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144|回复: 45

[2018年冬训] 厦门大学登山协会2018年冬训总结----赵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8 20: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巴士底囚 于 2018-3-29 08:06 编辑

厦门大学登山协会2018年冬训总结
赵毅

摘要:通过对厦门大学登山协会(以下简称 协会)于2018年寒假期间组织的冬训活动的参与,记录并思考了协会在冬训中表现出来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暑期登山活动的环境和需求,从过程、后勤、装备、技术等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具体的改进意见。


关键字冰面步伐;攀冰技术;高海拔;登山需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20: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士底囚 于 2018-3-28 20:43 编辑

一.前言
1.1冬训背景
   在中国各高校的户外社团中,暑假雪山攀登是每年的重点活动内容。但是作为学生社团,有一个致命的短板:人员交替过快。虽然有老带新的方式在传递雪山技术和经验,但是可能那个老队员也只是一个稍有经验的新人。如何能更好的实现技术、经验,甚至进一步的协会传统和灵魂的传承,日常的培训、考核、交流和各种制度以及登山资料的建立,为社团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在真实环境下进一步进行技术练习并适应高海拔极寒环境,寒假冬训----暑假攀登的实战演练,就成为每年协会的另一项重要活动内容。经过了技术训练、体能训练和团队磨合之后,前往有安全保障的冰雪环境,对所学技术进行实地练习,前往高海拔环境,对身体的高海拔适应性进行评估和提高训练,在这些严酷的环境中,作为一个团队尝试共同发现问题、面对问题并最终通过互相协作解决问题,来提高我们心目中所追求的那种“纯粹的感觉”,来实现协会DNA的传承和优化变异。

1.2总结内容
   当前协会冬训的地点是在2016年变更为四川双桥沟和四姑娘山的,而冬训的具体内容也是根据训练地点的客观条件进行了修改。根据参与冬训的所见和部分队员们的个人总结,本文将尝试对此次冬训的过程和重点部分以及整体作一个描述和反思,并根据个人的登山经历给出一些具体的改进意见。
1.3章节安排
   整体上以时间为顺序,小节上可能将相同的训练内容集合到一起予以记录和讨论。

点评

一旦摆正态度写东西,就这么个习惯了。  发表于 2018-4-1 12:30
妈耶!赵老师写得好正式呀,还文献的格式  发表于 2018-3-28 21:04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20: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士底囚 于 2018-3-29 10:10 编辑

二.前期活动经历
2.1往年活动
          2012年冬训之天仙瀑。训练场地:天仙瀑,聚仙瀑。老队员进阶训练:复习+先锋。新队员训练:步伐练习和攀冰体验。后勤及营地生活:轮流后勤的优缺点。
   2012年冬训之小五台东沟。冰河行进:行进节奏问题。营地生活:大风、高寒、缺水的问题。雪坡行进雪坡开路与雪套的使用。高寒环境的应对:保暖及冻伤。
   2013年冬训之东灵山。雪坡滑坠制动练习:训练态度略差。
   2013年冬训之桃园仙谷。训练场地:未能尝试高难度的迎浪石冰瀑。先锋攀冰:锥尖弯了,女王大人的硬怼。
   2012年端午半脊峰攀登[1]。队员情况:富帅的状态与屌丝的冰爪。岩石/雪坡线路:岩钉、陡雪坡的横切与直上、雪檐行进。
   2012年暑假半脊峰攀登。队员情况:发烧与咳嗽,把人赶下山。负重行进:呼吸、心率与步伐节奏。冰坡/雪坡线路:冰舌的路绳。冰壁线路:一串蚂蚱的缓慢上升、落石。距离顶峰300米,向后转,顺带稍俩人一块放弃登顶。
   2013年暑假姜桑拉姆峰攀登。队员情况:高海拔适应、女王大人怂了。营地情况:BC的大帐篷与C1的小帐篷。C1营地训练:大家都晒伤了。碎石线路:横切、下撤时的膝盖中了一箭。冲顶雪坡线路:裂缝、走啊走。
2.2网络交流
   好像也没交流啥,回头看看聊天记录再说。
2.3厦门交流
   本人于2017年的12月16日中午在厦门大学本部岩壁与几位队员有少量交流,主要是单绳上升和下降。在标准的SRT(Single Rope Technique)技术中,使用的是直径大于8.5mm的静力绳,一般为9-10mm,常见应用场合为探洞、高层建筑救援等。在登山的环境中,如果用到了SRT技术的情况,一般使用的是结组绳,而标准的雪山结组,一般使用直径在7.8mm至10mm之间的动力绳。在16日中午本部岩壁的交流中,使用的绳索目测为直径7.5mm的动力绳,即协会为2011年慕士塔格攀登而准备的路绳,在交流中使用的抓结绳套,为6mm动力绳套,但是因为老化变硬,外加两种绳子直径差距较小,出现多次抓结滑动的情况。希望协会以后在单绳上升/下降的练习时,使用合适的绳索和抓结绳套[2]。
   16日下午和晚上、17日全天,参加了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的冬训技术训练和晚间讲座。
   翔安校区一期体育场,16日下午,沿路绳上升/下降,(安全带和牛尾是个问题)冬训集训刚刚开始不久,很多新队员在穿戴安全带时生疏、慢速甚至出现失误,大部分问题是腿环翻转或拧结,一般来说不会带来生命危险,只有一例是老款BD安全带腰环未反扣,这些问题在雪山冲顶的那个清晨,缺氧、缺乏睡眠、时间紧张、衣服较厚等各种不利的影响因素加在一起,可能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不过通过对装备的熟悉和反复练习使用,这些问题几乎都没有了,在正式冬训期间,我只发现一例腿环翻转和一例腰环反扣不到位的情况。
2345截图20180317155822.jpg
图2-x 白岩沟,队员黄某晨安全带穿着不合格
   关于牛尾,新队员的的牛尾操作还不是很熟练,这是正常的,但是我一直就感觉牛尾的长度不够,当沿路绳攀登过节点的时候,不跪下几乎不可能将副保扣入保护站。
   翔安校区游泳馆,17日上午,沿路绳上升/下降,(还有把上升器推到头的)发现一例新队员将上升器推到保护站绳结处的,导致拆卸不便,后面再未发现此类问题。但是新队员马某然在训练中未能将长发扎起或盘起,并扣入头盔内,这是一个重大隐患:在沿绳垂降的过程中,风吹起头发,有很大的可能性会跟随绳索绞入下降器中,尤其在使用牛尾延长连接下降器使用时,更容易发生这类意外。比较好的后果是及时制动,停止下降,并使用刀具割断绞入下降器的一绺头发;不太好的后果是直接拔下一块头皮,女生在面对疼痛和血流满面的情况时,难以冷静的完成清理下降器并继续沿绳垂降的动作。
2-x.png
图2-x
   如上图,这位同学在冬训第五天的五色冰瀑,仍旧没有收拢好头发,如果训练内容是单绳大镐上升下降,可能会发生危险。
   翔安校区一期体育场,16日下午,结组,(能结好就不错)新队员能够较快速的完成结组,但是在练习结组行进过程中,队友间交流很少,可能与刚刚开始学习结组知识有关。在一般的雪山结组行进中,虽然不会遇到所有可能的各种地形和事件,但是在练习的时候需要提出各种可能性,并在所有结组队友中达成一致的处置预案。
   翔安校区游泳馆,17日下午,结组,(讲解了结组行进的一些知识)在理想的情况下,哪些人适合结成一组,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人品、性格、友谊、体力、技术、欲望等。但是在雪山环境下,你的结组队友是谁,是不确定的。在冲顶出发的那个凌晨,一般是按准备完成、穿戴好技术装备的先后次序来组合的,每个结组的教练(或者至少是我),每等到一个准备完毕的队员,就会安排他/她结入我的结组,一旦等齐了3~5个人,就会立即出发。我不会在凌晨的雪山上等待任何一个动作迟缓的人(负责收尾除外),不仅仅是因为冷,更是因为一个结组内部队员的顺序和该结组的出发早晚,会直接影响到路绳攀登的先后次序,那很有可能就是登顶与被关在门外的区别。
mmexport1520547055115.jpg
图2-x 动作慢了,就等着被关门时间关在顶峰下面吧
   翔安校区游泳馆,17日下午,营地建设/生活/撤收,(讲解并演示风绳的设置)与很多人具有的一个错误认识不同,帐篷的主要功能并不是保暖,真正用于极限攀登的帐篷,很多都是单层帐。帐篷的主要功能是在极限环境中,抵御风、雪、雨,提供一个能让我们安全休息的庇护所。帐篷的防雨主要靠线缝压胶来实现,老化之后的压胶条可能会碎成渣渣,这时候需要涂抹专门的线缝防水胶。而帐篷的抗风能力,来自于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但不限于帐篷结构、帐杆材质与粗细、面料材质与缝制质量、风绳的设置和帐内的附加加强等。协会现在使用的TNF的VE25帐篷外,还有一顶TNF的WestWind(工厂打样版),这是两款抗风性及好的帐篷。TNF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将几个著名品牌的高山帐扎成一排,帐篷侧面对着美国空军“大力神”运输机的螺旋桨,然后开足马力制造136km/h的强风吹袭这些帐篷。最后剩下来屹立不倒的是VE25和NorthWind。而NorthWind是改进自WestWind的第二代隧道结构帐篷。
testphoto_01_Bw05VSYtzA0n.gif       testphoto_02_sZYEAYTIDV6W.gif       testphoto_03_Gd35Grm0D6Tt.gif
图2-x 当年的强风吹袭试验
   在帐篷搭建好之后,需要用地钉在帐杆末端固定帐篷,架设门厅并使之外表绷紧。在现场讲解并演示了在高山或大风环境中,如何根据来风方向架设风绳,形成帐篷外表的抗风外形,加强帐篷的通风性和抗风性。
   16日晚,医疗培训,祁某把我讲睡了,我临时讲了约10分钟,当时有谁在场记录来着。
   17日晚,医疗培训,主要涉及高山病、外伤的判断与搬运、心肺复苏,具体内容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20: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士底囚 于 2020-2-19 16:23 编辑

三.冰瀑训练
3.1冰面步伐
   新队员第一次上冰,练习冰面行走和各式步伐,这其中让人头疼的事情太多太多。冰坡边可供大部队换爪的平地几乎没有;新人第一次在野外换靴上爪,动作太慢;冰爪安装错误、不到位、不牢靠的情况都有发生;新队员穿好冰爪站到冰面上异常兴奋,到处乱跑,之前讲的纪律、注意事项和技术要领全都抛于脑后。
DSC06443_2345看图王.jpg
图3-1 雪套穿戴错误一例(前后穿反,绑带置于冰爪之下)
DSC01355_2345看图王.jpg
图3-2 队员唐某远冰爪脱落摔倒,幸好还挂在路绳上
DSC01354_2345看图王.jpg
图3-3 队员唐某远冰爪脱落摔倒,被拖至冰河岸边
   根据黄白龙冰河的具体情况,为了初次上冰的新队员的安全,在冰河训练场地的末端(下游即为一段高度约2米的跌水),设置了一段横向的拦截绳索。在队员摔倒滑向冰河下游的时候,希望能够提供一定的安全保护
DSC01336_2345看图王(1).jpg
图3-4 冰河上横置的保护绳
   因为在冬训集训期间已经进行了关于冰面步伐的学习,在这一天的训练中,没有再做重复的讲解。
   观察队员们的步伐练习情况,法式步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开始阶段大部分新队员还没养成冰面落脚适当用力跺脚的习惯,几乎所有新队员还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两脚并拢或间距过小的情况,不利于控制好站立和行进时的平衡。在做德式步伐练习的时候,所有的新队员都没能控制好前齿入冰的角度和力度,更没能做好甚至没能做到脚后跟下压,脚踝支撑更无从谈起。以上两个问题是新人初次练习冰面步伐时都存在的正常现象,在后面几天的练习中,都有很好的改进。
   在这一天的步伐训练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队员邓某婷,在较好的掌握了法式、德式步伐后,在下午的训练中,主动向我请教混合步伐的问题,并跟随我做了混合步伐的练习。这种主动学习的精神应该予以表扬。
   在一组队员进行步伐练习的同时,另一组练习沿路绳行进、上升与下降。在初期铺设路绳的时候,冰面还冻得比较硬,有磨损的老款冰锥入冰困难,队员刘某枫讲到上一年冬训时也面临过此类问题。对应的解决办法就是加杠杆,常使用小冰镐的鹤嘴插入冰锥挂环进行撬动旋转。
DSC06418_2345看图王.jpg
图3-5 使用小镐撬动、旋转冰锥,旋入硬冰面
3.2黄白龙冰瀑
   在1月23日的训练中,某位老队员在练习先锋时,冰锥掉落,未影响下方保护员及其他队友。攀登过程中掉落装备是极其严重的失误,可能会伤及下方队友,如果将这类失误放到阿式快速攀登的环境下,可能会导致结组无法安全下撤(轻装,无备份装备)。在24日早上的白岩沟冰瀑,教练张某林在先锋时也出现一次掉锥失误。常见的失误原因是单手打锥,第一下旋入深度不够,返过手来旋第二下的时候,冰锥掉落。我预防此类失误的方法主要有四点:选择好冰锥旋入位置后使用冰镐清理表面;单手握锥反复旋入至出现一个小坑;在旋最关键一下的时候,提前将手反转至极限,握锥稳定、用力旋入至小臂、手腕到达正向极限,能旋转超过一圈,冰锥一般可以稳定一会,以实现返手旋第二下;先锋过程中,我会选用13cm、16cm两种长度的冰锥,只要冰况稳定,13cm的就够用,16cm的就很保险了,协会现有的19cm冰锥,在初期旋入时因重力产生的撬动力和力矩都比较大,会容易掉落。
   冰镐配腕带,其优点有很多,大家都有各自的体会。在我使用的经验里,也有几处缺点。在攀冰时脱落,尤其是先锋攀冰脱落时,腕带有拉伤手臂和手腕的可能,继而冰镐被从冰壁中拉脱出来,有可能会打伤攀爬者,我曾经在干攀时,被脱落的冰镐的铲头砸中鼻梁。在登山滑坠时,如果制动失败,通过腕带连接的冰镐会在翻滚滑落的过程中伤害到攀登者,我曾在滑坠翻滚时,冰镐砸得头盔“咣咣”的响[3]。所以用不用腕带,用什么样的腕带,如何使用腕带,还是要从个人经验、习惯和具体线路环境来决定。我攀冰小镐习惯使用脐带,登山大镐习惯配用腕带。
   在1月23日黄白龙冰瀑训练午休时间,我沿冰河上行至两位老队员练习先锋攀冰的冰瀑刷线。当时两位队员正在攀爬和保护,张教练安排一名跟随他训练的学员为我保护,我对那名陌生的学员回应道:“对不起,我不信任你。”,遂由张教练为我做攀爬保护。日常生活中,遇到小事,我一般会信任陌生人一次,但攀岩攀冰不是小事,如果是陌生的,或者不熟悉的人,如何信任?那就只能选择信任给ta颁发资质证明的组织。张教练有四川登协的认证,参与冬训的老队员有协会的保护员培训和考核,这些人,都是在顶绳攀登时,可以信任的保护员。(所以,李纳同学,胡嘉舜对你的嘱咐,我是100%赞同的。)
3.3白岩沟冰瀑
   1月24日队伍前往白岩沟冰壁进行训练,白岩沟冰壁是双桥沟内比较适合进行队伍训练的一个冰壁,同时还拥有比较宽的缓冰面。冬训队分A、B组分别进行修路和攀冰的训练。
   在雪山攀登的过程中,雪坡、冰坡和冰壁修路的情况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这一天仅仅进行了冰坡修路的讲解、演示和练习。在比较陡的冰坡,或者滑坠后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冰坡,缺乏经验的队员通过时,一般会修路。相比拖绳前进,设置路绳保护点等基本操作,如何选择修路的线路,更为重要,也更依赖经验的积累。希望在雪山攀登中实现自主修路的老队员们,多多主动学习。
   因为这一天早上主要在讲解并指导修路,并不清楚张教练如何为队员们讲解的攀冰要领,但从不多的观察来看,同学们没有或者很少进行基本的动作练习,就直接开始攀冰,初次接触新事物,基本的方法和动作都不到位甚至是错误的,会给新队员们留下很不好的习惯,这个问题虽然在当晚总结会中提及,但是第二天仍没有什么改观。新队员们还是以各种自己认为合适的动作去攀冰。真不知道明年冬训,他们怎么学习先锋攀。希望在以后的冬训中能注意这个问题。
2345截图20180317131328.jpg
图3-6 某一时刻,动作比较标准的两位队员
2345截图20180317165758.jpg
图3-6-1 然鹅,下一时刻画风突变
   在下午16时左右,白岩沟冰瀑有落石现象,大的石块约有拳头大小,遂决定结束训练,开始撤绳。但是在最后一根主绳抽绳时,因为领队胡某舜忘记解开绳尾结,导致绳尾卡在冰洞绳套处,后由张教练solo上去拆除并倒攀下来。希望此类失误以后不要再发生。类似的意外情况在多段岩壁下撤的时候,发生概率比较大,即便解开绳尾结,绳索任何一段都有卡在岩缝中的可能,此时一般是重新以先锋攀保护方式攀至卡绳处或者硬着头皮solo上去。
3.4撵鱼坝冰瀑
   1月25日,冬训队独享撵鱼坝冰瀑,这是训练效果最好的一天。冰瀑下有一段先陡后缓的冰河,中间有一段小跌水,是非常适合架设路绳练习沿绳行进与下撤的。两根路绳由我与刘林枫分别铺设,两端都位于平缓冰面,中间尽量涵盖所有陡坡,唯一遗憾的是一段路绳外皮在岩石上磨损严重,后做截断处理。为防止绳索磨损,可以使用petzl 的p68 set caterpillar护绳滑轮,或者,还是随便垫点什么东西吧。
petzl p68 set caterpillar护绳滑轮_2345看图王.jpg
图3-7 petzl 的p68 set caterpillar护绳滑轮
   当天下午我为队员郑世杰做攀冰保护时,郑世杰对我使用ATC Guide的方式提出疑问,在无法说服他的情况下,我按照他的要求改换了保护方式。在这里对常见的管状保护器做一个说明。根据制动原理的不同,攀岩保护器中有一大类叫做“管状保护器”,较为老式的管状保护器见下图(在四川登协官网的公告页面(http://www.sma.gov.cn/xhgg/)可以见到类的老式保护器):
camp_913.jpg
图3-8 CAMP 913 保护器
1c2cc158fad6b5931c4b354c64cb93ca.jpg
图3-8-1 四川登协官网公告页面图片(http://www.scmasports.com/xhgg/gg/)
u=2140234496,2223838522&fm=15&gp=0.jpg
图3-9 GRIVEL SHUTTLE RTSHUTTLE多用途保护器,还可以作保护站分力板
   随着攀登技术的不断发展,改进后的管状保护器如下图:
DMM_the_bugette.jpg
图3-10 DMM the bugette
   BD推出极为相似的管状保护器ATC(俗称“猪鼻子”、“小花篮”),正反方向摩擦力相同:
BD_ATC_2345看图王.jpg
图3-11 BD 的 ATC
   随着登山绳索的材料、工艺的不断改进,性能更好,直径更细,重量更轻的绳索不断推向市场,为了更好的匹配小直径绳索,BD推出了ATC XP,正反两个方向均可使用,分别对应大/小两种摩擦力。又为了适应多段攀登的需求,BD推出了ATC Guide,以方便领攀者从上方保护跟攀者。

BD_ATC_XP_2345看图王.jpg     BD_ATC_Guide_2345看图王.jpg
图3-12 BD的ATC XP 与 ATC Guide
PETZL也有类似ATC 的保护器reverso系列:
timg (1)_2345看图王.jpg    petzl reverso 3 titane.jpg    petzl_reverso4_2345看图王.jpg
图3-13 PETZL 的reverso系列保护器
除此以外,各种异型8字环中,有一种牛角8字,可以使用类似的保护方式。
牛角8字作ATC用_2345看图王.jpg
图3-14 牛角8字的另类用法
   在雪山攀登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线路可能是:BC--碎石坡--冰舌--冰川(缓冰雪坡)--缓冰壁(或陡冰坡)--山脊(雪檐)--顶峰。例如:
large_624i68.jpg
图3-15 半脊峰R3线路20米冰壁
large_qxcF_4eac0000e873118d_2345看图王.jpg
图3-16 雀儿山顶峰下的50米冰壁
mmexport1512221215773000_2345看图王.jpg
图3-17 雪隆包冲顶路线,红色标注路段约100米冰壁
   针对这一类线路中的难点,在当日的下午,为队员讲解并演示了在缓冰壁/陡冰坡路段,沿路绳使用上升器与单只大镐配合的上升、下降的技术操作,并由老队员做了尝试练习。希望协会能将这一非常实用的训练内容整理并加入冬训教材中。
3.5木梯子冰瀑
   木梯子冰瀑具体情况未做细致观察,当天的攀冰情况和单绳大镐练习情况也不了解,这里就没有资格多说了。本人在1月26日全天都在冰河上面带领修路训练。相比较24日的修路训练,大部分队员的个人操作都能做的不错,和队友之间的交流也更到位。但是在选择拧入冰锥的冰面,选择建立路绳保护点的位置时,还有个别队员选择的不是很好。
   即便是老队员,在暑假的雪山攀登过程中,几乎不可能遇到类似冰瀑攀登的情况(从裂缝里自己攀出来时例外)。那么我们着重练习攀冰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对整个安全系统的信心(柄然同学要加油),建立对自己、对队友的信心。倒攀考验的就是自己的脚下功夫,在上午的训练中,有部分队员在有保护的情况下尝试的陡冰坡的倒攀,那以后应该对自己踢冰的水平有足够的信心了吧。
   同样是在这一天上午早些时候,新队员睿某在沿冰河下行时滑倒,如果是雪山上的冰坡滑坠,基本不会给你制动的机会,结局是啥主要看人品。还好距离最近的队员杨洲立刻截停了他,还好在冰河的末端是一段很缓的碎石拐弯,而不是断崖或巨石。冬训中冰河训练的安全保障问题,我至今也没有想出个比较好的办法,还要仰赖各位献计献策。
午饭全队上到冰瀑下面一块吃饭(后勤背包在此),饭后两组练习内容互换。部分队员从冰壁下到冰河缓坡,使用了8字环的双绳下降,虽然操作十分简单,但我还是有嘱咐,在这里再嘱咐一下:冬训过程中会有不少队员从我这里看到、学到很多协会还没有教授的技术操作,有些你们可以尝试,有些是建立在经验、教训甚至处理意外事件的基础上的,希望大家不要贸然尝试。不是从协会学到的知识,最好不要用在协会的各项活动中,更不要在协会活动中炫耀。只需要默默记在心里,如果有一天在山上遇到意外的时候,还能记起来就足够了。
   饭后队长田某自述体感寒冷,有失温的感觉,希望下降到冰河上参与修路训练(可以晒到太阳)。考虑到冰壁下的陡冰坡表面已经轻微融化,路绳浸湿,如果沿绳下降,制动手势必被冰水湿透,加剧体热丧失。于是使用单绳救援下降方法,将队长带下来,具体方法可由田队长总结,在此特别提醒:双人救援下降,必须使用ATC的高摩擦力方式!双人救援下降,必须使用ATC的高摩擦力方式!!双人救援下降,必须使用ATC的高摩擦力方式!!!8字环是无法提供足够摩擦力平衡两人体重的,会直接坠落。
   随后演示了当双绳下降时,一边绳长、一边绳短的处理方式。前提1:下降保护点是锁具而不是绳套!下降保护点是锁具而不是绳套!!下降保护点是锁具而不是绳套!!!。前提2:要有绳尾结!要有绳尾结!!要有绳尾结!!!不然会直接坠落。
3.6五色冰瀑
   1月27日,安排在五色冰瀑进行攀冰!攀冰!!攀冰!!!
   冰瀑本身难度适中,适合训练攀爬,但是冰瀑下没有过渡到平缓冰面,直接陡坡到底,坡北侧保护员还可以站到平台上躲避落冰,南侧几条线路的保护员只能在陡坡上勉强站立,承受落冰的洗礼。
   这几个小时,队员们争取每一次机会、抓紧每一次机会,除了继续不标准的的动作外,没有啥大的问题。只是我一直在做保护员,一直手握又粗又硬又咸湿又毛茸茸的绳子,收绳费力,放绳不均匀,给予保护站不断的冲击力。这几个小时,是我人生中最差的一次撸绳体验了,那胳膊和虎口的酸爽,够够的了。明年冬训,我得带自己的绳子来了。

点评

明年的事情,纯属YY  发表于 2018-4-1 12:31
敲重点,明年冬训赵老师要来,而且还带自己的绳  发表于 2018-3-29 09:04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20: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士底囚 于 2018-3-29 09:11 编辑

四.高海拔徒步与训练
4.1高海拔徒步
   1月28日,18名队员负重从日隆镇徒步至大峰BC。关与高海拔徒步,我感觉窍门就两点:协调、稳。
   类似长跑中的呼吸方式:两吸一呼或者三吸一呼作为一个循环单元,对应在长跑中我一般跑四步,在负重徒步时是两步。在步伐保持较慢的匀速的时候,能够将心率控制在100左右。坡度变大则步幅减小,遇到高石头台阶,宁可多绕几步,也不使猛力直上。
   心率和步伐的关系。缓坡与陡坡的行进区别。
4.2营地生活
   大风下的扎营。帐篷的防风、防雨与防雪。帐内空间的安排。吃喝拉撒。如何睡觉。
4.3营地训练
   结组行进。滑坠制动。
   在雪山攀登时,因穿衣服较厚,安全带的受力点会向下偏移并远离身体表面,又因背负较为沉重的背包,导致个人重心上移,在不幸坠入裂缝后,有可能会是一个头下脚上的状态,。如何快速恢复被救队员的身体平衡是一个需要考虑并提前演练的问题[4]。在注释中给出的视频里,救援者做的第一步是为被救队员连接救援绳索(坠落时只通过牛尾连接了路绳),确保安全。第二步就是放绳绕过坠落队员的两侧腋下和后背,恢复平衡。
   我个人在结组时,会将背包通过长度合适的抓结连接至结组绳,在坠落后可以立刻卸下背包自我恢复身体平衡,卸下的背包又可以作为一个现成的自救上升的脚踏来使用。具体操作在大峰下训练时,为罗遥华等队员讲解并演示,希望能看到总结整理后的内容出现在后续培训教材中。
   在裂缝救援时,有一个容易忽视的问题,即拖吊绳索受力后切割裂缝边缘的冰雪,并深深勒入切出的缝隙,会极大的增加摩擦力,解决办法如下图:
DSC02043_2345看图王.jpg
4-x 将冰镐横垫在裂缝边缘,防止绳索切割陷入冰雪中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20: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士底囚 于 2018-3-28 21:43 编辑

五.高海拔岩石山峰的攀登
5.1攀登准备
   身体及心态。技术与非技术装备。出发前做些啥。
5.2碎石坡至二峰垭口
   头灯的使用。保暖与排汗的矛盾。休息和饮水。
5.3二峰垭口至顶峰
   就我自己有简易安全带和挽索。手脚并用的上攀。登顶的时机与顶峰停留。
5.4下撤
   四肢与屁股的五点下降法。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20: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士底囚 于 2018-3-29 09:15 编辑

六.后勤观察
6.1后勤准备
   太多细节,需要处女座。
6.2后勤调整
   饥饿与挑食并存。
6.3其它后勤事宜
   每人有一定额度,可以自行采购喜欢吃的食品。
6.4.我在山上吃什么
   葡萄干、大白兔、盐焗花生、咸饼干、山屋、能量胶与兴奋剂。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20: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士底囚 于 2018-3-28 21:48 编辑

七.装备观察
7.1装备准备
   牛尾绳好短。牛尾绳居然做不到每人一条。
   大镐的腕带问题。
7.2装备使用
   每日的清点维护,公共装备做的不错,个人装备就有区别了。
   一些装备的使用误区:头盔、冰爪、冰镐、保护器。
   我手贱,掰坏了一个头盔。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20: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士底囚 于 2018-3-28 21:50 编辑

八.技术学习与雪山需求
8.1技术的学习与传承
   有多少内容是老队员教给新队员的。
   有多少内容是教练教给新队员的。
   如何加强技术的传承。
8.2雪山攀登对技术的需求
   高海拔,高寒,高旱,雪坡,冰坡,冰壁,走与爬,吃喝拉撒住。
8.3冬训之于雪山的技术意义
   建立信心,建立信任。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20: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士底囚 于 2018-3-28 21:52 编辑

九.总结与展望
9.1个人失误
   未携带技术大镐参训。
   未能在双桥沟的几个晚上给大家安排一点知识讲座。
   作为保护员,与攀登者交流失误。
   攀冰时未能保护好自己肢体上的旧伤,导致后续无法攀冰。
   指导陡冰坡倒攀时未能检查保护冰锥。
   结组训练时抛弃队友去找手机信号。
9.2训练内容的调整
   新队员第一次练习冰面步伐时,需要摆正态度,强调技术要领、加强老队员监督。
   攀冰时未能认真训练打镐和踢冰动作,也未按照标准的平行四步来练习。
   认真对待大镐上升这一训练环节,设置具体的训练内容。
   帐内生活,需要摆正态度,不能因为偷懒而将就着熬过那几天。
9.3训练考核
   冬训的前期集训设置了考核和选拔,但是冬训没有。以后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设置冬训考核。例如以初始100分,扣分制观察记录队员们的训练情况,扣分档次可分为:
   1.低效率操作,扣1分;
   2.非技术失误,仅影响自己,扣2分;
   3.非技术失误,会影响到队友或整只队伍,扣4分;
   4.技术失误,仅影响自己,扣5分;
   5.技术失误,会影响到队友或整只队伍,,扣10分;
   6.技术失误,放到雪山极限环境中,会导致自身严重受伤或死亡,扣20分;
   7.技术失误,放到雪山极限环境中,会导致队友或/和整只队伍严重受伤或死亡,扣50分;
   8.无法描述的失误,直接搞掉整只队伍,分数扣成0。
   至于是每人每天初始100分,还是整个冬训期间每人只有100分(估计我自己都不够用),这个可以商量。
9.4展望
   展望个毛线,先把问题一个个揪出来再说。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20: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士底囚 于 2018-3-28 21:53 编辑

十.冬攀观察
10.1冬攀装备
   冬攀的特殊性。
   冬攀装备的缺失。
10.2冬攀山峰
   冬攀山峰的选择。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20: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士底囚 于 2018-3-29 09:17 编辑

十一.注释
   [1].两名协会老会员独立注册成商业队伍,跟随我攀登,非协会名义。
   [2].SRT技术的介绍对比:
   [3]滑坠制动失败一例:
   [4].裂缝救援一例: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20: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士底囚 于 2018-3-28 21:56 编辑

十二.附录
12.1个人健康情况记录表
12.2队医每日工作记录表
12.3个人技术训练记录表
12.4个人训练失误扣分表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20: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士底囚 于 2018-3-28 21:56 编辑

致谢:
    首先感谢。。。。。。。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20: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士底囚 于 2018-3-28 21:56 编辑

后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17633号-1|小黑屋|手机版|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GMT+8, 2024-3-28 21:43 , Processed in 0.14233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