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34|回复: 1

[技术讨论] 小议攀登方式(严冬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4 20: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议攀登方式(严冬冬)

同一次攀登活动中,通常会用到许多种不同的攀登方式,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攀登方式,是登山者永远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路线的长度、海拔、难度、危险性和暴露感,攀登者的体能、攀爬能力、经验、操作能力和心态,以及攀登计划、目标、天气等。下面列出了登山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用到的五种攀登方式,在正常情况下,它们的安全性依次递增,速度则依次递减。选择攀登方式的最基本原则是,在安全性能够接受的范围内,选择速度最快的方式。
没有任何一种攀登方式是完美的,我们必须在安全性和速度之间寻求最佳平衡。对于同样难度和长度的路线,可能你认为自己坠落的可能性足够小,可以全程采用无保护攀登,追求最快的速度,尽可能缩短暴露在危险中的时间,而我则认为坠落的可能性无法忽略,所以采用行进间保护的方式,牺牲一部分速度换取更高的安全性。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只是个人的自由选择,并且任何一种选择都不可能百分之百消除这次攀登活动的危险性。例如,如果你在无保护攀登时意外发生坠落,结果很可能会是死亡,而如果我因为采用行进间保护而花了更多的时间,被暴风雪困在山上,最终的结果也可能会是死亡。每个攀登者只能各自依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选择能够把危险性降至最低的攀登方式。
有些时候,你和你的搭档会在“采用什么样的攀登方式”这一问题上发生冲突,有时这种冲突可以和谐解决,有时则会愈演愈烈,导致你们只能散伙。搭档之间的争执如何解决,并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畴,但如果你和搭档在山上就攀登方式发生冲突,而又都想继续攀登的话,最好的办法或许是采取更保守的攀登方式,也就是速度更慢、安全性更高的攀登方式。
登山者会采用的五种攀登方式:
1.无保护攀登(soloing),适用人数:不限
不采用绳索,完全没有任何保护的攀登,通常情况下速度比任何有保护的攀登方式都要快得多,但是一旦发生坠落,导致的后果也最严重。路线难度越高,无保护攀登带来的速度优势越小(因为对坠落的恐惧更大,所以攀登者受到的心理压力更大,要做出流畅连贯的攀爬动作也就越难),发生坠落导致死亡或严重伤害的可能性则越大,所以无保护攀登只适合难度和危险性足够低的路线。当然,如果你追求的就是无保护攀登带来的心理挑战和恐惧体验,那又另当别论。无保护攀爬难度接近或达到个人攀爬能力极限的路线,会对攀登者的心理造成难以想象的巨大挑战,那些能够完成这种攀登的顶尖攀登者,在心理调节和恐惧控制方面无不拥有相当程度的造诣。即使是无保护攀爬难度远低于个人攀爬能力极限的路线,只要坠落可能意味着死亡,就可能给攀登者造成远高于一般攀登活动的心理压力。
2.短绳攀登(short-roping),适用人数:2-3 人
也就是国内通常所说的“结组行进”。攀登者彼此之间用绳索连接,但是没有中途保护点的攀登方式。虽然名字叫“短绳攀登”(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的说法),但是两人之间的绳子长度并不一定很短,甚至有可能采用整绳长,具体长度需要依路线情况(构成、难度、对绳子造成的摩擦等)和攀登者的情况(能力、习惯、攀登计划、身体状况、负重情况等)来确定。如果能够利用天然地形,保证任一名攀登者发生坠落时绳子会被挂住(例如在沿有突出岩石的刃脊攀登的时候,可以巧妙安排行进路线,让绳子会挂在岩石上),或是当一名攀登者发生坠落时,另一人能够及时拉住他,制止他的坠落(例如在冰川上的暗裂缝区行进时,只要绳子保持足够紧张,你就可以在你的搭档全身坠入冰裂缝之前拉住他),那么短绳攀登的速度仅次于无保护攀登,安全性并不比行进间保护差,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攀登方式。如果任一名攀登者发生坠落时,绳子不可能被挂住,另一人也不可能拉住他,那么任一人的坠落都会导致所有人的死亡,此时短绳攀登的速度和安全性都次于无保护攀登,是一种愚蠢的做法,攀登者应视情况换用行进间保护、多段攀登等方式。
因为整理绳索和调整绳长都需要时间,所以在你有信心进行无保护攀登的路线上,也可以从一开始就跟你的搭档保持绳索连接,这样如果前方出现需要绳索保护的地形,就可以迅速切换到有保护状态。要采取这样的行进方式,你和你的搭档都必须对绳索操作足够熟练,尽量减少绳子对行进速度的影响。同时,你们都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绳子在什么情况下能够提供保护,什么情况下不能。不要因为绳子提供的“虚假的安全感”而影响判断。
经验丰富、能力极强的向导在带领经验和能力较差的客户攀爬难度和危险性不是很高的路线时,也常会采用无保护短绳方式为客户进行保护。这种情况下,无论客户在什么时候发生坠落,向导都必须要有1 0 0 % 的把握立刻用绳子拉住他。如果向导没有足够的把握,就必须换用更安全的攀登方式。
3 人连接的情况比2 人连接更复杂,对每一名攀登者绳索操作熟练程度的要求也更高。
3.行进间保护(running belay),适用人数:2 人及以上(人数越少越好)
攀登者彼此之间用绳索连接,所有人同时行进,由领攀者沿途设置保护点,最后一名跟攀者沿途拆卸保护点,维持绳索随时通过2 个以上保护点的攀登方式。速度介于短绳攀登和多段攀登之间,因为相比短绳攀登,行进间保护增加了设置和拆除保护点的环节,然而相比多段攀登,行进间保护则意味着所有人可以同时移动。通常采用整绳长,因为这样保护点的间距可以大一些,也就是在同样长度的路线上可以少设个保护点,但在路线曲折导致绳子受到的摩擦非常大时,则应视情况收短绳长。行进时绳子尽量保持接近紧张的状态,这需要每一名攀登者主动调整自己的行进节奏,所以攀登者之间的交流必须足够顺畅。
领攀者发生坠落时,由第一名跟攀者的体重为其提供保护,情况与一般的先锋冲坠相差不大,只是因为绳子是直接连接到跟攀者身上,不会发生滑动,所以保护点受到的冲击力会略大一些。跟攀者发生坠落时,则会把在他上方的所有人都拉下来。要避免发生这种情况,可以携带一定数量的P e t z lTibloc 或其他简易上升器,加在快挂上用来保证绳子只能向上移动,领攀者和第一名跟攀者之间随时至少有一个Tibloc,这样跟攀者的坠落不会影响到领攀者。
4.多段攀登(multi-pitch climbing),适用人数:每组2-3 人
领攀者进行先锋攀登,完成一段绳距之后,再设置保护站或利用天然地形保护后面的1 人或2 人跟攀,等到所有人都完成这一段绳距之后,再用同样的方式攀爬下一段绳距。由于领攀者和跟攀者只能交替进行攀爬,所以速度比行进间保护要慢,但是在相同情况下安全性更高一些,适合更难更危险的路线。
多段攀登的一个极端是所谓的“交替保护”,即领攀者与跟攀者的攀爬能力相差较多时,领攀者在攀登过程中不设置中途保护点,一直无保护攀爬完整段绳距,再设置保护站或利用天然地形保护跟攀者上来。在攀登者觉得有可能可以成功进行滑坠制动,但又不敢采取无保护攀登的陡峭硬雪坡上,如果没有携带雪锥的话,交替保护是非常常见的攀登方式。短绳攀登可以随时方便地切换成交替保护。
另一个极端则是器械攀登(aidclimbing),即攀登者的能力已经无法用“纯粹的”方式完成路线,必须借助保护器材借力的情况。在高山上,由于攀登者往往需要戴着手套,穿着高山靴甚至冰爪进行攀登,所以攀爬数字会比平时有所降低。当你意识到路线的难度已经超出了你的自由攀登能力范围时,是采用器械攀登继续向上,还是因为这种攀登方式不够“纯粹”而选择下撤,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器械攀登的速度最慢,如果攀登者不熟悉操作的话,在一段绳距上花掉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领攀者采取器械攀登完成一段绳距之后,跟攀者很可能需要用上升器或抓结进行沿绳上升,同时领攀者要拖拽装备,这些都会花掉更多的时间。
5.修路(fixed rope),适用人数:不限
负重运输量最大、速度最慢的攀登方式,需要非常大的投入和非常长的时间。但是一旦修好了固定路绳之后,就不存在坠落的危险,除非攀登者犯下极其严重的错误。沿路绳行进对攀登者各方面的要求最低,心理压力最小,并且在已经修好固定路绳的路线上,攀登者的行进速度会超过上述所有的攀登方式。适合危险性(落石、雪崩、冰崩等)极低的路线,以及拥有大量资源和时间、攀登者能力参差不齐的大型队伍。
点评:

发表于 2014-7-4 2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在哪看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17633号-1|小黑屋|手机版|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GMT+8, 2024-4-26 01:59 , Processed in 0.12513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