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80|回复: 12

[山难事故] 2018年2月2日玄武峰山难事故知乎评论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6 18: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郑世杰 于 2018-2-6 18:33 编辑

  转载开始前,请一起为中山大的已故登山友人默哀。无论正在浏览帖子的你是不是雪山队或冬训队的一员,请牢记,我们攀登,探险,但绝不冒险。
 楼主| 发表于 2018-2-6 18: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户外探险杂志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6673594/answer/31189011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户外探险杂志


  谢邀,户外探险尽量还原整个事件经过。(事件如有更新,统一在本回答进行更正。)
2018年2月2日,3名来自广东的山友(两男一女)在四姑娘山区玄武峰攀登时遭遇意外。他们的朋友于2号晚向山峰户外高山探险协作队队长徐贵华(徐老幺)发出了求救信号,并在3号早晨向四姑娘山景区管理局报警。多方的搜寻之下,最终于昨天(4号)中午发现了遇难女生的遗体。


v2-63e87211a0ce5eae6486d6f6aa5730e6_hd.jpg



  来自广东的山友陈某、韦某和黄某等一行51人,于1月22日晚到达双桥沟景区进行为期7天的攀冰冬训活动,其中韦某、黄某为情侣关系。1月29日下午攀冰训练结束后大部分人员离开双桥沟景区。韦某和其他山友于28、29两天一起攀登了四姑娘三峰。随后他们和返回双桥沟的黄某汇合,计划1号至2号去攀登双桥沟内的玄武峰。
  1月31日,从成都返回双桥沟的广东籍黄某(女)与其他人汇合。2月1日早7点许,韦某、陈某、黄某及另一个同行者等四人进入双桥沟景区,前往玄武峰大本营。期间那位同行者因为体能原因下撤。当晚韦某、陈某和黄某三人在玄武峰大本营露宿。

2.jpg
玄武峰,图片来源于若尘。《蜀囧——2015四川登山、自驾之囧事》
3.jpg
图为刘兴,领攀教练组带领5名学员于2016年9月22日12点沿传统路线登顶玄武峰。

  玄武峰海拔5383米,是长坪沟和双桥沟之间的一座技术型山峰。其东南山脊和著名的婆缪峰相连接。该山隐藏在双桥沟群山包围之中,起初并没有专门的名字。日本登山家大川健三曾在任职四姑娘山景区顾问时,于婆缪海子附近拍到此峰,但也仅标明“婆缪北侧山峰5383”。
4.jpg
玄武峰远景。左起:曾山,铁丐


  该山对攀登者技术难度要求较高,线路上的冰岩混合路段较为困难。首登玄武峰的李红学在攀登报告中对线路难度的描述为
“技术线路长度:600米
线路难度:IV,WI3+,M4,Snow50°—80°”
  玄武峰从技术上来说全年都可以攀登。然而由于该山位于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名义上景区是不允许攀登的,因此无法办理登山手续。但是该山常年有很多山友偷登。
  2月2号上午8时,韦某等一行三人从玄武峰大本营出发冲顶。攀登过程中,陈某由于体力不支停止攀登,韦某、黄某继续冲顶。他们约在晚上6点登顶,在下撤过程中黄某在海拔约5200米处发生了滑坠。
  据当事人描述:
  黄某滑坠后意识清醒,但是浑身疼痛,无法移动。韦某当即呼喊了提前下撤的队友陈某下山寻求救援,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他并没有听到回应。专业为医科的韦某知晓此时不能移动黄某,因此他留在原地照顾女友黄某至晚上1点。由于山中无信号,他们没有携带卫星电话,加之之前没有听到回应,在当时天气尚可的情况下,韦某在征得黄某同意的情况下连夜下撤寻求救援。
  与此同时,在当天夜里,下撤回双桥沟的韦某等人的同伴发现他们一行三人未按照约定时间返回,预感到发生了意外,于是和山峰户外高山探险协作队徐贵华(徐老幺)取得了联系。由于当天夜里夜色已深,无法展开救援,第二天(2月3号)早上8点徐贵华便组织两名当地协作赶往玄武峰沿攀登路线开展搜救。

5.jpg


  同时,四姑娘山景区接到报案,3名广东山友山友攀登玄武峰,1名失联,请求救援:
  “接报后,我局庚即启动应急预案,紧急派出派出5名具有高山救援经验的队员组成搜救队紧急前往事发地展开寻找和救援工作。”——四姑娘山景区公众号《广东一山友私自爬玄武峰失联 四姑娘山管理局搜救队紧急救援》
  搜救队员在山上先后找到了陈某和韦某。 上午9点协作在玄武峰碰到了辗转下撤的韦某,韦某告知搜救人员出事地点约在海拔5100米处(这是原因1)。韦随后跟随搜救队继续寻找女友黄某。经过一天一夜的攀登,韦在中途体力崩溃,神志不清,加之下撤是在夜里,无法辨认黄的最后位置。
当天白天天气变差,持续的降雪使得可视范围很小,给搜救工作本身也带来了极大的危险。搜救工作持续到当晚8点,没有发现黄某的踪迹。为确保救援人员安全,当天救援人员全部下撤。
  3号晚上,救援队向韦某、陈某询问了事故发生的具体位置和详细过程,重新拟定救援方案。4号凌晨四点,徐贵华(徐老幺)亲自带搜救人员上山。由于韦某前日消耗过度,在救援人员的建议下他并未再次上山。
  当天下午4点救援人员在海拔5200米处发现遇难女生,经过反复呼喊、确认,已无生命迹象。

6.jpg

  由于遇险位置岩体松动,加之最近两日连降大雪,救援人员全体下撤,并计划于5号天气转好之后将黄某的遗体运送下山。
  发生山难是我们谁都不愿意看见的结果,愿逝者安逸。












 楼主| 发表于 2018-2-6 18: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edmund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6673594/answer/31175686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edmund
  我算是一个知情者。本来这种事情最好是不要闹得沸沸扬扬,但是鉴于网上各种明显远远偏离事实真相的报道和言论太多,我觉得我有必要说一下我所了解的情况。尤其是某户外官方账号转发的言论,已经对当事人和当事人的亲友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目前已知的情况:
  1月31日,黄同学进入双桥沟,三人汇合。
  2月1日,三位同学和另一位同行者从双桥沟前往玄武峰大本营,期间那位同行者因为体能原因下撤。三位同学,韦,陈,黄(女生)到达玄武峰大本营。
  2月2日,三人早上8点开始从大本营冲顶。期间据说遭遇了落石和滑坠。下午6点黄同学和韦同学登顶玄武峰,陈同学在顶峰下方几十米处等待。下午7点联系不上上方,觉得可能出事了。晚上8点,韦在山顶喊话叫陈下山求救。
  2月3日,早上8点当地向导徐老幺协作队先后组织两批高山协作进山搜救。只先后找到了陈和韦,韦随后跟随搜救队继续寻找黄同学。韦在中途体力崩溃,神志不清,无法辨认黄的最后位置。搜救持续到当晚8点,没有找到黄。搜救队和找到的两名同学全部下撤到安全地点。
  2月4日,凌晨4点救援队再次出发。搜救过程中持续大雪,能见度差。下午4点,搜救队从海拔5300米处向下观察,在通过外套辨认出登山者。搜救前往5200米,在距离30米的地方观察没有发现活动迹象。由于岩体松动大量浮雪覆盖,救援难度过大。救援队全部下撤。
  现在各方人员和家属都在赶往双桥沟,当事人正由专人安抚。

11.jpg
图为玄武峰最后的冲顶路线
22.jpg
搜救途中,图片来自于徐老幺
33.jpg
搜救途中,图片来自于徐老幺

  玄武锋海拔约5400米,位于四姑娘山景区双桥沟内,是一座典型的高海拔技术性雪山。
  目前为止无法发表任何看法。

  更新看法:
  登山的圈子很小,有些户外爱好者估计也认识我。这样看起来有些话不好意思说,但是大风大浪都过来了,现在这个情况也没有什么好怕的。就杂乱的说一些吧。
  1其实喜欢登山的,或者业内人士也都看出来了。现在报道的已知信息,不看全部,就看几个关键点,就知道失误必然是存在的。我可能还说的太好听,但是点到即止。详细的分析,应该事后去看中国登山协会的报告。当事人已经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相应的代价。现在于情,于理,都不要去说当事人什么不好。当然我主观上肯定是偏袒他们的。
  2关于偷登。这是黑纸白字的条例写的清清楚楚,偷登就是偷登,没什么好洗的。说实话登山的人不希望受到监管吗。我个人而言不仅希望受到监管,还希望受到更多的监管。但是现在的监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一味的禁止,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出了事怎么都不可能怪管理部门。媒体的报道中也提到,单就玄武峰这一座山,常年就有很多山友偷登。那相关监管方仅仅是出了事就出来说这些登山者是违规的吗?我也交过登山注册费,环境保护费乱七八糟的,但是我交完钱之后我在攀登过程当中得到了多少实质性的保证呢?这一点登山的人心里心知肚明吧。各位这次救援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当地的高山向导,不是管理部门。而且以前的很多事故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还是当地的高山向导。管理的问题肯定改善起来会有阻力。但是这么多年了,好像是封山封的更严格,登山的爱好者也没见少一个。古有大禹治水,光用土挡是没有用的,要疏通引导水流。更好的方式就是要给广大的户外爱好者更好的引导,教育,支持,该设卡的地方才设卡,而不是像现在这样。
  3很多人不了解登山,不了解山上是什么样子,所以根据他们的已有认知对于这个事情做出了判断,发出了自己的主观感受。这次事件的很多评论都可以看得出来:登山,甚至说山野户外这项活动,很多人都没什么概念。很多人可能没有去登过山,所以话说的比较难听。但是我看有些人去走过高海拔徒步线路,言辞就明显没有那么偏激。的确是需要更多的传播户外知识,这不是说这样就可以避免这一次的言论暴力。更重要的是,户外知识的传播可以让大家认识到山上的危险,这样以后可以减少遇险人员。事情已经发生了,这一次是我相识的人出了事,之前我自己出过事,在山上这些事情之可怕,这么久了有时做梦都会吓醒。我真的很希望以后这种事情越来越少,这也是为什么我要BB这么多的原因。
  4一些人说当事人不应该去参与登山这个活动,应该在家待着,现在出了事浪费了公共资源,对社会影响不好。首先这次救援的是当地向导,他们自愿参与。其次,登山和相关的徒步等活动,事实上是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这些当地人,以前大都是农牧民,现在他们很多有机会做了生意,房子修了三四层,汽车也买上了。也就是说,这些户外爱好者的到来,让当地发展的更好,有了更多的公共资源。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但是这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所以肯定有问题所在。一方面现在中国的户外参与者们很多理念不够先进,,缺乏知识和经验,风气有待改善;另一方面又回到了观点2,经济建设搞上来了,管理水平要跟上去吧。
  5很多人在说伦理问题,这是一个严肃而复杂的话题。我在山上也有过难以抉择的时候,留下还是不留下?没有哪一个看起来有太大的希望。高海拔地区绝不是像平原一样,很多理所当然的事情无法做到。所以这个伦理问题,应该要多了解登山是什么样子才好去有一些思考。韦在山上做出了他自己选择,大家议论他的行为,但是大家有没想过他如果没有做出选择呢。最可怕的是,遇险之后,情绪崩溃,失去思考能力。之前有人私信想和我讨论,我也给不出什么建议。但有一条:遇到困难一定要坚强,先冷静下来,去思考,去做点什么,积极自救;千万不能情绪崩溃,那样的话会降低获救可能。
  最后,大家且行且珍惜。这个事情到我也不想再去想了,除了姑娘有没有从山上回家,其他乱七八糟的懒得去关注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2-6 18: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SaNdman刘玉朴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6673594/answer/31182925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SaNdman刘玉朴

  事故报告出来前不好评论,就总结一点经验吧。
  北斗盒子现在有发送GPS位置的求救功能。盒子本身也不贵,建议自主登山的山友们随身携带一个。
  玄武峰传统路线最难到5.10b。但是可以绕开,备选的路线暴露感很高,不好做保护,风险更高。
  在山上保持清醒的头脑是很必要的,我觉得大家在学习攀登技术的同时,也要多想想事故后的救援流程。
  严冬冬大学的时候做登山报备的时候,写登山计划书,真的是要写一本书的。
  可惜后来他也遇难了,所以说,登山终究还是有运气的成分在里头。
  多年看《重返危机现场》告诉我事故的发生肯定是一系列错误决策的结果。
  目前中立的观点有:
  1,天气。他们攀登之前,电视台天气预报就能查到全国降温大雪的消息。当然还有更专业的免费山脉天气查询网站https://www.mountain-forecast.com/。可以查询9天内该山脉附近地区的降水气温,风速信息。这是我用的最多的天气网站。
  2,他们登顶的时间在下午6点。这就意味着要抹黑下撤。在冬天这是个很致命的错误。
  3,三人之间没有即时通讯设备。导致信息沟通不畅。对滑坠后救援是致命的。
  4,韦某下撤时没能记住伤者的位置。导致第一次救援找错了方向。
  这个就是典型的缺乏经验导致的心理准备不足。
  其实现在有很多手机app能记录大概的路线信息。包括定位。

  还有我建议上山要保持足够的手机电量。不要带iPhone这种金属外壳的手机上山。



 楼主| 发表于 2018-2-6 18: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Tang小山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6673594/answer/31158955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Tang小山

  刚刚被折叠了,重新说,事故报告出来以前,无法客观的看待;脱离了事故报告去谈谁对谁错,都容易混淆视听。这个问题本身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会引来一些攀登者和非攀登者互相对立的极端言论,是我很不希望愿意看到的糟糕状态。所以着回答这个问题,也想阐明几个观点:
  第一、高海拔攀登活动风险远高于普通户外运动,作为政府其本身的公共服务与管理职能要求必须有所作为,有办法、有措施,这是毋庸置疑的,否则就类似于不制定交通规则一样,漠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忽略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现象,是严重的不作为和懒政的行为。面对国内目前高速发展的高海拔户外运动而言,合理的管理和引导是必须的。
  第二、所有的“盗登万岁”和“禁止登山”,都是典型的两极化、黑白论的观点,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毫无益处,除了徒增社会矛盾和阻碍新事物的健康发展以外,产生不了任何对于社会和行业有意义的影响。从公民社会和自我管理的角度上看,都是极幼稚的行为。
  第三、国内目前的高海拔攀登活动行政管理存在严重的“维稳论”、外行指挥内行的现象,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但是从这项活动的社会影响面和行政能力所及范围的角度看,是无奈的事实。
  第四、普通民众对于这项运动缺乏理性的认识,存在较大的误解,民智未开。这种民智未开既包括了盲目的反对,同样是针对盲目的支持,这一次的事故的悲剧性正是来源于此,年轻生命的逝去令人扼腕叹息,但是更令人觉得难过的是,事故的当事人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如何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去开展这项运动。牺牲的价值对于牺牲者而言,乃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主动和决绝,而非以身涉险无力自拔的束手无策和绝望,这一点大概只有幸存者能体会的到;而牺牲的价值对于旁观者而言,是在于借助先行者付出的高昂代价去重新修正自己的价值观和认识水平。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玄武作为进阶型山峰,我的预感一直是早晚会出点什么问题,它似乎那么简单、有那么多人完成,是一座很有趣的山,但是它的风险呢?一念成谶。希望这次事故能够带给人一些更加清晰和理性的认识,山峰只是向往不是寄托,只是旅途不是归宿。希望能够妥善的处理遇难者的遗体,也希望后来者能够更加成熟。


 楼主| 发表于 2018-2-6 18: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时宇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6673594/answer/31252198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时宇

  “海恩法则”:每一次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的隐患
  真的很为女生痛心...这几年各种因素加成下必定要出不少事,也确实出了不少...我也希望这个行业和运动能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个事件关注度比较高,作为一个从业者,根据现有信息从技术和组织角度说几句,对哪怕一个爱好者有借鉴意义就好。如有错误请指正。

  第一,晚间登顶,登顶时间看各位的说法是晚上6-8点,傍晚或者夜间登顶是雪山攀登大忌,当然技术大牛、对下撤线路很熟悉、天气很好的话可以灵活安排。从这一点看我很怀疑他们几人是否有足够的攀登经验。一般来说冲顶日会选在凌晨2-5点出发,中午之前登顶。不推荐下午登顶的主要原因是:
  1.易变天。在攀登季节,多数山峰的多数时候,凌晨、早上的天气都会比下午好,风相对小,天气相对稳定,不容易突然变天。例如普遍风大的玉珠峰,七八月常常凌晨两点风停,上午十点到十二点之间起风,而下午更容易突降暴风雪。当然这个季节的四姑娘山区常常全天大风,一二月其实不是最好的攀登季。
l.jpg
这是未来几天5500米处四姑娘幺妹峰的天气和风速....


  2.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尤其是技术路段,如果有过攀岩或者攀冰经历,试试同一条线路上去和倒攀下来的难度差异就知道了。我和公司另一教练曾从长坪沟侧攀登过玄武峰,上去的时候全程没有结组,相当于分别solo独攀上山,下降时却需要设立保护点双绳下降,一次最多只能下降35米,效率其实比上升高不了多少。而下降时又需要良好的视野选择路线,设立保护点,白天比夜晚安全性和效率高得多,所以行程要安排足够的下撤时间,傍晚起码返回冲顶营地,至少下降到低难度地形。这样也能给处理紧急情况预留更多的时间...
  3.保暖和体能问题。凌晨出发冲顶的话,吃过早饭,穿上最厚的衣服,走一走就暖和了,而此时包里只需要装点吃的喝的就行了。等到了垭口和峰顶太阳也出来了,虽然海拔上升了一些,但是温度上来了,也不需要更多保暖措施。而如果早上出发冲顶,白天攀登必然穿不了多少衣服,羽绒服就变成了包里的负重(甚至很多人不带,此事件中男女大学生可能就没带诶),下降时又是夜间,饥饿、口渴和大量体力消耗会大大降低人的抗低温能力和判断能力,甚至很容易做出高风险举措,例如不检查保护点和器材就开始下降。
  4.落石及雪崩风险,由于白天太阳持续照射,白天尤其是中午前后落石、雪崩风险会大大增加,玄武峰山体破损落石很多,他们整个白天都暴露在落石区,风险很高。
  5.迷路风险,这次男女生似乎就下降错路线了,男生下山求救时也迷路了。野外的夜晚真的非常容易迷路,尤其是没有月光的时候。即使有头灯也看不出地形地貌。
  当然本事件中也有可能是他们对体能和技术比较自信,没能认识到线路难度和积雪状况,认为天黑之前就能回来,即使这样早上八点才出发也是非常大的问题...

  第二,冲顶需要携带的东西至少有羽绒服(如果凌晨出发的话一般会穿着),头灯及备用电池,路餐(不多,主要是能量棒/能量胶,饼干,巧克力,糖果这些),保温水壶(一般750ml以上,甚至1.2L,也有大牛个带超轻炉头的),登山眼镜和防晒(防止晒伤和雪盲),头盔安全带冰爪动力绳岩塞冰锥等技术装备根据山峰和线路决定,所以肯定也需要背着包,另外根据有无信号要准备手机(iPhone揣内兜可以待机24h以上)、对讲机(这次明显也没有)、卫星电话或者北斗通讯设备。
  这个事件中他们冲顶似乎没有带背包,肯定也带不了足够的物资了....包不离身应该是玩户外的人都知道的吧...如果带了背包和必需物资,那至少第一,两个人在山上坐着取暖是够的,喝点热水(甚至有羽绒服的话,用体温化雪喝也可以,关键是补水防止冻伤而不是水的热量),吃点东西,用衣服把两人裹起来,脚套到背包里垫着屁股,两人用体温是大几率可以撑到第二天的。    第二如果有头灯和手机,也可以用灯光求救(很多头灯都有sos模式..红光和主灯即使是雾天也有一定穿雾能力,况且当事人说当晚天气尚可)下面队友也可以用头灯回应,就有可能沟通上。    第三技术装备如果足够,挺过一夜后,是有可能建站下降的,(参考何川老师2017年攀登布达拉峰时,因保护点失效而粉碎性骨折后单脚下降   一言难尽布达拉(完整版),撰文/何川 - 大岩壁攀登 - 盗版岩与酒 - Powered by Discuz!)这很难,不过是有可能的,就看有没有足够的器械和技术了,以及想不想冒着风险带队友下撤。
综上,没有背包和足够的物资可能直接导致了事故后女生的死亡。

  第三,天气。不知道他们出发前有没有做过计划,最基本的,有没有查过天气。即使没有事故,也有可能因为迷路、体力不支等各种原因导致行程延长,进入坏天气周期。顺便说一句,登山千万不要赶时间,学生和很多上班族经常受假期制约必须在几天之内完成攀登,可是天气是不找你商量的,尤其是山区的小气候是无法准确预报的,碰到坏天气常常只能等着或者放弃。很多伟大的攀登也是在尝试数次后才成功。

  第四,队伍组成和安排。根据我理解他们是双桥沟有一名同伴留守,同行四人前往大本营,其中一人下撤三人从大本营冲顶。一人体力不支在5100左右等待,男女生登顶时他也在原地,另一说是男女生把绳子给他下降两人徒手冲顶...
  首先队伍组成,先不论经验和技术,大学生队伍中有经验或技术其一的凤毛麟角。四人中有两人体力严重不足,大本营都没到就提前下撤的一人必然带走了一部分物资。男女生虽然登顶,可八点出发晚六点登顶说明速度也相当慢,而且男生也有一定高反(参见徐老幺的采访),所以队伍组成是很不合格的。
  参考首登者李红学的建议.
(五)组队建议:
  玄武峰因为汇集了冰壁、岩壁及混合线路,应属于技术提高级山峰,难度不适合新手单独前往。建议有经验的小团队采用阿尔卑斯、快速攀登的方式前往攀登,队伍人数4-6人比较适宜。攀登队中至少应有两名技术全面、经验丰富的攀登者作为先导与收尾。攀登需要运用冰壁交替保护、冰川结组行进、岩壁架设路线绳等技术,请攀登者出发前熟练掌握!最后希望更多的登山爱好者来体验玄武峰的魅力,更多的攀登者去开发位于“东方阿尔卑斯”的梦幻角峰群!
  旗云探险 - 玄武峰攀登指南
  其次三人队伍除了特殊情况不应分开,就像我们公司理念“同进退、共攀登”,一个队伍中任何一人独自行动都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只有一条绳子的情况下,原地等待容易失温,下降占用绳子,而有截图说男女生没有绳子徒手冲顶....从垭口到顶是纯岩石路段,即使踩到石缝扭到脚也是很严重的事情,再加上石头上有积雪时极易打滑和踩空,如果真是没有绳子冲顶及下撤,那无疑是远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没用绳子下降有可能是导致女生滑坠的直接原因,待事故报告出来后才有定论。


  前几点综合来看,经验不足,技术不足(待议),风险管理不足....主观风险低而客观风险高,导致了风险累积并爆发后没有足够应对能力。他们这次有可能把所有错误都犯了一遍,最后越滚越大的雪球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我尽量以客观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攀登报告出来之前不知道真相,出来之后也不可能知道全部的真相...这几年真的见过很多类似的事情了,17年11月宁金抗沙峰出事时我们就在拉萨附近登山。(两人偷登海拔7206米宁金抗沙峰 一人失踪)当时登协就有人说最近偷登的人多可能快出事了...没几天宁峰就出事了。但是很为女生可惜,为自己、队友以及政策、体系的错误付出了最沉重的代价。也为那男生可惜,不管真相如何,你都得背负这个事情过完余生了,希望你勇于承担应付的责任。
  希望这件事情能促进登山注册审批流程的完善,给真正的攀登者足够的便利和基本的保障,这是相关部门应该承担责任和风险。
  也希望更多的爱好者,徒步、登山者以及不明真相的群众能正视风险,风险不是儿戏也不是猛兽,它需要用足够的经验、技术、装备和外部条件例如完善的救援体系(当然可以是收费的)等等去管理,说白了登山就是一个高风险下的风险管理的运动。
  这方面教育体系的缺失可以说是这些年如此多户外事故的罪魁祸首。
  同时攀登是人类的天性,挑战和渴望未知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部分。在这个时代我更觉得离开城市和技术后的自由是更大的自由。所以其他回答说自作自受说该禁止登山的怕是失掉了人类对自然的渴望,已经变成社会的奴役了罢。





 楼主| 发表于 2018-2-6 19: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的评论和腾讯新闻等众多依靠标题来吸引看客的媒体的评论差不多,缺乏事实根据也没有理性的分析,就一堆垃圾。此贴转载一些附有专业知识或者客观评价的知乎评论,并未转载关于道德伦理讨论的部分。希望大家在正式山难报告出来之前莫恶意揣测“真相”,虽然官方报告也不一定可信。最后谨记,我们攀登,探险,但绝不冒险。
发表于 2018-2-10 20: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样故意拆成那么多帖子,有刷积分的嫌疑哟

点评

多条评论更好吧  发表于 2018-2-11 20:56
赞同  发表于 2018-2-10 20:33
 楼主| 发表于 2018-2-11 01: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RoffyHwang 发表于 2018-2-10 20:27
你这样故意拆成那么多帖子,有刷积分的嫌疑哟

惊了………这不是不同人士的回复嘛

点评

它们原本就是一楼一楼的,这样发帖比较还原  发表于 2018-2-11 22:41
可以画一条分割线嘛  发表于 2018-2-11 16: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17633号-1|小黑屋|手机版|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GMT+8, 2024-4-19 11:44 , Processed in 0.11943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