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597|回复: 4

[雄狮瀑布] 2016年五月雄狮瀑布领队总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3 22: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梦永远 于 2016-5-13 22:21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6年雄狮瀑布领队总结
路线介绍
       雄狮瀑布这条线的主要的点是瀑布一线和七彩池。雄狮瀑布是瀑布群的第一个,五松瀑是第五个。沿着雄狮瀑布下到五松瀑布,或者从五松瀑布上到雄狮瀑布,能完整的见到的瀑布只有第二个瀑布。可以隐约见到第三个瀑布的上端,见不到瀑布。第四个瀑布只能听到。这次走到对岸后,远远的见到了第四瀑布的全貌,跟五松瀑布连得非常近。雄狮瀑布和五松瀑布确实非常棒。七彩池是一个颜色非常蓝的池子,就像一块蓝宝石一样,十分漂亮。七彩池位于云镜茶山里面,因此去七彩池的途中可以见到大片大片的茶田,对于我这种北方从来没有见到过茶田的人非常满足。这次从淡溪村子里过的时候,还见到了炒茶,很不错。当然,在穿梭于五个瀑布之间的路上,可以经历一些比较有趣的路,上坡下坡都比较有意思。而且在雄狮瀑布底下游一游,瞬间清凉,虽然我从不下水。

外出概况
第一天:白城-同安汽车站-军营路口-宿营小屋-五松瀑布-雄狮瀑布-宿营小屋
第二天:宿营小屋-五松瀑布-淡溪-七彩池-军营路口-同安

        第一天,先到宿营的小屋吃午饭,然后开始轻装上路。此时的位置处于差不多第三个瀑布附近。我们先下到第五个瀑布,这段路很难走,非常陡,路很难找。第一天下的时候基本不在路上,因为没有背包,所以随便走也走了下去。接着下到一个明显的小路上,有蓝天救援队的标志,第六号牌子。向前是淡溪,向下是五松瀑布。我们下到五松瀑布。
然后开始返回,开始溯溪而上。到达宿营点下来的转折点,就是向下是五松瀑布,向上是雄狮瀑布,第五块路标那里,差不多4点。因为轻装熟路,我们继续向前。于是不断翻山,上到雄狮瀑布。这时差不多6点半了。然后玩水拍照,近7点返回。这时天已经黑了,还好我们出发时带了头灯。我们回去开始烧水做饭,吃完开会,10点半睡觉。
       第二天,早上6点起,差不多8点出发。这次走宿营点到五松瀑布那条路就很轻松了,完全走在路上,虽然背包,也比较轻松。从五松瀑布到淡溪,最近的路是在五松瀑布那里跨过去,跨到对面去,就可以直接上到淡溪村。但是考虑到队伍里至少4个人跨过去有难度,而且会很恐惧,因为一旦跨不好,就会掉到底下的深潭。并且,我非常想探索一下向前去淡溪的路上会发生什么,于是我们没有选择这天有难度但是超近的路。
向前走是非常明显的小路,但是芦苇茅草刺非常多,穿短袖短裤就是找虐。在走了很长一段,刚走出芦苇丛后,来到一片宽阔的土路上。我看地图知道,虽然往前走一直有路,但是没有尽头,不会翻到对面去,如果要翻到对面,就要下到谷底。正好前面有条明显向上的路,于是开始下。我们就沿着那里的条小溪向下,经过一番波折,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成功翻越过去。过去后回到五松瀑布吃了个午饭,在另一个角度看五松瀑布。
差不多12点,我们出发去淡溪。只要看着路线压马路就可以了。中间为了不那么单调,故意穿了几次茶田,但是基本还是走马路。顶着烈日走马路,确实别样的体会啊。3点多到七彩池,简单玩了会,4点回到军营路口。五点搭公交637回来。

关于公交
606:一天四班,同安汽车站和西坑同时发车。最早一班9:15,最后一班17:20
637:一天两班。一天只有一辆车。同安汽车站发车时间,6:45和14:45。淡溪发车时间,8:45和16:45。

外出问题:
1、领队跟队长交流。这次外出前有跟队长商量路线,但是后来因为人数只有10个,所以实际走的和预计的不同。因为在实际走的时候,我跟队长没有提前交流好,因此在路线上出现小争议。其实是我没有按照队长的意思来进行。我选择的比较有挑战性的路(在队长看来),队长比较保守。我能理解队长的感受,但是在对实际难度的评估上,领队的经验还是比较重要的。当然,这次是我在坚持,如果当时队长坚持不让我走这样的路线,我肯定会跟着队长走。
2、晚归的问题。第一天回到营地的时候差不多7点半了。在从雄狮瀑布往回走的时候天就已经黑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这次知道离露营点很近,路也很熟,不会出现问题,而且我们带了头灯,但是这个还是要危险的。野外露营,尽早的回到营地,不走夜路是常识。
3、轻装的问题。我不知道这个能不能算作一个问题,但是我一直觉得很奇怪为,因为外出不背包怪怪的。习惯了背着包走过各种地方,突然不背包,不太习惯。之前不背包,戴云山的第二天和八怪谷的一天外出。可是现在来看,大家似乎很轻易的就可以把包放下,觉得不背包出去玩很正常。我现在也不知道这样会怎么样,所以在这里说一下。看到这里的各位可以发表下自己看法。

个人总结
       10个人的外出是比较自由的,特别是对于这次的线来说。大家心里已经默认它很难,认为我们完成不了,如果不是这次10人的小队可以作为理由来试一下,那可能再也不知道五松瀑布长什么样了,再也走不到宿营点的对面了。也正因为是10人的小队,因此就敢去试试那些没有走过的路。比如蓝天救援队6号标牌标示的淡溪的那个方向,就可以去看看那边是什么样的。现在客观评估一下这条线,我们完全可以背着大包走下来。不用担心太多,这条线跟小坪山相比,还差很多。

       这次作为领队,也充分享受了10人小队的便利,非常开心。探索未知,走一走那些没有走过的路,去体验一下以前不敢走的路,这就是乐趣所在。这次走完了五个瀑布,走到了对面额淡溪,是这次外出最大的收获,也是我最大的快乐。在户外做的各种决策中,在要不要做的选择中,是最能给人享受的。这种享受和快乐与一个人的户外技能和技术水平没有关系,而是在这种过程中。
       回来走在厦大的路上,我就体会着和走在淡溪村子里路上的感觉的不同。厦大的路,闭着眼睛都知道路在哪里,该怎么走,可是淡溪村是第一次去,可是那里的路凭着我们的判断,也能顺利的走下来,真是神奇。这种凭着某种感觉或者说一些技能就可以顺利的完成那些陌生的线路,不是凭着熟悉,而是凭着不断的寻找判断对与不对,这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虽然,我还会在厦大的路上走上2年,而淡溪的路可能我再也不会去了。

       还有一个让我开心的事是我的心态有了很大的转变。之前外出的时候,总是会担心各种队伍的事情,担心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关注着会不会出现什么危险的事故,看着时间去敦促大家尽快完成手中的事,让大家尽快的走不要耽搁在路上等等,这次的感觉就很不同。我虽然也在关注着这些事情,但是我也有了新的心情,我开始去关注周围的一切,去做很多自在开心的事情。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茶田,第一次进入到闽南人的家里。经过淡溪村的时候,就看到茶,闻着茶的味道。他们在烈日下,烧着炉子炒茶。他们在烈日下,骑着摩托驮着满满两大袋子茶叶从茶田运回去。我就看着他们经过,我也就走过他们的身旁,想象着他们将要做的一切。来的时候,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个小朋友,他就坐在我旁边,于是就跟他聊了起来。他上小学五年级,周末独自一人搭公交回家。他说在换学校前可以做校车回家,但是现在不行了。他是练体育的,击剑运动员。他说他一个月回一次家。他留着长发,穿着黑色短袖,一件运动裤,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帽子。他说他跟普通的小孩不同。他一副淡淡的酷酷的表情,跟我说话时声音低低的,透露着不确定和一份带着失望的冷淡。他小学2年级后,就不在村子里上学了。我走在淡溪的马路上,看着那些人,无论年轻小伙子,还是年纪大一些的伯伯,亦或带着遮阳帽的妇女,我就想起了这个小朋友。淡溪村的637刚开通,一天只有2趟,可村子里打着横幅标语庆祝。之前他们只能走到几公里外的淡溪路口做606。始发站旁边的阿姨见到我们要做公交,很是吃惊,问我们怎么不是包车来的。因为淡溪村有五松瀑布,来这里旅游的人很多,基本都是做旅游中巴来的,就在我们去的那天,村子里还停着2辆旅游的中巴。就在这个旅游中巴都经常到来的村子,他们村子今年3月份才开通公交。我走在淡溪的路上,看着他们为茶奔波。我进去那个阿姨的家里,一楼很大,但是都被茶堆满了,茶和茶产业的器具。我继续走着,看着,回忆着,想象着。外出看过了那么多的风景,第一次感受到风土人情,第一次看到人。

        外出就有风景,踏出就有收获,以后我们会经常在路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6年5月14日雄狮瀑布.kmz (7 KB, 下载次数: 12)
发表于 2016-5-13 22: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溯溪可以下包还是尽量下包。
发表于 2016-5-14 10: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1、下回或许可以增加点“炒茶文化探访”什么的(10分钟就好),问一家茶农,让大家简单参观下,了解制茶过程,品味茶香。
2、关于轻装。除了拉练之外,重装并不是目的,而是因为在行程中由于衣食住行不得不这么做。这次因为我们先到达营地而后去走后续的行程,且后续的行程并不是太好走,很有可能湿身、湿包,所以可以选择把包留在营地(安全、背包被盗的可能性小等),但水(这次水带少了)、食物、头灯、医药包等必要物品依旧要带上(安全是前提)。让大家更轻松无负担的享受行程的美好,何乐而不为呢~
发表于 2016-5-14 10: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
1、理论上每个人的物品应该由个人自行携带,比如需要喝水了可以自行补充,而不必找/等队友。最坏的情况就是掉队了(虽然说按协会的行军方式已经把掉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他仍能够利用自己携带的物品尽量确保自己的安全。
2、关于行军。协会外出都会有领队和殿后,这两人都是对行程路线较为熟悉的,殿后至少要在体能和技术上比较可靠。队伍当中如果能有熟悉路线的人再好不过,如果不行最好尽量做到每个人在行进的过程中视野中前方和后方都能至少有一名队友,确保自己不掉队不走错路。
发表于 2016-5-15 23: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凭着某种感觉或者说一些技能就可以顺利的完成那些陌生的线路,不是凭着熟悉,而是凭着不断的寻找判断对与不对,这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老司机,不得不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17633号-1|小黑屋|手机版|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GMT+8, 2025-5-15 14:46 , Processed in 0.34820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