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梨筱彧 于 2025-2-2 08:56 编辑
Part2:四大项——crimp还是不crimp
通过crimp变得擅长crimp,但是要小心!
在训练时是否包括crimp讨论相当普遍。作为手指风险最大的抓握姿势,越是系统性地对其训练,出现滑车损伤、炎症或PIP关节(连接第一第二指骨的关节)肿胀的可能越大。然而,无可避免的事实是,优秀的攀岩者擅长各类抓握姿势。 确保自己足以驾驭各种握法的同时避免手指受伤,这是一个值得追求的平衡。为了最小化受伤风险,并尽可能增强指力,需要把控相当多的变量。
经验之谈,crimp需要通过crimp来变强。因此,我认为有些观点并不正确,它们认为你可以通过某些帮助避开crimp的同时增强crimp的能力。当下数量有限的研究支持另一种观点,该观点强调你必须通过训练对应部位才能最大化收获。一些知名攀岩者并不认可研究结论,他们认为自己可以仅练习open-hand,同时增强crimp的力量并避免受伤。这些人的方法毫无疑问前进了一步,但是他们对自己的分析存在大量严重问题。
首先,这里存在crimp的定义问题。压力最大的是full-crimp,需要将大拇指压在食指上。我们在真正的岩石上频繁使用该技术,但在室内训练时较少涉及。对于在室内仰角进行系统训练的攀岩者,他们经常需要使用pinch抓住易于用手指抓握的大块岩点。这些人可能认为这不算crimp,但是手指的PIP关节存在弯曲,所以它本质上是half-crimp。攀岩者选择这种陡峭的抱石板训练,是因为它对提升全身整体攀岩能力十分有效。这种训练方法的额外作用是,即使是易于手指抓握的人造岩点,也较野外更大,而且由于人造的特点更易使用pinch抓住。最终,这种pinch动作得到了广泛使用,并被很好地转换成了crimp。但是使用较大的岩点并保持PIP关节较小的弯曲度可以允许更多的训练、更少的伤害。第二,这些攀岩者在室内进行了大量训练,然后经常在室外使用full-crimp。他们大概不把这个当成训练,但它确实是。
相比于指力板,在抱石时使用crimp较为安全,与校园板相比更是如此。长期在校园板上使用crimp的攀岩者中,少有没受过伤的——动态的移动导致手指受到的冲击力迅速达到峰值,且变化极快,这十分危险。同时,如果姿态非常完美,在指力板上的crimp则相当安全。只使用一只手或双手的距离很近时,不使用大拇指的crimp可以让姿势更为自然。
最安全的模式是用三到四指的open-hand完成强度最大的基础力量训练,,同时主要在力量要求高的陡峭抱石线路中使用crimp。这是说,crimp只在技术出色时才是相对安全的。经常脱脚的糟糕脚法或是暴力的攀爬风格都将导致抱石变得和校园板一样危险。相比于校园板,由于加速较慢,在真正的攀爬中crimp对身体的压力反而较小。在移动产生峰值冲击的大部分时间内,攀爬时身体经常位于岩点下方可以让手腕保持中立位。同时,在变成crimp手势之前,大体上可以使用open-hand的方法抓握岩点。
说了这么多,绝大部分的攀岩者都过度使用了crimp。只要open-hand的使用频率远大于crimp,且运用两种抓握技术的力量至少相当,无论在攀岩表现还是受伤风险方面,他们都可以通过提升open-hand的水平获得大量好处。
一个迷你案例分析:我曾经也是过度使用crimp的一员,同时平均每年面对三次严重的滑车损伤。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整整五年,直到我最终被迫提升open-hand需要的力量,最后我也爱上了这种抓握方式。自那以后,在最近的五年内,我只有过一次非常轻微的滑车扭伤(仅需要在数周内降低一点点训练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