一个登山包,但是还是感觉东西多。还有,一定要额外带一个大的包,不是为带更多的东西,而是登山包用的时候把多余的东西存放起来。
技术上的总结:
    这次登山在技术上又学到很多东西,跟高山向导近距离的接触,的确收获良多。虽然在一些问题上我们之前的做法和他们的做法有很大不同,但是这种交流有助于我们的进步!
上升下降:上升器的绳子长于副保;副保扣在上升器的把手处,把小锁扣在上升器的上端的孔处;上升过节点时,不用专门打蝴蝶结,直接把副保扣在将要上的绳子的绳耳处。
我觉得上升下降要达到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只是操作上的细微不同。必须要做的是确保自己的安全,利于快速的通过,适应冰雪环境下的状况。只要操作能够保证这些,出现不同也没有关系。我觉得,教练那种把牛尾固定起来的做法很不错,以后我们登山队也可以这么做。

保护站建立:两点保护站,三点保护站,零角度保护站;结组时临时保护站,永久保护站;攀岩时保护站,攀冰保护站;这些在细节上会有不同,但是原理是一样的。以冰上三点永久保护站为例。三点的位置最好成正三角形或锐角等腰三角形。每两点之间的间距20厘米左右。选择冰保护站的位置要根据冰面情况。拧冰锥的时候先清除表面的浮冰,然后先用冰锥来回拧两下,再旋进去。冰锥与冰面要垂直,不能形成杠杆的情况。用5米的长绳套将三点连在一起然后打八字结收束,做好的绳子的角度越小越好,最大的不能超过90度。

保护站拆除:理清绳子,理清保护点。首先确保自己,副保直接扣在保护点上,绳子在保护锁上打猪蹄扣。确保自己后,在适合且舒服的位置打冰洞,先左后右。然后把准备的绳穿过去做成绳套。解身上的绳子,然后从绳套里穿过去。这时只有一个副保在保护自己。穿之前要打防脱结收尾,传到绳子一半时,把绳子穿过下降器,并把抓结打在制动端给自己确保。此时有两个保护。开始拆保护站,依次拆除,把副保打到到冰洞的那个绳套上。副保转移的时候只有一个保护。将冰锥拆完之后就要准备下降了。先让下降器的制动端受力,然后解副保,利用抓结下降。

结组:二人结组,三人结组和四人结组,五人以上基本不结组。两个人的间距为45米,绳子要绷直,不能紧也不能掉在地上。两端的人要在身上绕绳,根据间距和绳子的长度决定绕的圈数,绕完用布林结收好,如果背包的话,要先背上包再把绕好的绳圈套在身上。二人结组时走的过程中打一个活结,收束方向朝向自己。万一滑坠,把活结松开,所留的活结便为反应留下几秒时间。可以进行制动。还有提前在绳子上打好抓结,以便之后救援的受力转移。三人结组时,中间的那个人用抓结连接起来。四人结组时,中间两个打蝴蝶结。

救援:救援的操作比较复杂,现在回想起来,只记得两次转移,然后建立滑轮系统。但是具体的怎么操作,记得不太清了,有一些细节忘记了。以后再看视频复习一下吧。

氧气瓶的使用:这个教练讲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就是很多细节要注意的。但是当时对于氧气瓶的构造不熟悉,所以一些构件的叫法都不了解。停下来只知道,一定要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不然会有生命危险。很多的小细节要注意,但是过后很难把这些记住。
步法:这次教练没有讲步法,但是步法还是很重要的。比如上换鞋处的那个坡,如果没有东西就会很困难。法式和德式,最基本的都要练习。法式在这次中用的更多,我对法式比较熟练,但是我德式步法还需要再练习。
我只是把在这次学到的技术再重复一遍,很多都是老生常谈了。但是这是我的收获,以后也会用到,全当复习加强记忆。就比如裂缝救援,我就给忘了。技术,我认为是协会最重要的,只有牢靠的技术根基,我们才可以独立完成更多的事情。但是,技术需要不段的应用和实践,但是我们的技术在平时很难用到,这也是一个问题啊。
    暑期登山结束了,但是这些经验技术却留给了我们,以后的日子还长,不急,慢慢来!
because it is there.jpg

发表于 2015-9-6 03: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发表于 2015-9-16 10: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子还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17633号-1|小黑屋|手机版|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GMT+8, 2024-4-29 06:09 , Processed in 0.1027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