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63|回复: 0

[山难事故] 北大山鹰如何走出困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5 01: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大山鹰如何走出困境--访山鹰社社长牟治平                              

200382日,一趟从西宁开往北京的列车抵达了终点站北京西站。由北京大学山鹰社组织的北大登山队历时一个月,在成功地攀登了位于青海格尔木地区的玉珠峰后,返回了北京。85日,这次登山活动的负责人、北大山鹰社社长牟治平接受了央视《面对面》记者的采访。


  没有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失落吗?  


   

  记者:这次攀登玉珠峰获得成功,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你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受到同学们英雄般的欢迎,有失落吗?  


  牟:没什么失落。我觉得登山就是一种挺个人化的一种爱好,我觉得没有必要把它当成一种很崇高的事情来做,就是不要拔高它。  


  记者:那么回到北京以后遇到的这种场面,是你登顶的时候所设想过的或者预想到的吗?  


  牟:就是每年我们登完山回北京,都会有很多我们的社员来接我们,而今年没有想到就是学校会派老师来接我们,学校会派车来接我们,以前就是我们自己回来,我们的社员来接我们回去,然后自己再坐公车回去。  


  “登山活动”为何改名“训练”  


  由于经历了去年攀登希夏邦马西峰的山难,这次北大登山队的玉珠峰之行格外引人瞩目。早在1990年和1997年,北大登山队就曾经先后两次登顶玉珠峰。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登山的名称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记者:你们今年没有像往年那样,按惯例说是“登山活动”,而把它叫做“训练”?  


  牟:因为我们今年实际去攀登的老队员,七个老队员中有六个是毕业生,……这样的话就是说,山鹰社我们一走,山鹰社明年的登山就会出现新搭配,很危险的一个地步,所以我们把登山定位为一个训练,把他们的技术通过这样一次训练,完全积累下来。  


  选择玉珠峰是否又回到起点  


  记者:你们这一次为什么没有选别的山,还是选了玉珠峰?  


  牟:选玉珠峰的原因涉及玉珠峰的本身和我们自己的定位。因为玉珠峰5月到9月是它的攀登季节,……再一个进山方便,路线难度相对较低。  


  记者:可能有人会说山鹰社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  


  牟:也可以把它这么象征一下。因为90年山鹰社第一次攀登雪山,是走的玉珠峰,97年攀登主要是一练兵,但是我觉得象征意义对我们来说,不是我们考虑的因素,选择玉珠峰,是我们根据自己的实力作出的选择。  


  记者:什么时候完成这个选山?  


  牟:选山大概在去年11月份就完成了。  


  再次登山有多少阻力  


  记者:那这一次攀登玉珠峰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牟:准备工作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个是建立队伍的训练,再一个就是赞助,还有一个就是审批,还有一个就是家长同意,这几个方面。  


  记者:来自家长方面有阻力吗?  


  牟:去年参加我们招新一共331名新的会员,新的社员加入,我们经过训练各种活动的调整,就是说有一些淘汰,留下的核心有七、八十名的队员,最后实际参加登山队的只有剩七、八位新队员。就是说很多有的是因为家长的原因,家里面的原因,父母不同意,或者自己也不愿违背家长的意愿就没有参加登山队,今年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  


  记者:学校的审批也更严格了?  


  牟:确实如此,这是去年发生山难之后的最大的阻力和困难。  


  记者:怎么更严格?  


  牟:学校请了中国登山协会的专家,给我们组织了一个登山答辩会,由他们提问我们做回答,然后专家根据我们前期筹备,作出技术上可行或不可行的意见,给学校参考的意见,然后学校再决定是否让我们成行。  


  记者:有来自社会舆论方面的压力吗?  


  牟:有啊。  


  记者:比方说?  


  牟:说我们北大学生还是安分守己地读书,不要去做冒险的事。  


  山鹰社成立于1989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它成为了北京大学100多个社团组织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但是,去年的山难让山鹰的辉煌一下子黯淡了许多,之后的一年中,山鹰社也一直处于种种质疑的漩涡之中。  


  记者:去年的事故对你今年登山的决定没有影响吗?  


  牟:绝对是受到山难的影响。  


  记者:怎么讲呢?  


  牟:如果不发生去年山难我们今年的山,还是会去登山,但是不是目前登山训练这种形式,可能的话还是会登,比去年的山难度更高一点,山峰更高一点,走到一种这种恶性循环,将来下一年登的山比上一年一定要高,并且可能如果上一年登顶了,将来一定会登顶,我怀疑会走上这样一种恶性循环。  


  记者:还有没有什么别的因素。比方说纪念日,比方说什么特殊的纪念意义?  


  牟:我觉得这方面的意义对我们来说不是考虑的重点和因素。  


  去年登山目标跟校庆有关吗  


  记者:但是在96年是你们曾经提出来过“迎百年校庆,登八千米高峰”?  


  牟:那是96年提出来的,就是说实际上这也是当年的一个山鹰社建社十年来的一个收获。  


  记者:那八千米以上的山峰跟校庆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牟:这可能也算一个借口。就是说有那样的时机就是能够借助校庆这样一次机会。  


  记者:它是能保证你的安全呢?还是能给你们增添力量?  


  牟:至少能够给我们能够一个提供检验我们十年登山成果的一个契机,因为可能没有这样校庆一次机会,这样一个很好的时间,学校可能不会批准去登山。  


  记者:但是因为校庆我就去登八千米的高峰,有可能是出现危险。也有可能别人怀疑是不科学的。  


  牟:我也不好怎么去揣测他们当时的一些想法。  


  有没有虚荣心  


  记者:但是从你们登山队的现实情况看,每一年登山都比前一年的高。有没有一种虚荣心?  


  牟:我承认至少就是说在01年、02年,去年选山的时候有这方面的考虑。  


  去年为什么不聘用向导  


  200287号,北大登山队在攀登西藏希夏邦马西峰的过程中遭遇雪崩,5名准备冲击顶峰的队员被永远留在了雪域高原。在5队员遇难一周年的日子,未名湖畔的山鹰社训练基地上,一束束鲜花摆放在为纪念遇难队员而搭起的“马尼堆”旁,时间依然无法抹去那场山难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无尽哀思。  


  记者:你是怎么躲过那场灾难的?  


  牟:我们分组的时候,我是分到B组的。B组运输组,再一个是接应。  


  记者:当时对山的情况认识不很清楚?  


  牟:按实际的攀登的情况来看,我们对那山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  


  记者:没有聘用向导的原因是什么?  


  牟:因为我们登山队一直就是独立攀登,攀登山峰。  


  记者:那实际上我听说当时西藏登山协会对你们已经有建议,觉得你们应该聘用向导。  


  牟:因为我们出发前都已经给向导,就是说曾经攀登过这座山峰的西藏登山队的,向他们请教过,得到了他们的路线,各方面大力的帮助,……就是我们大部队去了,然后就跟着进山,最后到实际情况是怎样都不清楚。  


  记者:还有没有什么别的因素?  


  牟:就我来说,海事卫星(电话)跟去年(山难)也有一定关系,可能去年也是我们备受指责的一个方面,就实际来说海事卫星(电话)在登山中的用处,像去年那种突发性的雪崩,海事卫星(电话)的作用不是很大,专家他们的估计,一般在雪崩过后,被雪崩淹埋810分钟都是窒息而亡了。  


  如何走出山难阴影  


  记者:那你们有没有跟新来的队员讲到去年的事?  


  牟:经过了一些这样很大的一个挫折,很大的一些悲痛之后,就是这种感情上的东西,肯定都会自己隐藏的很深很深的。  


  记者:后来是怎么样自己走出这种心理?  


  牟:一方面是自己的调整,另外一方面是时间。有时在北大校园,看见前面有一个人感觉身形极像,然后就上去拥抱一下,有的时候自己做梦老是梦见他们,大家互相骂个不停,又哭又笑,然后自己醒来,然后整个脸都被泪水笼罩着。  


  山难留下什么教训  


  记者:你愿意谈谈去年山难留给你们的教训吗?  


  牟:去年对山鹰社这个整体而言使我们遭受了很沉重的一个打击。因为作为一个学生社团,就是说你连学生的生命安全都无法保证,这个学生社团都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我们自己也开始怀疑登山,就是我们连基本的安全都不能保证,如何来培养学生,社员的这样一种登山的爱好。  


  此次再登山意味着什么  


  尽管玉珠峰攀登的难度相对较低,在登山界有“入门级”的说法,但北大登山队今年还是加强了安全保障,配备了两部海事卫星电话,还聘请了西藏登山学校的向导。登山队每天还定时向学校汇报进度。在这种小心翼翼和各方的呵护中,受伤的山鹰终于重新展翅飞翔了。在完成了这次登山训练之后,牟治平也因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继续研究生课程的深造,而将和山鹰社告别。  


  记者:这一次攀登对山鹰社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牟:不管选择哪座山峰,只要我们今年能够从事攀登能够走出去,就说明我们山鹰社还是能够重新地进行登山这项运动。  


  记者:那么现在你马上就要离开北大了,山鹰社这段经历在你的人生当中会占据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牟:我自己刚进大学时定了三个目标,一个是学会做人,第二是学会做正事,第三个是学会做学问。就是说可能第三个目标完成的不是很好,我觉得我第一二个目标都是在山鹰社学到了,就是说因为在山鹰社也经历了这么多事,为山鹰社付出了很多同时也得到了这么多,但是我觉得将来的话,山鹰社这一笔财富是我人生最好最好学习的来源。  央视《面对面》供稿  本文有删节    


  人物简介  


  牟治平,22岁,湖北恩施人,土家族。99级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学生,国家二级登山运动员。  


  20028月,经历了北大登山队攀登西藏希夏邦马西峰的山难。并于当年9月当选为山鹰社社长。  


  今年7月,作为队长,率领北大登山队成功地攀登了海拔6178.6米的玉珠峰。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7017633号-1|小黑屋|手机版|厦门大学登山协会论坛

GMT+8, 2024-3-29 17:02 , Processed in 0.09946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