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48|回复: 3

[社史陈列室] 登协英雄谱(老大写在2004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9 19: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协英雄谱
发表日期:2004年 月 日 --出处:厦大登协--------------------作者:张宏宇
厦大登协,给了我几乎所有有关大学的回忆,给了我几乎所有大学时代的朋友;给了我最值得自豪的经历,给了我无与伦比的自信;给了我成长的机会,让我长成一个男人,给了我锤炼的机会,让我成为真正的男人。而且,她还给了我老婆。
....我一心为其作传,便从人物篇开始。以此献给她的两周年庆。

九九二大

....九九二大是指老大和大师兄。
....一次闲聊时提及北大山鹰社人才济济,有九零五杰、九一四俊等,而我们呢?大家一片沉默,我突然有所顿悟,“哦,我们有九九二大。”众人一片茫然,不懂我所言何意。这时唯大师兄在一边嘿嘿乐了起来,他最先明白了我的意思。看来我俩还是心有灵犀的。
....能够与大师兄并列,我真的很开心,便不忝于为自己也写上一笔。
....鲁迅说画一个人莫过于画他的眼睛,可老大的眼睛实在没什么明显特征。若真是有特征,还是他那两道极黑极浓的眉。老大的身材也很单薄,一点都没有草莽英雄的架势和北方人应有的彪悍。然而这单薄的躯体里藏着一颗怎样的心呢?
....永不枯竭的动力制造机。身为会长,身为老大,最重要的就是调动大家的热情,保持登协士气的高昂,让登协的骨干们永远充满干劲。在老大眼里,一切不可能都有可能,换句话说也就是毫无理由地乐观。登协也曾遇到过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也曾面临散伙的危险。比如2003冬训后开学,先是阿姨要辞职,接着是学校有令要登山先退学,再是“非典”给登山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大家会泄气,老大也会抱怨,但他很快先把自己的气打足,再去给其他人鼓劲,给他们动力,永不枯竭的动力。学校不让登山时陈晔曾问“你还能继续创造神奇么?”,最后他带领大家去了,大师兄谓之“顶风作案”。(此举是否合适留待后人评论)
....永不泯灭的童心。老大信奉汪曾祺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保持一颗童心”。老大一直自以为“是很可爱的”,曾这样质问伊娜:“你难道不觉得我很可爱么?”看看当时他那一脸大胡子,谁听了这话不会晕倒?然而,在苏醒眼里,老大是“巨可爱的”,因为他们一起经历过最最单纯的佛耳山之行,那是一次类似小孩子过家家的玩耍,也可以说是登协的处女行。登山队中的老大呢?——我们在西大滩的小客栈一等,似乎修车就是遥遥无期了。我给阿姨发了短信。老大凑过来:“阿姨回你什么?”我看见老大“妒嫉”,偏偏不给他看。老大恨恨地瞪着我,这时候他的手机响起来,他一看,欢呼起来:“阿姨给我发短信咯!”那时的他真像一个撒惯了娇的孩子。——摘自夏茜《2003唐拉昂曲队记》
....登协是条贼船,一上来就下不去。身为船老大,老大“骗人”的功夫可想而知。没加入的能让他加入;加入的干得久了、累了、倦了,想退出了,老大能让他打消这念头并重新焕发出激情;即使真的退出了,路上偶尔碰上老大,也会产生回来的冲动。所以柱子曾说“老大是最会骗人的”,没办法,做思想工作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登协的发展壮大啊。登协人都很能聊天,老大为最,而且最擅长聊通宵。芙蓉湖边、嘉庚广场、嘉三地下室、白城沙滩、还有柱子家里,一瓶1.5L的矿泉水,一条大“特香包”,就能聊一个通宵。(老大老是吃不饱,其名言“打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没吃饱过”,故经常抱着一条大“特香包”啃,众人为其冠名“面包王子”。)
....能省就省,能借就借,能蹭就蹭”,语出老大,他也是最身体力行的。登协很穷,老大更穷。于是他带着大家一起蹭,去福州时蹭福州大学的学生宿舍,第二天人家学生会礼貌地把我们请了出去,就接着去蹭阿卓俱乐部的地板,顺带还能蹭岩攀。可气的是他还蹭自己人,柱子自是首当其冲,而哪个在芙二吃饭的人没被他蹭过饭卡?那是最穷的日子,毕业前一个月,把马拉松挣来的三百块花光,他已身无分文,连手纸都要用废复印纸替代。那段时间他的口头禅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毕业时学费没交拿不到毕业证,又厚着脸皮向婧姝借了四千块去赎证。2002年登山前,他从家里“骗”来的八千块学费都垫作启孜的登山费用啦。
....登协的男生唱歌少有不跑调的,老大则是发自肺腑地跑,而且还是个“句歌王”。 (写自己难免自吹,大家想笑就笑,想吐就吐。)

....大师兄也是很会骗人的,直至今天都有人以为他真的是南普陀佛学院的硕士。因为他在登协不外乎两种形象:一种是光头;另外一种是光头刚刚长出头发。就算他是佛学院的,恐怕也终生毕不了业——他还是个名副其实的花和尚,抽烟、喝酒、嗜肥肉,还画人体油画,尤其擅长“美女走光图”。
....然而大师兄又是极有人格魅力的。他做人是那样亲和,又是如此本分和不事张扬。骑自行车到福州时原计划是要攀登鼓山的,可到了之后才发现鼓山下面是个已完全商业开发的风景区,顶峰却驻有军队,是不可能让我们登顶的,遂取消了攀登计划。大家也都没把这事放在心上,还拿出会旗和队旗在福建电视台摄象机的跟随下往山腰的涌泉寺爬去。大师兄这时候站出来说话了,要求把“厦门大学登山队”的旗子收起来,还要求记者在报道时不能出现“登鼓山”这样的字眼。是他,大师兄,在必要时刻保持了我们严肃意义上的“厦门大学登山队”的称谓和内涵,避免了我们沦为“爬山队”。
....启孜登顶成功,回来后在学校搞照片展览。大师兄很认真地对我说,凭咱们的摄影水平,这不能叫“摄影展”吧。遂定名为“厦门大学登山队成功登顶启孜峰图片展”。而其实,我们三个负责摄影的用的都是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也都是有一定的摄影功底的,相比于那些拿着傻瓜相机拍个活动就要搞个“摄影展”的,我们不知要专业多少。可我更知道,我们的确谈不上专业的摄影。
....《厦门日报》报道我们成功登顶启孜峰,主标题“厦大学子初恋雪山”,旁边还有三个引题:“他们是国内仅有的六支大学登山队之一”、“他们与北大登山队同时从拉萨开拔”、“他们成功登顶又平安返回”。发稿之前记者有给我发E-mail让我审了一遍稿,我只校正了几个硬伤便同意其发表了。几天后,大师兄在我面前提起,日报用的那三个引题,虽是事实,却容易引起人误解,以为我们比北大登山队实力还强呢(北大那年山难),你怎么不让记者把它去掉。我哑口无言。当时我也有这方面的担心,可我没有去认真对待。
....这就是大师兄,务实、严谨、不事张扬。是他的不断提醒,避免了我们协会沦为一个浮躁的、追求功名的社团;避免我们的攀登沦为一种亵渎神圣的“征服”;避免我们把登山当作一种炫耀;使我们还对得起“登山人”这个称号。为此,我敬重他。
....大师兄还喜欢游泳,喜欢在沙滩上把皮肤暴晒成酱黑色,虽不及非洲土人,却也能使牙齿变得美白。其实,在登协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我和大师兄在白城沙滩就有一次邂逅.那时我还不叫老大,他也不叫大师兄;那时我还没有留长发和胡子,他也还没有剃光头.我的小腿之粗在登协该是闻名的,没想到在沙滩上也有人欣赏,这个人便是美术系的人体模特,自告奋勇教我游泳的一位老爷子.他当然认识大师兄,便也介绍我们认识,可惜那时我俩只是象征性地彼此点了个头.一直到后来有了登协,举行过好几次活动,偶然的机会,我猛然想起这段往事,果然得到了大师兄的证实.便一起感慨上天的造化,登山给我们的缘分.
....当然,大师兄更为人所熟知的还是他的幽默滑稽。柱子笔下的“冰镐打针”、“坐坏冰爪”故事已深刻刻画了这一点,我不多述。
海峡一柱
....海峡一柱是柱子。
....想到了“九九二大”,便拼命接着往下想,得此果。
....柱子在《海峡导报》工作,还专门编辑台湾新闻,其在这方面的工作报社内无人能取而代之,被总编视为中流砥柱。柱子也因此极难请到长假,令其苦恼不已。在唐拉时,柱子也发挥过巨大作用。没有其我们便不能饮到唐拉的水(抬水用的“柱子”),没有其便没有我们可口的饭菜(柱子是“绝代双炊”之一)。故不管此“柱子”,还是彼柱子,也是我们登协的砥柱。当然,柱子的身材也很像“柱子”,虽然不及小迪的“白杨树”,但也决不可能让人联想到“海峡一猪”。综上所述,称其为“海峡一柱”。
....柱子大学时是弄文学的,而且是浪漫主义文学。这样的男生对女孩子的吸引力可想而知,以至于在我们骑自行车去福州的路上,都有大学时代的女同学不远千里辛苦,只求见上一面。柱子在大学里的魅力,可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柱子是至真至纯的。这是他的本性,不会因环境而改变,只会使其因此而去选择环境。柱子毕业后在福州的一家民营软件企业工作,月薪三四千。然而他的本性让他无法忍受商业领域的人际交往和生活状态,辞职去了福州一家小报社做记者,刚开始时月薪600元。几个月后,他来到了厦门的《海峡导报》,几天后,他碰到了厦大登协的创立纳新。他大约是被那几张可可西里的照片吸引进来的,登协的第一批会员几乎都是这样。有想法去西藏的人太多了,所以当他告诉我想骑车去拉萨时,我很不以为然。毕竟是入社会几年的人了,就算保持着学生时代的激情和梦想,又有谁能克服社会上自己交际圈子里的重重压力和障碍,最终真的走出家门呢?当年组织骑车去可可西里时,也有很多社会上的人报名,可他们后来再没出现过。我真的没有想到柱子会把这个想法付诸实施。然而他还是去了,并一发而不可收拾。骑车到同安,骑车到福州,到7月3日一个人骑车踏上厦门大桥,并一直向西骑到拉萨。(柱子大约是唯一一个曾在厦门大桥上骑车的人吧?)从拉萨回来,我们去机场接他,他已是光头——他的心彻底被圣城涤清了。那晚刚好是登协训练,柱子摆脱为他接风的宴席,特地跑过来与登协的xdjm们见面。那晚我和他两个光头坐在下弦场的栏杆上面,“电灯泡”反射着月光,成为02级会员印象中很经典的一幕。柱子彻底扎根在登协了,为了和大家一起训练,他专门把自己的休息日调到周二周四。并且根越扎越深,直至搬到了厦大来住,可以更方便地见到大家。现在,他又收了一群外孙、外孙女……这就是柱子,身在社会,心在校园,至真至纯。
....柱子跑马拉松时特征明显,下巴上一撮胡子,比号码布好认多了。会展中心到白城这段,大多是厦大的啦啦队员,柱子这明显的特征再加上胸前“厦大登协”四个大字,凡是见过的,必有印象。故马拉松后,经常有非登协的同学问起:“哎,那个‘登协小胡子’呢?”更可敬的是他还跑了咱们登协的第一,这都是认真刻苦训练的结果。的确,柱子虽已走出校园参加工作,可他在登协的大小出勤率恐怕不逊于任何人,这不能不叫人佩服。
....在登协人的词典里,有一个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柱子家”。登协没有办公室,登协人只有柱子有自己的家,于是乎“柱子家”成了登协的家。在公园东门也好,在东坪山庄也好,在现在的厦大南光也好,“柱子家”总是看碟片和蹭地板、聊通宵的好地方,而他的厨房更是为登协培养出了阿苏和他本人这样的“绝代双炊”。“快点过来,我在‘柱子家’等你”,这是登协人很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之一。
....柱子是南方人,可他比北方人还大方豪爽。我怀疑会不会有人误认为柱子是登协的会计,因为经常看到他买单。拉赞助的前期基本上是倒贴钱的,柱子就主管赞助工作。那次晋江国际鞋展,我和他一起去投策划书,往来车费和午餐,我没出一个子儿,事后他也没找协会报销。而柱子每次带我们去与赞助商见面应酬,他都是东家。训练完有时长聊至深夜,便难免去吃夜宵。妙香扁食也好,好享来也好,芙五楼下也好,每次都是柱子买单。而更众所周知的是,柱子有麦当劳的现金券,每次火车站送行,他都会大袋小袋的送到火车上去。我们可怜的柱子,是“能被蹭就被蹭”的。
....柱子,真的谢谢你。
沧海一粟
....沧海一粟是阿苏。
....阿苏不好意思,给你起这个称号纯粹是为了与柱子的“海峡一柱”对应。当时想到海峡一柱,紧接着就想到了沧海一粟。为了考证形容你是否合适,我专门上网搜索了一下,结果搜出一篇《沧海一粟伏龙吟》的文章,是写粟裕大将的。既然有此例,你应该可以接受,呵。
....不能不说阿苏是登协的一匹“黑马”。我与他的真正相识是在马拉松,而深入了解则是在登山队成立之后。男人间的直觉信任吧,阿苏“平步青云”当了2003登山队的后勤队长。之后他虽造出了中国食品科学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苏氏十八宝粥”,害得柱子狂吃泻痢停,可在每一个登山队员的心里,谁不感谢阿苏,谁不喜欢阿苏呢?他是那样的尽职尽责,又是那样的幽默诙谐,给了我们多少照顾,给了我们多少欢乐!
....其实阿苏在去梅华山时就有上佳表现,阿苏这名字就是那时得来的。他既喜欢走到前面开路,又喜欢照顾女生,相当有绅士风度。而靠近顶峰那块很难爬的大石头,就是他想办法手脚并用第一个爬上去,再接着把大家一个个拉上去的。尹涌回来后曾兴奋地说:“发现了棵好苗子!”之后阿苏和任艺去徒步长江三峡,因此错过了登协的好几次活动,直到马拉松重现江湖。
....阿苏是激昂的。细心的人会发现,不管大事小事,阿苏都喜欢给别人加油鼓劲。相信每个会员都希望咱们登协在厦大的影响更大一点,可你们谁也想不到阿苏曾给我发过这样的短信“老大,明年拿我们会歌去拼‘十大’!”。那是2003年校园十大歌手决赛的晚上,阿苏奉命潜伏在现场伺机蹭到赞助商面前投策划书拉赞助。他大约看上了“十大”在厦大的影响,想到这是宣传我们登协的好机会。而登山队的人都应记得,那次冒雨负重沙滩,在白桥附近休息时,阿苏拿着他的一只臭拖鞋当麦克风在风雨中狂吼《真的爱你》。登山队的男生都爱吼歌,但几乎每次都是阿苏第一个吼起来,接着是培明的和,老大的跑调。是啊,阿苏激昂的歌声,给我们的训练减少了多少枯燥,增加了多少乐趣!阿苏又爱自嘲,类似于北京人的损自己找乐子,不过阿苏的乐子是找给大家的。“死猪x号”就是他发明的,并理所当然、众望所归地荣膺“死猪一号”,因为他是登山队里骨架最大的一个,最接近猪的体形。
....阿苏生性是乐观的,但我相信他骨子里又是一个喜欢悲剧的种,因为只有这样的男人才深刻。从他那偶尔茫然的眼神就能看出来。阿苏认真读过《初恋》,对其比较推崇(小土妹语)。7月23日建C1未果,下来后加布老师建议集中精力抓紧冲顶。当晚理事会在厨房开会,其他队员都回避。厨房里很黑,只有大师兄嘴边一个红点好几秒才闪一下。沉默,压抑,漫漫无际。会议进行得好痛苦,与其说在开会,不如说在等会。不知道过了几根烟工夫,阿苏用难得一听的缓和的语调说:“我已经很满意了,我放弃。”接着又全体沉默了一会儿,这个方案通过。
....登完山,阿苏坚持先回到厦门,把他经手的赞助工作的后续事宜全部办妥并交接完后,才背上大军包,去闯人生。这是阿苏的信用,绝对不让赞助商觉得厦大登协只重拉钱不重回报。无奈精明的上海人和散漫的北京人都没能让阿苏留下来,倒是和厦门一样闲适的成都接受了他。我从易中天的《读城记》里了解到,成都人是极“爱吃”和“会吃”的。如此说来,锦官城当然是热情拥抱我们的“绝代双炊”之一了。没准,“苏氏十八宝粥”还借着成都人的喜爱走向全国呢。到那时,全国人民和柱子一起拉肚子,登协呢,赶紧去买哈药三厂的股票。呵呵,不管怎样,阿苏终究是留在登山界啦。
....阿苏,你是个好同志,好男人。更加自信地往前走吧!

(不怕大家笑话,写阿苏这段时,我连续上了好几回厕所。阿苏,是不是我的肠胃又开始想念你的八宝粥了?)

发表于 2016-12-2 17: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人看了这篇文档,都挺受感动的,希望登协不忘初心~
发表于 2016-12-29 15: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刚看完阿苏前辈的两部记录片~原来真的是协会出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7-2-7 12: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工科生 发表于 2016-12-29 15:13
刚刚刚看完阿苏前辈的两部记录片~原来真的是协会出来的!

协会能人不少,你要加油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17633号-1|小黑屋|手机版|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GMT+8, 2024-4-20 21:58 , Processed in 0.09923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