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062|回复: 38

[社史陈列室] 从山鹰谈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6 15: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谋了个哲 于 2013-12-11 00:16 编辑


       某天上午出门上课之前,翻看登协群里的聊天记录,发现有心的小孩们正在谈论我们与山鹰的差距以及对02年希夏邦马山难的讨论。当时赶着去上课,随便丢了一句“下课回来给你们普及一下”。说完这话就后悔了,因为这意味着我要去写一篇耗时的、严谨的和充满思考的文章。然而,这样的文字又是十分有意义的:一方面,从比我小两三届的孩子们的话语中,我发现其中似乎确缺乏了一些我所期望的切中要害的考量;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篇文章抛砖引玉,引发大家的更深更广的讨论。当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作为大多数看这篇文章的人的学长,我十分享受这一点小小的优越感,并且总是妄图藉此传达一些自己对于大学时代的理解。倘若真有一两个人能够在读完之后静下心来想一想,衡量衡量,有所获取有所批判,那就更好不过了。

       这样一篇文章显然应该以山鹰为主要话题,毕竟“山鹰”二字是引发我思绪的导火索。然而如果单纯地写成山鹰纪传,无疑非常不合适,不仅因为我并非山鹰社员,与山鹰人也交流甚少,没有那个资格,更是因为我没有研读过山鹰的历史,如果道听途说拼凑一番,必然贻笑大方。况且山鹰的历史,山鹰人已经总结出版了很多了,大家开卷有益!于是想来想去,不如就借着山鹰的话题,介绍介绍我所知道的近些年国内大学生登山乃至民间登山运动的发展状况,浅浅探查山鹰攀登转型的原因,并穿插着说些我认为大学(及大学前)时代该做的事儿,其中很多是我自己没有做好的。于是,就这样无结构无中心地海谈一通。

       简单的说,山鹰社不仅仅是一个高校的一个社团,它更大程度上代表的是中国民间现代登山运动。在一定范围内,山鹰已经做到了“前无古人”,并且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也将持续“后无来者”。

       上面的论断目前显然缺乏证据,我将试着通过我掌握的资料阐明我的观点。


       首先,山鹰在中国民间登山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要先从山鹰本身的历史说起,之后再将每一阶段都融入当时的大历史背景来进一步说明。北京大学山鹰社成立于1989年4月1日,1990年首次攀登雪山(青海玉珠峰),之后每年均攀登雪山,2013年是山鹰社成立的第25个年头,已经共计攀登过24次雪山 [1]。北京大学山鹰基金成立于2008年11月11日 [2],后于2010年改组更名为“山鹰会” [3],主要扮演类似“校友会”的角色,负责筹集基金,联络老会员,支持山鹰社,组织老会员攀登等事宜。另外,每年的科考也是山鹰的重头戏,此文中暂不细谈。

       现在,我们将山鹰的历史融入中国登山史的大环境。从古至今,人们攀爬高山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早期的登山大多为了生计,例如猎捕野兽、采摘藏药等。有史可查的中国现代登山史萌芽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那时的登山活动是带有政治色彩的联合攀登,例如中苏联合登山科考队的攀登活动 [4,5]。这段历史基本还是可信的,因为毕竟从晚清末期开始,中国长期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西方现代登山的理念理应很难传入和根植那时的中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时局一直不稳定,尽管国民政府在体育发展方面具有正面积极的作用 [6],特别是支持1932年刘长春赴美参加奥运会,但综合来看,正面肯定和支持现代登山活动可能性并不大。接着,1958年中国登山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登山运动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因为毕竟有了正规的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和管理登山活动。当然,那时的登山更多的带有政治目的 [4,5],登山与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对民众来说基本属于同一个层次,为的是证明些什么。之后的一段时间中,中国登山队确实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直至90年代,也就是山鹰社出现的时候,中国民间登山运动才蓬勃兴起,取得了较快发展。山鹰的出现不仅仅是高校大学生团体开始懵懂地尝试登山,更是民间登山理论和资料的原始积累。这是因为山鹰翻译了大量西方现代登山运动的资料,加以研究与宣传,从而奠定了未来民间登山运动发展的基础。这是一种高学历知识分子的行事风格,相比之前国家登山队“苏制”的理论体系(我认为这是正统的喜式攀登),他们更有机会接近和理解那些以英文为载体的“奥、美制”的登山资料(特别是阿式攀登),注重先理论后实践,早期山鹰社的译作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当时这一领域的空白。所谓先驱,大抵如是。(至于什么是喜式攀登和阿式攀登,请参考 [7]。作为愿意去了解登山活动甚至计划攀登雪山的会员,你们需要了解这些最基本的概念。应该有老会员讲过这些东西吧?至少我们那时候是有的。)

       当然,这里不能不提中国地质大学登山队。地大素来有登山的传统,最早起源于地质系的科学考察。地大登山队起步很早,经验丰富,对于中国登山事业同样贡献斐然。只是,如果单纯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去攀登的角度审视,地大显得不那么纯粹,另外在知名度和影响力上由于社会认知水平的局限性而逊于山鹰。[8] 清华山野虽然建制比较复杂,但同样具有较为悠久的攀登历史(1991年各拉丹东),作为高校登山队的先驱者,在国内大学生登山运动早期发展史上同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积淀。[9]

       刚才谈到90年代中国民间现代登山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山鹰在这一时期占据先机,先后攀爬了包括念青中峰、慕士塔格、宁金抗沙和卓奥友在内的一系列高海拔山峰。这其中是否有欲望的膨胀和野心的驱使, 我想应该是有的[10]。其他高校的大学生登山队(凌峰、云峰、自由人以及厦大登协等)也在2000年前后登上舞台。为了规范和指导国内登山运动,原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1998年改组为国家体育总局)1997年出台了《国内登山管理办法》(这是网络上能查及的最早的相关国家规范,是“出台”还是“修订”我并不知道)。而到了1999年,必须提及另一件大事,即西藏登山学校的成立[11,12]。尼玛次仁校长成立登山学校为培养专业高山向导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批、二批、三批学员很多都成为目前中国登山界的著名向导,在奥运火炬登珠峰等活动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而四批、五批以及后续的学员也不断壮大着高山协作队伍的力量。后来,尼玛校长将主要精力放在圣山探险公司上。对于尼玛校长,我们协会老一辈会员与他也或多或少有些交流,对于他的评价也不尽相同,但无论如何,西藏登山学校的成立具有里程碑意义。感兴趣的可以找老人们说来听听。


       接下来的几件事情震动了整个中国登山界,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进而促成了2003年新版《国内登山管理办法》的修订与公布。关于这几次山难,网络上的资料俯拾即是。另外针对感兴趣的同学,国内外重大山难资料,可参见8264户外资料网相关资源 [13]。

       第一件事是1999年山鹰(女队)雪宝顶攀登时周慧霞的滑坠 [1]。山难并不罕见,大多数雪山上都长眠着或多或少的追逐梦想的登山者们,民众们对于这类人大多也是漠不关心毫不过问。然而,当这位登山者是北京大学的学生时,舆论便兴起了。好在那个时候,网络并没有现在这么发达,脑残的网民并没有那么多,媒体也没有现在这么极端不负责任地猎奇,再加上周家家人的理解与包容,尽管事件引起了一阵争辩,但很快就平息了,只留给山鹰和登山圈里无法抹去的伤痛。

       第二件是2000年的玉珠峰山难,两支业余登山队在攀登玉珠峰时因恶劣天气而发生山难,共有三人遇难。比起1999年的山难,这一次的山难更主要原因在于登山队组织的规范程度上。这是玉珠峰开放十几年来首次发生的山难,而玉珠峰通常被视为入门级山峰。该从当事人的讲述和各种资料中 [10,14,15],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绿野登山队的“业余”。这一事件暴露出民间登山运动飞速发展后参差不齐的状况,使得中登协和青登协以及相关单位加大了对业余登山队的审核力度。
       第三件便是2002年山鹰在希夏邦马峰的山难。相比上面两次山难,我对于这一次山难了解得更多,一方面是从协会内老会员的口中,因为他们与当时山鹰的那些人交情甚好,另一方面是从大牛、李兰的文字以及《巅峰记忆》中。然而,我最不想提及的也正是这次山难,具体的事发过程《巅峰记忆》中讲述的比较客观,关于网络上的评论也是俯拾即是。我所知道的希峰山难并不适合写成文字,如果有机会我可以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大家听,当然,在协会其他老人们面前我也只能班门弄斧。总之,还是因为北大两个字,这一事件引发了空前的社会舆论,山鹰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中登协和地方登协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于是终于修订并出台了2003年新版《国内登山管理办法》[16]。由于并没有找到97版的管理办法,具体条目做出了哪些调整我并不确定,但是新版管理办法中最重要的侧重之一就是加强业余登山队的管理,更为严格地进行登山手续审批。

       这样的管理当然是有利有弊,利处在于它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拒绝了没有资质的登山队,有效控制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山难,而弊处在于它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业余登山队的攀登方式和攀登范围,扩宽了业余与专业之间的差距,迫使更多的大学生登山只能成为“走马观花”的体验式攀登。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年几所高校登山队所攀登的山峰基本就是那有限的几座,不断“重回”“重返”,半脊、玉珠、唐拉昂曲、启孜……

       在此多说一句,作为怀有雪山梦的孩子,应该多少了解一些大学生登山队目标山峰对于队伍结构的要求,相关花费,联络官、高山向导、老队员和新队员人数与比例等。例如,攀登7000米级山峰队伍中老队员比例应不少于一半,而攀登8000米级雪山时每个人必须具备一定次数7000米级雪山的攀登经验,诸如此类。


       再回过头来看山鹰社为什么在2002年之后少有7000米级的攀登经历。

       两次山难的惨痛教训不得不让山鹰本身做出反思。我相信在他们的管理层也一定经历了长足的辩论与斗争,究竟是一味地追求高度,追求难度,追求首登,还是走向平民化的大学生体验式登山?在后面,我会讲述从我自己角度看到的山鹰的折中路线。与此同时,外部环境的变化也迫使山鹰从大方向和策略上作出调整,因为新办法的出台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登山队的自由。在山鹰成立初期,全国的登山管理还处于起步时期,山鹰有机会去攀登卓奥友,去攀登希峰,而随着管理制度的完善,早期自由的氛围便受到了约束。例如计划攀登一座7000米级的雪山,就要首先确保能有一定数量的老队员参加(这本身不容易),而因为登山队整体人数的基本维持在15人左右,也同时意味着该年度新队员的减少,从而直接影响后续一到三年内协会方方面面的传承,此外还要一笔不小的费用,包括进山费、联络官费、协作费、装备租用费等等。这一切都需要考量。

       于是,无论是山鹰,还是山野、地大,再或是刚刚起步的其他高校登山团体在2003年前后均审时度势,重新定位了自己。之后,“体验式攀登”“重在传承精神”等一系列共识逐渐达成,尽管在具体的尺度把握上仍有很大差异。渐渐地,高校登山队陷入了一个窘境(也可以说一直存在,但近年来矛盾更加激烈):大多数校方均持反对或不支持态度,例如2013年暑期峰云社[17,18,19]和自游人协会登山活动遭遇校方明令禁止;中登协基本以支持的态度为主导,但地方登协由于高校登山队所带来的利益不如商业登山队大,且攀登“风险大”、出事责任大、事后舆论压力大等原因,在审批过程也往往持消极态度;来自学生家长的压力也很大,一部分是对于登山运动知之甚少、全盘否定,另一部分是知道的太多(例如厦大登协某会员的母亲的朋友在慕士塔格峰因冻伤而截肢,以及“北大希峰山难”“严冬冬遇难”“杨春风饶剑峰遇难”等事件),从而阻止自己的孩子登山(当然,相比校方和地方登协的阻挠,来自家长的阻挠是我们最容易理解和遵从的);赞助商家却要求高校登山队有所“突破”,有所“卖点”,追求海拔高度,追求知名度;新闻媒体也对登山活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除了海拔高度和山峰知名度之外,他们更喜欢以一种贴标签、刻意制造噱头的态度来“挖掘”素材,以达到吸引读者和观众的目的(例如“90”后[20]、“女汉子”[21]、“内裤正反两面穿”[22]等等);而登山者本人的同学、朋友,社会舆论的多种多样的观点也可能很轻易地影响他们的攀登活动……

       前文提到山鹰面对形势采用了一系列折中方案,这里我想粗粗做些说明。所谓折中,可以理解为放弃海拔高度但坚持做有益的探索。对于一个大学生登山组织,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又是什么?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是我想,无论你如何排序,“精神”和“传承”都一定不会排在后面。山鹰社的社训是:存鹰之心于高远,取鹰之志而凌云,习鹰之性以涉险,融鹰之神在山巅。并不是说只有攀登了8000米级的雪山才是“高远”,也并不是说盲目冒险才算“涉险”,比这一切更重要的是,登山的精神内涵。因此,无论山鹰对于山峰如何选择,他们都竭尽全力去保证精神不丢,魂依然在。此外,尽管2003年之后山鹰社攀登的山峰除考斯库拉克外并没有其他7000米级的山峰,但很多山峰的选择在高校甚至全国群众登山活动中均具有长足意义。例如2005年阿式攀登半脊峰,应该是开创了高校社团阿式攀登的先河;2006年,山鹰登顶博格达峰,在登山者眼里,攀爬高程(prominence,我属实不知道中文该怎么说)很多情况下比绝对海拔更有意义[23],尽管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但攀爬高程达4112米,因此难度可想而知[24];2007年完成对未登峰甲岗峰的首登;2009年从北坡登顶玉珠峰;2013年克孜色勒峰等等。可以说,每一座山峰的攀登价值都绝不逊色于单纯登顶慕士塔格。更难能可贵的是,山鹰一直坚持“自主攀登”的理念,包括勘察与修路,这在高校登山队中几乎是不可匹敌的[25]。我们曾经也争取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技术较好的队员跟随高山协作一起修路,但次数极少(印象中2008年念青中峰曾经有过)。还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山鹰并非逐年追求更高更险更新的攀登,而是间隔性地以一些相对简单、经验积累丰富的山峰作为基础训练,因此,某一年的玉珠或半脊其实是在为今后一两年的更高水平山峰做铺垫。我还记得在北大岩壁第一次见何世闯大一时的稚嫩,但如今,他已经可以作为老队员带领登山队去完成克孜色勒的自主攀登。一批又一批人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此外,山鹰会也组织或关注山鹰社老会员的登山活动,如2012年的雀儿山、2013年的珠峰和慕士塔格峰,这也可以算山鹰在登山活动上的外延。

       总之,山鹰是中国民间登山的先驱。它矢志不渝地将高校登山做好做专业,它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活跃在登山界或周边产业的人才(如曹峻、孙斌),它促成或参与了规则的制定(因为有很多从山鹰走出来的人成为了中国登山圈的领军人物,包括规则制定者,制定规则的玩家才是玩家中的战斗机),它扶植了包括厦大登协在内的其他高校学生登山团体,它通过“户外挑战赛”等活动团结了高校登山力量,这些都使得山鹰无法超越。山鹰永远值得仰望。


       说到山鹰与我们,还有很长的历史去讲。每当翻看协会早期的资料时,我都感动于老大张宏宇的敢想敢做与锲而不舍,更感动于他细腻详实的笔触,将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录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26]。文章里提到刘炎林,也就是大家称呼的“大牛”,与他接触过的人无不被他独特的魅力所倾倒。他正是当年希夏邦马登山队的队长。其实我很难想象老大是依靠什么力量让大牛这样一位“大牛”义无返顾地关注支持厦大登协,在冬训中担任我们的教练直到2011年。大牛是一个极为细腻和善于思考的人,而且他的文字会让别人陷入深深的思考。另外一个小插曲,记得我们2010年冬训队出山后,上了地铁后我们都已累疯了,大牛竟然把登山包往车厢上一靠然后坐在地板上看书。我们与山鹰的友谊从未断过,但早期的友谊更为单纯和坚实,其实希峰山难中的好几位逝者都曾经帮助过我们协会的创立。还有一件事不能不提,2012年9月,希峰山难发生10年后,大牛和已经毕业的厦大登协09-10年度会长赵凯一起去希峰脚下,为长眠于希峰的五位队友/前辈树立了纪念石。赵凯照片的注释是“当你真正做了一件可以被记住的事情”[27]。


       故事讲到这儿已经差不多了,不过按照我一贯的风格,总是要再多唠叨几句。原本按提纲还想再聊聊我对大学生登山活动的想法,但是翻来想去,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去登山。英国登山家George Mallory因为想不出用什么理由回答《纽约时报》的问题,于是抛下一句“Because it is there”,被千千万万后辈登山者奉为圭臬。在我看来,这句话就跟天文圈子里面的“康德说”一样又臭又恶心。可是,我终究还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要去登山。只有你经历过,你才能懂,但懂了之后却又表达不出来。

       一篇近一万字的文章在查阅了不少于10万字的资料后终于纠结奉出,算是讲述,算是回望,也算是完成任务。首先想说的一点是,能写成这样肯定不会是临时攒文,必须要有一定的信息积累,然而,即使脑子里已经有了这样和那样的事,到了真正呈现的时候也必须要小心求证,生怕出现任何谬误。所以,希望大家大学时代多读读书,多关注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多找人聊聊,找各种专业的人聊,找经历丰富的人聊,这样思维会健全起来,眼界也会变得更宽,原先不理解的现在完全可以包容。其次,培养一种宏观的视角,在不了解来龙去脉的时候不要妄加评论。也许山鹰的确怂了,如果做出这一评价的人大致了解文中的背景,那么我们可以推断这个人的评价标准仅仅只是“海拔高度”——这无可厚非,只是一己之见;但如果在根本不了解历史背景的情况下做出评价,那么尽可任其随风飘逝,因为这样的评价实在是毫无意义。我们需要微观的视角深入观察,但也要学会宏观鸟瞰,时代背景可以决定人们的意识行为,“文革”中人们的举动用现在的观点看是那么愚昧,但在当时大多数人都是认同的。同样,今天我们的一举一动在几十年、上百年之后也有可能变成子孙后代的笑柄。再次,批判精神和选择性吸收非常重要,我在协会学习的攀岩保护,在我去参加美国攀岩馆考核的第一天就被否定了,但是我仔细想过之后,发现这仅仅是规则不同,并未谁对谁错,甚至我坚信协会教授的打保护方式更具有优越性。这一点无论是对于冬训技术学习还是以后的各种学习都大有裨益。希望在看这篇文章时,大家也都能选择性地汲取。当然,如果对于与自己观点不符就大加批判、主观选择符合自己喜好的,反而到了另一个极端。最后,希望大家结合本文都去想想“责任”这个话题。山鹰人为什么要坚守?一个登山队中的每个成员应该怎样面对自己的职务?2000年玉珠峰山难的队长缺失了什么责任?媒体需要怎么做?网络发言需不需要责任?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大学生自己做出选择后出事为什么会有家长找到学校胡搅蛮缠(并非局限于山难)?厦大登协带给了你什么?你又能为协会做些什么?



谋哲
2013年12月6日 夜
于Columbus,OH,USA



参考资料:
[1] 维基百科 北京大学山鹰社 (http://zh.wikipedia.org/wiki/北京大学山鹰社
[2] 北大山鹰社20周年社庆暨山鹰基金启动仪式在京举行(http://www.8264.com/viewnews-39409-page-1.html
[3] 山鹰基金理事会改选和成立山鹰会(http://www.cnpuma.org/dispbbs.asp?boardID=2&RootID=57892&ID=57892
[4] 勇攀珠穆朗玛 贺龙与新中国登山运动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6191614.html
[5] 中国登山协会发展历程(http://cmasports.sport.org.cn/gyxh/2013-04-27/398122.html
[6]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社会体育(1927-1937) (jpkc.sysu.edu.cn/2005/jindai/xuexichengguo/benke/liaofangzhou.doc)
[7] Mountaineering--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Mountaineering
[8] 维基百科 中国地质大学 (http://zh.wikipedia.org/wiki/
[9] 清华山野 (http://www.thuclimbing.org/index.php?page=Home
* [10] 八年前山鹰社山难回望:源于自我膨胀的心态(http://news.sina.com.cn/c/sd/2010-12-01/095021564157.shtml
[11] 雪域新星——西藏登山学校 (http://travel.sohu.com/20050708/n226241375.shtml
[12] 维基百科 西藏登山学校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5%BF%E8%97%8F%E7%99%BB%E5%B1%B1%E5%AD%A6%E6%A0%A1
[13] 8264户外资料网 山难报告 (http://www.8264.com/list/227/
[14] 2000年玉珠峰山难经过报道 (http://www.rockice.info/feeling-distress-yuzhufeng-press1.html
[15] 哭泣的玉珠——2000年玉珠峰山难搜索救援记亲历(http://zhaomu.blog.sohu.com/46920749.html
* [16] 国内登山管理办法 (http://cmasports.sport.org.cn/fgzc/glbf/2013-03-07/392757.html
[17] 关于禁止峰云社组织攀登雪山的决定(http://youth.cau.edu.cn/index.php?go=artshow&id=2555
[18] 峰云社遵守学校《禁止峰云社组织攀登雪山的决定》声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f1faff0101lzdg.html
* [19] 《南方日报》:大学生登山岂能一禁了之?(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3-07/24/content_7209319.htm
[20] 神圣雪山,洁白回忆 (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13-08/16/c_125181918.htm
[21] 极限登山女汉子 (http://www.xmnn.cn/dzbk/xmrb/20131103/201311/t20131103_3570842.htm
[22] 虹你开心60期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yO4Q0ifGWMk/
[23] Wikipedia - Peaks of Prominence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eaks_by_prominence
[24] 博格达峰登山攻略 (http://outdoor.travel.sohu.com/20050821/n240278121.shtml
* [25] 柳正:山鹰的自主攀登(http://blog.renren.com/share/600002584/16386277587
* [26] 张宏宇:厦大浪漫、温馨,但决不安逸(http://xiadadengxie.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3&extra=page%3D1
[27] 赵凯人人相册 (http://photo.renren.com/photo/258439666/album-563274561?frommyphoto#page4

其他参考资料:
* 刘炎林:山鹰之路,中国民间登山的先声和缩影
* Bruce Normand:一个西方人眼中的攀登责任和中国攀登未来
* 周乃元:2013年山鹰社登山报告书卷首语

* 极力建议阅读)












发表于 2013-12-6 16: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山仰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6 16: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山仰止 学术文 好好看!
发表于 2013-12-6 16: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作者予以文字方面的认真校注,以使此文千古,第一段第三行“文章”前面那个字一定是误输入
发表于 2013-12-6 16: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谋哲的用心和认真吹个赞~
未命名.jpg

发表于 2013-12-6 17: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谋哲实在是用心!给赞一个。
提一个小小的问题:杨春风饶剑峰事故不应当算是山难吧,如果不是恐怖因素的话也不会发生。。。
发表于 2013-12-6 17: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件事是1999年山鹰克孜色勒峰攀登时周慧霞的滑坠”

克孜色勒是主队,他们当年还有一支女子登山队,爬的是雪宝顶,周是在下撤途中,体力不支滑坠的。

发表于 2013-12-6 17: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能不能爆粗口。。。

卧槽。。。谋哲你太他妈给力了。。。{:soso_e183:}

发表于 2013-12-6 17: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院士之为院士,从此文可窥一二,膜拜!
发表于 2013-12-6 17: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prominence是不是相对高度
发表于 2013-12-6 18: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铃峰@xuma 发表于 2013-12-6 17:17
“第一件事是1999年山鹰克孜色勒峰攀登时周慧霞的滑坠”

克孜色勒是主队,他们当年还有一支女子登山队, ...

是这样的
发表于 2013-12-6 18: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活啷啷 发表于 2013-12-6 17:09
谋哲实在是用心!给赞一个。
提一个小小的问题:杨春风饶剑峰事故不应当算是山难吧,如果不是恐怖因素的话 ...

我觉得给予登山有关 就可以属于一个范畴~个人意见~
发表于 2013-12-6 19:11: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仰望的高度
发表于 2013-12-6 22: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活啷啷 发表于 2013-12-6 17:09
谋哲实在是用心!给赞一个。
提一个小小的问题:杨春风饶剑峰事故不应当算是山难吧,如果不是恐怖因素的话 ...

窃以为山难不包括此。。
发表于 2013-12-6 23: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活啷啷 发表于 2013-12-6 17:09
谋哲实在是用心!给赞一个。
提一个小小的问题:杨春风饶剑峰事故不应当算是山难吧,如果不是恐怖因素的话 ...

登山当地不稳定的社会环境也算是危险之一,山难倒是不算,但是效果差不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17633号-1|小黑屋|手机版|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GMT+8, 2024-4-19 17:35 , Processed in 0.15183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