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65|回复: 0

[2016年冬训] 2016冬训技术总结----施文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0 22: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翻越千山万水,从厦门到成都,再换乘越野车,来到了冬训的第一个站点------攀冰圣地双桥沟。天公作美,先前的坏天气不见踪影,傍晚时分还能看到远处天空的一抹亮色以及那高高的山,一切似乎为第二天训练做好了铺垫。
七点闹钟响起,此刻老队员已经开始在冰壁下挂绳,感谢老队员们!简单洗漱完毕,速度吃完饭,坐上面包车,来到了未来三天要待的地方---撵鱼坝。早上的安排练习冰坡行走,教练先讲解法式行走的要点,全脚掌垂直入冰,脚掌稍微分开成一定角度。入冰面时,大腿带动小腿,用力踩向冰面,保证冰爪能垂直进入冰面一定距离,抓牢冰面。之后反复练习法式行走。在行走时,发现冰爪未绑紧,在冰面上时卡式冰爪的后卡处与高山靴分离,只得重新再绑紧。需注意的是,不应在冰面上绑冰爪,应在旁边的平坦的土坡上,以防发生滑落等危险情况。在熟练法式行走后,教练向我们讲解德式行走,要点是小腿带动脚掌踢冰,冰爪的前齿入冰,后脚跟位置低于前齿,同时保证前齿下端的两齿与前齿共同形成支撑结构。德式行走的踢冰要有足够的力道,保证有足够的稳定性。测试强度是否足够,可以尝试用德式单脚入冰,另一只脚离地,看单脚支撑是否足以是身体保持平衡。德式用于行走坡度大的路段,有段冰坡近乎垂直,要想通过,须在单脚入冰稳定后,迅速另一脚踢冰稳定,并快速通过,不能有迟疑和停滞。
之后我们组先到冰壁下练习攀冰,晓银向我们讲解攀冰的要领,两镐两步,依次左右双手挥搞入冰,接着双脚参照德式踢冰,使身体微曲,然后人直立站起来,再次挥镐,循环反复到顶。可以先在冰壁底下,练习挥镐的动作,感受挥镐的力度和入冰的角度。上攀时,保证安全带穿戴正确,锁门相对拧紧并反拧半圈,小冰镐上的绳套与手腕拴紧。在冰壁上每次挥镐的距离不能太远,保证身体微曲,而不是挥镐后身体处于伸直状态。早上攀爬多次,慢慢熟悉了挥镐、踢冰和上身站立的节奏,之后攀爬多次。左线连续三上三下,很耗体力。下午爬岩友的线路时,出了事故,好在没伤到人。岩友开的线高度比我们的高,难度也稍高些,在多次爬过我们的线路后,尝试新的线路。因为我们的三对小冰镐都在使用,所以用的是岩友的冰镐,但他们的冰镐并没有用绳套连接小冰镐和手腕。在爬升二十多米后,快接近顶部,尝试爬过最后段垂直冰壁,左手挥镐砸冰壁时,由于左手力量不够未能握紧小冰镐,导致小冰镐掉落。当时只能说是被吓尿了,向下方大声喊小心,左下方另一条线有人在爬和保护,好在没有伤到人。下来后也是久久不能平静,幸好没有受伤,所以,在能力还没达到的,要做好所能做好的一切保护措施,防止意外的发生。如还不敢保证小冰镐不从手中脱落,就应使用有绳套连接的小冰镐,在感觉体力差不多的情况下,本着安全的准则,理应告知保护员自己要下去。户外运动存在危险,这是我们都知道的,有些事是不可避免,但是对于可以规避的危险,自己没有充分意识到而导致事故发生,就错在自己。对此,意识到自己的大意与疏忽,吸取教训,吃一堑长一智。
第二天练习冰坡行走。上升方式有法式、德式以及法式德式混用,具体情况适用于合适的场合,较平缓的地段适合用法式,较陡峭的坡适用用德式。还有横切时走法,用的是之字形步伐。在户外实际实践中,更好的体会到在学校所教授的技术要领,比如,不能再冰面上沿保护点方向拿绳子,之前你把这个当一个口诀记忆,而在实际操作中,我想你会知道怎么做是正确的,毕竟你不会想着把冰锥拔出来,因为你还绑在上面。
第三天上午练习冰坡救援。利用滑轮的原理将掉落的队友救上来,具体有为三分之一和七分之一准则。具体的步骤较多,练习过后,容易忘记。下午练习裂缝救援,利用上升器、八字环、抓结以及编带,模拟直壁状况下的上升和下降。
在四姑娘山大峰大本营,我们第一天练习结组行进和修路。结组需注意的是保持合适的间距,同时前方领队的可以在绳子上打个单结,以便及时了解到后方发生滑坠等情况快速制动。修路注意冰锥的使用,教练建议我们将冰锥横向放置在土里。第二天早晨练习了滑坠制动,包括各种情况的正确制动方式。下午练习伤员救助和伤员运输。如果伤员腿部有骨折,将腿伸直用防潮垫包裹住,并用大冰镐在两侧进行固定,用菊绳绑紧。将两个登山包拆解连接起来,作为担架。将伤员运输下山,先在高处建立保护站,固定好伤员后,用脚支撑住伤员慢慢下降,防止冲击造成二次伤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17633号-1|小黑屋|手机版|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GMT+8, 2025-7-20 23:14 , Processed in 0.12625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