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备:这次冬训带的相机是富士XT-4加两个变焦头,18-50和70-300,还带了三脚架和一个小无人机。一趟下来基本一直在用18-50拍,长焦完全没用上。无人机在石梯沟飞了一下,由于GPS数量不够,只能飞5米,之后就没再飞。三脚架本想带上大峰拍星空,但B组上山的天气预报说大雪,就没带上去,事实证明晚上也确实看不到什么星星。总而言之就是带了很多没必要的设备,徒增负重,个人感觉一机一镜足够了。
- 攀冰:攀冰其实通常用无人机拍会非常出片,但是石梯沟那个冰壁地形有点缓,只有最下面略陡,我感觉即使无人机飞到上面拍效果可能也不会太好。更适合的方式是爬到中段给在下面攀爬的人拍,或是在脚下往上拍,有阳光效果更佳。当时我本想到上面给大家拍几组,但是看每个人爬一趟要花20分钟,而且攀爬积极性不高,我上去的话可能呆很久也只能拍到一两个人,就没有上去。
- 大峰:大峰一路风景都很美,只是冲顶的时候温度太低,戴厚手套操作相机极其不方便,只戴抓绒很快就会冻伤,导致我在顶峰石碑拍照留念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A组似乎是用拍视频的方式记录的,效果更好,未来摄影可以借鉴。
- 摄像:这次出发前有剪一个小视频的想法,但因为不是强制要求,所以总忘记拍素材,到最后发现我这里只拍了零零散散的一些片段和空镜,根本串不成一个故事。如果要出视频的话可能还是单独配一个摄像的职务会比较好。
- 其他:不得不说这次我们运气真的很好,无论是在巴朗山垭口、长坪沟还是大峰,天气都非常给力。作为摄影感到很欣慰,美景摆在那里,我只用按快门就可以了。
个人总结
虽然这是我参加协会以来的第一个冬训,但无论攀冰还是登山,对我来说都不陌生。但与十几个队友朝夕相处,一起做饭、拉练、露营、登山,要追溯到十几年前在山鹰社登山队的日子了。所以出发前我有些忐忑,担心自己会不适应集体生活。不过更令我忐忑的是,在火车上接到了体育部老师的电话,嘱咐我要照顾好学生们、保障大家的安全。这一个电话提醒了我,虽然我是新队员,但因为有相关的技术经验以及老师这一层身份,肩上自然要多一些责任。因此,在接下来的两周,在不同的场合,我都会有意识地让自己考虑的全面一些、承担的多一些。但我本质不是一个会照顾人的人,这种角色转换无法一蹴而就,恐怕难以达到体育部老师的期待。所幸冬训一切顺利,大家都安安全全的回了家。
不得不说高反实在是个玄学,本以为自己适应地很好、冲顶节奏也很慢,可下撤到大峰本营后却头痛的厉害,直接导致我的“无痛大峰”计划以失败告终。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头这么疼,也许和山顶的大风有关,也许是保暖没有做好,留给未来登山慢慢研究这个问题吧。