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13|回复: 2

[2017阿尼玛卿] 2017年阿尼玛卿登山队队长总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 15: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梦永远 于 2017-9-2 15:51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7年阿尼玛卿登山队队长总结

       从开始到现在,一年就过去了。我还记得自己之前是怎样的对登山队进行憧憬,但是现在剩下的都是回忆了。现在来回想这段时间,真是一段值得纪念的日子。作为队长,我真实而完整的经历了一次登山队的全过程,从成立、到大家一起为雪山拼搏,再到写总结的现在。这是一个很庞杂很系统的工作,我选取了几个重要的部分进行梳理总结。

2017年厦门大学阿尼玛卿登山队历程表
时间
主要内容
12月-开学
收集山峰资料,确定暑假雪山攀登方案(目标山峰与备选山峰)
12月与寒假
冬训集训(2016.11.27-2017.1.1)与冬训(2017.1.14-1.24)
开学第一周
正式确定暑假雪山(2017.2.16),并公布选拔标准(2.17)
第二周-第九周
筹备期,联系教练,确定老队员
第十周-第十二周
冬训动员会(4.22)面试(5.5)
第十二周-第十五周
选拔期训练(5.7-5.21)及考核(5.28)
第十六周
公布队员名单(6.3)
小学期五周
集训(6.19-7.20)通过学校团委审批(7.5)
通过青海登协审批(7.10)前站出发(7.19)
7.22-8.7
从厦门出发,到西宁队伍解散


一、选山
       今年是协会成立的第十五周年,而且协会这几年的发展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是时候做一些突破了。为此,我当时有两个设想,一是海拔的突破,我们可以去尝试一座7千米级入门的雪山,比如慕士塔格,因为我们协会还从来没有登顶过一座7千米级的雪山;二是技术上的突破,我们选一座简单一点的适合训练攀登的6千米的雪山,从而做到自主修路,这也是我们协会从来没有做到过的。这两个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但是,第一个被我否决了,原因有两个,一是登顶限制,根据规定要登顶7千米的山峰,必须有6千米的登顶经验。这也就是说,我们一支队伍绝大数人不能登顶。从我们今年登山队最后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的16名队员只有4名队员具有登顶机会,这个比例实在太小。还没有开始攀登,就已经将登顶机会扼杀了,这对于我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二是费用,如果我们去攀登慕士塔格,我算下来的人均费用肯定在1.5万以上,这样的费用对于慕士塔格的攀登来说可能不算很高,但是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很高了。
       而在第二个的选择里,我选择了阿尼玛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东北山脊换鞋处到C1的大雪坡。这段坡度30左右的前面是冰坡后面是雪坡的长达900米左右的路线,非常适合我们今年进行修路,既可以训练到冰坡技术,也可以训练到雪坡修路技术。前者我们通过先锋攀冰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但是后者,是我们很难接触到的,北京的雪可遇不可求,四川四姑娘山大峰和二峰是没有适合修路的雪坡环境的。这导致我们在雪坡修路、建立雪地保护点方面很欠缺。而且,自己修路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除了技术问题外,更重要的就是安全问题了,修路本身是一个具有危险性的操作,如果要做到既可以修路还可以很大程度的保障安全,那么阿尼玛卿换鞋处到C1的这一段就非常合适,坡度没有那么大,安全性相对很高。还有就是路线长,可以有更多的训练机会,在训练量上也够。所以,这段路线非常适合我们今年的攀登定位。如果还有一个什么样的原因使得我选择阿尼玛卿的话,那就是阿尼玛卿的风景了。高海拔地区还能有那么多的漂亮的花,这是很少见的。阿尼玛卿山脉独立行成一个冰川,整个冰川的轮廓以及色调都使得这座雪山非常美。如此契合我们的攀登目标,而且又这么美的雪山,实乃良选。
        在海拔与技术之间做选择,即使7000米级的山峰对我们更友好一些,我还是会选择技术。对于高海拔的向往,是每个人都有的,但是对真正攀登的向往,对自主操作的追求,也是我们协会重要的目标。而且我自己对于后者也更加认可。我们协会也需要扎实的在入门级雪山上把登山技术巩固提高。因此,实现技术突破,去攀登阿尼玛卿,就成了我最终的选择。
       在我自己完成所有的设想后,我把自己的想法在理事会上提出,经过大家讨论,通过了这座雪山。慕士塔格,我知道的协会从2011年就有这样的打算了,现在过去了6年,这个想法还是存在协会里,我想这个想法应该还是会接着存在的,但是什么时候实现,就要看哪年的登山队长有魄力去完成这件事了。其实这可以成为协会的一个小目标,毕竟集合了多年来登山队的心愿,如果协会20周年的时候,一批优秀的老会员依然有着一颗攀爬的心,并且愿意资助登山队,那么我们真的可以考虑一下,可以提前做一个两年计划,把这个心愿完成。不过现在这个阶段,我们还是先把协会的技术力量和人才巩固好,稳扎稳打几年,能够培养更多的技术过关也具有担当精神的靠谱XUMARS。


二、冬训
       冬训是登山的前奏。冬训训练的成功,肯定对暑期登山大有帮助。要想暑假完成自主修路,那么冬训肯定要先完成自主。这其中最大的难点就是先锋攀。我们协会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良好的传承机制,特别是在这种进阶的技术上,也就是老队员培养上。新队员第一年去攀冰,实现先锋攀的可能非常小,要实现先锋攀,主要还是老队员。但是每年的老队员第二年去冬训的时候,很多都把机会留给新队员,而且还要承担一定的训练新队员的任务,这就导致老队员没有时间和机会得到进阶的训练。再有的问题就是,老队员的训练要有更老技术更好的队员来完成,那么这样的人在协会就更少了。所以,先锋攀的实现,不仅是对我们自己技术的考验,也是对协会老队员培养机制的考验。
        今年冬训,我们有4个去过2次冬训或以上的老队员,所以完成先锋攀没有问题,但我们也没能实现老队员的良好的培训与传承。今年冬训,在晓银的协助下,我和李余都可以做到先锋我们所训练的冰壁,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再往后一年的老队员就很少了,没有办法再去提供更多的机会。这也是我们的目前冬训存在的更大的问题。
       新队员的训练效果,是和训练量相关的,在个人体质和运动天赋有差别的情况下,只有更多的训练的机会,才可能入门和提高技术水平。我们冬训的量跟协会往年相比,增多的并没有很多,跟我们所应该达到的要求来比,更是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冬训分成两个部分,攀冰和登山。攀冰这一块,我们的量太少了,一个人只有一天的攀冰时间,而且一天中也是轮着来的,这样所能达到的效果实在不够。不管是协会冬训的开展还是暑假的攀登,攀冰都是很重要的。攀冰攀的好,在雪山上就不虚,在关键地形的通过,在与冰爪等冰雪装备的磨合以及对待雪山的信心上,都会提高很多。这是我们的冬训所应该调整的,增多攀冰的时间和攀冰量。另外一块登山,这一块我们做的很不错,无论是营地生活,还是高海拔徒步行军,都得到很好的训练。只是我们的能力还有限,没能让更多的队员参与到大峰二峰的攀登活动中,这是一个遗憾。随着我们对于大峰二峰的熟悉,以及自身老队员能力的提高,我们肯定可以给更多的人机会,而不是依赖当地的向导。
       所以,总的来看,我们今年的冬训基本可以满足暑假登山的要求了,老队员实现了先锋攀,新队员也对基本的雪山技术有了体会和掌握。只是从协会的发展来看,我们当前的冬训还不够,还可以做的更好。把攀冰的时间和训练量延长,把老队员的培训和传承机制完善,给更多的新队员机会去参与大峰二峰的攀登,这会使得冬训进行的更好。
        从冬训和登山的关系来看,如果还可以做到一点就更好了,那就是根据暑假攀登的雪山对于特定技术的要求做针对性的训练。一般来说,冬训是打基础的,只要把最基本的技术训练好就行。但是如果可以在冬训之前就确定雪山,并且对雪山的路线有很好的了解,明确的知道这座雪山的难点,那么就可以做相应的训练。拿阿尼玛卿来举例,到C2前的那一段冰壁横切,是整个线路比较难的地方,即使架好绳,还是会对步法要求很高。如果可以的话,就可以让队员在冰壁上尽可能的做冰壁横切,从而加强练习。当然,一般的雪山也不会有类似的非常难的地方,而且目前我们这样的冬训也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如果可以做针对性训练的话会更好。


三、审批
       登山的行政审批,对我们协会一直是一个难事,虽然15年第一次拿到校团委的同意书,16年冬攀第二次,那么今年也才是第三次。16年登山的时候因为去西藏,直接用体育部的同意书就可以了,而今年去青海,特别要求要用校团委的同意书。而今年,相比前两次,特别是16年冬攀那次,可以说非常顺利。
       我先跟青海登协的李卫东老师联系,然后他再让我联系具体负责我们学生登山事务的马建明老师。马老师给我列了一个清单,然后我只要照着清单去准备材料就行了。其中对于学校这里的要求就是拿到校团委的同意书。之后,我就把早就准备好的材料递交给团委廖晓波老师。因为递交给校团委的材料每年都是固定的,所以要尽早准备,在动员会报名的时候就开始准备,让队员提交的时候一并交过来。我是小学期第二周的周一去校团委的,廖老师对我们非常支持,了解我们情况后,还把一家赞助商介绍给我们,赞助了今年的T恤、登山鞋和冲锋衣。然后我再按照廖老师的要求,把需要准备的盖过体育部章的同意函的文书准备好。第三周就拿到了校团委盖过章的同意书。然后,我就把我们的材料电子版发给马老师,马老师审查后就通过了。接下来就是到西宁后拿到纸质版的登山许可证。所以,这一切都是很顺利的。
       这里也要特别说一下,登山队队长一定要尽早的把今年的活动情况去跟校团委老师进行汇报。我们的活动,现在学校越来越重视了。今年,廖老师不仅很顺利的批准了我们的攀登,而且介绍赞助商给我们,还特别说,在订制的T恤上,一定要把校徽印上去。这样的做法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而且,在登山结束后,邬大光副校长在第一时间就发了两条朋友圈来介绍我们登山队,不仅介绍今年的,还把往年的历史也晒了出来。虽然这不是大的事,但是可以看出的是学校领导对我们登山队的关注。这对我们来说就是很大的进步了。当然除了这些,跟我们联系最紧密的体育部也给了我们更大的支持。今年不仅在登山经费上给了实质性的支持,还帮我们搞定了装备室。我们在新岩壁的内部做成了一个小木屋,这个小木屋就专门给我们放自己的装备。这对我们来说是更加长久的便利。
       说到这里,再提一下,登山队的队长,也是当年的会长,不仅提前跟校团委提前汇报情况,取得他们的支持,更要利用各种机会跟学校领导提出我们的合理要求。记得16年年底的时候开了一个全校性体育文化的大会,各个重要体育与文艺的单位都来了,这也是一个表彰大会,校党委书记、校团委书记、体育部主任等各种领导都在。我当时捡漏在会上发言,说了半天之后提了三个小建议:1、登山队的经费支持;2、在校内批一间装备室;3、在翔安建一个岩壁。前两个已经实现了,第三个据体育部老师说下个学期就要申请,我想之后我们再及时跟进,肯定也可以实现。类似的问题,我们遇到的还有很多,有的时候不是我们的这些问题很难解决,而是一定要跟学校领导提,更直接的说就是抓住机会跟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提,跟体育部的领导老师说,把我们的想法说出来才有可能解决。如果我们的想法和要求没有办法传达给能够解决问题的人,那么问题只会被搁置。所以我们自身一定要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现在,登山队正处于一个发展期,特别是我们自身技术的发展,以后的攀登模式会更具挑战性与自主性,因此更加需要学校的支持。这个时候,我们要多把登山队积极正面的一部分传达给校园,不仅要让更多的师生认可我们并且加入我们,更要让学校领导认可我们。老大“厦大温馨浪漫,但决不安逸”的精神,是登山队一直要保持的。这种积极的文化内涵,以及带给校园充满活力,敢于挑战不怕困难的精神,是可以给厦大的文化中注入不一样的因素的。这种因素是厦大需要的,这也是每个对厦大饱含希望的校领导所希望厦大文化里所拥有的东西。所以,登山队的文化不能变,登山队严格的纪律不能变,登山队所传达的积极的内涵不能变。

四、选拔期与集训
       三个月的时间,登山队一起走过来,这段时间,是登山队队伍氛围、队伍文化的养成时期。登山队在登山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是这个时候所决定的,特别是选拔期。选拔期是队伍组建的起始期,虽然队员名单最后还没有确定,但是选拔期的绝大多数人都会是最终的登山队员,因此,无论怎样,从选拔期开始就要认真对待登山队的每一件事。
  1、训练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时期跨度比较大,很多时候,集训期的计划会在选拔期跨结束的时候才开始做,但是这样是有一些问题的。我们所有的训练内容,两个阶段应该合理的分配。而这一次,可以明显的感到,训练时间久,但是训练内容上重复性很高。虽然对一个项目反复训练训练的质量会更高,但是没有安排的训练,效果也不会很好。每年我们训练的项目,无论冬训,还是学山,所有的项目都是有限的,而且可变的不多。如果在做计划的时候,可以在选拔期开始时就把所有的计划做好,把所有的训练项目合理的分配下去,这样两个阶段都会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
        把这个想法放大,我们协会可以重新整合我们所有的技术,像设计课程一样把所有的训练内容分成若干个可以操作的训练阶段,做成一个个教案或者是训练指导手册,然后在针对新队员,或是登山队训练的时候,按照这样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我们的冬训手册就是类似的东西,只是它有点旧了,而且只是一些登山知识的汇总,我们要对其进行修订。目前,我们协会所有的登山技术,必备的技术基本已经完全,需要再额外学习的或者补充进来的技术几乎很少了,现在欠缺的是经验和能力的提高,而这些只有多次攀登才可以积累和提高的,所以我们可以重新修订一下我们的技术手册。
       2、纪律
       纪律是每年登山队都会强调的东西,但是最近会发现,大家对于纪律的看法在逐渐发生改变。随着大家个性越来越强,对于纪律的看法也在发生着改变。我们目前对于纪律的要求,相比最初几年的登山队老前辈的话,估计要差很多。我们今年对于纪律的要求,也没有那么苛刻,但是很多人看来还是会很严。我们对于纪律是有着自己的要求的,在一些涉及到安全,以及一些原则性非常强的问题上,我们有着坚定的认识,但是在一些细节上,确实会放松很多。比如,请假。有的时候一点小病小痛,稍微出现一点问题就担心会怎样怎样,就请假不参加训练。还有,我们的负重训练很少集齐过人, 各种原因使得我们没有办法一起参加周一周三的负重的训练,虽然有的原因看似合理,但实则是纪律缺乏,对队伍的约束性不强所带来的。
       当然,以上的改变还不能使其成为登山队很严重的问题,我们队伍内的基本的纪律要求还是在的。所有的登山队纪律条目,也都会严格按照其执行。特别是对于攀登,以及安全上的问题,我们依然有着最优良的作风。能够使登山队能够安全顺利的攀登下去的纪律要求,这是不会改变的,也是登山队能够取得成绩的基础所在。
       3、体能
       单独把体能一项列为一项,是因为体能的重要性要再次被我们所认识。在登山前,我们就开始强调体能的重要,还刻意的对今年体能做了调整。我还买了一本关于训练的书,认真的看完,然后对我们的训练内容,以及训练项目进行了校正。所为的就是一个目的,科学有效的训练,从而满足修路和运输对我们的要求。
       然而我还是小看了修路对体能的要求。我清楚的记得,用多特的登山包,背一个羽绒睡袋,一个防潮垫,自己一包3天的吃的,一个全画幅的加24-70的镜头,一捆100米的绳子以及其他必要的小物件如头灯什么的,走了600米,然后再修了一段50米的路之后,我就感觉自己够呛了,再也走不出速度了。而且不光是我,我们修路组整个组的速度也是不够的,而且差距有些大。我和遥华是比较快的,能和后面的差出来一两个绳距。修换鞋处到C1的路,一共修了900米左右,用了三天。第一天下午训练为主不算,又遇到坏天气,只修了250米就下撤了。第二天上午则太慢了,早上9点出发,修到下午2点,才修了350米。虽然要先背着东西走之前修的路段才开始修,但是整体的速度还是很慢,所以天气一变,我们就没有完成之前的修路计划,被迫下撤。如果我们的体能和耐力可以再强一些,同样的路段,我们至少可以在速度上提高很多。
       不仅是速度,本身的体能状态也很重要。无论是修路组还是运输组,经过连续2天的工作之后,大家的体能状态普遍下降。从本营走到C1,有很多人就走不动了。然后第二天下撤的时候,特别是要把所有的东西都背下去的时候,虽然负重量一下子提高了不少,但是也应该是在整个队伍的承担范围的,可是我们也只是勉强完成。至少我自己下来后就真的感到累,整个身体都呈现出一种虚,最后下来的那个包,我自己一只手都很难提起来,跟我集训最重的时候有一拼了。但是想想,我们集训最重的时候,也不过走不到1个小时的南普陀,而现在则是在走了一天之后,再走2个多小时。如此来看,我们的训练量确实不够,我们的训练还是有些幸福了。
       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我们的训练再进行调整。我们的登山以后肯定还会向着自主修路发展,我们的体能训练也要跟上,不然整个攀登计划跟不上,攀登周期只会被迫拉长,好天气也会被拖成坏天气。如何在限定的时间内提高训练的质量,增强训练的效果,是我会接着探索的话题,也是我们登山队应该去思考的。

五、攀登状况
       1、攀登问题
       这一部分的具体内容主要由攀登队长来进行介绍总结,我只是对一些问题进行总结。我们今年从一开始的目标就是自主攀登,要自己修路,提高我们的攀登能力,积累攀登经验。但是我们也清楚,队伍的实力还不强,我们的经验还不够丰富,因此选择了一条路线已经很成熟的路线,就是阿尼玛卿的东北山脊。在我们实际的操作中,所完成的修路路段,总体上是比较顺利的,但是依然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就是由于我们攀登经验的不足所导致的。
      首先,修路组内的安排。我们修路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训练为主,主要是第一天上雪线的下午,目的在于统一技术,确定修路方案。第二阶段是以修路为主,讲求的是效率,完成所要求的修路任务。但是我们完成的都不好,在训练的时候,没有让每个队员都训练到,这导致到了第二阶段,依然存在着训练的情况,而不是全力的去完成修路任务。根据教练的经验,修路组内部也会分成主要修路队员和运输队员。负责修路的两名队员,轻负重,然后每人修2段,交替领攀。修路组内的其他人员进行运输,部分运输路绳和雪锥冰锥,不断送给修路队员,部分运送其他装备如帐篷等。这样的分工和操作来保证修路效率。我们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在第三天的修路中才采用了这样的方式。事实证明,这样的效率会高很多,但是前提是整个修路组可以按照这样的分工顺利的进行下去。
      其次,对于装备的处理。在前两天的修路过程中,我们几乎没有出现路绳乱的情况,因为修路进程慢一些,所以有充足的人和时间来进行理绳。但是第三天的时候,我们有一次没有重新理绳就开始修路,认为收好的绳子是没有问题的,结果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那捆100米的路绳乱了之后,我们理了近1个小时才理好,耽误了很多时间。除了理绳之外,还有携带装备的问题。有一次我领攀,只带了冰锥,没有带雪锥,结果修了一半冰坡后一下子转变成了雪坡,这导致我没有办法打保护点。虽然最后用小冰镐做了一个临时的保护点,等待队员送雪锥上来,但是这种问题实在是太低级了。
       还有,我们还出现了装备不足的问题。我们从厦门带过来的装备,是根据北大和北工大两年的报告书以及询问他们后携带的,冰锥21根,路绳2000米。到了本营之后,教练说冰锥要全带,但是路绳一共只需1600米。然后我们就听教练的了。但是,我们却两次出现装备不够的情况。第一次是大雾天修路,因为没有冰锥所以修了100米就下来了,虽然那天安排的就是休息,不是修路,但是在修路的时候,因为冰锥用在了帐篷固定所以没法用在修路的问题还是让我觉得我们的做法有问题。第二次是到了C2横切下降的那里,虽然那条大裂缝堵住了路,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在那个时候我们的绳子和冰锥都不够了。因为从换鞋处到C1,因为变化太大,裂缝变大变多,为了安全,我们有绕路和多打冰锥,所以这一下子导致我们带的冰锥和带到雪线上的路绳不够。冰锥的问题不是我们当时可以解决的,但是路绳的问题,我们却也忽略了。我们完全可以在上到C1再向上的时候,让B组的队员多带一些上来,但是我们也没有这种意识。结果C1到C2的那部分,又是因为地形变化临时多修了两段,这一下子导致我们的路绳不够。
       这些问题,小的会耽误修路进程,使得攀登周期延长,而大的则直接会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导致攀登失败。这些都是这次修路带给我们的教训。自主修路,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而是一项综合的考验,对单个队员来说,是体能耐力、心理素质、技术操作、判断力以及基本的攀登经验的考验,而对整个团队来说,是队伍分配、计划准备、整体的配合和默契度以及整个攀登计划的把握的考验,这些都是要仔细考虑的,任何一个小的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一些经验
        虽然这次我们因为大裂缝没有办法通过,结束了这次的攀登,但是这次攀登绝不是仅仅一个裂缝就能解释和掩盖一切的,我们在攀登中遇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依然是客观存在的,这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总结的。针对这次修路,我把经验做了一些总结,这也是我们以后再去自主修路的时候要注意的。
       首先,尽可能全面的了解山峰路线信息。对于需要修路的路段,更要全面的掌握情况,主要是以下这些内容,路线有多长,需要多少路绳;冰坡还是雪坡,分别多长,冰况和雪况怎样(可能会有变化,但是有必要了解往年攀登时的状况),确定携带多少冰锥和雪锥;是否存在裂缝,裂缝状况怎么样;路线的难度,坡度;往年修路通过需要多久;往年修路通过时遇到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可能存在的危险性状况;以及其他我没有想到的因素。尽可能的掌握路线信息,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制作攀登计划时,明确每天的目标,特别是修路目标,是以训练性为主,还是以争取时间以效率为主。如果是训练性修路,那么每名队员的体能和攀登能力状况不同,可能会比较拖,如果为了让所有的新队员都可以参与进去,那么就可能会比较拖,建议留一天或者半天用作训练性修路。而进入到真正的修路时,就要争取时间,尽快完成修路任务,将修路组内部的进行分工,由2-3名体力和能力强的队员专门进行修路,其他队员负责运输修路装备。而且,一个修路组队员的数量要合适,太多会拖慢节奏,太少每个人背负量太大会消耗体力最终也无法提高速度,这个要根据路线和背负量等做安排。
        还有,关于具体的修路的问题。第一,修路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领攀的队员所承担的风险非常高,要选择队伍里技术和体能最好的进行领攀修路,而且即将通过的路段非常危险的话,要合理评估自己的能力,在评估的时候我们登山队基本要采取保守的判断,作为学校登山队和学生社团,我们没有任何承担事故的能力,一旦事故发生,我们可能会被取缔。所以为了避免事故,要做相对保守的判断。如果自己的能力和心理没有办法应对,一定要果断舍弃,让教练来修。但是自己有把握的,一定要坚决自己来。另一方面,我们要提高队员的攀登能力。利用好冬训,攀冰是一个很好的方式,鼓励能力强的队员在成熟的情况下进行先锋攀冰。第二,自主修路对体能要求的非常高,而往往我们的体能是很难保障修路的速度的。所以,要做好攀登周期被迫延长的预案,以及修路到一半下撤的心理准备,切不可为了继续往前修到了前面的目的地而不顾时间,未知的危险很可能带来更多的问题,导致时间拖延。还好我们第二天往C1修的时候,遇到了暴风雪而下撤,不然继续向上修,遇到C1的裂缝后,我们的处理时间可能不够,而导致没法在天黑前到达C1的扎营地。所以,在集训的时候,对体能的训练绝对不能放松。第三,对装备的处理,我们的修路,无论路线是否成熟,都会存在冰况或者雪况变化的情况,我们不仅要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在装备上也要做好准备。装备一定要充足,而且多一些备用的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对于理绳,这些细节上的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因为绳乱而导致的1个小时被拖延,实在是小细节大问题,是一定要避免的。
       今年没有登顶,但是也算是一个好的开头,我们修了1400米的绳子,换鞋处到高C1,一共1250米,C1到C2修了150米,都是由队员自己完成。而且在到C1和到C2的遇到的大裂缝的时候,我们也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我们也会积极的去探路,去做出自己的判断,而不是一味地听从教练的安排。这才是攀登。在这个过程中,我才能感受到我们登山队的自主和我们取得的进步之处。这还需要我们登山队继续努力,把今年这个好的开头延续下去。


写在最后
      写在最后的是关于队长的。队长这个职务,是一个职务,也不是一个职务。从队伍的分工合作来看,队长是一个职务。队长在这个队伍中所发挥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协调各个队员,使队伍可以顺利的运行下去,去进行攀登。从这个角度来说,队长是一个行政性的职务,联系外界,代表队伍对外发言,让装备、后勤、宣传、外联等各个职务的队员都发挥作用。队长是队伍各项活动的推动者,也是各项活动的最终责任人,队伍里的任何事务出了问题,队长都有责任去承担,去解决。队长这个职务,使得队伍可以进行攀登这项活动。但是队长也不是一个职务,因为不是有了队伍有才队长,而是有了队长才有队伍。虽然每年登山队都会成立,登山队的旗号每年都不会倒,但实际的情况我们都知道。每年会长上任的时候,登山队队长就有了。有了队长,登山队就一定会成行。队长这个角色更多的体现了一种情感与责任,是对协会的情感和对协会的责任让队长出现在队伍之前。有会长在,就有队长在;有队长在,登山队就在!这个意义上的队长,才是队伍的核心,这不是一个叫做队长的职务所能体现的。
       能够成为协会登山队的队长,在我看来是一件非常骄傲的事情。我加入协会以来,就对登山队有一种向往,加入登山队以后,就希望可以带领一支队伍再次攀登。之前我一直以为,作为队长,一定要技术上十分过硬才行,所以我就尽可能的提高自己,去学习,去操作。但是当我经历过队长之后,我才发现,并不是这样的。队长同时也是一名老队员,所以肯定要对技术有一定的掌握,但并不一定要做到一种极致。在队伍的成立与运行中,甚至在攀登过程中,登山队都是以一个队伍形式出现的,队伍中有技术足够强的人就够了,不然队长既是技术担当,又要协调整个队伍,会很累也没办法把两个都做好,而且也没有必要。如果一个队伍中有可以分担一起带队伍的人,那队长可以放心去提高技术。但是队伍中有人可以承担起技术担当的重任,那队长还是要全心投入到整个队伍中,去关注每位队员,去创造更好的队伍氛围和攀登状态,从而完成协会和登山队的攀登目标。在我看来,后者更为重要。
       我加入协会以来,登山队就处在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期,15年,我们第一次拿到校团委的同意书,16年,我们第一次去四川冬训,第一次完成冬攀,17年,我们第一次冬训完全由我们自已完成。今年暑假,我们又是第一次完成自主修路。我常常暗自庆幸自己遇到了好时候,但是我也知道我们还有更大的空间去发展,这些都只是开始,厦大登山队决不是一支安逸的队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7年厦门大学阿尼玛卿登山队队长总结.doc (464.5 KB, 下载次数: 2)
发表于 2017-9-5 10: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性和理性的文字都能完美驾驭,既能作为当事人沉溺其中,又能抽离出以旁观者的口吻冷静分析,双击666。作为一个小齿轮几乎不会去考虑这些宏观的问题,看完全文收获颇丰~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10: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Jane 发表于 2017-9-5 10:54
感性和理性的文字都能完美驾驭,既能作为当事人沉溺其中,又能抽离出以旁观者的口吻冷静分析,双击666。作 ...

加油,新一年的部长会才是协会的核心,你肯定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17633号-1|小黑屋|手机版|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GMT+8, 2024-4-26 10:31 , Processed in 0.15759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