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雪山岩队长总结
活动时间:5月2号6:30——5月3号16:30
活动路线:雪山岩——铁砧山——北辰山穿越(详细的路线总结,领队会在总结里发出)
参加人员:
队长:王栀子
领队:戴雨笛
后勤:杨强(后勤队长)、阙书琴、冯瑶、莫文慧、郑明、黄彦
装备:林少雄(装备队长)未到、林艺斌、张佳昱(未到)
队医:田佳宜(队医队长)未到、杨雄
摄影:范颖、黄憬勤(未到)、戴玲燕
队记:马伯乐、于静姝
财务:林艺斌
一. 前期准备
1. 这次雪山岩报名的人很少,有经验的人更少,大多为这次攀岩赛后想加协会的人,不算正式会员。这次由于吴栋俊去雪山,他们基本都不是通过论坛报名,直接联系我报的名,在是否通过他们的报名时就很纠结了(在这里想问,协会的正式会员是交了会费还是在论坛有注册,还是都要?)。还有管理细则上只说了上限25人,却没有提出活动形成的下限人数,我觉得至少要15人以上。
2. 这次有好几个人的职务都是调剂过的,但还是缺乏经验,之前的外出职务总结还是没有特别细致,例如后勤应该列出一些长买的食品的价格,以及在那里买的。
二. 活动中
1. 原本预计的是1号出发,由于下雨就往后推迟了一天。
2. 在外出过程中,很多细节的纪律问题经过提醒还是不改。比如上包动作,斌哥在下车之后就教过,路上也是一看到就提醒,可是他们还是屡教不改。斌哥和杨强有时也会忘了扣腰环。还有就是私货的问题,这个会特别开个批评贴,对于新老会员同等适用。
3. 这次虽然人少,但是队伍还是有点分散,有个坡有个坎的地方就卡半天。后面的收尾队员略累,伯乐的建议是,收尾工作可以让两三个人交替做,一个人一直做两天有点吃不消。
4. 队长在活动中要首先跟队员明确好各项记律的惩罚措施,如不扣腰环要做俯卧撑。在队伍行进过程中要协调好队伍的整体进程,注意休息时间,出发时间,尽量活跃队伍氛围。到达营地后,分配人员做事,不要在到达后秩序混乱。
5. 外出第二天下山找路途中,领队戴雨笛同志没带对讲机跑了很远,这是很危险的行为。
6. 老队员在活动过程中看到队员做的不对的地方,要及时提醒其改正。无论新老。
7. 雪山岩与之前的外出最需要考虑的就是水,整个行程中只有第一天中午能够在雪山岩神庙补水。那些老乡还是蛮热情的,主动提供热水给我们,虽然我们还是接了自来水。以后可以带些空瓶子上来,到了这个地方再灌满,既可以填满中午后勤食品空出来的地方,又可以多有些水。
8. 想着去年瑞华学姐在雪山岩压死了一条竹叶青,跑到药店准备买点雄黄,可是问了几家都没有,抱着侥幸的心理就出发了。下午的时候,果不其然,遇到了一条胳膊粗的蟒蛇,斌哥估计了有两三米长。所以以后还是买些雄黄比较好,晚上洒在营地周边会比较安心。
9. 大多数人似乎对于外出中医疗的关注仅限于外伤,就连老队员也常常忽视了膝盖或者其他的一些保护。在外出过程中,一般就只是提醒最好带上护膝,但是在行进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却没有太多的了解,这部分的资料还需要完善。
三. 外出后
外出后就要组织还装备和交各种总结的时候,明确告知每个人后续需要干的事,还有时间限制。需汇总一份发给林茜。
个人感想
还记得攀岩赛前一天,毓浩打电话给我说我是雪山岩外出的队长,瞬间觉得有点坑。不过还是马上翻出去年雪山岩的各种总结来看,想着年年都迷路,今年会不会也迷路啊?
这次做队长收获确实不小,第一是信任——对于自己选的队长和负责人。这次他们做的确实不错,特别是林少雄同志,虽然没去成,前期的准备还是可以的。第二是坚决。作为队长,该自己管的事就要坚决一点,不要犹豫不决。不对的就该说,无论新老。第三是觉得理解了一些东西。协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规定,就像叔说的协会的灵魂就是这些规定一样,这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习惯,就像下包要扣腰环一样,不是一种强制,是习惯。在这方面老队员一定要身先士卒,不能偷偷违反规定,这些薪火相传的东西不该在熟悉之后,作为老人而丢掉。
当了队长,才知道韬哥上次云顶山时,对于队伍整体速度的担忧。看着戴雨笛在前面箭步如飞,甩开后面好远。不禁想到,世界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在上坡,我也在上坡,而是我在上坡,你却在下坡;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在上坡,你在下坡,而是,我还在上坡,你已经在爬第二个坡!!还得感谢一直默默收尾的同志们,从拉练就一直收尾的富帅,云顶山的猛哥,雪山岩的伯乐。收尾真是个巨累的工作,如果后面走的慢还要忍受领队和队长的催促,简直惨。还得感谢晚上守夜的男生们,虽然个别同志(PS:伯乐)不能抵抗住周公的诱惑,果断只醒了半个小时,不过这种大半夜在外面吹风的精神还是值得表扬的。
这次虽然新人居多,但无论男女生,都还是很努力。第一天出发本来还很虚的范颖,下午突然变身女汉子,紧紧地跟在领队不远处。杨雄同志帮着身体不舒服的女生,自己背了两个包,等等的细节,回味起来确实很难得!
不管怎样,2014年雪山岩的外出就这么结束
(另附上这次弄的队员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