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倪怀志 于 2015-10-14 05:21 编辑
踏着车轮,我们追疯,追峰,追风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后轮爱上了前轮,却知道永远不能和她在一起,于是他吻遍了她滚过的每一寸土地。故事很美,讲述的却是一群追风的人。他们来自于五湖四海,普通话背后都操着各具特色的乡土口音,但是,在厦大,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厦大登协南强骑行队。 带着对远方的憧憬与期望,我们与登山队一块出发了。
两支队伍的差别可能仅仅就体现在卧铺和硬座、一车厢和七车厢的不同上。其他的都那样相似。整齐的服装、古朴的笑容、对梦想真挚的追求。虽然隔了好几节车厢,也没少来回穿梭。知道是最后一晚,所以我选择了和他们一块睡硬座。半夜醒来,看着他们熟睡的样子,觉得一切那样真实。
在天水我们先下车,知道1号车厢的他们会从我们面前经过,我们就在那站着,等着和他们挥挥手。就仅是挥挥手而已,可是却觉得很满足。看着车窗里的辰祥、栀子、刘琳他们,心里很高兴,也很难受。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觉得好像一切都结束了,可是我们的骑行才刚刚开始。 我们安顿在师范边上。吃完第一顿饭,我们开始一项重要的仪式,队长为每个人颁发幸运手链,这是属于我们的手链。
下午装好车,晚上出去转了转,我们知道,这可能是为数不多的自由时间。出门左转是师范的学生街,走到尽头就是河。看惯了厦门的灯红酒绿,来到这会乍感荒凉,可又不失惬意。
首次热身,骑了38公里到关子镇。这是个好地方,12个人的住宿110就解决了。只是需要到外面澡堂洗澡。晚上走在小路上,突然有种走在自己家乡路上的感觉,路两旁的店看着都似曾相识路边三两人在那耳语的场景也好像在哪见过。只是少了几分童年的好奇。关子镇还盛传着一段佳话,据说,那是伯乐和拖鞋和果啤的故事。详情不再赘述。
出发首日,日照当头,好运连连。 第一天中午休息的地方叫武山县,去武山县的那条路好长好长,沿途烈日爆烤,我这白嫩的肌肤第一天就被它晒黑了。漫长的路都是一样的景色,第一天就让我重新思考了骑行。此途中最大的安慰就是捡了5块钱。是我发现的,可是差点被跟在后面的伯乐抢去。早知道我就让给他了,因为捡了这5块钱后来被他勒索了9块钱。
中午饭店的老板人超好,送了我们一大桶饮用水。不只是这水,反正总是能从他不多的话中感受到西北人的淳朴和善良。骑行很累,却总能尝到甘甜,这是骑行的常态,意义也恰在其中。
下面的几天都是在甘肃境内。首先印象最深的是那边的山,像卢沟桥的狮子,繁多而奇特。出发前,辰祥就跟我说过,那边的山和厦门完全不一样,去好好感受一下。的确感受到了,连绵不断的山扑面而来。
当然铺面而来的不只有山,还有尘土。在这里到处尘土飞扬,大概这里的景色只有配上尘土才能更显韵味。我们乍经历不习惯,文懂说他们都怎么生活啊。我说可能习惯了就好了。对,习惯就好了,就像泥鳅生来就习惯了淤泥,那儿再怎么脏,也是他们的家乡。
印象深刻的除了景之外,不得不提的就是人了。这里的孩子都蓬头垢面,灰头土脑,全部晒的黝黑,看着会心疼,可是他们应该也是快乐的。大人们也都淳朴厚道,从他们的举止和眼神里完全看不到伎俩与狡黠。当看到田地里的农民放下手里的农活站起身来一脸茫然的望着绝尘而去的车队时,心里会有种莫名的伤感。他们好像落后了很多年。突然有这么一群色彩斑斓的群体一闪而过时,会格外显眼,亦或他们觉得这颜色与他们看惯了的黄土的颜色格外不搭。而我们也不过是一群追求梦想的孩子,我们能做的就是继续踩着脚踏。
这是进入青海前我们的故事。更大的挑战,更美的风景在后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