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485|回复: 12

[技术讨论] Mont Blanc攀登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21 22: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谋了个哲 于 2019-7-21 23:25 编辑

Mont Blanc 勃朗峰攀登报告


谋了个哲


212.jpg

【从T山回拍Aiguille du mini】


Mont Blanc(勃朗峰, 4808 m)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很多版本中欧洲最高峰(不同版本主要是来源于对欧洲的地理边界定义不同),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山脚下的Chamonix是著名的旅游小镇,号称Alpinism的发源地。

2019年7月13日,我独自(solo)从三山穿越线路(Trois Monts Travesée Route, PD+/III)尝试当日攀登(day-push),完成了所有的技术攀登路段,在距顶峰垂直距离200 m(行进距离约400 m)的雪坡处下撤,总用时9小时,现于厦大登协论坛发布攀登报告。


****************************
前期准备
****************************
攀登勃朗峰也是来瑞士之前就考虑过的。此前对其了解仅限于知道松哥曾solo过【松哥,Tanta运动员,姓徐名松,字单臂引体男,号solo过勃朗峰的男人】。

四月底刚来洛桑后,赶上复活节假期,就去勃朗峰侦查过。那时对欧洲攀登没有任何概念,连技术冰镐也没来得及买。那一次是带着帐篷,计划主要是去Chamonix当游客,条件允许的话走到勃朗峰雪线附近体验一下,为日后攀登做准备。当时只知道Arête des Bosses(又称Gouter线路,PD-/III)线路,于是就从Les Houches顺着仍然被积雪覆盖的trail上到了Bellevue缆车的顶端,并在中间露营一晚,也算是跟勃朗峰的初遇。

216.jpg
【复活节假期在勃朗峰附近】

7月11至12日(周五、周六)是IFSC Chamonix(S,L)站的比赛,于是计划前去观战。在计划时就想着能否充分利用周末时间完成攀登勃朗峰的计划。

攀登勃朗峰的线路中最简单的是Arête des Bosses,可以坐火车上到Nid d'Aigle,然后走2-3小时雪坡到达Gouter Hut,通常在此休息一晚,第二天Alpine-Start冲顶(5-6小时)后下撤。这条线路(PD-/III)整体比较简单,没有太多技术攀登路段,主要难点是中间比较陡的一段,且有落石风险。绝大多数攀登者会选择这条线路,因此线路很可能会拥挤。听说风景不错,因为在Bosses山脊上,一边是法国,一边是意大利。

另一条常规线路便是三山穿越线路Trois Monts(PD+/III),可以坐缆车上到Aiguille du midi(~3800 m),然后走雪坡下到Cosmique Hut(~3600 m)过夜,第二天Alpine-Start,翻过Mont Blanc du Tacul (第一座山,后文中简称T山),下降一些海拔后再翻过Mont Maudit(第二座山,后文中简称M山),最后才是Mont Blanc的主峰。整个攀登用时大约4-6小时,下撤用时大约相当。这条线路有以下几个主要难点。第一,海拔起伏大,对体力是很大的考验。俗话说得好,“上坡如吃屎,下坡如拉稀”。三山穿越在短短几小时之内就要拉完吃,吃完拉,拉完再吃再拉再吃,然后下撤时再拉再吃再拉……第二,整条线路上有三条大裂缝,同时还有很多小裂缝*,客观风险较Gouter更大。第三,M山是攀登过程中最大的技术难点,长距离的30-40度雪坡,且有落石风险,外加顶端约50米的50度冰雪混杂坡*,关键是下撤时还要经过这些路段。

*注:仅反映笔者攀登时的路况

很多城里人会选择Mont Blanc Tranverse,即从一条线路登顶,再从另一条线路下撤。当然,大城市的人更会玩,他们会ski descent或者干脆从顶峰paraglide下来。我只能默默地走雪坡,一步两步,一步两步,是魔鬼的步伐……

出发前周二周三周四查了线路,路线很成熟也很清晰,完全不用顾忌Matterhorn那样的找路情况。一开始有两个方案:

方案一:周五中午翘班出发,下午很早就到Chamonix,这样可以赶上最后一班上去的缆车或者火车,住Hut,周六Alpine-Start登顶后下撤,有充足的时间搞Mont Blanc Tranverse,不误周六晚上的Lead决赛,但是会错过周五晚上的Speed决赛;

方案二:周六不看IFSC Lead决赛,晚上住Hut,周日Alpine-Start登顶后下撤,有充足的时间搞Mont Blanc Tranverse;

查着查着又一个更好的方案浮出水面:

方案三:啥都不能误!周五周六看比赛,周日day-push,没有Alpine-Start!最重要的是:省了住Hut的钱!但是时间可能不够(缆车第一班6:30,最后一班18:00,考虑到是旅游旺季,大概至少要在17:20之前回到Aiguille du midi才能保证坐上最后一班下去的缆车)。

最终基本是按照方案三准备的,方案二当作备选。


************************
装备和天气
************************
Sea2Summit 高腰徒步鞋(穿)
雪套(gaiter,雪足够硬,最后没用到)
单裤(穿)
棉T恤(穿)
DB橙色外衣(穿)
魔术头巾/面罩(穿)
厚手套
折叠雨衣
紧急御寒铝膜
急救包
墨镜扣片【在计划装备中,临出门忘带】
太阳镜【在计划装备中,临出门忘带】

安全带(穿);上有PA一条,冰镐绳一条主锁+MegaJul保护器
12米 直径7mm绳一条
普鲁士套索一套
梅陇锁两个
额外主锁一个
一对小冰镐
冰爪

10根能量棒
1.5L 水
500 mL功能饮料

以下装备留在公寓:
多特包
BD绿色软壳【后悔了,应该带上】
帐篷、睡袋、防潮垫

解释:主要原则是day-push轻量化。没带30米下降绳,考虑没有需要下降的路段。

124.png


************************
出发
************************
周五下午乘FlixBus前往法国Chamonix,原计划晚20:00到达,因晚高峰21:15才到,Speed决赛21:00开始,跑到现场(负重~15公斤)已经21:30了,还好决赛刚开始没多久。当晚宋懿玲第一,钟齐鑫第二,听着国歌奏响在阿尔卑斯山谷还是非常自豪的。

跟国家队队员淡逼过程中,遇到同样是来观战的朱丹、田勇、木桶三个人,他们Airbnb了一个公寓,然后就把我收留了。世界上还是好人多。本来我是打算搭帐篷露营的。

周六自然醒,然后去看了Lead半决赛,下午本来说去爬岩壁的,结果时间有点赶,再加上四个人就一条绳,我还没带岩鞋,所以我最后就没爬,去超市买了能量棒和功能饮料什么的,为第二天做准备。

周六晚上看决赛,男子Adam Ondra毫无悬念第一,女子张悦彤第二。回到公寓已经半夜了,整体装备,打算周日按原计划攀登。

然后逗比的事情发生了,我发现我没带雪镜。

所以只能寄希望于第二天清晨能搞到一个雪镜或偏光墨镜,不然肯定是不可能尝试攀登了。那么早商店肯定不会开门,能搞到雪镜的地方大概有两个,一是Aiguille du mini的纪念品店(如果开门够早的话),另一个是缆车或是其他景点的失物招领,说不定有游客落下的。


*************************
攀登日
*************************
5:30的闹铃,响到5:40才意识到……真是太累了。

6:15到达Aiguille du midi缆车处(离公寓很近),已经有很多人排队,担心赶不上6:30第一班。还好一切顺利。在这里遇到了刚来瑞士时候一起爬过的Leo Joderillo,这些臭不要脸的climber真的是正式想约不到,在山里随随便便就碰见了。

7:00左右到达Aiguille du midi,在纪念品店39欧买了一个雪镜,感觉价格还是非常可以接受的。上冰爪。

7:20左右开始攀登,因为风大,已经感觉非常冷了,后悔没带BD绿色软壳。考虑先试一试,毕竟太阳马上就晒过来了,不行随时下。

从Aiguille du midi出来的大下坡,有点兴奋,超了好几支队伍。不知道他们是干啥的,有一些应该是雇了向导去爬T山或其他附近是山头,或者是适应海拔为第二天做准备。还有几组估计和我一样,尝试day-push。整个路线上都有清晰的脚印,像台阶一样。

8:10到达T山大裂缝处,虽说有固定绳索,但需要solo三四米的wi3还是有点怂的。

217.jpg
【T山大裂缝】

8:40到达#4009 m,休息

#手表显示,未校准,比真实海拔大概高50 m,线性良好。

9:05翻过T山。

三山穿越线路其实非常有趣,因为你只有翻过第一座才能看见第二座,翻过第二座才能看见第三座,跟玩游戏通关一样,打不过小怪是不可能见到老怪的。虽然查过线路,知道M山很难,但是对于真实的场景基本没有概念,所以当我第一眼看到M山的时候真是吓尿了,陡啊,真陡啊。很久都没有这种由衷的敬畏之情了。刚爬过的T山已经挺累了,现在M山已经超出了心理预期,好在调整了一下依然准备上攀。路上还是有不少其他的攀登者。

127.png
【第二关:M山。可见攀登线路和其他攀登者】

9:40在#4261处休息,有俩搞Mont Blanc Traverse的人超了上来,聊了几句,他们订了晚上的Gouter Hut,不然day-push很可能赶不上下山的火车。然后奇葩的事又发生了,我手滑掉了水瓶盖,矿泉水瓶里还有1.8 L的水。我自己都笑了。

解决方法也简单,撕开御寒铝膜的塑料包装袋,然后用绳套绑紧,不敢说滴水不漏但是至少不会洒掉太多。感觉良好,也不觉得冷了,继续上。

10:20翻过了M山。

9:40到10:20之间手机上没有记录,因为确实是最艰难的一段,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攀登上,40-50度的雪坡,很多地段下面还有硬冰,还有两条大裂缝。虽然脚印都已经被踩出来了,但还是难度很大,如果滑坠且不能及时制动,那基本就挂了。7月12日(我攀登的两天前),这个路段刚滑了一组人,一个意大利攀登者当场死亡,同伴受伤。单说攀登勃朗峰的死亡人数每年怎么也得三五个,加上周边附近的山(Mont Blanc massif山脉),算上滑雪的和其他运动的,平均每年15个不算夸张。当然了,我是下山后才知道7月12日的事故的。

从绝对死亡人数上来说,勃朗峰可能是世界之最,我一度想整理一个勃朗峰花样作死大全,但是想想可能不太尊敬逝者。简单说吧,除了雪崩的,滑坠的,冻死的,还有ins直播时坠亡的,掉冰裂缝里被绳子活活勒死的,飞机撞山无一生还的……

10:55到达#4412 m这一段处于M山和勃朗峰主峰的鞍部,风特别大,真的是特别大,我无法精确测量,但是估计最大能有70-80 km/h。冷到什么程度呢?风从雪镜下面的透气孔钻到面部,眼睛都冻得疼。现在我包里能保暖的就只有一件雨衣了(也确实是为了这个目的带上来的),于是也顾不上还能更丑到哪儿,赶紧掏出来穿上。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休息一下,补水,继续上。

接下来是一个45度左右的坡,脚印清晰,但是风依然很大,只有快到坡顶时有一小段是没风的,沐浴着阳光竟然有点温暖,就叫它避风塘吧。当时我喜出望外,以为只有下面的鞍部是风口,所以对于登顶还是很有信心的。我的计划是,考虑我一向下撤非常磨蹭,所以关门时间12:30,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转身下撤,除非有其他特殊情况(比如离峰顶很近时出现紧急情况,那么最安全的做法是登顶后从Bosser下撤,很快就能到达一个紧急木屋Vallot Hut,比原路返回更有效)。按照目前的时间来看,应该能在12:30前爬完最后的几百米。

过了避风塘,是一个大裂缝,能绕过去。看到那边有几个人在裂缝的避风处休息。过了裂缝走了,又是大风,而且更大。此时已经可以看到勃朗峰顶就在雪坡尽头了,所有技术路段都已经通过,就只剩下这几百米的30度雪坡了。忘了交代,其实有一个人也在solo,一直在我前面20 min左右的位置。已经能看到他已经离顶峰很近了。

此时此刻,最后的大雪坡很明显都暴露在大风中,冷倒是勉强可以克服,但是横风让我感觉很难保持平衡,最关键是很难集中精力。此时已经感觉体力达不到我的预期了——早上只吃了一个面包,路上只吃了五六根能量棒。所以我果断决定下撤。

这不是第一次在离峰顶很近的地方下撤了。Mt. Chimboraze也是离顶300 m下撤,当时主要是由于体力消耗太大,外加掉包(雪镜)给下撤带来太多不确定因素。Mt. Ranier除了体力消耗外,还有饮用水不够,也是离顶200 m左右下撤。这次,体力到不是最主要的,寒冷也勉强可以克服,但是无法聚精会神攀登让我产生了极大的不适应感。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在solo,容不得任何差错。如果要上,就要极力求稳,放慢速度,这样会在寒冷中暴露更久,而且很有可能无法在12:30之前登顶转身。如果赶不上最后一班缆车的话,不仅要在Hut过夜(一百多欧),还得翘周一的班。

充分地论证了下撤的必要性后,果断转身。下到裂缝处时,又遇到那四个人,便过去避避风。没想到他们说其中一个人体力跟不上,需要直升机救援,还让我帮忙打电话。一听这种情况,其他的事情都显得不重要了。我问他们基本信息,结果这四个韩国人英语实在太烂,更不会法语,这么长时间竟然一直都没联系到救援,好像是在尝试给山下的同伴打电话。最逗比的是他们还在向过往的观光直升机挥手。他们连自己在哪儿都不清楚(也可能是用英语表达不清楚),当然我很清楚我们的位置。

勃朗峰好在信号不错。我先找了法国登山协会FFCAM的救援热线,因为我是会员,所以手机里存了这个电话。打AAC的国际救援貌似太不直接。接电话的是个声音甜美的妹子,会说英语,但是扯了半天后跟我说这个电话不能转接直升机救援,好像主要还是负责事故后续处理什么的。我就呵呵了。就是这么三五分钟摘掉手套打电话的时间,我的左手已经冻得不行了,这个地方根本就他么的不避风,好在韩国人穿的都比较多,而且看起来也不像什么有大事儿的,否则他们就是在这儿等死。

我说我不行了,太冷,必须先下撤。等我到安全地方再帮他们打电话。

然后很快,我就又撤回了避风塘。在这里,我掏出手机,又帮他们打了法国紧急电话“15”。然后一接电话,我问

- Bonjour, parlez-vous anglais ?
- Non

(- 棒猪,您会说英语吗?)
(- 不会)

我就知道傻逼了。然后就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悲切。经过不懈努力,终于用法语给他讲清楚了,他给转到了Chamonix的专业高山救援PGHM,接电话的能用基本的英语交流,我详细描述了情况,只能做到这些了。

我当然是继续下撤。过了15分钟左右,直升机来了,绕了一圈,又更靠近地绕了两圈,然后又兜了一大圈,然后……然后就飞走了。从我的位置看不到他们的位置,因为他们在裂缝的避风处龟着,但是我很确信如果他们有所回复,肯定能得到救援。我确实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应该没什么大事。有可能他们体力恢复了,决定自己下撤/继续上攀,然后怕花救援费(没保险的话轻轻松松让你破产的那种)就躲猫猫了。反正……回来后我也一直在查新闻,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韩国人遇险的报道。但愿一切都好吧!只是觉得自己像个傻逼一样被四个韩国人耍了。

下撤到M山时,怂得一逼。超级小心地倒攀了50度冰雪混合坡,有些路段已经开始融化了。下撤到T山时,雪在太阳的照射下已经非常松软了,所以这种雪坡型山还是应该Alpine-Start。T山的大裂缝是个难点,虽然带了一对技术镐,但是非常愚蠢地只用了一来倒攀,结果冰镐卡住了不好动,最后挣扎了一下冰爪脱了,整个人被固定绳索拉住,不然就进裂缝了——死到不至于,磕伤碰伤肯定是不可避免。反正有点尴尬,好在有惊无险。所以,倒攀冰壁最正确的做法是:用!两!根!冰!镐!

从T底到回Aiguille du midi,200 米上升,整整用了一个半小时。累成狗。走雪坡数数还是很好用的方法。

大约在16:00左右,回望后背的山峰已经起雾了,可能在勃朗峰顶会有强对流天气。

16:30回到Aiguille du midi,安全了。

18:00回到公寓,19:56火车回Lausanne,半夜到家。


**********************
总结
**********************
准备比较仓促,但是也反映出对自己技术的认知比较客观,基本满则了攀登线路的需求。爬完Matterhorn有一点点膨胀,Mont Blanc正好来调整一下。

临出发时忘了装雪镜,到周六半夜才发现,确实有点不靠谱。好在纪念品店开门早,39欧投资了一个不错的雪镜。

T山的实际难度大致与判断一致,大裂缝除外,M山的实际难度超出预期,但是是在能力范围内。峰顶的大风完全无法预判。

下撤后肯定会时不时回想“如果当时再坚持一下……”不过鉴于回到Aiguille du midi已经16:30,如果选择继续登顶能否在一小时内完成并撤到4600 m不是很有信心,也就是说这次攀登主要限制因素是时间,如果Alpine-Start成功概率会更高。不过确实也不是那么在乎——当然在下来后得知勃朗峰在某些版本当中是七大洲最高峰之一时,还是有点小遗憾的,万一哪天真的想搞7+2了呢?

说服自己下撤的理由是充分的。在技术路段上,比如M山,风险虽然大,但是可以通过高度集中注意力来克服,主动权在自己。但是对于几十公里每小时的侧风,自己需要适当倾斜身体来保持平衡,万一风速突变将会造成很大的不可控风险,并不是单单小心就可以克服的。

总之,很享受的一次攀登,比想象中的无尽的大雪坡更有意思,尤其是三山穿越的打怪通关感,和第一次见到M山时的震撼。

另外,我们永远无法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即使推翻了旧三座,不还有新三座么?还是那句话,有钱真好,羡慕那些有钱人。

215.jpg
【39欧的雪镜】
214.jpg
【某裂缝】
213.jpg
【某裂缝】



*【声明】该报告中提及的任何公司或产品与作者均无利益往来。总结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作者力求信息的真实确切,但并不承诺文中信息的准确性,对于读者使用本报告中任何信息做出任何决定而造成生命健康和财产损失的情况,作者不负任何责任。安全攀登!

*【Disclaimer】The author declears no competing interest with regards to any brands or companies mentioned in this report. All the statements are solely based on the author's own point of view. Information provided in this report is to the author's best knowledge, yet the accuracy is not guaranteed. Use of this report and any related content is absolutely at the readers' own risk. Climb smart!


















发表于 2019-7-22 16: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之前看过一部记录片《4000米山脊线》,不知道楼主啥时候也能走一趟。
发表于 2019-7-22 17: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版块扛把子

点评

男神你又调皮了  发表于 2019-7-22 18:53
 楼主| 发表于 2019-7-26 03: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petzl.com/fondation/ ... 2017_EN_web.pdf?v=2

Petzl发布的1990至2017年Mont Blanc常规线路(Gouter)事故汇总。
发表于 2019-8-8 11: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路历程记录真详细。真是灯塔一般的存在,照耀后来者,牛逼
发表于 2019-8-8 11: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坐等Eiger报告
 楼主| 发表于 2019-8-9 00: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吓大的小鹰 发表于 2019-8-8 11:09
心路历程记录真详细。真是灯塔一般的存在,照耀后来者,牛逼

能不这么二么?13B屌飞起
发表于 2023-8-23 05: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帖子就是这样,常看常新,进来吸收养分
发表于 2023-8-23 09: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吓大的小鹰 发表于 2023-8-23 05:56
好的帖子就是这样,常看常新,进来吸收养分

大佬,几月前还来得及啊,现在签证紧张
发表于 2023-8-23 21: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xmulht 发表于 2023-8-23 09:05
大佬,几月前还来得及啊,现在签证紧张

最晚部分山就到十月份吧,再晚就只能滑雪了,还是说你想冬攀eiger北壁
 楼主| 发表于 2023-9-4 23: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佬,咱是去挪威搞山,嗨森去Siruana爬墙,赶紧定
发表于 2023-9-5 07: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去siruana的话带上我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17633号-1|小黑屋|手机版|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GMT+8, 2024-4-19 23:27 , Processed in 0.12168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