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会唱歌的噜噜 于 2021-2-11 17:48 编辑
登顶: 有一天晚上在康师傅家开会的时候,祥元跟大家说什么登顶,对于每个人来说,每个人的登顶意味着不同的东西,有的人的登顶就是走到大峰大本营,有的人的登顶是拍到星空,有的人的登顶,就是走上大峰。 我第一天走上大峰本营的时候很累,但是第二天适应性徒步的时候恢复的特别好,人状态很不错,我认为自己有能力走上大峰,但是鉴于第一次爬这么高的山,而且自己也算是发烧刚好没有多久。我就给自己定目标:第二天冲顶,我的目标就是走上去,拍一张合影就算了,如果有体的话,再拍拍别的照片,事实证明我的目标定得很合理,第二天整个冲顶的过程,我的心情特别放松。 下过雪以后的山路跟下雪之前的山路,我觉得最大的区别就是滑,但是雪其实是不会滑的(南方人没见过雪好吧),主要是,雪落在石头上,结成了一层薄薄的冰,非常的滑,而且石头会被雪埋住,你也不知道自己说不定那一脚踩得就是石头。所以走这样的山路必须踩好上一脚,保证自己站稳的情况下才能迈出下一脚,同时尽量走每一步的时候都要插稳两根登山杖,这样即使滑了,还有三个支撑点,还是可以站稳。 凌晨5点,我们准时摸着黑向山顶进发。白茫茫的一片雪原,披着黑夜的面纱,在头灯一点点微弱的灯光中一点点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空气湿湿的、冰冰的,飘落的雪花洒在我的脸上,是雪山用冰凉的手抚摸我的面颊。 走了一个多小时,天空渐渐泛起了亮光,沉睡的雪山在渐渐地醒来。我们走上垭口,回头看,已经可以依稀辨认出身后的雪山,辨认出我们走过的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我心里涌起一阵阵激动,自己真的在做一件自己已经期待已久的事情。 过了垭口,天亮的速度明显快了起来,可以看到,在大峰的另一侧,太阳正在缓缓升起来,朝霞的橙红,穿过云层,绕过山峰,撒在我们前进的路上,仿佛为勇士铺就的金色地毯,指引我们走向胜利的方向。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接近海拔5000米,体力和稀薄的空气成为了我离咫尺之遥的大峰峰顶的拦路虎,我数着步子,30步做一个短歇息,有节奏的,慢慢地,向峰顶走去。在山的那一头,太阳已经从云层的地下钻了出来,站在云层上,泛着金光。我难掩焦急的心情,又碍于体力,只能告诉自己步步为营,按部就班的来。 最后40步,我一气呵成,终于登顶,心中涌起万丈豪情,给爸妈拨了一通电话宣告着个好消息。八点30分。哈达挂满了扶栏,指向日出的方向,在那里,有一轮金色的太阳。阳光照射在晶莹的雪上,把表层的雪打的金黄透亮。路华站在大峰路牌的后面,迎着初升的太阳。 为什么登山: 今年登协18岁了,我也正好18岁,今年的冬训就是我们的成人礼。在这个节点上参加这一次冬训,让我对登山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在城市呆久了,会有城市病。我理解的城市病,是处在安逸的环境中太久了以后,习惯了对什么都能掌控的控制感,而对于冒险,对于新事物失去了兴趣和尝试的勇气。这就是登山的意义之所在。 《心流》中这样描述攀登者:他们能在逆境中集中注意力,调动身体机能,从而对眼前危险的情况有所控制,克服困难,征服高峰,这样的过程令人着迷。换言之,攀登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眼前不可控制的情况,转化为自己可以部分控制的情况,这样的过程需要人全神贯注,所以我们可以体会到心流,并且提升自己的能力。 因此,经历过雪山的历练,回到城市里以后,你会发现,很多以前认为困难的事情都渐渐变成了小事,战胜了那样的困难之后,在经历其他的挫折时,你总能找到自己的勇气,相信自己有能力创造奇迹。对于很多达成不了的事情,你也会变得更加坦荡,直面真实的境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