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96|回复: 69

[20周年社史] 厦大登协二十周年回忆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29 16: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邓兴婷 于 2021-4-30 11:41 编辑
   

厦大登协二十周年回忆录

To 所有xumars:
    厦大登协20周年社史项目已经启航,现在,编辑部决定启动时光机器,和大家共同回溯与XUMA并肩走过的旅程。无论你和XUMA相逢于何时,无论你是爱登山、骑行,还是身边的TA,都欢迎来这里一诉衷情。过去XUMA曾给予你我的青春以血肉,今天让我们以回忆再塑她的年华,给XUMA写一封封跨越时间的信吧!
    参与方式:在本帖后跟帖回复
    留言要求:内容和XUMA相关,文体、字数、风格皆不限,欢迎大家畅所欲言~
    注:优秀留言可能被选入社史呦~
From 厦大登协社史编辑部

because.jpg



发表于 2021-6-17 13: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文丰 于 2021-6-21 17:31 编辑

徐妈领路人

     前面帖子里看淑丽和辰祥在讨论他们在徐妈的领路人, 我也想回忆一下我的领路人们。

     【第一次体训】  最开始来徐妈就是奔着户外活动来的,但听说会通过体训次数来刷人,所以每周二周四基本都会准时到翔安一期操场跑圈,顺便锻炼身体(跑步是最简单的运动模式,一个人就能完成,不像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至少得两个人,这算是我喜欢跑步的原因之一吧)。刚开始的时候就我一个人,但是每次都能见到健楠,除了当时的体训负责人芦荟(露辉)之外,就数我们俩跑得快,也在暗暗较劲,不知不觉就把节奏带快了,后来健楠成了新的体训负责人。那个时候经常跟我们聊天的是林茜,她的热情和逢人便打招呼使得我们这些新人很快融入了集体。还记得第一次海岛露营(鳄鱼屿)她说:一个人可以走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更远。每次体训她都热情地和新人打招呼,“诶,你叫什么名字来着”“有没有参加过外出”。另一个学姐是张楠,她自称是“部长会编外人员”,虽然不是部长,但每次都很关心协会的事,给大家提供各种帮助。
*2015冬训个人职务总结——翁健楠 http://www.xuma.cn/bbs/forum.php ... =1435&fromuid=49025*2014冬训队医总结(含个人总结)--游林茜 http://www.xuma.cn/bbs/forum.php ... d=810&fromuid=49025
*2014哈巴雪山后勤总结——张楠 http://www.xuma.cn/bbs/forum.php ... d=956&fromuid=49025

    【第一次外出】 我在登协的第一次外出是八怪谷。认识了很多本部的家伙,印象最深的是马彪(彪哥),每次自我介绍,他都说自己是艺术学院学国画的,来自西藏的,有个藏名叫亚当扎西,年代太久我不记得是不是亚当扎西了,然后西藏有个老婆叫尼玛。就是那种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然后大家居然信以为真。我也是不知道过了多久才知道他是2011级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的。除了彪哥,但是协会还有另外三个称得上“哥”的人,他们分别是斌哥——林艺斌,猛哥——黄德猛,韬哥——林韬。斌哥是真的兵哥,2012级化院国防生,目前在南京某军区工作,在协会擅长攀岩、定向越野,技术大佬,协会自他之后,定向越野技术一路走下坡。猛哥好像也是物机的,擅长拍照,大概是因为有了他,我总觉得2015格拉丹东的雪山照片是近年以来最好的,没有之一。韬哥平常不苟言笑,似乎看来他更像是当兵的国防生,然而不是,韬哥也很擅长拍照。这四个‘哥’大概因为都是技术大佬(不同侧重于体力、登山、定向、攀岩、摄影、摄像等),所以得以称为‘哥’。树旺刚刚进协会的时候有一个理想,就是有朝一日,协会所有人都称他为‘旺哥’,所以日月苦练攀岩技术,然而技术上去了,称呼还是没变,旺仔大概想不通。
*2014年厦大登协冬训队摄影总结(含个人总结)——林韬 http://www.xuma.cn/bbs/forum.php ... d=824&fromuid=49025
*摄像总结 林艺斌 http://www.xuma.cn/bbs/forum.php ... =1674&fromuid=49025
*2015戴云山领队总结—黄德猛 http://www.xuma.cn/bbs/forum.php ... =1539&fromuid=49025

     【我的会长大人】我进协会的时候,会长是戴雨笛,每次打字都被打成“待遇低”。现实生活里见面的时候,雨笛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书生,有别于以上四个‘哥’粗狂的气质,号称厦大赵又廷。但是内心极其强大,逻辑思维能力大概只有胡嘉舜能够与之匹敌,文字杀人不见血(论坛ID吓大的小鹰)。
部分节选:
       “我像是一个固执的理想主义的者。我很享受在协会忙碌额日子,因为我觉得我自己的每一分努力都能够给协会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我也十分希望,我的所有努力,都会给协会带去积极的影响。这种感觉,就像是在养自己的孩子,或是像在创业一样。不是也有人把创业和养孩子相提并论吗。不过做协会虽然没有创业一样辛苦,但是也有他的大大小小喜怒哀乐。不过我把之当成我自己的事情,也就不觉得累了。协会于我,早就已经是一份事业。
       以前觉得制度不够完善,所以在做负责人的第二个学期,就想拼命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当然这件事情一直持续到了现在。直到现在做了会长,愈发觉得制度并不是最关键的。必须先有靠谱的人才行,抛开人去谈制度或者传承都是瞎搞。当然必须两者兼施才可能让协会长久发展。而连接制度和人的一个东西,那就是纪律和原则。
       这也正是我很多时候不喜欢协会现在状态的原因——对于感情因素过多考虑和牵绊。尤其是在大量的小活动和各个细节上面。本来应该是小事讲原则,重大事情多考虑。这才是制定规则的意义所在。可现在正好反过来了。什么是重大事情——暑期攀登。体训、外出、冬训、攀岩若不能有效执行规则,那大家的控制事情的本事也就停留在这些小事情上面了。
       现在很多时候,有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感觉,你遵守规矩很多时候反而会被人说不近人情。协会整体风气不够严谨,不够讲原则。或者说严谨的人比不严谨的人要少。踏实做事情的人少。”
话题沉重,慎点!!(长文)——关于协会管理者应当具备的东西 http://www.xuma.cn/bbs/forum.php ... =1553&fromuid=49025

    【我的队长】我的冬训队长是侯星志,骑行队长是陈翔宇。冬训的时候懵懵懂懂,星志基本和我一届,所以影响不是太大。但陈翔宇是一位饱读诗书与各种野史传闻的哲学家,骑行过程中的老司机,各种新奇世界的带头大哥,和他在一起就觉得踏实,虽然他这个人看上去也不是那么老实。大哥带我骑行在成都-大理,大哥在北京带我们游历各高校,大哥带我们自驾游贵州。大哥说,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又称“奥康的剃刀”,它是由14世纪英格兰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即“简单有效原理”。正如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文化建设对协会外出活动的意义 http://www.xuma.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68&fromuid=49025


发表于 2021-6-21 00: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郑逸炜 发表于 2021-6-20 10:11
这个问题我觉得提的真的很好,我现在的观点是,我们应当培养这样的人。我们不反对大家来协会是为了快乐, ...

歪楼了歪楼了,看故事看故事
发表于 2021-6-3 20: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妈领路人

     最近听登山队的两个小姑娘在讨论她们在徐妈的领路人, 我也想回忆一下我的领路人们。

     体训  最开始来徐妈只是想坚持锻炼,周二周四来体训而已。刚开始的时候怕生,每次都要拉上我们院一个女生一起,体训的时候就只跟那个女生讲话,也不跟陌生人聊天。是鹭苇每次都会来跟我们讲话,跟我们聊天,鹭苇在我们口中就是那个很漂亮的学姐。后来我同学不来了,我依旧坚持来体训,我才慢慢认识了一些其他人。比如提醒我做力量训练的时候最好不要玩手机,可以跟旁边的人聊聊天的嘉舜;不知道什么时候记住了我的名字,但我很久之后才知道他的名字,并且就是当时的会长的星志;也是很久以后才知道带体训的是小黑。

     环岛路夜跑  早就在群里看到了胡爽的名字,知道是直系学姐,但直到环岛路夜跑才算是认识。虽说协会里面从不叫学长学姐,但我每次见到胡爽还是脱口而出的学姐。记得我什么时候喊胡爽学姐的的时候,好多旁边的人都在感慨,胡爽都成学姐了啊。是的,爽怎么看都是个小学妹的样子,一口弗兰的普通话辣么可爱。至此我才知道,徐妈里数院单传的传说,之后我在协会的自我介绍便是,辰祥的学妹,祺望的学妹,胡爽的学妹,哪怕上面两位大佬我也都还不认识,也不知道他们的经历,但我知道报他们的名字大家都认识。

    户外技能大赛  因为是在群里随便组的队,谁也不认识,活动当天在上弦场,还得拜托爽带我去找一下一个叫罗遥华的人,似乎也是个大佬。记得爽带我找到了队友,撂了一句“照顾好我学妹”就走了。还记得当时没有外出过的我在营建的时候就负责压东西,不要让东西被风吹走了。当时还认识了一直在我们这组周围的摄影,江游。当时问游游大几,好像她说的是大二,当时毫无怀疑,只觉得这个学姐真好看。为什么游游一直在我们这组旁边呢,因为她一直在拍遥华,帅遥华的名号从那时候就开始了。

    漳州骑行  在协会里最开始想去的是骑行,但是努力学习一学期的我就没有去过外出,于是漳州骑行成为了我的第一次外出。环岛路夜跑的时候就认识了跟胡爽一起的贾妮,在确认贾妮含雪这个名字是真名后我问的问题是,那我喊你贾妮还是含雪呢,旁边的爽一个劲地起哄,喊她含雪含雪,好的,我懂了。环岛路夜跑的时候,她俩穿的是17年骑行队的队服,当时就觉得去骑行好酷啊,于是后来在论坛里看完了16年骑行队的队记。漳州骑行的时候贾妮是队长,也将是17年青藏线的队长,于是我心里的南强骑行队的队长便只有贾妮。第一次买后勤是贾妮带我去新华都买的,不过她好像也不太懂,一直在发消息向别人请教,后来才知道她请教的是树树,记得树树跟贾妮说的,你自己都还是学妹呢还带别人买后勤。第一次去南登也是贾妮带我去的,不过人都不太认识,只是默默地听着大家聊天,虽然当时贾妮好像都有给我介绍,但现在我也都忘了。漳州骑行的女生不多,幸亏有算是比较熟悉的贾妮、鹭苇、江游,而且当时年少轻狂的我居然觉得漳州骑行一点都不累啊,第一天上坡的时候好像是第一个到顶的女生,现在想想当时骑的那辆小破车,当时是真的刚。漳州骑行认识了很多当时并不知道之后还会有这么多联系的人,比如怡然、绿绿、77v,人和人的相处就是你也不知道你们会在什么时候熟络起来。

     环青海湖骑行 因为漳州骑行,因为有鹭苇邀约,也因为去不了青藏线,我才有了去青海湖骑行的机会。去之前队友也认不全,出发之后才发现只有我一个大一的,研究生还居多。很幸运和当时的登山队、骑行队一起坐火车,感谢当时带我和田园打牌的星志斌哥,后面狼人杀的局里人太多,也挺多不认识的,就没敢凑热闹了。现在回想起那段旅途,路线、装备、后勤、财务、摄影、甚至队记,我都没有做,很感谢当时的大家带我体验了一下骑行的快乐,至今我骑过的最长的骑行也就是青海湖的360km。最感谢小奇在骑行路上的一句,“”你可以去冬训啊,四姑娘山的星空很好看。”才有了之后的我和徐妈的故事。【大一完】
发表于 2021-4-30 11: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记得第一次报名八怪谷的时候绿东跟我说的“协会没有学长学姐,叫名字就好了”,后来我也和更小的徐说过,不知道有没有人会记得?要把和蔼可亲传递下去
发表于 2021-5-26 18: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啊啊,才发现开了这个贴,我先占个楼,围观下
发表于 2021-5-31 10: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什么都可以哦,一张照片,一件东西,一个故事,或者寻亲、交友、互怼,都欢迎
发表于 2021-6-1 17: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帖子竟然冷了?
发表于 2021-6-4 15: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uni 于 2021-6-4 15:31 编辑

33b6eb2f351b87f5513f0feb32f3528.jpg






【未完待续…】

发表于 2021-6-7 19: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何辰祥 于 2021-6-7 23:22 编辑

论坛现在已是年轻人的天下了,我学学淑丽的模板,谈几个遥远的名字,说说我在协会的领路人。
第一个见过的协会的人是马伯乐,当时是去岩壁不知道干嘛,正遇到伯乐在攀爬左线,我以为我要大开眼界,结果他没爬上去。
第一个认识的协会的人是刘一玲,2012级数院,我的学姐。厦大数院在登协的一脉单传,至少是从她开始的。
大一末尾,我决定大二要来登山协会的时候,我先加进了协会的QQ群,在群里联系加协会的人是戴雨笛。后来,大二刚开学时候,我便开始参加体训,因为是暑假过后的第一周,第一场体训只有4个人,只记得林少雄一个,剩下两个人不记得了。接下来在周末的攀岩中认识了林艺斌(斌哥),当时觉得他攀岩很厉害,我又是一个新会员,所以聊了几句。
雪山骑行的图片展,那一年协会里面流行《荣耀》《平凡之路》和《追梦赤子心》,在图片展之前,可能因为我遇到的会员都是男生,所以比较冷漠些,我没感觉到太多的亲近感,直到图片展上面遇到了王栀子,第一次见到栀子,首先觉得面熟,然后突然被栀子拽住胳膊,跟我说了两句话,说了啥我忘了,但是这是进入协会以来第一次有人对我这么热情,顿生亲近感。后来纳新结束后,第一次攀岩活动,马彪教所有人(包括我)攀岩基础动作,当时觉得他真高,腿真长。完攀的第一条抱石线路是吴晓银指导的,之后跟她学了挺久的攀岩。
第一次外出时宝珠屿,是玲燕带队,一路上是和老队员张文玩得最好。
冬训的时候,其他人都提过了,是黄德猛教我修图,教了我简单的摄影,从那时候起,我也慢慢玩起摄影。
听完雪山和骑行的动员会,在厦大西村公交站等车,思考是去骑行还是去登山的时候,是栋俊的一句话,让我彻底决定雪山。
雪山之后,我当了会长,应该后面我主要是别人的领路人了吧。


发表于 2021-6-13 23: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忆凡尘 于 2021-9-29 19:25 编辑

先占个楼,以后闲来无事就回忆几段,也有可能闲来无事也想不起来
        与协会结缘是在海韵二期食堂那边的暑期图片展摊位,当时是胡嘉舜吴镇宇在看着摊子,也是他们把我引进了协会。当时协会有办一个面向全校的活动,外出骑行皆有,当时在图片展上我选择了八怪谷溯溪并填下了自己的信息,静待几天后的外出。一次溯溪,我认识了何辰祥,当时他是负责我们这一组的,同时也认识了在协会的第一批小伙伴,揭敏、荣志颖、柏虹宇。回来后我也就正式加入协会了,也开始参加协会的体训。       体训负责人:说实话,如果不是镇宇在我参加体训没几周后就拉我当体训负责人,我现在估计不会与协会有这么多的交集,当然,镇宇拉我当体训负责人的时间属实有点早,在我刚进协会体训没两周(当时还是大一上学期,小萌新一个),某次体训,镇宇拉着我问:“小黑你要不要来试试带体训?”连哄带骗,我上钩了。带了我两周,第三周,镇宇说他有事让我自己带下(当时嘉舜帮忙看着),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再往后的时间里,他就把章交给我彻底让我带了(他也基本不来体训了),于是,我一个当时的大一小萌新,在上学期期中之前变成了体训负责人......在镇宇的部长会任期里带了快一年,而后又在我自己的任期里带了近一年,我估摸着我应该是体训带得最久的一个体训负责人了。
发表于 2021-6-15 09: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晗 于 2021-6-15 09:49 编辑

昨天晚上写的:
      考试复习有点乏了,就写个帖子吧。
      今天看了会儿论坛,也想跟风写写自己的登协引路人,而且我还算新人,没太多活动经验可写。这是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回顾自己在登协的经历,神经居然有点被触动到,情绪也波动了好一会儿。
      现在用尽量平静的心情写下这些删删改改的文字:
      目前在登协,最感谢的,有且只有郑逸炜。
      下面的内容是一些回忆,也有我个人对协会的看法。

       我是上学期快期末时第一次参加登协的体训,体训的人里面,主动加我QQ好友并跟我联系的,只有郑逸炜。
       这个学期协会19周年社庆,邀请我去岩壁参加活动的,只有郑逸炜。
       在社庆上,人来人往,嘻笑打闹,叙旧谈心,我像空气一样被周围所有人忽略,只能一言不发坐在岩壁下给气球充气、打杂。后来和我聊天缓解尴尬的,只有郑逸炜。

       下面要跑偏一下,有一些带有负面情绪的内容,不想看的可以跳过:
       前天在逸炜相册里看到大家社庆的合照和社庆蛋糕,这些我都没参与,因为我在他们做游戏时溜走了,很久没有体会到这种度秒如年的感觉了,即便在跟大家玩游戏,也很明显地感觉自己处在边缘,可以说是无地自容。我那天早上11点半踢完球,吃了饭就往思明岩壁赶(也是第一次去岩壁),结果很快又一个人灰溜溜地回翔安。
       又想到,我这个学期体训连续参加好几次了,快到期中了还有几个人问我是不是第一次来;还有人说,我以为你是那个谁谁呢。
       想起了之前这些事,是因为今天刷到这段话(虽然是四年前的)。
huegg
2017-9-20
引用:向微笑发表于2017-9-20 16:29感觉有点过了,在协会的氛围里
我们做了很多好的,有许多人感受到了徐妈的温暖,并愿意留下与之奋斗、成长,但我们当然也还有很多没做好的地方,因为新会员、新队员的流失率很高,这些流失的人有些是因为兴趣缺缺,但还有很多人是因为没能被吸引、容纳,因为协会留给他们的第一印象不够温暖、亲切、迷人。
是一种提醒,需要刺耳一些。
(不好意思,还不会插入图片,考完试一定学)

       当初我只觉得有点难堪,想着自己是新人,一没曝光率二没特长,没有存在感很正常。人家在社庆上跟朋友们开心聊天,凭什么还要来特地关照我;人家自个儿好好体训,凭什么要记住我长啥样叫啥名来了几回。
       可能是我反射弧比较长吧,也可能是最近和登协交集密切了很多,感受到了社团内部的快乐。今天突然想起这些事来觉得有点难过。登协确实有一些响亮的号召,但从我个人出发,我大一目前作为新人参加过四个社团的线下活动,对比之下,登协的体验感是最糟糕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给我这种负面情绪的社团,它是唯一一个没有让我感觉到新人被主动问候、接纳(除了郑逸炜)的社团,劝退功能几乎拉满。
       这些话可能会冒犯一些人,我不是想针对谁,也不是批判徐妈,也可能我只是极少数被这样忽视的新人(可能因为我太慢热不主动,长得也没有特点)。至于这些事,我也不想提太多了。起码登协给我上了一课,让我知道等下学期迎来小萌新的时候,我应该怎么说,怎么做。
现在回到开始的格式:
       登协第一个夸我跑得快的,是郑逸炜。
       登协第一个说我可爱的,是郑逸炜。
       厦大第一个摸我头的(仅出于友情),是郑逸炜。
       厦大第一个主动送我礼物的,是郑逸炜。
       登协每次有出行活动都及时通知我并建议我报名的,是郑逸炜。
       5月6号那晚是攀登启孜峰活动的报名截止日期,我得知消息,体训完就回宿舍准备报名,夜里12点多给我发报名文件并不断鼓励我勇敢尝试的,是郑逸炜。
       第二天帮身在翔安并且有课的我协调面试时间的,是郑逸炜。
       为了方便我技术训练而主动借我个别装备的,是郑逸炜。
       第二次技术训练我学得很慢,挫败感很强,吃饭时就一个人躲在食堂的角落。走到我面前,招呼我跟大家一起吃饭的,是郑逸炜。
       吃完饭后我想一个人坐车回翔安,起身时把我拦下来,劝我等下和大家一起回去的,是郑逸炜。
       我的技术训练一直都不理想,每次体训都提前一个多小时,背着一大包装备到操场陪我练习的,只有郑逸炜。
       很多晚上都陪我在外面练到12点多的,只有郑逸炜。
       当我训练得很疲惫,满脸不爽的时候,在我身边宽慰我的,是郑逸炜。
       当其他的老队员都对我的训练水平摇头表示担忧时,还能够夸我很棒给我鼓励的,只有郑逸炜。
       有一次大家在学活二楼睡午觉,我上去看了一眼就下楼了,因为不想吵到大家。结果悄悄跟我下楼,笑着问我为什么不去和大家一起休息的,是郑逸炜。
       8公里考核带着想划水的我跑步的,是郑逸炜。
       常常跟我说起登山经验和登协其他成员趣事的,是郑逸炜。
       跟我畅谈对协会发展的思考,让我对协会的制度和精神内核有所感悟的,是郑逸炜。
       当我在山上遇到棘手的问题解决不了时,第一个想到的,是郑逸炜。
       返程时给我底气穿越那片密林的,是在我身后负责收尾的郑逸炜。
       一路走来,还有很多很多的事,确切来说是细节,让不自信的我在一次次放弃的边缘重新选择坚持,让本来与登协没有故事的我开始进入登协的天地,遇到更多能让我受益的人。
       我知道,登协不缺技术强悍的人,不缺经验丰富的人,不缺文采斐然的人,不缺善于管理的人……以后我会慢慢接触那些值得学习的榜样。但是发自内心地说,比起那些外在的才能,我更欣赏,也将一直更欣赏逸炜的人情味:他的体贴细致,他的坦诚温和,他的主动担当,他的无私奉献实在珍贵难得,我能感觉到他对协会的真爱,也能感受到他对周围人同等的照顾,在他身上我能看到一个人变得成熟的过程,也能照见自己期待的成长方向。随着年龄增长,我越发感觉世界缺乏这样的人和这样从心底给出的温暖。
       于我而言,逸炜的存在算是一个安慰,或者说是惊喜。
       另外,我不是在神化逸炜,我们还有很多需要磨合的时间和经历,也许会有不可避免的矛盾。此刻记录下这些回忆,一是为了表达感激与感动,二是防止自己在冲动的时候忘记他的好。
       我之前还以为自己坚持下来是被登协或者户外的魅力所吸引,现在才知道这些都是后话。若不是因为有人一直驱使我前进,我早已转身离开,登协大家庭的一切美好都将与我无缘。严格来说,当我还是一个只参加体训,对登山毫无概念的小透明时,逸炜对我而言就是整个登协。除了制度,技能,管理和经验,我想,登协还需要更多逸炜这样的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希望广受称赞的逸炜可以继续在登协发光发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也想像他那样,做一个有能力有责任感又很有温度的人,把这些品质传递下去。                    
(打字比较急,有拼写错误或病句请多海涵)







发表于 2021-6-15 13: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uegg 于 2021-6-15 13:34 编辑
杨晗 发表于 2021-6-15 09:34
昨天晚上写的:
      考试复习有点乏了,就写个帖子吧。
      今天看了会儿论坛,也想跟风写写自己的登 ...
输入框里的引号功能是可以像这样引用

输入框里的锁链加加号图标代表的链接功能是像这样协会论坛提供链接。
不然不同的引用的内容、引用内容和自己的原文,可能会互相混杂,引发读者混乱。(比如我乍一看这段话眼熟,但又觉得不像是微笑会说的话,回去找了一下自己17年9月20号的帖子才敢确信是我说的)
(为避免误会,说明一下,我没有批评你不懂操作的意思凹,就是跟你说一下可以怎么做,以及不那样做有什么不好的。)
发表于 2021-6-15 19: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晗 发表于 2021-6-15 09:34
昨天晚上写的:
      考试复习有点乏了,就写个帖子吧。
      今天看了会儿论坛,也想跟风写写自己的登 ...

我刚刚加入协会的时候,也是一样,要不是很想玩户外,当时我真可能就走了。
不要害羞和大家打成一片,后面慢慢就好了。

咱们协会的风格比较偏直男
发表于 2021-6-15 19: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晗 发表于 2021-6-15 09:34
昨天晚上写的:
      考试复习有点乏了,就写个帖子吧。
      今天看了会儿论坛,也想跟风写写自己的登 ...

楼上胡嘉舜同学便是典型
发表于 2021-6-15 19: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那个时候我刚来协会的时候,也是大家都很不熟悉,第一个熟悉的是马景鹏,因为他是体训负责人,当时景鹏留了个板寸,精瘦精瘦的,因为我以前有过一点点户外经验,所以一看这种的就知道很厉害,那个时候印象很深刻。那个时候是晓卿跟我在聊天。我也体训不太能跟上,但是后面就开始一直来了
发表于 2021-6-15 19: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觉得我不是那种特别开朗的,也不是很擅长和人沟通,其实我也从没有想过我的力量会有这么大。因为我真不知道我该怎么做才能留下来一个人
偏偏我又是一个特别贪心的人,我很希望我能对所有人都能这样,虽然中央空调不是什么褒义词,但是确实协会需要这样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她的温暖

说了这么多都是和这个帖子无关的东西~~
我也是一个不喜欢谈及付出,谈及回报,谈及收获的一个人,但是协会确实是这样需要每个人关系都好一些,需要把每一个人都团结起来,这也需要每一个人都去付出,付出的不止是自己的时间,也不完全是自己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在集体生活中的那种意识,这种意识是要牺牲一部分个人情感的(也许牺牲这个词并不恰当)

也许我太严肃了2333
但是这些东西其实实践起来就是一个很活泼的东西,我坚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17633号-1|小黑屋|手机版|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GMT+8, 2023-3-26 04:24 , Processed in 0.14684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