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树树 于 2017-10-22 13:15 编辑
【写在前面】 应大家要求,我有把我写的原文黏贴上来了。本着公开讨论,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我觉得也有必要真的能够引起重视。 有意见和想法都公开在帖子下更贴评论,私信一个个太麻烦,况且,这样解决不了实质问题(假定这是确实一个问题) 这封信是关于报告会后一系列思考,有时候身处其中的人和在场外看的人,看到的问题不一样,有时候年龄差距也不一样(不想承认自己老了 ==),比如我现在研三,感觉大学七年,大大小小一些事也经过了,比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想的多点,也会深沉一些。在协会希望看到的样子也和很年轻的会员有区别。再者,关于协会内部的工作问题,因为我个人不是部长会或者理事会成员,很多时候不是非常能体会管理层工作的方方面面,言语当中有不妥之处,请多多谅解。
建议及想法: 1.协会管理层,理事会和部长会之间沟通可以加强点,建议有一次公开坦诚的理事会/与部长会之间的交流,新老队员之间的交流。因为现在协会在一些部分,传承有点断链;
2.关于协会的一些规章条例及宗旨,更多的是协会精神方面的东西,可以再综合考量一下。建议设立管理层信箱,大家有问题可以给管理层信箱写信,然后每周部长会集中空出十分钟来关注这部分。协会是一个大家庭,有想法,可以说出来,对的发扬,错的有理有据否决,健康有序发展就会很好。
3.关于心态上,我写的似乎很严重,但其实这件事并不是非常严重。我不想说“大家都很辛苦,不必苛求”,我们应该相信协会是经得起这些质疑跟问题的,态度上有重视,然后相信一定可以更好。
4.关于对报告会的观感,我说了很多,我参加过协会2011年10月、2016年10月的报告会,竹蜻蜓12年,13年,14年的报告会(竹蜻蜓报告会形式由登协演化而来,取之于登协),也许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难以忘记许多报告会庄重的时刻,视频、音乐、总结言语每每打动,一次报告会,感受某种东西被轻轻开启,身心一部分被轻微唤醒,十分动容,因此,我自己的期望值也占有很大因素。 ------------------------------------------------------------------------------------------------------------------------------------------------------ 以下是我写的信的全文:
给今天徐妈主力军们 的一封信
这封信,其实写的有点晚了,但是,还是很想写出来。 我是树树,协会大多数人都认识我,我不是资历深厚的老队员,只是2016年骑行队的队员。 今早晨的报告会结束,我觉得很难过,就先走了。
我是11级厦大的本科生,15级厦大研究生,其实我进入协会是比现在很多人都要早。我2011年秋天就加入协会,那时候我大一,跟着去参加攀岩,那时候协会是在漳州校区。在漳州校区北区食堂有一个登山角,都是协会历年登山骑行的照片。那时候协会纪律严明,去参加外出活动是有严格的选拔制度,很多人可能选不上。大一上学期过去,春季学期我从协会里面参加了竹蜻蜓支教队,其实竹蜻蜓就是从咱们登协分来的。他们现在的许多运作的模式,比如体训,比如每周会议,比如资料部,都是从登协发展而来。说明,那时候登协已经有了成熟和完善的运作机制,这要归功于当年一届一届徐妈人的努力。在竹蜻蜓呆了两年,参加支教,一晃就大三大四,也灭了玩的心思,直到读研,又回归了协会。
也就是这六年,我也一直在见证着徐妈的成长和变化。
今天报告会中间和结束,有一阵恍惚,觉得一些东西变了,或者说就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在我心里挥之不去。我很难过。今天的报告会其实真的做的有点不好,来自一个老队员的观感。
报告会,是协会一次正式、公开向外界推介自己的机会,是除了协会内部活动之外,一年只有一次的对外报告会。主题是”登山骑行活动“报告会,那么首先是登山队、骑行队,两支队伍为主体,以”登山、骑行“活动为主要内容,所谓,报告,是代表着要系统性、客观理性的一种对外的报告,理科报告甚至是有一些是数据分析的结果呈现,可见“报告”二字并非是简单的语言说来说去。
报告会今天的问题,第一个是内容,第二个是时间,这两个问题都出现在骑行队身上。登山队的部分,是“即使没有登顶,那也是有收获可以继续奋进的敬畏与坦然”。到了骑行队部分,从队长发言到队员分享感受,都变成“青藏线我们都征服了,没什么大不了的随意”。当然,每个人有自我的感受,但是在内容中,骑行队队员变成“卧槽”“傻逼”这样的讲故事,在这样一个公开的场合,代表协会,我个人认为是非常无礼和不雅的。当时还有绿野协会、竹蜻蜓、西梦的代表在场。其次,在时间上没有掌握好时间。不知为什么,觉得心里有段酸涩,就先走了。
通过这件事,我很想说说我的感受。我觉得我们需要反思一下。在协会的人,都懂得对协会的感情,协会外的人看我们登协的人,都有一种铁骨铮铮的硬气与坚毅,但今天听完骑行队的报告,我感觉像是一堆体育生跑出去玩了一圈回来的娱乐和戏谑,没有厚重感,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听完,心里空空的。没有痛点,没有泪点,没有感动。作为场外人,这样一场报告是不合格的。建议以后的出征仪式和报告会稿子都要过一遍,首先做到稳妥,其次语言精简有力。因为是对外公布的。厦门大学登山协会不能因为“来的人都是自己人”就放低自己的要求,觉得这是对“自己人的讲故事”。包括在报告内容中频繁出现的”玩的很爽”“扎金花”等游戏项目,我个人认为是不合适放在这样的场合,这给人很随意很玩乐很简单轻松的感觉。即使是暑期活动的真实内容,也应该将主要内容搞清楚。这是态度上的重视和专注。不懂的可以和老队员多沟通多请教,协会的老队员都很愿意帮助,这不是一场放飞自我的演讲。骑行队的部分有点个人化,语言上不够书面,逻辑上不够严谨,态度上也是觉得很松散。
我们首先必须承认,任何活动都是个人性的部分,个人的部分是有很大比重的。但是在这样一个场合,公开的场合,代表“协会”的一次报告,不应该仅仅是“我觉得很好”“也挺好的”“特别爽”。 我们作为老队员,是希望能够听到更深一点点的东西,对协会来说是可铭记的东西。否则,我们何来第二年的成长。登协的人,应该是精气神足足的一股生命力,不应当这样。起码,这可以是私下的态度,在正式严肃的地方,应该保持一定的谦虚和敬畏之心。我们个人心中存在的珍贵记忆,就可以默默留存在心里。
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近年来我们徐妈染了一股奇怪的风气。对外界的态度是“我登协如何如何的优越感”,对内部的态度是“我们当年怎样怎样”的故事画风。那些庄重、认真、严谨、谦卑以及始终如一的追求和初心,也是我们应该保持,或者说重新找回来的啊。我们每个人带着或许是“自我实现”或许是“排除寂寞”,或许是”还挺好玩“的想法进入协会,在协会中我们索取了很多。吃饭的时候有登山角,不用和其他同学一样孤独地吃饭,周末的时候有外出,便宜省钱刺激好玩,不用浪费钱去健身房,暑期活动结束也很好,至少是巨大的谈资,去过雪山和骑行。最好的朋友是协会的,珍贵的友谊。不可否认,这些始终是我们内在的一部分,与我们在协会密不可分。协会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平台。但是,协会始终是有追求的,协会一些理念/原则/梦想/前景,都是需要我们一步一步慢慢实现。
因为协会人员每一年的流动性,使得协会的传承现在有些断链。也因为周末外出活动的频繁,使得参与外出的徐妈的孩子们迅速熟络起来,然后慢慢协会变成一种内部性很高的组织,每年来参加报告会和出征仪式的都是我们自己人。但我们始终都需要代表协会的形象,尤其在这种报告会,和媒体打交道的时候,我们需要借助网络媒介将徐妈推介出去,这样有助于提高我们自己的知名度,在最实际的角度上,能拉到很好的赞助,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资源,从全面和长远的角度考虑,这都是必要的。
我马上就要毕业了,协会在我学生生涯中,是很浓重的一笔,没有协会,我不会去西藏支教,也不会有很棒的骑行玩耍经历,很多都是徐妈给我的。我很感恩,但同时我也很担忧,我不是个故意挑事的老学姐,也不想针对任何人,徐妈人之间互相深爱。我只是怕协会变成一堆人玩耍的组织,我们和社会上的俱乐部是有区别的,和竞技体育,也是有区别的。我写这封信,希望会长/部长会/理事会管理人员能够看到,希望能够起到一点作用,协会这些风气可以改一下,在纪律上能严肃一些,在对待协会的事情的态度上能更加高标准要求自己,让我们徐妈越来越好。
想想,我们可是“厦大登协,贴近自然,挑战自我,勇攀高峰”的徐妈的孩子们,在夜晚的操场,是让别人暗暗佩服的,在别人眼中,可是一个高规格的协会。我们不能自己丢面儿。
无意针对任何人,只希望协会越来越好。公开写信,有任何意见和想法,我们可以讨论,只是现在我毕业季,非常忙,有看到的时候,会回复。
---------------------------------------------------------------------------------调皮的分割线---------------------------------------
整理一下我的观点:
1.协会今天的报告会,骑行队报告部分内容松散,逻辑性差,队员报告时出现粗鄙词汇,建议以后报告会和出征仪式提前过流程,报告会不是一场谈心式的午后对话,应该稍微严肃正式雅观一点。 2.协会有一点点风气,觉得有点流里流气,希望以后纪律性强一些; 3.协会传承的一部分出了点问题,和老队员交流学习的不太多,自主性强了后觉得一些东西变了;
回应楼里回复我的部分: 1.管理层的用心我们都看得到,大方向比如登山骑行决策性的出了问题,那就是大问题,已经不是几个”感觉“能说明的。对协会当下不是全盘否定,也没有申讨谁,就事论事,错了就改。 2.不批评和控制每个人的个人风格,大家都是有个性的,我说的个人主义是单单指今天的报告会。但其实协会的风格在某些程度上就是和个人有关。比如雨笛在的时候,协会会非常严格严肃,很多人很怕他,但那时候纪律也很好。辰祥倡导协会中的民主性,希望大家自由发挥,于是协会纪律慢慢不那么严格,大家会相对轻松点,星志的时候,侯老师的严肃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到嘉舜,嘉舜为协会付出了多少心血,大家都看得见,嘉舜苦口婆心,也良苦用心,但因为嘉舜为人宽和善良,在一些时候,嘉舜明明在强调重要和非常明确的纪律性的事情,到协会这边偶尔变成调侃和戏谑,对会长偶尔会不那么尊重,但这也难免,亲和力和感情好,近则出现这样的情况。 3.我自己有个人主观化的部分,我也去反思。因为确实今年我不是参与活动的主力队员。所以我想说,协会出现质疑和怀疑时,大家可以不惊慌不着急,协会经得起这些打磨,一个值得信赖的家,也是能容纳最多的我们,承担得起这些推敲,咱错的该,对的继续发扬。大家很辛苦,希望我们都能对徐妈有支持和帮助,有更多的理解。
发完这篇文章后,收到协会老队员新队员好几个私聊,大意分为: 1.协会管理层其实很用心,不要用一点点过失评判协会; 2.骑行队队长和队员都知道错了,不用再苛责了,他们很难过; 3.因为你不在协会经常活动了,所以感觉变了; 4.协会以前时严肃的作风,现在是活泼的作风,不管怎样,事情做到就行,不用统一标准。
写的两千多字,都删掉了。
希望协会越来越好。
树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