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474|回复: 30

[2018甲岗峰] 2018年厦门大学甲岗峰登山队个人总结——赵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9 20: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年厦门大学甲岗峰登山队个人总结
                               
赵毅

                               
摘要:本人有幸参加了2018年厦门大学甲岗峰登山队,在此次登山的各个阶段记录有队伍及个人的部分言、行、得、失,结合登山活动的环境,从后勤、装备、医疗等方面予以记述,并尝试在医务、急救、基本登山技能、和攀登过程决策等几个方面,结合以前的登山经验,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字:个人职务;应急氧气;基本技能;决策




 楼主| 发表于 2018-8-29 20: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前言

本帖最后由 巴士底囚 于 2018-9-11 09:43 编辑

一.前言
                                
1.1山峰信息的获取与分析
                                
          山峰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工作,应当主要安排在选山阶段。只有充分了解了山峰的情况,并针对计划攀登的季节、队伍的人员构成等作出详细的分析后,再与其它备选山峰作横向对比,才可能选出最适合此次攀登的山峰。但是此次选山工作我没有参与,对选山的过程也不了解。在今年暑期即将攀登的山峰确定后,我才开始收集山峰信息并加以分析。下面将简单介绍。



                                
          因为甲岗峰之前只有北大山鹰社的唯一一次攀登,山峰的信息来源主要是山鹰社,包括山鹰社在北大BBS的版面:https://bbs.pku.edu.cn/v2/thread.php?bid=224,在该版面搜索“甲岗”,所得结果中2007年的登山信息比较少。可以通过选择“精华区”->“登山活动”->第二页->“2007甲岗”来查看。如果通过ASCII字符界面下的telnet方式连接查看,会看到更多WEB界面中看不到的站内信讨论内容,方法如下:
    Windows开始菜单->运行->cmd->telnet bbs.pku.edu.cn。访问界面如下图。
telnet_bbs_pku_edu_cn.jpg

                                
          还有部分山峰资料数据来源于协会的数据库,在2018暑期活动QQ群中可以下载到。对应的登山报告书,可以在“孔夫子旧书网”找到纸质版本并购买。
          在8264上看到的山峰资料,文字、图片基本与协会保存的一致。另外查询到了申扎县的天气记录和县志等数据、文件作为辅助参考。

申扎县气候记录.jpg

申扎县志2.png
                                
          在攀登过程对天气的动态查询可在网站https://www.mountain-forecast.com上看到,其中可以在该网站下方的“Explore”列表中选取具体山区的实时天气情况查看。
mountain-forecast.com.png

                                
          对收集到的信息做初步分析。在选定的攀登时间内,甲岗峰处于雨季,不会有低温和大雪,但是连续几日的常规降雪也会对攀登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冲顶的天气窗口主要看运气。   
                                
          我们的队伍每年都能获得校团委的批文,所以在准备齐全其它材料后,在登协办理登山审批手续是相对比较顺利的。此次前站在拉萨的工作中,前往登协办理的事情主要有拜访登协领导、获取登山许可证、缴费等,这其中只有拜访登协领导,听取安全嘱咐是必须我们亲自去的。但如果遇到周末或登协领导不在,前站前往登协获取登山许可证、缴费等工作可能无法完成。这两项工作完全可以提前由教练代为办理,教练是一定会去登协,接受领导关于安全问题的嘱咐的,不算是为我们的手续单独跑腿一趟。这样前站就可以考虑取消,队伍一起到拉萨办理各种进山前的工作,队长等几人用23个小时前往登协即可。
          关于教练聘请,圣山和雅拉香波的教练实力是最强的,但考虑到公司的活动档期安排,以及部分教练可能不太愿意带学生队伍的情况(酬劳、责任等因素),我们还可以考虑从西藏的其它几家高山探险公司聘请教练,因为放暑假、队伍出发的日期可以很早就确定,所以应该尽早预约教练,以免因为重大活动或其它原因聘请不到。
          进山的交通手段主要有班车和包车两种方式,但是乘坐班车有两个小问题,那就是县城到BC的交通和装备物资卡车到BC的问题。如果选择班车交通,当大队从城市乘坐班车出发前,如果有必要,可以考虑一个23人的先遣组,先行出发完成最后一段交通的安排工作。
          起攀前的接近性。从BC出发,至使用攀登技术和装备,开始冰雪/岩石线路攀登,这一段的行进方式主要以草坡、碎石坡负重徒步为主。甲岗峰的接近性我评价为一般,不好不坏。主要是因为C1~C2间有一小段冰雪线路,需要穿脱高山靴、雪套和冰爪,并且不得不放弃登山杖转而使用冰镐协助行进和保护
    此次的攀登线路,以A组冲顶当日的雪况来看,对体力和技术的要求也算不高不低,比较适合我们这次攀登。预判的攀登难点,主要集中在行进通过裂缝区。在得知北大放弃传统线路后,如何尽早、尽快冲顶,争取在中午前下撤通过雪崩区是新出现的问题。
    8月初,雨季已经过来降水高峰期,在连续降水后出现连续阴晴窗口期的可能性在增大。在抓住这个窗口后,需要面对的就是临湖高山小气候。

1.2登山前的准备工作
   
作为一名年近40、生活在海边的汉人,体能是此次攀登中我最担心的问题。平时在饮食和体育锻炼上缺乏自制力,导致肥胖和体虚围绕着我。确定参加登山队后,开始恢复晚间跑步,一般晚饭提早到17:30之前吃,且控制食量,在21:00之后,前往操场跑步,从6圈开始,每天加一圈,至20圈后,根据当日状(xin)态(qing)保持在每天15~20圈之间。偶有饭局则中断一次。早晨早起15分钟左右,进行上肢力量的简单练习。
    技术复习主要是练习绳结和观看技术教学视频,通过反复进行器械操作,尝试恢复肌肉记忆,使某些常用简单操作成为下意识的行为。

   
此次登山装备的准备,根据攀登需求,列出装备明细表,将现有装备翻出铺开在地板,仔细筛选和确认。发现冬训时的保温壶已损坏、随身小刀已丢失、驮包已经有较严重的破损、相机的备用电池已鼓包、手表的电池没电了、个人药品有缺失。
    个人后勤方面,采购了一些可能在拉萨买不到的物资从青岛背出门:7包山之厨米饭,康比特品牌的5支能量胶、1盒盐丸、3支能量棒、3袋固体冲饮,含兴奋剂的强力红牛,保护膝关节的movefree的氨糖和骨胶原,对抗高反头痛的Naprogesic止痛药,平复胃痉挛的颠茄维生素U胶囊,还有营养脑神经的维生素B12(脑残片)。
    在拉萨采购的个人物资主要是个人习惯口味而又担心后勤没买或分到的不够,主要有:大白兔、葡萄干、咸杏仁、果珍、蜂蜜、脉动(这个应该算装备而不是后勤)。后来发现咸杏仁和蜂蜜比较受欢迎,而从后勤获得的大白兔、葡萄干、果珍是足够吃的。

   
外联工作不是外联部的工作,是全体队员、全体会员的工作,包括已经毕业的老会员。赞助的本质是利益交换,双方互利共赢,但是在校学生与企业谈赞助事宜的时候,经验少,不了解、不会挖掘自身优势,不容易发现自身优势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契合点,社会资源几乎为零。所以很多赞助的前期工作,应该发动已经毕业工作的老会员们,大家运用自己的社会经验、动员自己社会关系,为队伍、协会的赞助工作打好基础、做好牵线搭桥工作。赞助相关的后续细碎工作,则必然由队伍、协会的外联同学来完成。
    外联工作还包括联系媒体和宣传,除了已经毕业的老会员能帮忙联系一下媒体外,主要依靠我们自身要在宣传上多出成果,即便一篇短讯、几张图片,都是宣传上冲量的一分子。不要怕写的不好而不去写,不要怕媒体不发而不提交给媒体。多练多做,不仅是提升自身能力的捷径,也是提高宣传效果的最佳方法

        六月中旬在锻炼时意外受伤,经医院检查,为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拉伤,同时发现膝关节有较为严重的骨质增生、轻度退行性改变。医生建议:减少剧烈活动,尽量避免上下楼、蹲起、登山、跳跃、久坐、久站、重体力劳动等。遂遵医嘱,至出发,未再锻炼。并强烈建议队友在训练时注意保护膝关节。






 楼主| 发表于 2018-8-29 20: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士底囚 于 2018-12-4 15:43 编辑


二.个人职务
2.1个人职务分析
    摄影职务分析。摄影就是拍照片,照片拍的好不好,主要不看相机前面那个头,而在于相机后面那个头。
如何选取场景、抓住瞬间,是难以言传,更多要靠自己去慢慢积累的。
    摄像职务分析。
随手抓去的摄像,一般效果很不太好,晃动、杂音等很多因素,都会被录制进来,给后期的处理带来麻烦。即便是即兴的拍摄,也会多少有些人员、场景的安排。不如在进山之前就大概准备几个小剧本,在合适的时候组织拍摄。包括赞助内容的拍摄。    随身携带的GoPro拍摄基本不需要准备啥,只要注意开、关机时间和电量就OK。
2.2履职过程


    8月4日运输前往C1过程中没有携带相机,未拍摄照片。
    8月6日出发开始第一次冲顶行程,当天拍摄照片7张,其中一张从C1遥望申扎县城的夜景照片很模糊。
    8月7日从C1前往C2并下撤回BC,拍摄照片40张。
    8月9日出发开始第二次冲顶行程,当天从BC上升至C2,拍摄照片18张。拍摄A组从C1出发视频一段,拍摄教练探路视频一段。
    8月10日冲顶,由我在途中拍摄、旦增教练在顶峰拍摄,共计31张照片。
    之后相机交由陈华老师拍摄照片35张。
    8月12日,返程途中我拍摄照片12张。

2.3履职总结


    非著名纪实摄影艺术家陈冠希老师教导我们,摄影的真谛在于记录真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是,这是我第17次登山了,这一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很少有冠希老师那样的激情时刻,更多的是平淡,更多的是曾经经历过的事情的不断重复。如何从看够了的景色中继续发现美丽,如何从平淡的事件中继续发现值得记录的瞬间,也许更多需要依靠内心对登山的热爱,吧。
    “哇~ 赵老师快看,好漂亮!”
    “哦”






 楼主| 发表于 2018-8-29 21: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士底囚 于 2018-9-25 17:51 编辑

三.后勤总结
3.1本营食物
   
主食的选择。在初上高原的几天,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是身体尽快适应高反的必要条件之一。其中细粮和粗粮要合理搭配。制作起来简便,又易于消化的主食主要有:大米、面条、小米、小米面、玉米面、玉米。至于各类粉条、粉丝,实在不敢确认里面有多少淀粉、有多少明胶。此次登山期间烹制的主食有:大米饭、大米稀饭、面条、宽粉、煮玉米,烙饼、摊制土豆鸡蛋面饼。非常遗憾的没有尝到小米面/玉米面粥,小米红枣稀饭,八宝饭,八宝粥。此次BC有北大留下的一小袋糯米,如果不考虑糯米不易消化的特点,可以做出更多可口的主食。
   辅食的选择。这次在BC有很多红枣,除此以外,能够调节饮食和增强幸福感的本营食物还有果珍、蜂蜜、榨菜、零买的酸萝卜丝,前两天还有甜茶。至于各种水果,永远不会嫌多。沙丁鱼、黄花鱼罐头下次可以带一些,但是要自取食用。鲜鸡蛋永远不嫌多。
    蔬菜的选择。直接转贴后勤队长李纳的总结“蔬菜。先吃容易坏的。叶子类蔬菜比如芹菜、小白菜等或容易烂的蔬菜(如西红柿)要先吃,一般在前三天就要吃完,不然就会坏掉。瓜果类蔬菜(土豆、西葫芦等)可以放在后面几天吃。蔬菜在运输过程中要尤其注意,不要压坏。”[2]。另外,这次买的一箱胡萝卜,好像剩余了很多?
    肉类的选择。猪、牛、羊、鸡肉都可以选择,但是要注意藏族同胞绝大多数不吃海鲜,所以海产品可以考虑以零食身份进驻本营,但是不要做到饭菜里去。这次感觉粗绞肉馅和真空包装的腊肉是很不错的。可惜牛肉一丁点都没碰着,差评!
    菜、肉的烹制。蔬菜的烹制还是传统的几种方法,是考虑到高原环境,在切片要薄一点、切丝要细一点。茄子在烧的时候太能吃油了,而且很不容易熟,2013年我试图切成茄条蒸熟拌凉菜,结果失败了。这次我又尝试炒茄子,即便已经过了一遍油,但最后炒出来还是感觉很失败,以后要考虑别买茄子了,除非在进山前几天配上肉馅炸茄盒。肉类多半是要煮的,可惜没吃到煮牛肉。因为没有冷冻,炒菜的肉丝不容易切细,这次炒菜用了很多切丝的腊肉,效果还是很好。另外,这次带的粗绞肉馅是很不错的,有做肉末白菜汤、烙肉馅饼、卤成肉酱配面。
    调料的选择。这次本营的调料很好很全面,唯一的遗憾,要是土豆鸡蛋饼上能撒椒盐就好了。

3.2本营管理
   
本营生活任务分解。个人感觉此次登山过程中的本营生活,比较混乱而散漫。只是简单将本营工作分解为打水烧水、做饭、刷锅洗碗三部分。在人员的分配上,并没有充分考虑队员的特长,比如个别队员烧饭比较拿手,那就可以少安排烧水刷锅的工作。另外在时间的安排上也略有不足,比如B组第二天要出发上行,那早晨就不要拘泥于原有的值日安排,A组应当早起承担营地工作,为B组的顺利出发服务。


    炊事帐的使用原则,以安全为第一,要特别注意胶皮管和通风,睡前关掉液化气罐的阀门。以利于食材保存为第二,防止雨水渗漏、动物觅食。以高效利用空间为第三,可以考虑带一个便于拆装的四层货架,1.5到2米的长度就很好。
    宿营帐在使用过程中,应当做到足够的通风、防蚊虫、防漏雨,然后尽可能提高舒适度。通风是大问题,每天早晨醒来我都头疼,出去走个5分钟才能好。
    装备帐中摆放的物品应划分专门区域,有序摆放。比如:公用装备存放区域、后勤物资存放区域、队员个人背包有序摆放区域。此次曾一度将GAS罐、汽油桶与氧气瓶靠近存放,是错误而危险的。
    如果没有特别的要求,在本营产生的易于降解的垃圾,可以考虑深挖填埋的处理方式。2013年在姜桑拉姆的BC,我没有参与运输工作,在看守营地的无聊时光里,我在距离炊事帐背面3米远的位置,挖了一个0.8米×1米左右的坑,深度大约0.3米。平时用来倾倒厨余垃圾和泔水,撤营的时候填埋了。
    修建本营厕所,要注意的细节还是蛮多的。选址在营地的下风口,可以适当算一下风水,有土石部分遮挡最好,如果条件许可,建议搞个厕所帐,土质不能太硬,否则不好挖,土质也不能太软,否则一脚踩塌了会很尴尬。另外,在使用厕所的时候,虽然面对营地便于观察敌情,但一般就会是逆风了,对于年轻人,可以豪气冲天的顶风撒尿三尺远,但山里妖风无常,还是会让你的裤子湿透的。

3.3高山营地食物
    高山营地晚餐。主食一般是方便面、方便米线(酸辣口味下饭)、方便米饭(山之厨、山屋)、自热米饭(被生石灰烧过手),除此以外,我还吃过烙饼、驴肉火烧、面包、馒头、炒面。我个人最常见的吃法是泡一包面,吃完,就着面汤再干啃一包,辅以火腿肠和咸菜。
    高山营地早餐。一般是各种面包、卤蛋、火腿肠、咸菜,配以冲调的咖啡、奶粉、豆奶粉、麦片。
    冲顶凌晨早餐。冲顶前夜尽量打好水或者冰雪置于外帐内外,以不出内帐伸手能够到位准。睡前烧水灌满保温壶、太空杯,太空杯拧好置于睡袋中取暖。凌晨起床后保温壶的水不动(冲顶全天饮用),使用太空杯里的凉水和冰雪烧水。早餐与上一段中描述的早餐一样。

3.5路粮
   
营地间行进路粮。一般看个人口味,主要的原则还是易消化,能较快的补充能量(碳水化合物),吃起来口感不要太干。我吃过的最简陋的路粮,是一袋馒头(凉、硬)、一袋盐、一袋尖椒(蔫了、超辣)、河里舀上来的一碗凉水。我喜欢吃的路粮是葡萄干、大白兔、德芙巧克力、盐锔坚果、面包。

        冲顶途中路粮。除了上一段所说的之外,我冲顶时还携带了能量胶、盐丸。






 楼主| 发表于 2018-8-29 21: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士底囚 于 2018-9-30 11:13 编辑

                                
四.装备总结

4.1高山营地装备
    在高山营地,如果帐内有吊锅可以使用的话是最好的,大约12年前,刃脊探险定做了一批吊锅,配以“黄石”炉头,这与同样由他们定做的黄色T形雪锥,成为那几年的热卖品,这几年的收藏品[3]。


刃脊吊锅1.jpg

4.2公共技术装备
    绳子带多了。
    短小而不好用的L形雪锥只能竖埋,用法单一,而且往返的托运费用也不少,以后还不如在拉萨定做。强烈建议买几根标准的T形雪锥,很多时候雪况是需要我们横埋雪锥的。

刃脊黄色T型雪锥.jpg


4.3个人技术装备
    此次攀登用到的个人装备比较常规,准备也到位。只是在冰爪的使用和养护上,做一点点说明。在山上不需要对冰爪做特殊的养护,正常使用完毕,在帐篷外挂在冰镐上、齿尖朝下放置于大石头上均可,不需要做清洗擦拭。在使用之前适当清理冰爪的固定钢丝、卡笋、收紧绑带的日字扣,清理对应的高山靴前后卡槽,无泥沙即可。
    在8月7日从C2下撤时,我将冰爪、冰镐放置于冰舌末端换鞋处,未携带下行至C1营地,后于8月9日下午上行至C2路上再次取用。对于将不很娇气的金属装备临时存放于野外需要注意几个问题。要放置在有明显标志的地方,以防后续找不到;要予以适当掩盖,防止乌鸦叼走闪亮的小物件;要放在稍微高一点的地方,防止大雨导致的山洪冲走装备或被山洪泥沙掩埋。


 楼主| 发表于 2018-8-29 21: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士底囚 于 2019-11-12 20:21 编辑

                                
五.医疗总结
5.1日常医疗
    高山攀登中的日常医疗信息收集主要有:体温、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
    对于队员可能出现的常见不良症状要保持警惕性:发热、咳嗽、呕吐、头晕、头痛、厌食、嗜睡、失眠、雪盲、冻伤、肢体创伤等。要对这些症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干预。
    此次攀登过程中,我个人的药品服用记录如下:
    MoveFree 氨基葡萄糖,每日早晨服用一粒,含氨基葡萄糖1500mg;
    MoveFree 骨胶原(骨软骨素),每日早晨服用一粒,含骨胶原40mg;
    甲钴胺,每日早晨服用一粒,含甲钴胺0.5mg;
    拜耳Naprogesic,7月31日至8月2日,每日午饭前1小时服用一粒。

5.2高反的症状与对策
    初上高原,常见的高反症状主要是头痛、恶心、厌食、萎靡甚至嗜睡、凌晨四五点自然醒后再难以入睡等。
常见的应对方法都是在帮助身体尽快适应高原缺氧的环境。主要有:
    多喝热水,加快身体中的血液循环;适当多的摄入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少食蛋白质类食物中不易消化的;保暖;适当活动;保持室内、车内通风;有意识的加深呼吸;不要早睡,避免睡后呼吸频率和深度都减弱导致氧气摄入量更少。
    关于以上的最后一点,我自己深有体会。在2013年7月份,我乘坐晚22点左右从西宁开出的火车前往拉萨,通过唐古拉山口的时候是第二天下午15点左右,我出现了头痛、困乏等高反症状,但强打精神没有在午饭后午睡,静坐深呼吸,当晚到达拉萨后晚饭和晚睡都无大碍。在2018年7月份,我乘坐中午14点从西宁开出的火车前往拉萨,通过唐古拉山口的时间是第二天凌晨5点左右,我在睡梦中,在早上8:30左右起床后高反头痛很厉害,有将前一夜的晚饭呕吐干净。
    在高海拔攀登过程中,我个人对高反程度和行动能力的通常标准主要有:
    血氧饱和度在70-80,最好留在当前海拔,不宜再继续上升。血氧饱和度60-70,应密切注意身体状态,如高原适应没有好转,建议降低海拔。如血氧饱和度在60一下,应立即降低海拔并考虑吸氧。如果在高反严重并不见好转的情况下,再患上感冒、发烧、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应立即下撤就医。以免发展成慢性甚至急性高山病。
    在以往的医疗讲座和医疗教材中,只笼统的讲了常见的高反对策,并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应对标准。虽然每个有严重高反的人,具体情况都会有所不同,但还是建议能有一个可量化的标准,再参考具体情况作出应对决策。
5.3应急氧气
    在高海拔攀登活动中,氧气是非常重要的物资。
    2016年8月,雀儿山高C2 营地,一名攀登者罹患急性脑水肿,因为营地没有氧气,在下送过程中,未撤到C1营地即不幸去世。
    在今年7月29日的雀儿山高C2营地,一名攀登者罹患急性脑水肿,因该营地有另一只队伍存放的一瓶氧气,在下送到C1的过程中保持了全程吸氧,同时从BC又送到C1一瓶氧气进行接力,该队员最终成功获救[1]。
    急性高山病的抢救,就是在跟死神抢时间,及时吸氧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我和两位教练一致认为,在此次攀登过程中,最高营地应当有一瓶氧气(配减压阀和面罩)随时待命,如果是极高海拔攀登,各个营地都应当有氧气(配减压阀和面罩)随时待命。在A、B两组的冲顶过程中,教练都有将氧气瓶(配减压阀和面罩)装在包里背负冲顶。这样的安全意识,是我们应当具备和传承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8-29 21: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士底囚 于 2018-12-4 15:59 编辑

                                
六.攀登过程总结
6.1建营与海拔适应
    一般的建议,两个营地的垂直高差在500米左右为宜,营地间行进距离以4-6小时为宜。
    常见的两种海拔适应方式为:白天上升一个营地(高差500米左右),当晚撤回出发营地过夜;白天上升两个营地(高差1000米左右),再下降500米高差至中间营地过夜。

6.2向上运输
    在上行适应海拔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展开运输,将未来攀登需要的各种物资运输到更高的营地。但个人技术装备要慎重选择是否留在更高营地,以防止之后的下、上行缺少装备。
    在此次攀登过程中,A组的冯某然同学,在8月7日运输到达C2后,将冰镐留置于C2,在下撤通过冰舌上端冰坡,行进在冰川上时,未持有冰镐,而在8月9日从冰舌上行时,也没有持冰镐行进。

6.3冲顶过程
       在8月9日傍晚探路后,选择在8月10日凌晨2点出发冲顶,优缺点都是非常明显的。优点:可以尽早登顶,尽早下撤,在中午太阳将雪晒湿软之前,从山脊下的雪崩坡回撤通过,保证安全。缺点:一旦走过前一天探路的脚印尽头,面对黑夜和可能的雾、雪天气导致的能见度不足,很有可能会走错后续的路。当天的事实经过也将这这优缺点一起印证了。
     通过裂缝区时,结组中的所有人尽量保持匀速通过,中间不要有人停留休息,可能一名队员短暂的站立休息,同一结组中的另一队员就不得不站在雪桥上等待。
     因为黑夜的原因,在选择上攀至山脊的陡雪坡路径时,选择的略微陡峭了一点,如果队员经验不足,可以考虑架设路绳以提高通过的安全性和速度。在下撤时,沿山脊向下多走了一段,选择了更缓更短的一段雪坡铺设路绳下撤。见下图:仔细观察可见蓝色箭头所指为上攀路线,红色箭头所指为下撤路线。

20180810甲岗冲顶路线.png

    在通过硬雪覆盖的陡雪坡时,先锋者一般会使用德式在硬雪中踢出一个个雪台阶,至少能让前半脚掌踏实踩入,相邻两蹬之间高差略小,便于攀登,同时要左右分开略大,以使得相邻两蹬之间互不影响。在一只脚踏入雪台阶踩稳后,发力站起时一定要用力均匀,不可发猛力,以免将雪台阶踩塌,如果踩塌、踩出一个雪坑来就很难从里面上攀出去,建议左右平移到新的硬雪表面重新踢出雪台阶。
    冲顶下撤,大概是中午12:20左右,太阳已经将雪晒湿软。在快回到C2的大冰原上,结组走在最前面的张西则同学踩塌软雪,右腿陷入一暗裂缝难以自行拔出,这时走在结组第二位置的田园同学走上前去试图帮助张西则同学。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行为,如果暗裂缝较宽,如果其上覆盖的雪桥不够结实,两人的体重可能直接压塌雪桥,导致两人一起坠入裂缝,而作为结组第三位的我,是不可能制动住的。


6.4向下运输
    在攀登的最后阶段,是从高到低的营地的撤收,之前多次向上运输背上来的东西,都要一次运下山去。此时流的汗、流的泪,都是当年向上运输时脑子里进的水。

6.5此次攀登过程中的一点问题
    在8月10日16点左右,我从C2下撤至C1过程中,发现在冰舌以上的小段冰川上,在B组当天早些时候上行的脚印两边,有大量、清晰的登山杖的使用痕迹。虽然在冰川上行进时使用长度可调的手杖,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但是对于新手上冰川,还是需要持冰镐行进,以便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作出及时、正确的反应。


 楼主| 发表于 2018-8-29 21: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士底囚 于 2018-12-4 16:11 编辑

                                
七.攀登决策
7.1信息收集与评估
    任何时候,作决策的前提是对信息尽可能地全面收集、对未来各种可能性的预测,对一些通用的登山原则的了解和丰富的登山经验。
7.2风险管理
    在高海拔攀登中,如果降低风险、管理风险,通常有两种原则。
    将风险降低到可控程度后,即维持在这一水平不再花大力气继续降低,若发生意外,所付出的代价也是能接受的。
    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尽可能的降低风险,越低越好。
7.3决策的重点----取舍
    一名队员如果高反严重合并感冒和呼吸道感染,即便用药,也难以在近5000米的海拔痊愈的。该队员既已无可能继续上行,那么将ta留在队伍中,是出于感情上保持我们这个队伍完整的。但是存在该队员病情恶化的可能性,会给他自身的健康、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同时会导致队伍后续的攀登受到极大的影响。
    如果作出取舍,该队员下撤回海拔更低的大城市进行治疗和修养,对ta自身和队伍,都是更好的选择。教练在8月3日也是这么作出决定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8-29 21: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士底囚 于 2018-10-14 15:53 编辑

                                
八.后记

    写总结就像写论文,写论文就像便秘,使了半天劲,就只出来个P。
    不管怎样,总算是匆匆收尾了。
    也许以后再回头读的时候,会有新的回忆和想法,随时修改进来吧。
   



 楼主| 发表于 2018-8-29 21: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士底囚 于 2018-10-14 15:52 编辑

                     
九.致谢
    感谢协会和登山队能够接纳我,将我视作一名校外的老队员,允许我参加此次登山活动。感谢登山队的每一名队员,能够包容我在登山过程中的一些习惯甚至缺点,能够帮助我、鼓励我完成此次攀登。
    感谢旦增教练和巴旦教练在登山过程中的帮助和指导,使得我对雪山攀登有了新的认识。
    感谢队长胡嘉舜在攀登过程中多次不厌其烦的听我唠叨,感谢他能够从队长的角度指出我的问题,帮助我融入这个优秀的集体,感谢他为我、为我们所付出的汗水(不知道背后有没有偷偷的泪水)。
    感谢陈华老师,像一位老大哥一样,对我一路的点拨。
    感谢兴昊,在大本营做的可口的饭菜,提醒大家行进的节奏,在回程的路上,在我急躁的心里及时跺了一脚刹车。
    感谢与我结组的田园和张西则,谢谢你们对我的信任,我们是以命相托的好兄弟。
    感谢冯柄然、杨洲、唐铭远、霍健朗、李纳、宾李,感谢你们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十几天中的陪伴,你们的笑容永远是这次攀登中最美的风景。
    感谢DELL的朋友们,你们的支持、鼓励是我、是我们能够完成此次攀登所不可或缺的。
    感谢所有支持我、鼓励我的朋友们。
    感谢山神的眷顾。


点评

先写致谢,棒棒哒hahah  发表于 2018-9-12 22:48
啦啦啦啦  发表于 2018-9-12 21:15
 楼主| 发表于 2018-8-29 21: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士底囚 于 2018-9-30 19:26 编辑

十.注释和外链

[1].2018年7月29日雀儿山高原病患者的救援相关:
川藏队,7月29日雀儿山救援报告,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CyvKXBX8QRaDNS36twyCXQ
岩羊户外,7.29雀儿山事件后,我们想说,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LmNLFO-g4ihZjkgXB5fMNA
18妖,来自7-29雀儿山女领队的感恩与反思(事情经过及后续),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7fd-57e9NU9Xw_u0bbxvZQ
或者 http://bbs.8264.com/thread-5504201-1-1.html

[2].李纳,2018年厦门大学甲岗峰登山队后勤队长总结——李纳,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Sep 3rd 2018,链接:
http://www.xiadadengxie.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36

[3].刃脊探险定做的雪锥和套锅说明
http://www.8264.com/viewnews-11059-page-1.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8-8-29 21: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占坑

点评

占坑王啊···恐(佩)怖(服)如(阁)斯(下)  发表于 2018-8-31 13: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9 21: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水,难怪积分这么多。
发表于 2018-8-30 09: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占坑到了第二页,牛逼
发表于 2018-8-30 13: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也太水了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17633号-1|小黑屋|手机版|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GMT+8, 2024-3-29 09:44 , Processed in 0.11218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