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11|回复: 4

[2017阿尼玛卿] 2017年阿尼玛卿登山队摄影摄像及设计总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 22: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阿睿 于 2017-12-10 22:00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7阿尼玛卿登山队摄影摄像及设计总结
一、设计

(一)队服
登山队队服预览3_副本.jpg
    队服设计理念:
    1.阿尼玛卿有黄河源头最大的山之意,故选择橙黄色;橙黄色也象征着青春与活力。
    2.正面取阿尼玛卿原意“强健的先驱”的藏文,阐明目的山峰。英文为厦大登山队的全拼,更多地起视觉上的平衡作用。
    3.背面列以祥云、厦门大学登山协会、年份、队伍名称、攀登山峰及高度,为协会固定模板。
    存在的问题:
    1.橙色比较亮,显黑。相比之下,大红和藏青是普遍受欢迎的颜色。
    2.正面藏文存在歧义,教练说有两种意思,可以解释为(祖先)很强大;也可以解释为 (子民)很弱小。是可以勉强解释通的,而且好像还有些一语双关?不过,在之后进行相关设计的时候,最好能征求一下“专业人士”的意见,比如我们的登山教练。
(二)暖场视频
    本次视频制作的亮点在于加入了旁白,以两位队长对集训历程的讲述为线索。从训练安排到内心感受,集训的点点滴滴贯穿其中,使视频剪辑不凌乱,观众看得有头绪。若没有好的思路,这种形式是可以模仿的。
    存在的问题:
    1.制作周期不足,导致没时间添加字幕。
    2.pr运用不熟练,导致出现了bug(出征仪式开始了还没成功导出视频…)。
(三)明信片
预览1.jpg
预览2.jpg
预览3.jpg
    明信片设计稿网盘链接:http://pan.baidu.com/s/1o8l0pvk 密码:l8p8
    本次的明信片在西宁制作完成,每套12张打印了40套共480张,价格为每张1元。明信片绝大多数选取在雪线上拍摄的照片,有足够的视觉冲击力。
    存在的问题:
    1.选图内容类同。雪线上的照片占了大多数,一套摆开满眼的蓝色和白色。若是单独寄给某个人还好,但如果是个人收藏一套,或者图片展的时候摆出来就显得单调了。建议在选图时还是可以考虑将一些优秀的且有意义的雪线以下的照片加入进来。比如田园回望雪山的那一张就不错。
    2.光线不足(晚上拍的,尤指星空)的照片阴影一定要调充足,不然印出来就是一片黑…
(四)纪录片
    本次视频素材丰富,共做了两版纪录片,一版为登山队队内珍藏版(32min),一版为报告会版(16min,报告会播放纪录片的时长不宜过长)。另做图片展、报告会预告篇(3min)。
    预告片链接:http://pan.baidu.com/s/1mhEwJFU 密码:oahv
    纪录片报告会版链接:http://pan.baidu.com/s/1c24JTuS 密码:3prf
    纪录片队内珍藏版链接:http://pan.baidu.com/s/1dE3LEm9 密码:u09g
(五)报告书
    做报告书之前参考了协会往年的报告书和山鹰社15年攀登阿尼玛卿的报告书,最大的区别体现在排版上:协会的排版优美,内容精炼;北大的排版简陋,内容充实(可以说有点陈杂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北大的报告书的“价值”,那这价值定是体现在了内容上。和辰祥沟通之后,更是明确了方向:要注重内容,看报告书的人会各取所需;不拘泥优美,运用协会的vi可达到美观和省时的效果。

二、摄影摄像

    在协会干摄影摄像好像已经成为职业了…但是,担任雪山的摄影摄像还是第一次,先简单说下感受吧,再总结下不足。
    雪山历程后翻看照片和视频,精彩的、令人欣喜的图片、影像是有不少的,但有一个奇妙的感受,和去年骑行之后十分相似,那就是:错过了,便是永恒呀…进山、攀登的每一段路都是不可重复的,这不像是在集训,漏拍了哪个画面,可以选择摆拍或者等下一周做相同事情的时候再弥补。但是,在雪山上、骑行路上,可以弥补的机会是少之又少的。也许…这就叫遗憾吧。
    其他更多感受到个人总结的时候再谈。
    本次我带的设备有一架gopro(hero+lcd)和一架单反(6d+24-105,因为本营可以充电所以一块电池就足够),gopro配合头盔带和大力夹使用很方便,6d性能依旧地好,除了太重…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试试索尼微单。
    存在的问题:
    1.照片数量不足。这次我的gopro+单反的照片总数是200张出头,虽然这跟呆在雪线上的时间太短有莫大关系,但是…什么都不用说了,我错了…我拍照十分随性,比如说我觉得本营生活没什么“好看的”我就不去拍,却忘了我是队伍的摄影师,应该去记录我们所经历的。
    2.个人照缺失。除了在高C1那次的摆拍,在攀登历程中少有拍摄到个人照,这是应该特意留心的。
    3.计划难落实。攀登历程中会遇到许多突发的状况,会打破你原来的设想,也会给你惊喜,这些都是无法预期的。比如我计划着拍摄对讲机中传出登顶的喜讯,比如上换鞋处前一晚突然的呼叫本营…我们不是专业的摄制团队,没有剧本,也很难做到摆拍,所以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多地记录,真真实实反应我们所经历的,而我一个人,是做不到的。所以感谢侯老师、锋文、嘉舜以及教练帮忙记录,能让纪录片的素材丰富多彩。

    word版网盘链接:http://pan.baidu.com/s/1boKeR8r 密码:ywg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17-9-6 17: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张太少啦。有时候回想起来,本营洗碗做菜等小小的瞬间更令人怀念
发表于 2017-12-2 15: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棒的总结~
发表于 2022-4-8 21: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 考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17633号-1|小黑屋|手机版|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GMT+8, 2024-3-28 21:10 , Processed in 0.10505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